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42

文章

72

篇1:蝉的生活特点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蝉的生活特点:蝉的幼虫是生活在土壤里的,当幼虫长成成虫后会在树上生活。每当夏天的叫声较为响亮,以树汁为食。

蝉是半翅目、蝉科下的动物,又叫做知了、知了猴、爬杈等。其有两对翅膜,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且短,具有明显且突出的额唇基;视力还是可以的,但复眼并不是很大,位于头部的两侧,分得比较开;口器细长,内有唾液管以及食管,属于刺吸式。

蝉分布较广,分布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栖息在森林、沙漠、草原。有些部分种类的蝉是分布在沙漠地区,当体温过高时,就会从背板排出较多的水分,从而达到冷却以及散热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蚂蚁的生活环境以及特点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蚂蚁生活环境:蚂蚁会在地下筑巢,规模比较大,有着良好的排水以及通风措施。一般出口是一个拱起的小土丘,类似于火山那样中间有个洞;巢穴中的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分类。

特点:蚂蚁的外部形态可分为胸、头、腹三部分,体型较小,体长约为2.8毫米,体色较多,有黄、黑、红等,体壁具有弹性,较为光滑,口器咀嚼式;上颚较为发达,腹部呈结状,前足的距离较大,呈梳状。

蚁巢一般是由蚁室,蚁道构成,出口有数个也有单个,有些种类的蚂蚁出口处会堆有细砂、土粒、树叶等,能起到保护的作用,也能显示出自己群落的强大;蚁后的位置是比较靠内的。在巢室内不仅可以储藏食物,还可以哺育后代,温湿度较为稳定。

在野外,蚂蚁自己建巢时,它们会把栖息活动的地方和储藏种子的储藏室分开,储藏室的位置是要比栖息活动的地方稍微高一点,一般保持储藏室内干燥的环境,这样种子就不会很容易发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大孔雀蝶的外形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生活习性?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孔雀蝶是欧洲最大的蝴蝶,全身是栗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满是灰白相间的斑点,一条淡白色之字形线条穿过其间,线条周边呈烟灰白,翅膀中央有一个圆形斑点。

大孔雀蝶的瞳仁中闪烁着黑色、白色、栗色、鸡冠花红色的呈彩虹状的变幻莫测的色彩,靠吃杏叶为生。

大孔雀蝶一生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找配偶,为了这一目标,它们继承了一种很特别的天赋:不管路途多么远,路上怎样黑暗,途中有多少障碍,它总能找到异性。大孔雀蝶有异乎寻常的视觉,能感受普通视网膜感受不到的光线。而且雄大孔雀蝶身上有宽宽的触角,起着探测器的作用。

这种蝴蝶的美丽是与生俱来的,即使是在毛毛虫的时候,就已经让人们对它的美丽赞叹不已了,在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之前,老巴旦杏树的树叶是它们美味的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豚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573 字

+ 加入清单

海豚生活环境特点如下:

1、生活环境:海豚主要生活在温暖的海域里面,但是也有一些海豚生活在寒冷的水域中,例如露脊海豚。海豚通常生活在海水里面的浅水区域或者停留在浅水区域。在世界上的各个大洋之中或者内海以及江海入海口能看见它们的身影。

2、特点:

(1)外形特点:海豚的整个身体呈纺锤形,皮肤非常地光滑并且没有毛。海豚的身体非常的灵活,特别擅长跳跃和潜泳,是在水中行动最迅速的哺乳动物。

(2)游泳特点:海豚不会像其它鲸类动物一样浅水很长时间。“豚泳”是它们独有的游泳方式,整个身体会以小角度跃离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海豚特别迅捷,通常最快游动速度在每小时30~40千米左右。

(3)繁殖特点:雌豚约经5年时间才开始性成熟,并出现排卵现象,但需再过几年才真正具有生育能力。幼豚出生的时候是以尾部先出,雌豚一般要怀胎十一个月,才会诞下小海豚。幼豚从母豚生殖孔两侧的乳头中吸取乳汁。

海豚是海豚科的一类水生哺乳动物的统称,海豚是一种小型或者中型的齿鲸,海豚广泛生活于世界各个大洋之中,在内海及江河入海口的附近的咸淡水中也会有分布,个别种类的海豚也会生活在内陆河流之中。

