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立扫帚是啥意思(汇集14篇)

浏览

1399

文章

14

篇1:立扫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扫帚源于立扫把挑战,网络流行词,源于一条刷屏信息“2月7日(也许是8日、9日、10日、11日或者其他时间)是个特殊的日子,美国宇航局NASA曾经说过这一天地球的引力最小,所以扫帚能够站起来。”很多人试了后,惊呼:真的可以!

经过证实并没有NASA官方的消息。原理其实是当把扫帚毛劈开,重心自然就在距离底部很近的地方,并不难找到一个稳定的点。如果扫帚是新的,扫帚毛又直又硬,想要支撑这个重心就更简单了。所以,所谓的扫帚挑战,其实只是考验你寻找重心的能力和耐心,和NASA可没有一丁点儿的关系。立扫帚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谎言。

立扫帚不倒的原理因为扫帚的重心比扫帚柄的高点,更靠近地步扫帚毛。 你可以试着把扫帚水平地放在手指上,就好像跷跷板一样,以此来测试扫帚的重心。所以当你把扫帚毛劈开,重心自然就在距离底部很近的地方,并不难找到一个稳定的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了解东北的扫帚蘑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扫帚蘑是菌类的一种,可食用,你对扫帚蘑了解吗?来看看小编的介绍吧!

操作方法

1

扫帚蘑又叫珊瑚菇、扫把菌、扫帚菌、扫帚蘑,一般生长在我国东北、西南、东南地区,是一种可以食用的菌类。

2

扫帚蘑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食之可祛风湿、抗癌、调和肠胃、补充气血等功效。

3

扫帚蘑外形想扫把,也有说像珊瑚的,颜色有有红、黄、白等色,色彩比较鲜艳,不认识这种蘑菇的往往被当成毒蘑菇。

4

扫帚蘑一般用来煮汤、炖肉、炒来吃,因蛋白质含量高,所以对鸡蛋、海鲜、牛奶等蛋白质过敏的,要慎食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虎眉和扫帚眉区别 虎眉和扫帚眉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虎眉扫帚眉的眉毛稀疏程度和形状都不同,虎眉整个都很密,而且还很粗。扫帚眉是呈扫帚形状的,眉尾稀疏且细、眉头密且粗,这种眉毛的尾巴非常散乱,而眉头的眉毛却紧密聚拢。

虎眉和扫帚眉的稀疏程度不同,虎眉整个是比较密的,而扫帚眉的眉尾稀疏、眉头密,而且这种眉毛的尾巴位置非常散乱,眉毛显得非常开,但眉头的眉毛却比较紧密聚拢。

虎眉和扫帚眉的形状不同,虎眉是比较粗的,而且眉毛上翘,看上去会比较凶。扫帚眉的眉头比较粗,眉尾却比较细且尖,形状像扫帚。

虽然虎眉和扫帚眉的形状和稀疏程度都不同,但这两种眉毛都拥有一样的特征,就是看上去非常凶,所以导致整个面相都不柔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春节前扫尘古人何时能用上扫帚 春节前扫尘何时用上扫帚的

全文共 1299 字

+ 加入清单

2021年的春节马上就要到了,在这过年期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风俗和传统,而扫尘就是其中的一种。那么扫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春节前扫尘古人又是何时用上扫帚的呢?扫尘一般是在哪一天呢?有什么讲究?下面吾爱诗经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1、春节前扫尘何时用上扫帚的

扫尘的习俗起源于尧舜时期,到了唐宋的时候,每当腊月二十四就有了“扫年”的习俗直到商周时期,古人们就广泛的使用扫帚扫地了。帚是我们用来扫地除尘的工具,源于中国,在在四千年前的夏代被一位叫少康的人发明而来。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2、扫尘的意思是什么

2.1、扫尘的意思是什么?实际上,扫尘是指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清洗。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扫尘。扫尘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中国一些地方,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起至除夕止,把这段时间都叫做“扫尘日”,也叫“迎春日”。

