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1284

文章

66

篇1:闸口小龙虾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闸口龙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闸口小龙虾

公安县闸口镇农业产业化协会

“闸口小龙虾”外形肥硕,头小尾尖,两只前螯粗壮硕大,整体色浅鲜红,腮丝洁白,单体虾青素含量高于其他产地,虾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铁、碘、硒等微量元素,因产区水质洁净无污染,使得“闸口小龙虾”腹部清洁透明,整体色浅鲜红,不泛黑,色泽鲜艳;腮丝洁白无异味,辅以传承百年的闸口特有小龙虾卤制技艺,味道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青睐,更是闸口镇的一道特色名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白塔寺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白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塔寺背靠妙华山,面朝马鞍山,两侧青山簇拥,仿佛坐在一把太师椅上,风水绝佳。白塔寺开始建于北宋,同时建白塔寺于白鹗山山巅,后塔庙尽废,仅余遗址。现今的白塔寺系今年重建,前后两进院落,南派建筑风格。寺内除阿傩、迦叶两尊菩萨为木雕外,其余28尊菩萨造像全为铜铸,民间谓之金身菩萨。大雄宝殿内释迦摩尼佛铜坐像,高8.5米,重2.5吨,为省内寺庙中室内铸铜坐像第一大佛。院内回廊中镶嵌的砖雕贴金五百罗汉壁画,也为省内寺庙中唯一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闸口安澜塔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闸口安澜塔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闸口安澜塔位于黄湾镇闸口村南塔山塘,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

1982年2月16日,闸口安澜塔被公布为海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闸口村:闸口村位于黄湾镇的西面,村委会设在闸口小集镇。全村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翁金公路和闸金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有村民小组43个,总人口达5823人,村内有小学一所,卫生分院一所,人人享有教育和医疗卫生保健。自来水入户率达100%,数字电视安装率达90%以上。全村目前有生产电珠、HID氙气大灯和太阳能热水器产业、装饰材料等各类大小企业110余家。村班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广安白塔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广安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安白塔又名"舍利"宝塔,南宋淳熙至嘉定(公元1174年~1224年)年间建。位于广安城南2公里渠江聋子滩侧,四方形,通高36.7米。"俯瞰渠江一线收。雅倩人工扶地脉,巍巍文笔壮千秋"。白塔凌云"名列广安旧志十六景之首,明代吴中龙赞道:"浮图高耸接天幽,素影层层映碧流。竹径斜穿通古寺,柳丝轻曳拂渔舟。遥瞻雉堞重云合.

塔身为砖石结构,仿木楼阁式建筑,共9层。1层~5层为石结构,6层~9层为方砖结构,彩裱3层。塔中空,层与层之间有阶梯,可登至塔顶。无塔刹,顶部四方相通。1层~4层塔门两侧挂有石雕佛像88尊(今无存)。第二代层临江一面有"如来须相,舍利宝塔"八字。塔与对面奎星塔遥遥相对,"仰视远观,秀出云表"。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白塔岗旱烟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旱烟,俗称“小兰花”,在香烟未盛行之前,它大行其道,很多男子尤其是农民,几乎每人都抽吸它。即使在今天,仍然受到农民的喜爱。同川旱烟,远近闻名,白塔岗旱烟,更受人称道,有民歌为证:大沟的杏儿山西的枣,旱烟首数白塔岗的好……胶泥板子阳婆地,别忘了奶上茅粪水。天天打掐时常锄,锄过一回踩一回。房檐下阴干碾子上推,三九天和烟好时机。精明的同川人是这样推销旱烟的:先尝后买,同川旱烟。看上去绿里透黄,闻上去一股凉香。烟硬味正不上火,利口润喉又解渴。(原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万部华严经塔白塔

全文共 840 字

+ 加入清单

万部华严经塔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部华严经塔是古代劳动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处很具科研价值的实物。是各民族人民团结友好的签名簿,塔内墙壁上写满了从金代起,来自祖国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的题记。