海豚科大约从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分化而来,现存17属,近40种,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科,领航鲸、虎鲸等黑鲸类亦属此科,本质上是大型海豚。海豚科的现代近亲为鼠海豚科与独角鲸科,三科共同构成海豚总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维京人生活在什么时候?揭秘维京龙船的特点

全文共 3323 字

+ 加入清单

维京王者》这部电影在这段时间算是非常火热的了,一个非常热血的电影,充满着俄式暴力美学,就像俄罗斯人的伏特加一样,让人内心火热。好了切入正题,关于维京人大家第一印象是北欧海盗,但是北欧海盗怎么跑到了黑海伏尔加河和多瑙河一带呢?而且这部电影是俄语电影反应的是基辅罗斯公国的事为何叫做维京王者?

这得从维京人自身说起,我们都知道维京人生活在北欧地区,哪里夏季接近极昼冬季接近极夜气候寒冷。维京人以捕鱼农耕为生过。更接近海洋民族,因为气候和当时的位置维京人生活的地区大多缺少城镇生活上不如当时的环地中海地区看起来那么高大上,电影很好的还原了这一点。

从剧照中可以看到当时维京人生活的环境虽然地点并不是在他老家,但是比他们老家要好一些,在他们的老家的人基本一大家子记载一个长屋中比电影里的更简陋。所以电影里那些瓦良格人(斯拉夫化的维京人)的居住区相比东罗马城市的那种对比这里就不多说了。

电影里的瓦良格人居住区

电影里的拜占庭城市

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维京人不会老老实实的在北欧种地打鱼,随着人口增加北欧地区难以养活那么多人口所以维京人也开始向外迁徙,维京人性格上敢于冒险,维京这个词在北欧语周就是海上冒险者的意思。他们在许多地方留下了足迹比如格陵兰岛。还有美洲大陆但是因为寒流使他们放弃了美洲。

格陵兰岛维京人生活遗址

相对于不成功的探索美洲大陆。维京人在欧洲其他地区迁徙则要成功的多,从从西欧到东欧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在西欧还建立了诺曼底公国,英国历史上的征服者威廉就是诺曼人,还有两西西里。

维京人的船

作为海洋民族,他们的龙船是他们重要的航海工具也是重要的扩张工具,凭借着龙船他们可以穿梭于欧洲沿海与内河。

维京人的在龙船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拥有坚固的龙骨。维京人整条原木加工成龙骨,以保证强度。弯曲的头尾单独加工,然后用铁钉固定到龙骨的两端。接着在龙骨上架好横梁,完成整条船的轮廓。

(2)船体结构上采用搭接(Clinker)的方式建造:先用沿着轮廓在船的两侧铺上蒙板。这种整条的木板层层相楔,上面一层刚好覆盖住下面一层的边缘。最上层的蒙板开凿了若干小孔,五米长的木桨从孔中伸出。两块相邻的船壳板之间有部分重叠,当船只存在纵向变形的时候,船板之间的缝隙会比较小一点。

(2)桨舵安装在船尾侧面而不是后面,桅杆用松木制造可以在大风中适度的弯曲,单桅杆船帆为矩形,采用羊毛制成,常常被染成鲜艳的双色,帆的顶部有横杆将船帆撑起,船帆的两侧挂上麻绳编制的网,防止船帆在强风中被撕裂。为了追求速度和机动战船会采用开放式船体,没有船舱。商船会采用部分封闭的船体。

(3)操作灵活机动性好,在前进方式上采用桨,帆共同驱动,在风向不利时桨也可以单独驱动(桅杆可以放到)。船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运动速度非常快,顺风顺水的时候可以达到14节。

