0

青铜翅鹦鹉的生活环境特点(精品20篇)

浏览

4152

文章

69

篇1:蚂蚁的生活环境以及特点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生活环境:蚂蚁会在地下筑巢,规模比较大,有着良好的排水以及通风措施。一般出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类似于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巢穴中的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分类。

特点:蚂蚁的外部形态可分为胸、头、腹三部分,体型较小,体长约为2.8毫米,体色较多,有黄、黑、红等,体壁具有弹性,较为光滑,口器咀嚼式;上颚较为发达,腹部呈结状,前足的距离较大,呈梳状。

蚁巢一般是由蚁室,蚁道构成,出口有数个也有单个,有些种类的蚂蚁出口处会堆有细砂、土粒、树叶等,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也能显示出自己群落的强大;蚁后的位置是比较靠内的。在巢室内不仅可以储藏食物,还可以哺育后代,温湿度较为稳定。

在野外,蚂蚁自己建巢时,它们会把栖息活动的地方和储藏种子的储藏室分开,储藏室的位置是要比栖息活动的地方稍微高一点,一般保持储藏室内干燥的环境,这样种子就不会很容易发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黄颈亚马逊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黄颈亚马逊鹦鹉

黄颈亚马逊鹦鹉属于无危物种,野生的黄颈亚马逊鹦鹉一般会成对或成群出现,不过它们组织的群体通常不会太大,而由于野生的黄颈亚马逊鹦鹉数量持续减少,所以集大群出现的情况更难出现。在自然环境中,黄颈亚马逊鹦鹉的栖息地包括林地、开阔平原、森林、农耕区等。

黄颈亚马逊鹦鹉是很会讲话的鹦鹉,因此不少人对它们宠爱有加。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它们,从它们的其中一个栖息地——农耕区——来看,我们基本上就可以猜到是农民们不喜欢它们,而不喜欢的理由也很简单,黄颈亚马逊鹦鹉会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这点跟不少鸟儿都很相似)。

很多主人担心自己购买的鹦鹉无法很好地适应新环境,为了尽量减少鹦鹉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出现意外的情况出现,主人在选购鹦鹉时最好选用人工繁殖鸟,这样的鸟儿不仅能更快地适应家庭环境,而且它们也更能适应有人类在的生活。当它们适应了人类家庭的生活后,主人就不用担心它们会像林妹妹那样柔弱了。

在饲养环境的布置方面,主人需要注意的事情有很多,从笼子的大小到笼内的卫生等,主人都要一一亲自检查。比如黄颈亚马逊鹦鹉的体长通常为35cm,那么笼子就不能用太小的;在气温较低的季节,要做好保暖工作;笼内的水要经常更换、笼子要定期清理等等。

在野外,黄颈亚马逊鹦鹉会在早晨洗澡,当主人想让饲养的鸟儿洗澡时,需要给它们提供干净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环颈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环颈鹦鹉

绝大部分的鹦鹉寿命都很长,环颈鹦鹉也不例外,饲养的好环颈鹦鹉寿命可达30年左右。在野外环颈鹦鹉喜欢栖息在各种森林和各种型态的开阔乡村地区、刺丛平原区、干燥的森林地区、开阔的次要林区、草原等地区。在亚洲它们栖息在海拔1600m以下的地区,在非洲则是在2000m以下,时常出现于农耕区、市郊区、公园、花园、甚至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有时候会前往果园和咖啡园觅食,在许多地区均被当成农业害鸟。但在昆虫旺盛的季节环颈鹦鹉又是农民们的好帮手。环颈鹦鹉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提供玩具与树枝等供它们啃咬。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红腹金刚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红腹金刚鹦鹉

