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优秀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794

文章

1000

邓兆祥故居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邓兆祥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邓兆祥故居在端州区厂排一街35号,为普通的砖木结构民居,占地面积91平方米,由两间住房和一小天井组成。邓兆祥,1903年4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高要县肇庆镇双木棉村(现肇庆市沙街)。11岁考进黄埔海军学校。1949年2月25日,他与爱国官兵在吴淞口举行了震惊中外的“重庆”号起义,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行列。

在中国近代海军史上,邓兆祥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在海军服役长达70余年,堪称世界海军之“最”;他有过驾巡洋舰起义的壮举,受到毛泽东的亲切慰勉和接见;他曾担任过基地、舰队、海军副司令员等要职,为人民海军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担任海军副司令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邓兆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海军原副司令员。邓兆祥同志1903年4月出生在广东省高要县肇庆镇双木棉村(现为肇庆市端州区)。他的少年时期,正值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和重大转折,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当时一大批志士仁人报效祖国的壮举,使他逐步受到了爱国主义、振兴中华等进步思想的熏陶,产生了朴素的强国之志和报国之心。1914年3。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陈胜元故居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陈胜元故居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胜元故居位于湖里区殿前街道神山社区,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乾隆年间。

保护范围:东、北面以殿前6号路为界,西侧由围墙外延10米,南侧由围墙外延5米。

神山社区:名称: 神山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址: 殿前四路280号 邮编: 361006 联系方式: 3981686 工作时间: 上午8:00-12:00,下午15:00-18:00 机构简介:

神 山 社 区 概 况神山社区位于厦门岛的西北部,地处高殿社区周边,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主要由中交三航局厦门分公司、神山公寓、73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朱智故居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朱智故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朱智故居位于元宝路1号,胡雪岩隔壁邻居。现在在社区办公区域之内。

朱智曾经是个当官的杭州人,因为钱塘江石塘坍塌及六和塔年久失修危在旦夕,提出“自愿分年措资,独力修建”而被清朝光绪帝发匾一块“功资筑捍”予以奖励。

保护范围:东至金钗袋巷西侧道路红线,南至元宝街南界,西至牛羊司巷东界(接胡雪岩故居保护范围),北至望江路南侧道路红线,总面积为6725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保护范围东侧约45—80米,南至胡雪岩故居南侧建设控制地带,西至保护范围(接胡雪岩故居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望江路道路红线,总面积为8052平方米。

紫阳街道:紫阳街道面积4.49平方千米,人口7.49万人。代码330102009,居委会驻白马庙巷17号,邮编310002。辖10个社区。十五奎巷社区:面积0.2平方千米,人口6531人,代码~051,居委会驻十五奎巷38幢南侧,邮编310002。北落-社区:面积0.18平方千米,人口1970人,代码~052,居委会驻南星公寓13-2-201,邮编31。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秦东园故居

全文共 536 字

+ 加入清单

秦东园故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秦东园故居,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澜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该宅坐西朝东,隔街临平望市河,前后三进,共有房屋17间。

该宅第一、二进平屋;第三进为两层楼厅,上作居室,下为厅堂,方砖铺地,落地长窗,堂中悬有“庆善堂”匾。第二、三进之间向北侧延伸,建有平屋三间。全宅花园、院子、天井颇多,最东侧有一面积约为100平方米的小花园,过半亭、进门樘,是一石板天井。第二、三进间的北侧平屋前和第三进楼厅前均为院子。第三进后面西南侧是一个面积达450平方米的大花园,园内广植名木奇花,百年以上的黄杨、木樨就有10来棵。宅内尚存一口古井,青石井圈上镌“永安泉”字样。

2009年,秦东园故居被市政府列为第五批吴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因行政区划调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平望镇:吴江市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东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兴30公里,北距苏州35公里。 318国道、227省道、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在镇区汇合贯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既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全镇行政区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郑观应故居