考古发现的维京龙船

(4)小巧吃水浅,电影中维京人的穿可以轻松靠岸甚至可以推到山上,从考古实物中也能看出维京人的船吃水很浅可以在一些其他船舶无法靠岸的浅水区域登岸。

维京人在冬天建造或者修补他们的船只,通常在露天建造,偶尔会搭个工棚。龙船的船身和船桨用橡木制造,桅杆顶上装上金属制的风向标。维京人的战船多在九十到一百英尺左右。

船只 类型 长度 宽度

Skuldelev 6 渔船 39ft 5in 8ft 2in

Skuldelev 3 商船 43ft 4in 10ft 6in

Skuldelev 1 商船 53ft 6in 15ft

Skuldelev 5 战船 59ft 1in 8ft 6in

Skuldelev 2 战船 92ft 14ft 9in

Russian find 战船 103ft 15ft

因为他们的船队数量多灵活对靠岸的要求低,所以经常可以在对方无纺备来不及集结的情况下发动突袭,而且他们选择那种登陆地方对其他大型船舶无法登陆只能用小船缓慢登陆这样维京人往往获得战场上的兵力优势,公元第六和第七世纪,维京人开始在波罗的海东部沿岸扩张,然后再定居下来东欧人又称他们为瓦良格人。维京人利用他们的龙船于公元860年,沿着伏尔加河下溯来到了俄罗斯。维京人留里克建立诺夫哥罗德公国。在奥列格统治时期领征服了包括斯摩棱斯克在内的诸多城镇,逐渐控制了第聂伯河沿岸地区。大约在882年,奥列格攻克了基辅。基辅罗斯公国出现当地人又称他们为罗斯人意为善于航海的人,罗斯人在907年以二千艘战船和八万人的部队攻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皇帝与奥列格议和,并同意支付4.8万金格尔弗纳赎金。

电影的故事发生在这之后的六十多年后,男主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奇在父亲去世后逃往斯堪的那维亚。他成功地招集到一群维京人老乡,遂率领这支队伍返回罗斯最终夺回大公的位置,具体情节冷研之前有讲述这里不重复。

所以大家读到这里应该明白了为何一部俄国电影会叫维京王者,虽然俄罗斯人被网友叫做战斗民族但是在俄罗斯民族出现之前真正的战斗民族是维京人,,俄罗斯早期王朝的建立者也是维京人。

除了他们灵活坚固的龙船维京人自身的装备作用也很大,一般人想象中维京人喜欢戴牛角盔拿着大斧自上去一顿狂砍。实际上维京人最常用的是矛枪和长剑。

维京人的矛枪

维京人的枪更类似标枪长度1-2米,枪头是由铁制成的长度在3-18英寸,为了刺得更深形状尖锐,矛杆上通常为白蜡木可以格斗也可以投掷,考古发现表明矛枪造成伤害更多。

维京长剑

除了长矛还有长剑相比较矛枪剑很贵也不普及只有领主或者地位较高的家臣才有,大部分维京战士手里拿的是短剑或者撒克逊战刀。维京剑多是宽叶双刃的式样,长约70-80厘米(27.5-31英寸)不等。

撒克逊战刀

维京剑的工艺不错,维京人在铸剑时先将长铁条和钢条焊接在一起,锻造成方形棒,再将其扭绞或缠绕成细细的一束,做出内芯造出剑身;剑刃则用钢材打造,被焊接在内芯上;最后仔细地用酸擦洗剑身,显露出剑身的花纹,工艺和折花刀很像。

维京战士

维京盾牌

维京盾牌

盾牌和圆盔是主要防具维京人使用一种一般由椴树制成的圆盾,这种圆盾中间放置把手的部分镀上了金属,既可以用来保护拿盾的手,也方便灵活地运用盾牌。有些盾牌则覆上了牛皮,甚至有的用金属的钉刺和边角加强了一番。维京头盔小巧坚固在维京人扩张的过程中也不断的改进。

长护鼻头盔

维京战斧

长柄战斧是维京人常见武器主体部分是铁边缘是钢。这种维京战斧来源于伐木斧。今天俄罗斯的斧头中还有这种北欧战斧的影子,地位较高的维京人战斧制作也比较华美。

再次不得不提一下维京狂战士在维京传奇和维京王者都出现过,一般对狂战士描述是身材高大穿着兽皮打起仗来如同发疯。一些学者认为会主动摄入一些类似于致幻蘑菇——毒蝇伞这样的药物以激发狂战士之怒(HowardD. Fabing. "On Going Berserk: A Neurochemical Inquiry."Scientific Monthly. 83[Nov. 1956] p. 232),或者通过大量饮酒来实现这一点 (Robert Wernick. The Vikings.Alexandria VA:Time-Life Books. 1979. p. 285)。电影里面那个狂战士则是出战前喝了一碗酒。

Torslunda出土的头盔残片图案

以下是一些狂战士的记载:狂战士们进行的其它仪式可能代表着接纳青年战士加入狂战士战队。在萨迦中,像这样的战队中通常有12名战士。这些战队的另一个共同的特征是,这些战队的首领通常叫"比约恩",或者是这个名字的变体,意思是"熊"。这种接纳的形式是青年战士要和一头熊或者其它可怖的敌手进行一场搏斗,可以是实战,也可以是模拟战斗。

【GrettirsSaga】一个叫比约恩的人将Grettir的披风扔进熊穴中。Grettir杀死了熊,拿回了披风,然后带着熊掌回来,作为得胜的标志。(Fox andPalsson, pp. 62-67).