2.2、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3、扫尘的作用有很多,不仅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情感愿望,此习俗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寄寓了人们美好的期盼,至今仍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3、过年扫尘有什么讲究

3.1、整理个人卫生

“理理头,刮刮脸,有点晦气也不显”。要在春节前理发,否则“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春节拜年,个人卫生搞好是对受访者的尊敬。

3.2、打扫房子卫生

先打扫屋子内部,除尘(陈)布新。扫房讲究用鸡毛掸子,取大吉大利之意;掸子在清代往往是妇女结婚时娘家陪嫁之物,为的壮自家姑娘的掸(胆)。现在拿来扫房,可充分显示自己当家庭女主人的权威,女主人是家庭年禧准备工作的总指挥。打扫完屋内,还要打扫院子,最后是大门前。

3.3、置购节日新衣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祭祖和吃年夜饭的衣服如同节日礼服,要有讲究,穿鲜亮色彩的绸缎中式服装给人拜年,既喜兴又是对主人的极大尊重,带来福禄之喜气。

4、扫尘日是哪一天

4.1、扫尘日是哪一天?从习俗上来看,扫尘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四,这次是2021年2月5日。

4.2、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4.3、在古时也有扫尘的习俗,“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全文共 1191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是很传统的节日,来历传说也很多样,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这就是我们端午节的含义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挂扫帚寓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粽子的味道

传统的粽子味道一般都是添加糯米,后来人们出现了加豆沙,松子仁,枣子,核桃,红豆猪肉,甚至在清朝的时候还出现了火腿,粽子粽子,渐渐的就成为了一种吉祥的食品,人们在参加科举之前都会吃粽子,特意给他们把这个粽子包得像很细长,像毛笔的那种样子谐音为必中。

端午节挂其他挂件的寓意

葫芦

《北京俗曲十二景》道:“五月端阳小儿欢,艾叶灵符插在门前,人换衣裳,葫芦钉在身边。”这种葫芦的做法是:将棉花团成筷子头般大的细腰小葫芦,再用五彩丝绒线缠上。然后用彩线将一个个小葫芦串起来,钉在女孩儿的衣服上,据说可以驱瘟疫,避邪风。

香包

端午节挂香包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端午至,五毒出”,说的是仲夏时节,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不但有毒虫,如蛇、虫、蚊、蚁,还有致病的毒“气”,如暑邪、湿邪、疫病等。但只要悬挂草药填充的香包,就能保护自己不受病灾的侵扰。

系五彩长命缕

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

端午吃粽子的历史

粽子最开始他的历史大概是在汉朝的时候,人们有一种解释叫做用农业,国米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然后这个食物就流传出来。当然最正宗的。还是在里面添加猪肉的这种做法,咸味的粽子非常受人们的喜爱。早在春秋之前,这就是拿来祭祀先灵和祖先的一种食物,唐代以后粽子的形状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有锥形的菱形的粽子也追求做出来像是一种玉一般好看的形状。大概也是在这个时候粽子就开始风靡各个国家。

端午节的由来简短

端午节,自古就是我们中国的节日。端午节,也叫浴兰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始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五月初五也被称为“端阳节”。纪念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直行至洞庭湖,仍不见身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亭子旁。当人们得知,大家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就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后来,世人为了寄托哀思,缅怀屈原,便荡舟江河之上,逐渐发展成为了龙舟竞赛。在这天要做的活动很多。

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有一部分地区认为,端午节那天会有阴间的魂进入阳间游荡,这样碰到的人会有厄运,而艾草有祈福的意思,挂上扫把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尽管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希望一家人每天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金扫帚奖是如何评选的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扫帚奖是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目的是为了鞭策中国电影的发展,并不是故意选出烂片。

2

金扫帚奖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先由网友在网络上进行投票,然后由专业影评人从候选名单中进行实名投票,产生各个奖项,比如最令人失望电影、最令人失望导演、最令人失望男(女)演员等等。

3

三天前,第九届金扫帚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王宝强亲临现场领取“最令人失望导演奖”,引起大家的关注。