真正了喜欢红腹金刚鹦鹉的人,是不会贪图便宜购买便宜的红腹金刚鹦鹉,因为很多商人都会拿野生鹦鹉冒出自家繁殖的鹦鹉。这种鹦鹉在人工的环境下绝对无法饲养。即使是人工繁殖鸟,仍然保持着谨慎害羞的天性,要注意绝对不能让他们曝露在紧迫的状况之下,否则依然很容易死亡。对小型鹦鹉而言,不管什么气候,在每年雨季来临初期和雨季尾声,气候温暖湿度适中,食物充足,就是鸟类繁殖的大好时节。类比过来,在中国的春夏之交和秋季就是鸟类繁殖的旺季。那么你养的鸟就要注意提供接近这样气候的环境。过于潮湿的天气要放室内,过于冷的天气要放室内,基本上气温在10度以下就不要放室外,繁殖的鸟更要注意不但气温不可过低,温差也要避免过大。比如春天的广东白天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以上,但是晚上只有10度左右,虽然相对北方已经很好,昼夜温差却高达10度。这样的气温对一般鹦鹉没关系,对产卵育雏的鸟就有很大的威胁,温差过大,鸟的适应性差,自保尚且困难,就不用提繁殖了。所以,虽然饮食充足,环境安静,亲鸟仍然弃窝。前面讲了大环境,再说小环境。养鸟要养得好,除了吃喝好之外,还要环境安静。过于吵闹的环境给鸟以不安全的感觉,鸟处于急躁和不安状态,它总要处于警戒状态,也不能很好地成长和繁殖。因此繁殖期的鸟尤其要注意环境安静,放在家里比较少人打扰的地方,实在条件有限,就用暗色调的布稍加遮挡,或者绿色植物遮挡更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大熊猫生活环境特点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红额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201 字

+ 加入清单

红额鹦鹉

市面上的红额鹦鹉售价并不高,除了价格比较合理外,红额鹦鹉的安静以及繁殖也成了它们的一大优点。这种鹦鹉不怕生人,很快能适应新主人。安静温和的个性与适中的体型适合当居家宠物。红额鹦鹉栖息于新西兰所有不同高度的森林,尤其是面积广泛的林区;灌木丛、草地、森林边缘地带、在小岛上延着海岸的地区等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主要栖息在小岛的森林及周围小岛内的开阔灌木丛与草地上,偏好在森林边缘地带与开阔的地区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达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南达锥尾鹦鹉

Pantanal沼泽地位于南美,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这里物种繁多,南达锥尾鹦鹉就是其中一种。不管是在茂密的森林,还是在开阔的平原,我们都可以见到南达锥尾鹦鹉。如果你在当地有一片农作物区,那么它们也会常常光临,不过它们光临的主要目的是获取食物。

当然,南达锥尾鹦鹉不仅仅会在农作物区觅食,树上、草丛等地也是它们会觅食的地方,而且因为它们羽色的关系,它们通常都能将自己隐形于自然环境中,以避免被其他动物或人类发现。其实人们可能不用通过眼睛观察来找它们,因为南达锥尾鹦鹉的叫声很大,也许在你还没看到它们的时候就已经听到它们的叫声了。

南达锥尾鹦鹉会到河边喝水,喝水前它们也会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它们会立刻飞到附近的树上观察情况。除了河流外,南达锥尾鹦鹉的水源也可能是地面的水坑。

虽然南达锥尾鹦鹉并不是大型鹦鹉,但因为它们的体长也可达到30cm,所以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笼子的大小一定要掌握好,过小的笼子并不适合饲养南达锥尾鹦鹉。此外,南达锥尾鹦鹉也是喜欢啃咬的动物,所以主人需要为它们准备新鲜的枝条供它们啃咬。在宠物交易市场上,拿人工繁殖的南达锥尾鹦鹉进行出售的不太多,但只要饲养环境得当,野生鸟也能适应与主人一起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雨伞凤头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雨伞凤头鹦鹉

雨伞凤头鹦鹉通常不会单独出现,它们喜欢成群结队地活动,而集群的数量一般在十余只。雨伞凤头鹦鹉来自印尼,如果你想一睹野生雨伞凤头鹦鹉的风采,那么你可能要去东南亚走一趟了,它们主要会在热带雨林、沼泽、山丘地森林等地生活

虽然雨伞凤头鹦鹉不会在高海拔地区出现,但它们喜欢站在较高的树上。由于它们的体色为白色、且它们基本都以群体形式聚集(有时你甚至可能会发现有50只以上的雨伞凤头鹦鹉聚集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被人们发现。如果不小心惊到它们,雨伞凤头鹦鹉会迅速飞走。

如果进行人工饲养,主人必须要准备一个较大的鸟笼,因为雨伞凤头鹦鹉可不是个小块头。此外,雨伞凤头鹦鹉爱啃咬,所以主人准备的鸟笼需要是金属材质的,同时主人还要为它们准备一些可以啃咬的玩具等。有饲主曾反映,雨伞凤头鹦鹉会自己学会开笼子,所以为了避免出现鸟儿自开笼门并飞出的情况,主人可以给笼子加一道锁。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桃面爱情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桃面爱情鹦鹉