这些记载都和熊有关,北欧也生活这熊,作为一种巨大的食肉动物,北欧勇士把杀死熊作为容易也会穿上熊皮把自己打扮成熊的样子一些古画上拿着武器的熊其实是狂战士。而电影里那位穿着熊皮的狂战士很好的还原了这一场景。生动的展示了古代北欧战斗民族的强悍。

电影里的维京狂战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熊猫生活环境特点

全文共 296 字

+ 加入清单

大熊猫栖于中国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森林茂盛,竹类生长良好,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

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常年空气稀薄,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影响野外大熊猫的分布和密度:竹子、地形、水源的分布,是否有藏身处和哺育幼仔的巢穴以及山势等。人为的干扰是现今影响大熊猫分布的主要因素。大熊猫具有不惧寒湿,从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在-4~14℃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压得很厚的竹丛中。它们也不怕潮湿,总爱在湿度80%以上的阴湿天地里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鸠是什么鸟?有什么特点和生活习性?

全文共 351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鸠通常是指鸠鸽科中体型较小而尾长的鸟,也是热带森林中羽色鲜艳的食果鸟类和温热带地区的食种子鸟类。鸠的嘴比较短,基部柔软,主要在树栖生活,而且特别擅长飞行,主要吃植物性食物。

其中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它的上体羽毛褐色为主,头颈灰褐,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斑鸠属主要分布于非洲,少数种类在亚洲南部热带。鸠也是长寿的象征,因为斑鸠通常都是成双对的出没,也代表了忠贞不变的爱情和友情。

还有绿背金鸠,它是等体型,尾甚短的地栖型斑鸠,下体粉红,头顶灰色,额白,腰灰,两翼具亮绿色。雌鸟头顶无灰色。飞行时背部两道黑色和白色的横纹清晰可见,通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下层植被浓密处,极快速地低飞,穿林而过,起飞时振翅有声,饮水于溪流及池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蛇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蛇的生活环境特点

1、生活环境:不同种类的蛇的生活环境不同。有的蛇生活在树上,例如金花蛇、绿瘦蛇以及林蛇属等;有的蛇生活在洞穴里面,例如一些比较原始并且较为低等的中小型蛇;有的蛇生活在淡水里,例如铅色水蛇、中国水蛇等;有的蛇生活在地面上,大部分蛇都生活在地面上,例如眼镜蛇科、紫沙蛇、蝰蛇等;有的蛇生活在海水里,例如海蛇科。

2、特点:

(1)外观特点:蛇的全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头部、躯干和尾巴,头部和躯干的界限不明显,没有四肢,全身都是鳞片。蛇的头部形状多样,鼻孔在蛇的两侧,眼球外面有透明的皮肤,瞳孔的形状呈圆形、垂直椭圆形或者水平椭圆形,且没有眼睑。

(2)食物特点:蛇是一种肉食性的动物,它们吃的动物种类非常的多,例如蚯蚓、蜘蛛、鱼、青蛙、蟾蜍、蜥蜴、鸟类等。它们吃的动物必须是活的,死的动物它们是不会吃的。

(3)捕食特点:蛇依靠嗅觉或者视觉寻找食物。树栖的蛇和陆栖的蛇寻找食物主要依靠的是视觉,而洞穴的蛇、半水栖或者水栖的蛇主要靠的是嗅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郁金香的生活习性,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郁金香性喜夏季凉爽稍干燥,冬季温暖、湿润,避风,向阳或半阴环境。郁金香为中日照植物,常作秋植栽培。对光照时间、强度无严格要求,适应范围较广。郁金香喜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忌黏重土壤。