4

金扫帚奖并不是一个光彩的奖项,很少有明星亲临现场领取。王宝强亲临现场领取,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尊重观众,尊重电影,就冲这样的态度,他会在导演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端午之所以获得了“重五”的名字,是因为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挂扫帚寓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节挂葫芦的寓意

葫芦有“福禄”之意,有收集福气的作用。葫芦本为藤本植物,藤蔓绵延则寓意万代绵长。由于葫芦的形状与太极阴阳极为贴近,可以收纳不吉之气,易进不易出。因此在端午节,民间有用葫芦去病化煞的习惯,可将桃木八卦葫芦挂在家中或戴在身上,能起到避邪驱瘟、带来好运的作用。

在古代先民们认为五月为“恶月”或“毒月”。五月的南方天气已十分炎热,雨水大量增多,山洪暴发突然而无妨。人们为了求生,便利用自然界中的葫芦绑在身上,险中求生,这时葫芦被称为“腰舟”。

由于葫芦的特殊功能,能在危急时刻救人性命,人们便对葫芦产生了崇拜。后来演变成端午节家家户户门上挂葫芦的习俗。在北方即是家里没有葫芦,便用剪纸剪一个葫芦贴在大门上。

端午节挂其他挂件的寓意

香包

端午节挂香包的习惯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端午至,五毒出”,说的是仲夏时节,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不但有毒虫,如蛇、虫、蚊、蚁,还有致病的毒“气”,如暑邪、湿邪、疫病等。但只要悬挂草药填充的香包,就能保护自己不受病灾的侵扰。

系五彩长命缕

这是宋代就有的古老习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女孩子的手臂、颈项上,叫长命缕、续命缕。明人余有丁《帝京五日歌》所云“系出五丝命可续”,指的就是这种习俗。五彩线神秘地栓在胳膊上,大人说,是要栓来一年的吉祥,驱走灾气。五彩线常是由姑姑或是姐姐在头一天准备好丝线,又拧成绳状的。

端午节挂扫帚的寓意

有一部分地区认为,端午节那天会有阴间的魂进入阳间游荡,这样碰到的人会有厄运,而艾草有祈福的意思,挂上扫把有赶走“扫把星”,驱除厄运的意思。尽管每个地区的习俗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希望一家人每天都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的。

端午节挂葫芦有什么讲究

端午节什么时候挂葫芦

挂葫芦在五月初一,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挂葫芦其实是端午节的序曲,一段段绿绿的桃枝是它的音符,一个个色鲜彩艳的葫芦是它的歌词,一位位勤劳朴实的女人是它的表演者,家家户户的屋门口、大门口和窗户上檐是它的舞台。

不过在故乡小村,挂葫芦也并非女人自己的事情。挂葫芦的桃枝要由孩子们去折回来,踩站的凳子要让男人来扶才感觉到踏实。仔细聆听这首端午的序曲,不难感觉出一家人牵手相和的幸福韵律。

葫芦风水作用

提起葫芦我们都不陌生,几乎所有的人都见过,就是地里长的那种两个肚的。葫芦口小肚大,象征财库饱满,纳财致福,可增加财运、广纳四方财。葫芦圆弧的造型,除了用来装酒的用途外,还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圆融、广结人缘,还有收煞除厄的功效。此外,居家风水若有秽煞之气,或气场不利,导致有碍身体健康,也可以用葫芦来祛病收煞。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做扫帚的植物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扫帚植物叫做地肤,又名地麦、落帚、扫帚苗、扫帚菜、孔雀松、绿帚、观音菜等,属中央种子目、藜科、地肤属、地肤种植物,嫩茎叶可以吃,老株可用来作扫帚。

地肤属于一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株丛紧密,株形呈卵圆至圆球形、倒卵形或椭圆形,分枝多而细,具短柔毛,茎基部半木质化。茎分支很多,叶子线状披针形,单叶互生,叶线性,线形或条形。穗状花序,开红褐色小花,花极小,胞果扁球形。植株为嫩绿,秋季叶色变红,果实扁球形。

地肤分布在亚洲、欧洲以及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生于山沟湿地、河滩、路边、海滨等处。适应性较强,喜温、喜光、耐干旱,不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较耐碱性土壤。肥沃、疏松、含腐殖质多的壤土利于地肤旺盛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扫帚放哪里最合适?有什么讲究?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打扫房间卫生,用的最多的应该就是扫帚了,那么你知道把扫帚放在哪里最合适吗?