桃面爱情鹦鹉的寿命长达15年左右,家庭饲养的桃面爱情鹦鹉对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在饲养之前应提前了解一下该鸟对生活环境的基本要求。在野外桃面爱情鹦鹉主要栖息于海拔1600米充满灌木丛和树木的干燥多岩地区,偶尔会前往棕榈树丛区、农耕区和沿著水源流过的栖息地,平常活动的地区不会离水源太远。平时它们大多组成12只左右的群体,偶尔会聚集比较庞大的族群;平时在群体中总是喜欢彼此争吵不休,非常吵杂;平时会漫无目的的觅食,遇到水源处就会停下来,等到水源干涸以后,鸟群就会继续移动寻找下一个水源,他们非常依赖水源,一天之中往往要前往水源处好几次。家庭饲养的桃面爱情鹦鹉在布置环境前一定要严格考虑鸟笼的位置放置,环境温度很重要,要是过冷,小鸟可能拒食。会引起一系列的营养性疾病。尤其是冬天,尽量不要放在风口处。桃面爱情鸟十分好动,而且喜欢咬嚼物件,例如木制的玩具。这些咬嚼行为对其身心都有益处,家庭饲养的桃面爱情鸟故应该提供木制物给它们咬嚼。然而,若把它们放出笼外,应小心注意它们,它们可能会破坏家具,甚至电线。桃面爱情鹦鹉关在格子宽的鸟笼里,给它充分的水和食物,笼底面的沙子要常更换,以保持清洁,使它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桃面爱情鹦鹉喜欢给人搔痒,又喜欢站在人的手、膊和头上。它们个性活泼,对新的事物十分好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米切氏凤头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米切氏凤头鹦鹉

很多人都知道,米切氏凤头鹦鹉来自澳大利亚,那么它们是不是集中在澳大利亚的某一个地区呢?经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的大部分地区,我们都有可能见到米切氏凤头鹦鹉,而且一般情况下,米切氏凤头鹦鹉不会单独出现。除了跟自己人一同出现外,它们还会跟尖嘴巴丹等一起。

如果想要在野外找到米切氏凤头鹦鹉,你要去干燥与半干燥有树的开阔地区,因为那里是它们的主要栖息地。与其他一些几乎只在树上的鸟儿相比,米切氏凤头鹦鹉可谓“征地”范围广泛,树上、地面都是它们会出现的地方。

虽然米切氏凤头鹦鹉的体长可能无法跟某些大型的鹦鹉相比,但这不代表饲养它们就不需要一个宽敞的笼子。为了让米切氏凤头鹦鹉拥有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主人还是要为它们准备一个稍大的笼子。由于米切氏凤头鹦鹉也是啃咬力较强的一种鹦鹉,所以主人还要为它们准备新鲜的嫩枝以供啃咬。

尽管米切氏凤头鹦鹉现在在澳大利亚也属常见,但有一个事实却不得不让人引起重视——米切氏凤头鹦鹉种群数量正在减少。造成米切氏凤头鹦鹉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原因主要为过度地捕猎、对米切氏凤头鹦鹉栖息地的破坏等,其他原因则包括天敌地猎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蜈蚣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蜈蚣生活环境特点: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蜈蚣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在夏天较为常见。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

驱赶蜈蚣的方法:

1、万金油的方法,使用灭虫剂用来对付蜈蚣也是能达到效果的,不过一般要多加点量。2、蜈蚣是最怕鸡的。

3、保持清洁干燥能够预防蜈蚣,建议在房间角落等地方撒上樟脑丸或者活性炭,吸收湿气。

4、烧艾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绿颊锥尾鹦鹉如何饲养?绿颊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904 字

+ 加入清单

绿颊锥尾鹦鹉如何饲养?绿颊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

绿颊锥尾鹦鹉如何饲养?