郁金香原产地中海沿岸及中亚细亚、土耳其等地 。由于地中海的气候,形成郁金香适应冬季湿冷和夏季干热的特点,具有夏季休眠、秋冬生根并萌发新芽但不出土,需经冬季低温后第二年2月上旬左右开始伸展生长形成茎叶,3—4月开花的特性。

郁金香生长开花适温为15—20℃。花芽分化是在茎叶变黄时将鳞茎从盆内掘起放阴冷的室外内度夏的贮藏期间进行的。郁金香属长日照花卉,性喜向阳、避风,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8℃以上即可正常生长,一般可耐-14℃低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独角仙的生活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670 字

+ 加入清单

独角仙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出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幼虫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

独角仙,学名称双叉犀金龟,又称兜虫,其幼虫又有鸡母虫【蛴螬】之称,体形大而威武。独角仙在中国一些地方较为常见,数量多可能危害森林。在用途上,独角仙可作观赏,是常见的宠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2008年,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条件下独角仙会变色,对研究智能材料有启示作用。

独角仙大量出现于6~8月,具有趋光性,多为昼出夜伏,白天常常聚集在青刚栎流出树液处,或是在光腊树(白鸡油)上也常出现聚集上百只独角仙的盛况,到了晚上,在山区有路灯处,也往往可以发现他们的踪迹。他们主要以树木伤口处的汁液,或熟透的水果为食,对作物林木基本不造成危害。

其幼虫常称为鸡母虫,经蛹期羽化为成虫,一年一代,由于本种并非保育类昆虫,加以体型大而健壮,常被做为儿童玩赏和饲养的宠物及昆虫教学使用。幼虫以朽木、腐殖土,发酵木屑、腐烂植物质为食,所以多栖居于树木的朽心、锯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顶间。不危害作物和林木。幼虫期共脱皮2次,历3龄,成熟幼虫体躯甚大,乳白色,约有鸡蛋大小,通常弯曲呈“C”形,幼虫期末体色焦黄。老熟幼虫在土中化蛹,化蛹前会将体内粪便排空,用粪便做蛹室。饲养时可从器皿外边看到幼虫蛹室里用粪便涂抹成一层深黑色的东西。成虫则吸食树汁为生,饲育时可喂食苹果、凤梨、香蕉和低水分高糖分的水果等,还有专门的昆虫果冻也可以喂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蝈蝈的生活习性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养护/习性

修剪周期

1年

蝈蝈又称蟋蟀,喜欢生活在15-25度的环境里,四季变化是这样的:

冬天怕冷,蝈蝈会打洞躲藏在冰冻土层以下,进行长达三四个月的冬眠。

一般在春季惊蛰前后,气温回升,达到15度以上,便从洞里爬出来活动,寻找食物。

夏季不喜欢高温,习惯寻找树林底下或草丛中纳凉消暑,躲在阴凉的地方,习惯夜晚伏蛰,白天觅食。

秋末冬初,气温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15度时,便开始寻找适宜的地方,打洞进行冬眠,一直到翌年惊蛰前后出洞。在冬眠的时候不会出洞觅食,伏蛰沉睡躲避风寒。

蝈蝈体形细小,食量小,食性杂,可以摄食蔬菜叶、白萝卜、胡萝卜、土豆、红薯、苹果、棃子、豇豆等等生鲜食量,每只蝈蝈一天可以投放中指头大小的食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投放5~10粒大米饭、一根面条,指头大小的面膜或红薯等等。还可以每只每天喂几粒大米、黄豆、绿豆、小麦、玉米等等,以水浸粒为宜,也可以喂麦麸、豆腐、豆渣、面粉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海鸥的生活环境及特点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海鸥在繁殖期间主要栖息在荒漠、北极苔原、森林苔原、草地的河流、水塘、沼泽、河流中;等到了冬天的时候,会栖息在河口、海岸以及港湾。该鸟经常成对或者是成群活动或者在空中飞翔。特点:海鸥一般生活在海边,叫声高亢且优美,身体轻盈,羽毛白色与灰色混杂,脚部呈肉色。

海鸥是鸥科、鸥属下的一种海鸟,中等体型,体长为451-510毫米,体重为394-586克。初级飞羽羽尖呈白色,具有大块的白色翼镜。冬季头部和颈部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带点黑色,虹膜呈黄色,脚、趾以及嘴呈浅绿黄色。