素白的身影,几里开外便可入目。在庄稼翻滚的绿浪中,与山光水色银粼映辉。形成了呼和浩特的胜景之一“白塔耸光”,巨塔笔挺,虽经千年沧桑,辽代风格犹存,雄姿不减,敦实威武的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写照。1982年,白塔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塔的建筑年代目前尚未见到可靠的文字记载。相传建于辽圣宗年间(公元983年至1031年)。辽代兴建了丰洲城,在城内又建了大明寺。作为大明寺的一部分,为了存放众多“华严经卷”,修筑了这座“万部华严经塔”。

历史变迁,丰洲城倾圯了。村民把丰洲城的残垣断壁当作神秘之地。相传城里有一窝小白鸡,由一只黑母鸡带领,日近黄昏便出来打食。但是可见不可近。有人说塔上有只日日啼晨的金公鸡,飞到谁家地里,谁家就会有好收成。周村人在耕作中得到陶瓷器、铜钱或金银玉器,就认为是塔上的菩萨、天王所恩赐,要跑到塔下祭拜。

举目上眺,一二层,直棂窗,一洞一门,盘龙柱相隔,各成画面,菩萨护窗,天王护门,形态逼真,气势宏大。计32尊辽代雕塑,件件都是绝代佳作,艺术珍品。抽身远眺,七层斗拱,七层出沿,七层平台,好像天空上的七道彩虹,虽然失却了平台的钩栏,昔日登临者凭栏注眺的情景,还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平台叠涩出沿,塔顶叠涩铺墁,方砖不同于瓦,形态凝重端庄,遗有浓厚的唐代建筑风格。

整个塔体分为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塔体逐层微有回收,造型敦实、宏伟、稳健,融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为一体。

塔基座三层,为须弥座、莲花台,上为仰莲瓣,中为束带,下为俯莲瓣。莲瓣由下而上渐次伸出,逐层增大,由人工砍磨成型砌筑而成;花瓣曲线变化,自然流畅,手法细腻,优美逼真;辅以花托,莲蓬构成怒放盛开的出水莲瓣,颇为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岳池白塔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岳池白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岳池白塔,又名文明塔。于清朝嘉庆25年(公元1820年)开始修建,历时6年,至道光5年(公元1825年)竣工。白塔位于县城南郊灵溪河与岳池水汇合处。塔高30余米,共9层,形呈密檐式6棱椎体。

塔底为须弥座,青石砌成,周长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眦的夔首。边缘有石栏合围,形成环形走廊。第一层,石门面对凤山。门柱上对联云:“珠龛夜贮灵溪月,香界晴开亮坝春。”柱下各有一个半跪状金刚力士,一手叉腰一手托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门楣上镌有二龙戏珠浮雕,龙身宛转腾越,云彩护体,极为生动。门内有一米见方的石室,室内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记》。左边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绕行至顶。每环行一周为一层。层层辟有石门和神龛,龛内有神像。最上一层为一木雕金的魁星点斗神像。六角塔顶有脊,脊端吊有钢铃。顶端用光滑合金盔铸成,呈圆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层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层以上为青砖。层檐皆砌有花边。塔身用石灰涂抹,洁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独运,古朴凝重,又不失精巧细致。历经百多年风霜雨露未风化和毁损,也未见倾斜,可见建筑技术之高超。