对于爱干净的人们,每次打扫完卫生,最头疼的地方就是扫帚放在哪里的问题,因为面对刚打扫干净的房屋,把扫帚放在哪个地方都觉得不太合适,。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几个最适合放扫帚的地方。

阳台,对于我国北方的居民来说阳台大多数用于晾晒衣服、放置洗衣机,可以在阳台角落的墙体上粘上几个挂钩,每次打扫完卫生后,把扫帚洗刷干净,然后挂在挂钩上面,既可以节约收纳空间,又可以保证阳光照晒保证卫生干净。

厕所,将扫把摆放在厕所旁,可以借助厕所格局,把扫帚归置于角落里,这样既不影响日常生活,又能起到收纳的效果。

厨房,将扫把放在厨房里,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的卫生,但实际情况来看,把扫把放在厨房里,可以方便清扫厨房的卫生,不过一定要注意扫帚的整洁。

收纳室,有条件的家庭,会有一个小小的收纳室,主要是放一些杂物、废品,也是可以放扫帚的。

不管扫帚放在哪里,其实只要明确一点,就是把扫帚放在难以看到的地方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古人何时用上扫帚

全文共 163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扫帚想必大家也都知道的吧,家家户户都在用,这个大少卫生的话,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了,最近不是不是马上春节了吗,所以都要搞扫尘,这个时候小编就要想了,这个扫尘的扫把又是什么时候用上的呢?这些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了,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看看吧!

1、古人何时用上扫帚

古人其实在商周时就能用上扫帚了,并不是明清时期哦,这就早了很多很多很多年了,所以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古人是在商周时期就能用扫帚的哦,商周时期!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2、扫帚的介绍

扫帚是扫地除尘的工具,多用竹枝扎成,比笤帚大,源于中国。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制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另也指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3、扫帚的发展历史

帚的历史久远,常见于各文化中,扫地除尘的工具,源于中国,常见于生活中所用的工具。

早在四千年前的夏代,有个叫少康的人,一次偶然看见一只受伤的野鸡拖着身子向前爬,爬过之处的灰尘少了许多。他想,这一定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抓来几只野鸡拔下毛来做成了第一把扫帚。这亦是鸡毛掸子的由来。由于使用的鸡毛太软,同时又不耐磨损,少康即换上竹条、草等为原料,把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帚。

扫帚与笤帚有所不同。扫帚一般指用竹子做的那种大的,用来打扫院子及面积大的场地及马路。而笤帚一般指用高粱头扎的较小的那种,用来打扫屋子。

在西方的魔法中,扫帚是一种飞行工具,一般有巫师驾驶。骑在扫帚把上,扫把朝后,据说可以飞上空。

4、扫帚的国际现状

今天,欧洲、亚洲以及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应用一种用高粱秆做的扫帚。美国总统富兰克林为了发展农业提倡种高粱,于是,高粱的栽植遍及美国。有一天,哈得里的一个老农夫需要一把新扫帚,他砍些高粱秆,用绳子扎了一个,既耐用又好用,于是大家争先效仿,开始用高粱扫帚,从而使美国出现了高粱扫帚制造业。直到现在,扫帚仍在应用。许多功能则已被吸尘器代替。