在海港和海边,能经常看到成群的海鸥漂浮在水面上,游泳以及觅食,一般以昆虫、软体动物、海滨小鱼、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蛴螬和蠕虫为食。该鸟一般是在北亚、北欧以及北美西北部繁殖,除了冰岛、北部与波罗的海附近的种群,以及加拿大沿海的部分海鸥外,大多数海鸥都会向南方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蜥蜴的特点和生活特征是什么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蜥蜴特点是: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蜥蜴与蛇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周身覆盖以表皮衍生的角质鳞片;蜥蜴的生活特征是: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

蜥蜴是蜥蜴科蜥蜴属动物,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类动物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4个部分。多数蜥蜴有四肢,但有的只有前肢或后肢,指、趾末端有爪。有胸骨。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海鸥的生活特点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海鸥生活特点是:海鸥的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森林苔原、荒漠、草地的河流、湖泊、水塘和沼泽中,冬季主要栖息于海岸、河口和港湾。海鸥会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或在空中飞翔;在海边和海港,成群的漂浮在水面上,游泳和觅食;海鸥以海滨小鱼、昆虫、软体动物、甲壳类以及耕地里的蠕虫和蛴螬为食。

海鸥的头颈是白色的,背部肩部的颜色为石板灰色,它的翅膀上覆盖着羽毛,也是石板灰色的;腰、尾上的覆羽和尾羽均为纯白色。

海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在北欧,北亚和北美西北部繁殖。除冰岛,北部和波罗的海附近的种群,以及加拿大沿海的一些海鸥以外,大多数海鸥都向南部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蜈蚣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蜈蚣生活环境特点:蜈蚣惧畏日光,昼伏夜出,喜欢在阴暗、温暖、避雨、空气流通的地方生活。蜈蚣喜欢生活在丘陵地带和多沙土地区,白天多潜伏在砖石缝隙、墙脚边和成堆的树叶、杂草、腐木阴暗角落里。

蜈蚣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蜈蚣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常见的蜈蚣有红头、青头、黑头三种。红头蜈蚣体型大,产量高,性情温顺,适应性强,生长快,在夏天较为常见。

蜈蚣钻缝能力极强,它往往以灵敏的触角和扁平的头板对缝穴进行试探,岩石和土地的缝隙大多能通过或栖息。密度过大或惊扰过多时,可引起互相厮杀而死亡。

驱赶蜈蚣的方法:

1、万金油的方法,使用灭虫剂用来对付蜈蚣也是能达到效果的,不过一般要多加点量。2、蜈蚣是最怕鸡的。

3、保持清洁干燥能够预防蜈蚣,建议在房间角落等地方撒上樟脑丸或者活性炭,吸收湿气。

4、烧艾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蝴蝶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生活方式?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蝴蝶为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锤角亚目动物的统称,其大部分分布在美洲,尤其在亚马逊河流域品种最多。蝴蝶一般色彩鲜艳,身上有好多条纹,色彩较丰富,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

蝴蝶是昼出活动的昆虫,因此到了薄暮来临之时,它们就会各自选择安静和隐蔽的场所进行栖息。不同的虫种之间,因其各性特征各不相同,所以其所处的栖息环境也各有差异。比如:有的蝴蝶喜欢栖息在植物的枝叶上面,而有些蝴蝶则喜欢栖息在陡峭的悬崖峭壁上面。蝶类幼虫的栖息场所,一般都很隐蔽,因此,在野外不很容易找到个别幼虫。

大部分蝴蝶吸食花蜜,就吸食花蜜的蝴蝶来说,它们不仅只吸花蜜,而且爱好吸食某些特定植物的花蜜,例如蓝凤蝶嗜吸百合科植物的花蜜,还有一部分蝴蝶会吸食葡萄的肉,在葡萄地中常见蝴蝶吸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全文共 87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在才刚刚开始,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构建强有力的法律法规、经济补偿、技术标准、市场准入及保障体系是我国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和了解下吧。

(1)面广、分散。村庄分散的地理分布特征造成污水分散,难于收集。

(2)来源多。除了来自人粪便、厨房产生的污水外,还有家庭清洁、生活垃圾堆放渗滤而产生的污水。

(3)增长快。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也随之增长。

(4)处理率低。因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人民环保意识不高,农村地区很多污水直接排放不做任何处理。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水污染成因与污水处理方法?