“白塔钟晓”是岳池当年一道著名风景,清风送晨钟,旷响十余里。

保护范围:塔基外延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白塔风景区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白塔风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南充市东高坪区鹤鸣山头的白塔,雄踞嘉陵江岸,高耸入云,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四川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白塔周围的白塔公园,地势开阔,风景幽奇,是市郊一颗璀灿明珠,旅游胜地。白塔晨钟,为南充八大景之一。声名远播,古人曾留下不少脍炙人口,广为传颂的诗篇。白塔、白塔晨钟、白塔公园,这三位一体的鹤鸣山,已成为南充乃至川东北的著名风景区。从南充北郊的火车客站到江东鹤鸣山的白塔公园。有专门的旅游车穿城而过,不断地将游人迎来送往。于是,这白塔、白塔公园、白塔晨钟无意中为古老而又年轻的南充增了光,添了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铁岭白塔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铁岭白塔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原名圆通寺塔,铁岭白塔为其俗称。此塔位于铁岭市区内银州贸易城东南侧,古铁岭城西北隅,是辽北现存最早的古塔。一些刊文章言其为唐代所建,主要依据圆通寺石碑刻《重修圆通寺塔记》,该碑刻载该塔建于唐太和二年。但据考证,银州历史并非始于唐,内容详见本书《古银州考证》一文。另参照多种史料,铁岭白塔亦不具唐代塔的特征,该塔建筑所用之砖考古称为沟文砖,为辽代特征砖,辽以前没有这种砖,此有文物部门鉴定,唐代不可能用辽砖来修塔,故石碑所刻年代,不足凭信。据日文版《满洲-帖》记此塔为辽塔,也有文章言及此塔为金大定年间年建,但无认论如何此塔不会早于辽代。

该塔在明代即已破败不堪,明万历十九年,辽东总兵李成梁夫人出资,予以修缮。此塔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塔身为青砖垒造,砖长2尺4寸,厚6寸。略成锥形。塔顶刹杆有铜盘和宝珠,塔座八面嵌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8个大字,八面各有浮雕佛像一尊,并饰宝盖。第一级塔身南部是-像,塔檐下部有砖雕斗拱,塔基和塔身有砖雕装饰。每层塔檐都悬挂铜镜和铃锋,塔身涂白,故称白塔。古时此塔为城中最高建筑,《志书》记为“二十里外能望而见之”。每当雨后,塔高云低,云飘塔间,故有“白塔横云”之美称。古人曾用“山雨过城头,雨晴云未散;忽见白塔尖,钻入青天半”的诗句赞美白塔的秀丽景色。

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波及铁岭,将白塔上面串葫塔尖震落,因刹杆有铁链相系,故刹尖斜插入第三级塔身南侧檐上。当年在铁岭拍《大年初一》电视剧,曾将此当作一景摄入剧中。

保护范围:塔基外,东30米,南20米,西50米,北6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40米,南、西、北各2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Ⅲ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米以内为Ⅳ类建设控制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廊坊永清白塔寺

全文共 822 字

+ 加入清单

廊坊永清白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永清县大辛阁乡的白塔寺远近闻名,被誉为“东方奇观”。这座辽代所建的白塔与北京的天安门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之上。当地神话传说中有白塔的来历。在北宋时,白塔寺里有两个僧人。有一年冬天,老和尚外出前,吩咐小和尚如果饿了就到附近去化缘,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刨动门前那颗大枯树。可是冬日里,小和尚因积雪太厚无办法到远处砍柴,忘了师傅嘱托,砍倒了大枯树。没想到枯树底下是一龙眼,直通东海,大水很快就蔓延到了附近的村庄。

此时,老和尚正在泰山论经,突然觉得心血沸腾如翻江倒海,情急之下,一指泰山玉皇顶上的一座白石塔,心中念动咒语,那塔立即飞了起来,一直落到了龙眼之上,大水是退去了,可是整个寺庙却被冲毁了,只留下了白石塔。“文革”期间,-“破四旧”,曾掘地丈余以钢绳拽拉,竟然无法撼动此塔。此塔高6米,最大宽度有1.8米,由塔身和基座组成。

塔身上端是一个13层的八角屋檐,每一层的边缘都有石孔是为系铃所用,塔身下端是一个八面的石柱,正南一面是浮雕的龙门陵,左右两侧为武士门神浮雕,正背面是一尊坐势的佛像,其他各面都尚有模糊的碑文。它的基座为须弥座式,在束腰处雕有花卉和神兽。它是我国北方仅存的两座辽代石塔之一,是河北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令人称奇的是,此塔无论您从哪一方向看,它都向相反的方向倾斜,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被誉为“西方奇观”,这座白石塔则被誉为“古塔四面斜的东方奇观”。

现在,经过民间集资,已经恢复修建了一座大寺院。在18.8米高的大雄宝殿之后的后殿是一座5

层的高楼,第一层为方丈接待室,二、三、四层是相通的,供奉着“度一切众生毫无阻挡”的千手观音。从2005年开光以来,香火极盛,各界的佛教徒纷纷来访,游客更是络绎不绝,成为永清县的一个新旅游景。