当你在购买绿颊锥尾鹦鹉时,一般商贩都会推荐你买鸟儿饲料,这些饲料的成分都是按照鸟儿日常所需的营养来生产的,当然选择优质的饲料喂食绿颊锥尾鹦鹉会更安全更健康,倘若你是考虑自己自制食物的话,那么你应该按照饲料的营养成分为主,食物的多样化更利于绿颊锥尾鹦鹉,只有饮食多样化才能营养均衡,保持身体健康。

绿颊锥尾鹦鹉主要以干燥的种子、花朵、浆果以及坚果为主食。饮食上避免只喂食种子饲料,这对它们的健康会大打折扣,蔬菜、水果、鸟饼干饲料、适量的维他命等都需酌量喂食。

在野外它们的繁殖期从2月开始,会寻找中空的树洞筑巢。人工豢养下的绿颊锥尾鹦鹉繁殖难度不高,照顾得宜的话一整年都可以繁殖,可以提供30*30*60公分的厚木巢箱。一次会产下3到7枚卵,通常以5枚居多,孵化期为24天,幼鸟羽毛长成约50天。

绿颊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

绿颊锥尾鹦鹉主要栖息于各种树木林立的区域、沼泽、充满小树的森林、生长次要植被的区域以及2900米高云雾弥漫的林区。

在中国的春夏之交和秋季就是鸟类繁殖的旺季。那么你养的鸟就要注意提供接近这样气候的环境。过于潮湿的天气要放室内,过于冷的天气要放室内,基本上气温在10度以下就不要放室外,繁殖的鸟更要注意不但气温不可过低,温差也要避免过大。比如春天的广东白天气温可以达到20摄氏度以上,但是晚上只有10度左右,虽然相对北方已经很好,昼夜温差却高达10度。这样的气温对一般鹦鹉没关系,对产卵育雏的鸟就有很大的威胁,温差过大,鸟的适应性差,自保尚且困难,就不用提繁殖了。所以,虽然饮食充足,环境安静,亲鸟仍然弃窝。

环境安静。过于吵闹的环境给鸟以不安全的感觉,鸟处于急躁和不安状态,它总要处于警戒状态,也不能很好地成长和繁殖。因此繁殖期的鸟尤其要注意环境安静,放在家里比较少人打扰的地方,实在条件有限,就用暗色调的布稍加遮挡,或者绿色植物遮挡更佳。

它们相当喜爱洗澡,常沐浴能使羽毛与皮肤维持良好的状况,许多饲养绿颊锥尾鹦鹉的人会遇到这些小家伙长大时会开始出现咬人的习惯,尤其在开始成熟的时期时(约9个月大到1岁时),但这个问题通常很快会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面具锥尾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面具锥尾鹦鹉

生性好奇以及行为逗趣的红面具锥尾鹦鹉获得不少爱鸟人士的喜爱,作为宠物鸟从幼年开始饲养是最好的选择。家养的红面具锥尾鹦鹉比较安静,能与主人亲密互动,而在鸟舍中的红面具锥尾鹦鹉很吵杂,尤其在有人接近时或兴奋、照顾上并不困难。在野外红面具锥尾鹦鹉生长在干燥、潮湿的森林、潮湿的长绿树林、落叶性森林以及热带稀树草原等地区,从海平线至海拔2500m皆有其踪迹,但主要栖息地都在海拔1000m以下。干燥及半干燥的地区是它们的最爱,喜群居,尤要栖息于干燥、热带的低纬度森林地带,充满棘丛和树木的平原、以及纬度约2600米的松木山林区;有时候他们也会前往农耕区以及果园觅食。他们通常都成群活动,平常会聚集约20到30只左右,群聚数量完全视食物的多寡充足与否而定,通常他们在清晨和黄昏往返栖息的树木之间才会被看见,尽管他们飞行的高度比较高,但是仍然很容易被发现,因为他们的叫声非常嘈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啄羊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啄羊鹦鹉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以为只有在新西兰才能看到啄羊鹦鹉,但现在在澳大利亚等地也有人发现啄羊鹦鹉的存在。啄羊鹦鹉的生活环境并不优越,为了适应高山地区的寒冷,啄羊鹦鹉都有丰厚的羽毛。此外,由于高山上的食物有限,啄羊鹦鹉想要获得充足的食物,必须要对新鲜食物时刻保持关注,这也是导致它们好奇心重的原因之一。

啄羊鹦鹉不太会在一个地方定居,它们是游牧民,在游牧的生活中努力地寻找更多的食物。有时它们也会在居民家附近出现,因为那里有它们想要的食物,不过居民可不太愿意见到它们,原因在于它们总是会给居民们惹麻烦,比如啄坏房门、窗户等都是非常常见的事。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进入啄羊鹦鹉的栖息地滑雪或登山,所以很多人可以见到啄羊鹦鹉。人类的到来不仅没有让啄羊鹦鹉离开,它们反而发现这里的游客也是可以给它们带来食物的。不要认为啄羊鹦鹉获得了游客的食物就不会破坏它们的车子、帐篷等,该破坏的它们还是一样都不会落。