5、扫帚的制作方法

扫帚用的原材料有高梁穗、金丝草、竹梢、扫帚草等。家用通常是塑料扫帚。

凡扎小头或大头的管帚均用散穗的高粱糜子,将其籽粒摔净,去掉叶鞘及箭杆下面的节,然后把中散穗同直千穗(中间有硬芯)分开,挑出中散穗的糜子,在扎笤帚时做外皮,直千的糜子做骨架用。然后把挑选好的外皮用的中散穗箭秆用手工刀破成两半。将准备作笤帚芯的直千穗的箭秆从穗头根部切掉,切掉的箭秆可留作串盖帘用,笤帚把的中间可用一般秫秸充填。再将整理后的糜子平铺在硬实的地面上,用石磙子碾压,压软为止。再将糜子用水湿润(将糜子放在盛水的缸中或掸水、沾水),湿润时间约1小时左右。

准备好扎结笤帚的用具。做一把笤帚需要糜子0.5公斤、铁丝7百克。取一根长四米、粗3~5毫米的油钢丝绳,将其一端系在屋内的一个往脚或门框上,另一端系在走杆中部。走杆后面一端系一条宽7-10厘米、长80-90厘米的胶板带,另一端是可挂可摘的环勾与走杆一端相连。在扎笤帚时,将走杆带系在腰上,取3~4棵芯糜子,再拿4根皮糜子,夹一根作秸,用油钢丝勒紧,压入22-25号铁丝勒第一道,每道绕两圈铁丝。第二道拿4根芯糜子、2根皮糜子、1根秫秸,续在第一道后边,勒法和第一道相同。第三、四道同上。第五道即最后一道拿4根皮糜子、1根秫秸、两边各加四根皮糜子,勒两圈,然后向上每隔3~5厘米勒一道。共勒15~17道。将扎好的笤帚用刮板会掉糜壳,为了使其色泽光亮、白净、不霉烂,需用硫磺熏蒸灭菌。其方法是在地上挖一个半米深的坑,把一块硫磺放在碗里或铁盒内,其坑上用木棍等挡架,架上交叉放着笤帚,数量可在百余把,其上盖上塑料布,点燃硫磺后,大约熏蒸1小时即可出售。

6、扫帚的工艺流程

选料→摔去籽粒→去掉叶鞘→分选后平铺在地上→压软→掸水润湿→扎结勒紧→去掉糜壳→硫磺熏蒸→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大年初一不能用扫帚?盘点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全文共 19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年初一不能用扫帚盘点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大年初一的14个习俗

1、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放三枚叫“连中三元”;放四枚叫“福禄寿禧”;放五枚叫“五福临门”;放六枚叫“六六大顺”……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人人见面互道一声“新年好”,这新的一年也就开始了。

2、拜神

同时正月初一也是拜神的日子,有宗教信仰的朋友可去庙里烧香祈福,以保一年的顺利平安。正月初一这天,广州街坊会凌晨祭祖拜神,起床焚香、放炮仗,意为“抢春”。海口人初一拜神祭祖也是很有讲究的,先摆好酒和茶,事先要准备好鸡、鸡血、鱿鱼、猪肉等食物,鸡血要摆放在鸡身上。给祖先像上三炷香后就可以开始祭祖了。祭祖完后,红红火火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3、吃斋

吃过了年三十的大鱼大肉后,初一当天第一顿饭,全家人却要吃素食。“斋”与“灾”同音,而吃斋也意味着“吃灾”,将新的一年中的各种灾难全部“吃掉”,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初一午饭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一锅“罗汉斋”,寓意这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天吃完,往后就可大鱼大肉,祈求来年顺利,所以有“年初一吃斋,胜过吃一年斋”的说法。

4、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5、吃年糕

大年初一吃年糕是中国人的传统,寓意着“节节高”。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6、吃饺子

除夕、大年初一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不过现在不少南方人也加入到吃饺子的行列中。在除夕时吃饺子,取“更年交子”(来年交好运)之意,大年初一吃饺子则是为了一年交好运。

7、吃汤圆

大年初一的早餐汤圆一定更具特殊意义,它的取意是:事事如意,全家团圆美满。大年初一这天,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也不叫“吃汤圆”,叫“得元宝”。因为在家乡话中,常常将“闯祸”称为“闯了‘汤圆’子”。