具体位置:永清县大辛阁乡

乘车路线:从北京出发永定门乘坐943路公交车到固安转乘永清寺的巴士到大辛阁乡下车

地址:廊坊市永清县大辛阁乡

类型:寺庙

开放时间:

8:00--17: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香格里拉白塔寺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香格里拉白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白塔寺塔群,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市区中心的小山丘上。

白塔寺是松赞林寺的属寺,以白塔为核心,有称白塔林寺,这里是香格里拉城的制高点是。此地是俯瞰中甸全景的摄影极佳位置地。站在白塔寺的山顶,到处可见佛教建筑,雄伟壮观,还能够俯瞰整个独克宗城。

电话

0935-2736599

门票

2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长征大道67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蓟县白塔寺

全文共 472 字

+ 加入清单

蓟县白塔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与独乐寺同为古蓟城的瑰宝。寺内共有三座大殿,塑有三组彩色佛像。著名的白塔始建于辽清宁四年(1058年),是现在中国仅存的7处白塔之一。

白塔风格独特,融合了亭阁式、密檐式(如西安小雁塔和大理白塔)及覆钵式(即藏传佛教式的,北京有一些)三种风格。塔高30米,平面呈八角形,塔门内有舞乐伎浮雕,刻工精细,栩栩如生,是研究辽代音乐舞蹈的重要例证。塔身南门内置佛龛,墙内有壁画;八个转角处造重层小塔,檐角系铜铎。塔中还有许多价值很高的文物,如辽国的水晶龟形盒、琥珀小方塔等。塔前的石幡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用时参考

1-2小时

交通

在天津河北客运站乘直达蓟县的长途车,到蓟县客运站后,步行10多分钟后可达;或转乘531、蓟县1环线、蓟县2环线路公交车可直达;或乘三轮车前往,车费4元;2.自驾:从独乐寺出来旁边的马路上可看到白塔的塔尖,旁边有一小胡同,口上有白塔寺的指示牌,顺着胡同往南大约1公里,就看到白塔寺的大门了

门票

门票4元;白塔、独乐寺、观音阁的联票40元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天津市蓟县白塔寺街8号(独乐寺正南300米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威远白塔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威远白塔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威远白塔位于内江市威远县城东、威远河左岸边的文笔山上。威远白塔,始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为七级塔,倒塌于清初。今人所见的威远白塔,又名敷文塔,是由知县董淳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主持原塔基上重建的五级塔,塔高16米,底座围长22米,密檐式呈六方形,石塔基,塔体由特制砖砌成,塔室内有螺旋式梯级,可登顶层俯瞰县城全貌,第一级塔门匾额“云路初骞”由知县董公题写。威远白塔现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是怎么回事?千年辽代白塔有什么历史

全文共 3555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在考古界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的让人悲伤,也非常的着急,那就是一座千年辽代白塔快塌了,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所谓的千年辽代白塔有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一起分析看看!

乍暖还寒,草木枯黄,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武安州白塔破败而悲凉。

这座身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有1000年历史的辽代白塔,目前裂开至少18道黑缝,生出100多个黑孔,塔身倾斜,不时有砖块坠下。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各方都意识到了千年白塔岌岌可危,但是维修工作长达7年始终在“纸上”来回打转,迟迟不见修缮,导致千年辽塔状况一天不如一天,面临倒塌。

从远处看,破损的武安州白塔已发生倾斜。新华社记者王靖摄

当地群众和业内专家呼吁,亟须提高效率,立即对白塔进行加固维修,保护好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千疮百孔成“斜塔”

从赤峰市敖汉旗出发,向西驱车30多公里,记者来到丰收乡白塔子村。武安州白塔(以下简称“白塔”)便位于村子西侧的一处高岗上。

然而,来到这座千年白塔脚下,记者看到的却是令人揪心的一幕。整座古塔已经严重破损,塔体发生歪斜,遍布千疮百孔,甚至面临倒塌危险。

67岁的村民李成仪住在白塔脚下。去年农历二月初二,村里举行“祭塔”仪式时,他猛然发现,自己老了,相伴60多年的白塔也“老”了:塔砖越掉越多,地上堆满了碎砖头;墙体外张,裂出一道道长口子;塔基座收窄,整个塔都变歪了。

“这塔恐怕不中了。”他担忧地说,“随时可能塌。1年?10年?一场大雨可能说塌就塌!”