在城市地区,大部分土地被屋顶、道路、停车场所覆盖,地面渗透性很差。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渗入地下,有些则流入地表水中。

所以城市化建设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下雨时,雨水遇到渗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处横流,在雨水横流过程中带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通常这些雨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通过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当地的河流中。

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有研究发现,城市径流中含有高浓度的铜、铅和锌,足以杀死许多种鱼和无脊椎水生动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属、氯化有机化合物和悬浮固体的主要载体;

其次,城市径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缓慢滤流,水的力量会冲刷溪流河床,破坏水生环境;

再次,因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这种高速率被导入当地河流,旱季就没有存水慢慢渗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会造成溪流完全干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这对水生环境也有破坏作用。

同时,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会造成另外一个头痛的问题———混合污水溢流。

由于混合下水道可以同时充当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所以在雨季,它同时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时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水量太多,远远超出其处理能力。多余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经任何处理或仅进行一级处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质污染。

为了用水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同时还可以用水龙头净水器保证水的质量,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蝉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是什么?

全文共 328 字

+ 加入清单

1、外形特点

蝉有一对大大的复眼,位于头部两侧,中间分布有三个点状单眼。它的触角又短又硬,就像刚毛。同时,蝉有两对膜翅,形状基本相同,头部宽而短,具有明显突出的额唇基。并且,成虫体长大多是在2-5厘米之间。

2、生活特点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壤中,幼虫变成成虫以后会在树上生活。它们夏天的叫声比较响亮,主要是以树汁为食。

蝉的成虫喜欢吸食树的汁液,利用刺吸式口器进行吸食,就可以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同时,雄蝉是会鸣叫的,并且每一只蝉的叫声是不一样的。一般蝉的发音器在腹肌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而雌蝉是不会鸣叫的。

蝉由卵、幼虫,经过一次蜕皮变为成虫,主要是分布在温带及热带地区,栖息在沙漠、草原和森林,分布范围也是比较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海鸟的特点是什么,生活习性是什么?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来说,海鸟较其他鸟类长寿、晚育,虽然有着族群老年化的问题,不过其更会享受青春。

海鸟的特点

1、群居性:大部分种类的海鸟会聚居在一起,少则数十,多则百万。

2、迁徙特征:海鸟多会每年定时迁徙,而且所涉路途遥远,横越赤度或环绕地球飞行等事,并不罕见,但是不论远洋、海岸,甚或陆空处,悉能长期飞行而无碍。

3、觅食特征:海鸟能在海洋表面或水下觅食,然而当无法觅食时,或会同类相食。

需要注意的就是,海鸟与人类有着一段很长的相处历史,一直以来,人类都视之为食粮之一,而其亦可作为大海中的指南针,引领渔民至捕捉鱼处,又或带领海手至近岸处。然而,人类破坏生态的活动,使得很多种类的海鸟都濒临绝种,而且问题日益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蚕的生活环境和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1、蚕的生活环境

不同的蚕的生活环境不同,家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的温度是7-40摄氏度,饲养温度为20-25摄氏度;柞蚕的发育温度为8~30℃,发育适温为11~25℃,适宜的温度为22~24℃。主要分布在中国。在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也有少量分布;蓖麻蚕原产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幼虫的时候可以在24℃左右饲养;蛹期的保护温度以25℃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为75%~90%。

2、蚕的特点

蚕的幼虫的身体比较柔软,呈环节状,长着8对脚。主要以桑叶为食,蚕会不断吃桑叶,长时间吃桑叶会使身体变成白色,在过上一段时间,蚕就会开始脱皮,其持续时间大约有一天,它们就像睡了一样,不吃东西也不活动,蚕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成了二龄幼虫,它们是脱一次皮就会增加一岁,幼虫一共要脱四次皮,四次皮脱完之后就会成为五龄幼虫,然后再吃8天的桑叶就会进一步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家蚕的英文名为丝虫是因为它用丝织茧。茧是由一根300到900米长的丝织成的。现如今我国茧丝绸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已成为可以主导世界茧丝价格走势的茧丝绸大国。

蚕是变态类昆虫,最常见的是桑蚕,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到40℃,饲育适温为20到30℃。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熟蚕—蚕茧—蚕蛾,共五十多天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