8、吃面条

长面,也叫长寿面,大年初一的时候吃长寿面,寓意“年年长久”,预祝着寿长百年,不少老年人还保持着这样的风俗。

9、喝“元宝茶”

浙江绍兴人有大年初一上茶楼喝“元宝茶”的习俗。所谓“元宝茶”,一方面是这里用的茶叶比往常提高一个档次,并且在家里的茶缸中添加一颗“金橘”或“青橄榄”来指代“元宝”,象征新年“元宝进门,发财致富。”二是因为茶缸上贴有一只红纸剪出的“元宝”,大致意思也不外乎“招财进宝”。

10、喝鸡汤

大年初一喝鸡汤,象征“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11、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拜年。

12、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伟人,八日为谷。如果当日晴朗,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有初一不杀鸡,初二不杀狗,初三不杀猪……初七不行刑的风俗。

13、给压岁钱

过年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在中国,关于压岁钱的来由,民间曾有一些流传甚广的故事,比如说古时候有一个身黑手白的妖精,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出来祸害小孩。于是人们就点亮灯火通宵不睡,并把铜钱放在孩子枕边以避邪,这就是“守祟”、“压祟”,后来也称为“守岁”、“压岁”。

14、不杀生,不扫除

每逢过年,都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习惯要遵守,俗称年禁。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一年运程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比如大年初一这天忌杀生,因为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大年初一,禁忌特多:不能挑水(除夕那天得把水缸挑满)、不能扫地(即使爆竹纸、果壳纸屑撒遍地,也不能扫,说是把“财神”给扫掉了)、不能相骂、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为“和和气气”),见面须说贺年吉利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扫帚墩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扫帚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扫帚墩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平头川镇马路村上咀社东扫帚墩山顶。

扫帚墩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平头川镇:平头川乡位于会宁县东部,北与大沟乡接壤,南和老君乡毗邻;西同八里乡相连,东靠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苏堡乡。总面积117.85平方公里,共有2943户,14198人。现辖9个行政村,57个村民小组。2004年完成生产总值1946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00元。 经济建设:平头川乡是一个农业乡,海拔2107米-1830米之间,耕地均属山坡地,气候属温带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笤帚和扫帚的区别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笤帚扫帚的区别主要在于制作材料不同、用途不同、大小不同等。

笤帚:大多由高料糜子、棕丝、地肤、芦苇、塑料丝等为原材料制成,常用于扫地除尘,整体偏小,笤帚制成后通常需要用硫磺熏蒸灭菌,从而使笤帚外观更有光泽,同时也不易腐烂,便于保存。

扫帚:主要由高粱穗、金丝草、扫帚草等制成,此外,部分地区还选择用猪鬃作为原料,不仅使用轻便、造型美观,而且不易产生静电,十分便于清理细小的灰尘以及难以扫除的毛发等,相对于扫帚整体偏大,常用来扫除杂物。

诸如笤帚、扫帚等扫地工具最早是由我国夏代的少康所发明,相传他曾发现受伤的野鸡爬过的地面十分干净,便猜想这是鸡毛的作用,于是拔下野鸡毛扎成小捆,用来清理居室庭院,而这也正是我们如今所见的鸡毛掸子,由于鸡毛过于柔软,少康便改用竹条、草等为原料,将鸡毛掸子改制成了耐用的扫把,并不断沿用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扫帚和装垃圾的那个叫什么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垃圾的叫垃圾袋,垃圾袋顾名思义是装垃圾的袋子,小小一个袋子却给千家万户带来不小的方便,更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保障,甚至有利于垃圾回收分类。垃圾袋主要是用塑料制成的,而塑料的则是从石油提炼的,而且垃圾袋埋在地下,要过大约200年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如果采取焚烧处理方式,则会产生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长期污染环境。

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禁止或限用塑料袋,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禁止超市、药店等零售商使用塑料袋法案。在洛杉矶等城市政府开始发起塑料袋回收活动,加拿大、澳大利亚 、巴西等国的一些地方,也已出台禁用塑料购物袋或有偿使用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