邢玉华是白塔保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他列举了一连串的担忧:墙砖松动,砖缝里的黄泥一抠就掉;裂缝变多、变大,塔北面有处缝隙甚至裂开10多厘米,南面的裂缝有4厘米;塔体已经向西北方向倾斜;塔基座缩进去一米多,头重脚轻……

他着急地说:“塌了可就瞎了,这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是千年古迹啊!”

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研究评估称,白塔是一座八角形密檐空心塔,是现存辽塔中始建年代最早、最具辽中期建塔特色,且仅存的空心式砖塔,同时还是唯一一座采用穹顶式佛龛的现存辽塔,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2013年,该塔及所在地武安州遗址,被列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白塔当前的处境十分堪忧。记者绕着白塔走完几圈,粗略一数发现,整座塔竟然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孔洞,18条明显裂缝,最多的一个塔面上有近30个孔洞,最长的裂缝纵穿5层塔檐。

从近处看,武安州白塔墙体坑坑洼洼,残破不堪。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此外,塔檐和塔顶上已经长出野草,还有鸽子在塔里筑巢。

“我小时候白塔还不这样,以前墙皮是光溜的,墙体也没往外劈,裂纹也没这么多。”眼前的白塔,让时隔20年回乡探亲的李桂芬大吃一惊。

匆匆瞥过几眼,她就带孩子离开了这里。

不少村民也意识到了危险。35岁的村民李金虎近几年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严禁靠近白塔。“怕塔上掉砖头,砸坏孩子。”李金虎回忆说,小时候他经常去白塔玩,甚至爬上爬下,“现在用手就能把砖头扒拉下来,能不害怕?”

纸上“修缮”已多年

千年古塔何以破败成如此模样?记者调查发现,除了自然原因,还与漫长、低效的维修审批过程有很大关系。

从2016年加固工程立项获得国家批复,白塔竟是在纸上“修”了多年,实际维修一拖再拖,迟迟未动。

在多数村民眼里,年久失修是白塔面临倒塌的主要原因。

邢玉华指着南墙裂开的口子说:“这几年村里下了几场大雨,加上风吹日晒,裂纹明显变宽了。墙体裂成那样,遇到大暴雨或者地震,可能一下就倒了。”

李成仪也很纳闷,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破得要塌了,就是不见有关部门出手,“塔跟房子一样,没人管、没人修,可不就是塌嘛?何况白塔已经有一千年了!”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目前没有资料显示,武安州白塔在历史上有过修缮的记录。

记者查阅文件发现,早在2016年,国家文物局就在《关于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加固工程立项的批复》中,同意白塔的修缮工作。可之后迟迟不见内蒙古启动维修,直到2018年白塔的处境被媒体报道引发关注,敖汉旗方面才回应“不知道工程立项在2016年时就通过了”。

2018开始,敖汉旗终于着手起草维修方案,但逐级向自治区上报了2次《武安州遗址—武安州塔保护维修方案》,都接连被第三方评审打回修改,截至目前修缮仍未开始。

敖汉旗一位不愿具名的干部透露,实际上当地向上提交修缮计划最早可追溯至2013年,“上面重视不够”没啥实质进展,现在翻回头看,白塔一直在纸上“修缮”了多年。

除此之外,白塔也存在被人为破坏的现象。61岁的村民李桂金说,过去日子不好过,一些村民家垒兔舍、盖猪圈用的都是白塔上的砖,“用铁棍使劲一撬,崩下来的砖头就拉回家用了”。