人工喂养的啄羊鹦鹉数量很少,本身该种鹦鹉的数量少是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其他一些原因则包括啄羊鹦鹉的破坏力强到很少有人能hold住它们、饲养代价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黄冠亚马逊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冠亚马逊鹦鹉

因黄冠亚马逊鹦鹉的外表漂亮以及开朗的性格得到了很多爱鸟人士的喜爱,聪慧的它们喜欢学习人类的语言,这一优点令更多的新手着迷。那么饲养该鹦鹉应如何为它们布置饲养环境呢?鸟笼最好是要四方或长方形的,圆形的鸟笼并不适合,因为有机会令鹦鹉扭伤头部。鸟笼间隔一定要够坚固,让鹦鹉不可以随便咬破。鸟笼的门要较大,让鹦鹉可以出入自如。这些鹦鹉很容易便学会开启笼门,因此可能需要上锁。根据黄冠亚马逊鹦鹉的体型大小来选择笼子。若你的鸟儿绝少离开鸟笼的话,鸟笼便越大越好了。鸟笼的间隔应该至少有7/8吋至1吋,但要确保鸟儿的头不能越过间隔。由于鸟儿会经常在笼边四处攀爬,因此必须确保鸟笼的物料不含铅及毒性。鹦鹉都有水浴的天性,水浴不仅可以洗去污垢使鸟羽毛更为美丽,同时能够洗去身上的细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寒冷季节应减少水浴次数,一般是室内在摄式20度以上就可以水浴,但要注意室温和水温,以免鹦鹉着凉感冒。 浴缸可用圆形的瓷烟灰缸代替。放入温水,鹦鹉洗毕应即使取出,以免反复洗浴而受凉。雏鸟、病鸟不应水浴。 冬天室温高的时候,可以用浇花用的小喷雾器,给鹦鹉喷洗,但水量不要大。喷一、两分钟就可以了。 除水浴以外,可以给鹦鹉进行沙浴。做一个沙盘让鸟洗沙,每周2次。过一段时间要更换新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黑头凯克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黑头凯克鹦鹉

要饲养好黑头凯克鹦鹉,主人必须给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关于笼子的问题,黑头凯克鹦鹉的体长为23cm,因此主人需要根据鹦鹉的体型来确定笼子的大小。一个大小合适的笼子对黑头凯克鹦鹉来说非常重要,太小的笼子不利于黑头凯克鹦鹉生存。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让你住在非常拥挤的房间,你的感觉如何?

除了笼子的大小,主人还要注意笼子洁净度的问题。为了保证笼子的干净整洁,主人要定期给黑头凯克鹦鹉的笼子来个大扫除。在饲养黑头凯克鹦鹉的时候,主人如果看到笼中有食物残渣也要及时清理。当然,黑头凯克鹦鹉的生活还离不开水。主人要给鹦鹉提供干净的饮水,当发现水罐中的水被污染时,主人要立刻换水。

在刚饲养黑头凯克鹦鹉时,它们可能会不太适应环境。不过它们也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过不了多久它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就会消失。

对黑头凯克鹦鹉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这样一种鹦鹉来自南美洲,那么它们是不是在南美洲的各个地方都有分布呢?野生的黑头凯克鹦鹉的生活环境又如何呢?野生的黑头凯克鹦鹉主要栖息于南美洲的北部。如果海拔较高,我们也很难发现它们。黑头凯克鹦鹉不是很难发现的鸟儿,因为它们是集群觅食或进行其他活动的鸟儿,群体目标一大,自然更容易发现。此外,黑头凯克鹦鹉也是会吵闹的鸟儿,除了叫声外,它们拍翅膀的声音也很大,这也令它们容易被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亚历山大鹦鹉的生活环境如何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亚历山大鹦鹉

可能在中国,你并不太容易见到亚历山大鹦鹉,但像在泰国、越南、缅甸这样的国家,你见到亚历山大鹦鹉的几率可能就大了很多,因为亚历山大鹦鹉主要就分布在这些国家。当然,你也不是随处都能见到它们,想要发现它们的踪迹,你得了解它们喜欢待在哪些地方。