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过去在白塔上爬进爬出非常容易。

即便现在,村民或外地人还经常到白塔南面的洞内烧香拜佛,地上残留着纸钱灰烬,多处墙壁被熏黑。塔口处,烟花炮皮、酒瓶子、易拉罐等废物乱扔一地。而白塔四周的砖块上,刻了数不清的人名。

白塔南面的洞里,人们烧香拜佛,废物一地。新华社记者安路蒙摄

保护工作拖不起

白塔维修方案设计方——辽宁省文物保护中心等三家单位做出的现状评估显示:塔体破损十分严重;塔基座面砖全部脱落,基座根部有多处盗洞;塔身部分破损十分严重;一层大檐全部掉落;塔顶和塔刹早已缺失,原形制不清。

内蒙古文物局称,塔基空心,形势危急。敖汉旗政府则表示,目前白塔倾斜3度。

当地群众和文物专家呼吁,白塔修缮拖不起等不起,亟须提高效率,加快启动白塔修缮。

白塔维修方案迟迟未通过,除方案本身有待完善,也与第三方评审专家组成员换来换去、意见层出不穷有关系。

第一版方案提交后,因为专家组成员持有不同意见,最终未能通过。然而,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并提交的第二版方案,却再次被专家组否决。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时参与第二版方案评审的专家组成员,全是新面孔,并不认同“前任”提出的修改意见。

当地干部担忧,第三次维修方案正在提交,评审专家又再次换人,“除了一次次划叉,我们更需要完善的维修方案。”

对此,内蒙古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陈亚光回应,针对第三版维修方案,文物局将联络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其通过方案审议。“资金和技术不是问题,维修方案一经通过,将立即维修。”

白塔已成危险建筑,存在坠砖、倒塌等险情。但游客并不知情,千年辽塔吸引着源源不断的外地人前来。

为了安全,白塔外围起一圈铁丝网,可塔东边的铁丝网早被人踏倒,南边的门锁也被拆掉,游人随便进出。

记者在现场统计了一下,一下午时间就有近三十人前来游览。他们翻过铁丝网,钻进白塔洞内烧香拜佛,没有提示、没人管。

敖汉旗的一位文物专家建议,白塔修缮前须严加管理,避免加剧对白塔的损害,同时避免事故发生。

白塔的损坏、修缮的缓慢、管理的松垮,暴露出当地文物保护工作的整体窘境。

契丹辽文化的一位研究者表示,对待文物、古建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能“急诊”的就不“门诊”。

他认为,内蒙古尤其是赤峰,红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契丹辽文化、蒙元文化灿若繁星,文物众多,价值不可估量。亟须在保护理念、保护力度、保护方式上“更走心”“更给力”,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把祖先留下的文物、古建一个不少地传下去。

武安州遗址简介

武安州遗址位于,是辽、金、元时期的古城遗址。

武安州有三重城垣,一重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出土辽、金、元代的瓦当陶节、围棋子、象棋子等遗物。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安州遗址历史

武安州是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置的头下州之一,并由此开创了头下军州制。《辽史》载“武安州,观察。唐沃州之地,太祖俘汉民居本叶山上,因建城以迁之,号杏埚新城。复以辽西户益之,更日新州。统和八年改今名。初刺史,后升。有黄柏岭,袅罗水、个没里水。”这一记载说明了武安州的形成过程和在辽朝建国前的重要位置。专家们在评价该城时说:“阿保机的龙化州、杏埚新城,都在城西楼为皇都之前,这说明头下城的初起――是草原建城或建立据点的先驱,也就是缩小游牧移动的开始”所谓“杏埚”,即“新的斡鲁朵”,阿保机在幽燕一带掠抢大批汉人,先在木叶山那里建宗庙,即最初的“斡鲁朵”,建完后把这批汉人又移至这里建他的又一个“斡鲁朵”,故传音为“杏埚”。

在阿保机建国之后,仿唐制把这里改制为“新州”,并“以辽西户益之”,在辽统和八年(990)由新州更名为武安州,在这一年的三月,又一次建城,并“以宋俘实之”,第三次迁入汉民。这里说的“宋俘”即当时著名的辽宋高梁河之役所获,把新州改为武安州似乎也与此有关,也就是对高梁河之役所获胜利的一种纪念,体观了契丹族的尚武精神即取“以武安天下”之意。金、元两代设县,由武安州改为武平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古白塔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西昌古白塔矗立在西昌城内西北部的隅原景净寺内(后改为白塔寺),位于凉山军分区后院。

西昌古白塔高21米,底层周长14.8米,成八方形,砖筑结构,共7层。北面镶嵌有永历十年修古塔记之石碑,刻有番文。从塔基第十层入门,有窄道,可沿自左至右螺旋形通道至第4层。5层7层内全空。第3层塔外有石雕微型佛像。塔顶亦雕有佛像。

据有关史料记载,此塔原在唐咸通14年(公元873年),由南诏国景庄王同母段氏所建。至明嘉靖15年(公元1536),因地震倒塌。永历4年(公元1656年)重建。清道光30年(公元1850年)复遭地震崩垮。清咸丰9年2月(公元1859年)再度重修至今。

西昌古白塔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西昌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佛教传入凉山的悠久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道孚白塔

全文共 493 字

+ 加入清单

道孚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尊神白塔位于道孚县城东南面,是县城内最强眼的最高建筑物。

是十世班禅大师生前选起址并题名而建。是五教合一的佛塔,随着经济的发展,塔的四周陆续建造了一批转经筒,许多信教群众朝夕颂经祈祷。

郎吉曲登胜利白塔。雪浪滔滔的道孚纽日河畔,巍然屹立着造形雄伟、气势轩昂的金刚宝座佛塔朗吉曲登,汉语称之为“胜利白塔”。胜利白塔与尼措山麓的灵雀寺相对峙,为鲜水古镇增添了浓郁的宗教色彩。

1986年7月,进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大师视察道孚时,谕示教徒:“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藏区的稳定,不分民族,不分地区,不分教派,共建佛塔,以示祝愿。”并亲笔将白塔题名为“朗吉曲登”。

胜利白塔由位于中央的主塔和24座小佛塔组成,石木结构,主塔高53.24米,基宽24.8米,13层密檩飞檐的空心塔,内设木梯,可攀登至塔顶。大小塔均呈宝瓶状,主塔高大雄伟,小塔玲珑俊俏,极具民族特色。主塔内供奉大小神像、佛像数百尊,收藏《大藏经》等佛教典籍数百卷,周围设铜质转经筒168个,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

朗吉曲登已成佛门圣地、道孚又一文化景观,是道孚县的标志性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瓦村纳洛瓦白塔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瓦村纳洛瓦白塔为杂多县文物保护单位。

瓦村纳洛瓦白塔位于杂多县萨呼腾镇扎格村,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8年7月13日,瓦村纳洛瓦白塔列入杂多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萨呼腾镇:结扎乡位于县境东部,县府驻地(乡府驻地距县府30千米)。人口0.7万(包括县属城镇居民),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7%,还有汉、土、回、蒙古等民族。面积2434平方千米。辖红旗、多那、扎沟、沙青4个牧委会。1954年设结扎肖格(区),1959年建立结扎公社,1963年改设结扎乡,1971年改设结扎公社,1984年复设结扎乡。2001年10月15日,青海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福州标志性建筑之一:白塔

全文共 960 字

+ 加入清单

福州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坐落于福州市。唐天佑元年建成,因塔身是由白灰制成,故名为“白塔”。白塔是福州标志性建筑,象征着福州的历史文化。下面,就随小编一起走进福州文化,看看福州白塔的历史。

传说在辟基时,发现一颗光芒四射的宝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时塔内砌砖轴,外环木构楼阁,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层砖心木塔。每层的斗栱、云楣、栋梁、栏杆都经过精雕细刻,塔壁和门扉还绘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塔被雷火焚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时,改为七层八角砖塔,高41米。因为外面涂上白灰层,故称白塔。

由塔内旋梯攀援登顶,可鸟瞰榕城景色。从定光塔寺大殿东边石径,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补山。山腰有一方形的万象亭,亭畔岩石盘立,重叠成趣。椅栏西望,乌山耸翠,古塔峭拔。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福州于山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白塔南边建有白塔寺,即定光塔寺,初建于唐天佑二年(905年),是由闽王王审知创建,后改名为万岁寺。也就是说,福州先有白塔,后有白塔寺。