一般情况下,你不用到高海拔地区去寻找它们,因为它们生活的区域海拔都在千米之下。食物较多的地方是它们最常出没的,比如森林等。不过在有些地方,亚历山大鹦鹉是农民们的“眼中钉”,因为它们会以农作物为食,所以农民们看到它们可能就没有想要把它们当成宠物养的冲动了。

其实亚历山大鹦鹉也会出现在城市,比如人较少的郊区、树木较多的公园等地,也有人看到过它们。虽然我们很少能见到数量非常多的亚历山大鹦鹉聚集在一起,但它们通常也不会单独出现,如果你看到一只亚历山大鹦鹉,那么周围一定还有其他的亚历山大鹦鹉。

人工饲养亚历山大鹦鹉时,主人首先需要给它们准备一个较大的笼子,因为亚历山大鹦鹉体型可不小;其次,亚历山大鹦鹉的啃咬力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所以你不能将它们跟其他种鸟儿混养;第三,为鸟儿准备新鲜的树枝不仅可以让它们尽情地啃咬,还能给它们当做玩具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鲜红胸鹦鹉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鲜红胸鹦鹉

鲜红胸鹦鹉属于无危物种,它们在澳大利亚比较常见。如果想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你必须深入澳大利亚干燥的内陆地区,那里有鲜红胸鹦鹉喜欢的灌木丛林及草原等。通常你不会只看到单独的一只鲜红胸鹦鹉,因为它们都会成群出现,数量保持在十只左右。

跟那些在树顶层觅食的鸟儿不同,鲜红胸鹦鹉会在地面寻找食物。由于它们并不是防卫心很重的动物,所以哪怕你离它们只有几米,它们也不会飞走。当然如果你吓到它们了,它们就会立刻飞走,不过它们不会一下就飞得没影,通常鲜红胸鹦鹉会选择在较近的树上观察地面上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你不会在水源处看到鲜红胸鹦鹉,因为它们不常去。那么它们怎么补充所需的水分呢?经过研究人们发现,鲜红胸鹦鹉会靠露水和植物上的水珠来获得所需要的水分。

鲜红胸鹦鹉不吵闹,在人工饲养环境下,主人要做好环境的布置工作。刚饲养鲜红胸鹦鹉时,它们可能会对新环境及主人不太适应,但它们的适应能力并不差,过不了多长时间,它们就会适应主人的饲养生活。此外,主人要尽量保持环境的干燥,如果气温较低时,还要做好保暖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鲈鱼生活环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鲈鱼是冷温性海淡水洄游鱼类,它们的生活环境是在浅海河口,然后会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而且还会进入淡水水域里面觅食生长,成鱼大多数都在咸淡水里面。鲈鱼存活的温度是在2-20摄氏度,如果水温降至临界7℃的时候,鲈鱼会比较容易死亡。

鲈鱼在淡水里面生长育肥,而且比较喜欢栖息在清澈流水的底层,白天就潜伏着,然后夜晚出来活动,对虾类和小鱼进行捕食。

鲈鱼的动作很迅速,喜换捕捉各种小海鱼和海虾。如果靠近海湾水域的话,就比较适合垂钓鲈鱼,每年5-10月是海钓鲈鱼的一个好季节。春季天气变暖了以后,鲈鱼就会离开深水海域,到河口海湾觅食,立夏之后,鲈鱼喜欢在河口附近海域进行产卵、觅食、育肥,而秋季就是钓鲈鱼的黄金季节。

鲈鱼主要分布于太平洋西部、中国沿海,在东海、渤海的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塞内加尔鹦鹉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塞内加尔鹦鹉(详情介绍)

市场上最多的鹦鹉就属塞内加尔鹦鹉了,因此在购买塞内加尔鹦鹉时应特别小心,此鸟在野外主要生存在开阔的草原,活动范围常低于海拔1000米的地方。家庭饲养的塞内加尔鹦鹉最好是从小开始饲养。塞内加尔鹦鹉幼鸟适合作居家宠物,安静且有模仿及学话的能力,体型不大,不需使用太大的笼子,较不占空间, 但需长放出活动以增加足够的活动量,成鸟刚引入饲养时容易紧张与不安,尤其在有人靠近时,安静不吵杂,喜爱啃咬咀嚼东西,树枝与玩具可满足它们的需求,定期的沐浴或喷水可以使羽毛美丽健康,刚饲养时虽易惊慌,但适应环境后即相当健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