白塔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文化局及下属单位一度在此办公。白塔寺白塔寺修缮方案已经省、市文物部门批准,于2007年3月14日举行”撒净“仪式,这标志着白塔寺修缮工程正式开始。在这之前,修缮工程的木料已相间进场,木头全是从非洲进口的黄花梨,这些木料不易长虫,用来做柱子和横梁。

白塔寺基本保留了清代以来的结构,因此,本次修复工程不算很大。只修缮古建筑部分,本着按原样修复的原则,对损毁严重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和法雨堂进行落架大修,主要修复受损严重的屋面,并将后来被改建的部分恢复成清代原貌,三大殿的修缮工程在当年完成。

同时,拆除市文化局及下属单位加盖的办公楼。天王殿之后的天井两侧廊庑已经损毁部分,特别是东侧廊庑有些地方已经倒塌,也将在修复工程中按原样修复予以修复。据有关部门介绍,作为涌泉寺的廨院,修缮后的白塔寺将辟为佛教活动场所,偏重宣传佛教文化,寺庙将全面开放,但限制游人上白塔。

你可能也喜欢:

到长沙必去的长沙标志性景点

福州结婚习俗,你知多少?

广西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哈尔滨地标性建筑:索菲亚教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郇家庄白塔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郇家庄白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郇家庄白塔

徽县郇家庄白塔,是陇南唯一保存下来的佛寺古塔,虽经近千年的风蚀雨剥,地震坏损,但历代群众珍爱古代文化艺术,坚持边损边补修。道光庚寅(1830)之秋,当地群众商议,决定以石条补其根底,大修保其坚固。随即在全庄募化集捐,并用本寺两年的地产(当时白塔寺有地十多亩),于辛卯年(1831)动工修葺,到壬辰年(1832)中秋完竣。这次大修,不仅加固了塔基,补修了坏损破败之处,而且还在塔基处筑砌了洞门,镶嵌了补修碑记。

白塔,亦称砖塔。高25米,共10层,是用多层叠涩檐承托平座的砖塔,通体砖筑,实心楼阁式建筑,平面呈八角形。底部为两层石条砌筑的台基,每台依次宽出塔身0.16米,塔体下阔上收,各层面宽与高度自下而上逐渐递减,整个塔体轮廓呈角锥形。

徽县白塔,设计合理,比例协调,工艺精湛,造型美观,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从远处眺望,一座宏伟壮丽的古塔在宽阔坦荡的山坳上凌空高耸,四周树木错落环合,村舍隐约其问,塔旁又有一高23米的银杏树相映衬,使白塔更显得巍峨壮观、潇洒俊美。回望唐代大诗人杜甫由同谷发成都曾歇脚纳凉之处的栗亭故址与“少陵钓台”,更使人魂牵梦绕,思绪难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白塔峪塔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白塔峪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辽

地址: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白塔乡塔沟村九龙山南的山丘上

此塔俗称八角玲珑塔,亦称九龙烟塔,是兴城古代八景之一。原名为“空通山悟寄院舍利塔”,属于觉华岛海云寺空通山悟寂院,始建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八年,即公元1092年。

这里奇峰环列,泉水汇流,每逢雨天,九龙山顶雨雾飘渺,烟云升腾,进得山来,如堕仙境。故称为“九龙烟塔”,该辽代砖塔,造型独特,结构精巧。

此塔巍峨高大、直矗凌空。清代马昌亦《九隆古塔》诗云:“突兀矗山阿,千年宰诸坡,天龙依舍利,云虎护凶罗,峰石流澌偈,乾封澍雨多,征东营自业,列辟志弢戈。”《宁远州志》载:“九隆嶙峋幽峭绝胜诸山,有泉流出盛夏恒见冰澌塔在其阳八面十三层巍然天外。”《兴城县志》载:“玲珑塔在城西北九隆山五里许八面四佛四碑”。

2013年5月,白塔峪塔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