全文共 1527 字

+ 加入清单

郑观应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郑观应故居位于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坐北朝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中间天井加盖改为住房,面积约204.5平方米。

1903年郑观应出资为其父郑文瑞而建。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65厘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四字,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有灰雕、墙画。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并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屋内还存有:“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已破损)。该故居现由郑福田代管和居住,保存良好。

郑观应(1842-1921)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

故居现状

郑观应故居位于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1842-1921)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实业家,中国近代史上改良主义的杰出代表,著有《盛世危言》。

郑观应故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是郑观应和兄弟为纪念父亲郑文瑞去世10周年而修建,在青少年时代,郑观应曾在雍陌村跟随父亲学习四书五经。故居坐北向南,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前后两进。现故居门额镶嵌一块长2.35米、宽0.65米的石匾,楷书阴刻:“秀峰家塾”。屋内保存有木雕镂空神楼、神台,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具有中山清代的雕刻艺术特色。在郑观应故居,有郑观应生平的图片展、可供游客观看介绍郑观应的纪录片及介绍郑观应思想的触屏信息台。“奉旨出使暹罗查办事件”、“钦命广西分巡左江兵备道”两块木匾为珍贵历史文物。2008年2月,中山市文广新局对故居进行了重新修葺,现已正式对外开放。中山市从2007年底投入巨资,维修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郑观应故居首次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中山新的文化景点。-

故居典故

该处故居为青砖雕木的平房,坐北向南,砖木结构,前后分为两进,进入第一道门是一个雅致的小庭院。

站在小庭院中抬头向上看,“秀峰家塾”四个金漆大字闪闪生辉,落款:“光绪二十九年孟春立”,这四个大字相传出自郑观应之手,保存完好。

步入郑观应故居的大厅,可以看到木雕镂空的神楼、神台,上面都雕有人物、花鸟、狮子等图案,古色古香,属典型的中山清代雕刻艺术。

郑观应故居的“秀峰家塾”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面积约204.5平方米。该处故居是郑观应的出生地,“秀峰家塾”则是郑观应在1903年出资,为他的父亲建造的。

过去该处故居一直都被郑观应的后人作为祭祖的地方,后来,因为郑观应后人众多而且比较分散,该处故居逐渐空置。

有一段时间,大队曾经将故居当作仓库,堆放队里的杂物。上世纪60年代初,郑家远亲郑福田因为自己家的房屋倒塌没有住处,便向郑观应的后人借住故居。

郑福田仍然居住在郑观应故居中,并代为看管故居。不过,当地政府已经在故居旁边另外盖好了房屋,郑福田搬出故居,方便故居修缮和开放。此次,中山市投入巨资维修该处故居,将更好地保留故居原貌,修缮完成后,郑观应故居将正式对外开放,首次与游人见面。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郑观应故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位置

广东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

郑观应(1842—1922),又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父亲是乡村塾师。清咸丰八年(1858)奉父命往上海新德洋行,从其任买办的叔父学商。翌年由徐润介绍入宝顺洋行,咸丰十年(1860),任该行买办。同治六年(1867),他与英商合营公正轮船公司,被推为董事。同时仍为宝顺工作。翌年,宝顺停业,改任和生祥茶栈通事,与人合股承办该茶栈,后又。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韦竹平故居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韦竹平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韦竹平故居

韦竹平故居位于文圩镇道义村,为蒙山著名民间拳师韦竹平故宅,是今县境内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清光绪年间的民宅建筑。故居为整体结构,分前后两座,每座为一厅两房,前后座之间有左右横廊相连,构成一个四合院。总可居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青砖墙壁,瓦木盖顶,极其牢固,虽经历百年之久,但仍无甚损坏。屋前厅檐下,有木雕花鸟5幅,千姿百态;有7幅泥塑动物图案,塑鸟、狮、鹿、犀牛等动物20多只;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此外,厅堂饰画还有各种书法和山水画等。后座厅堂正梁底下的两边墙上各有一幅3平方米的山水鸟壁画,天井廊檐有以手工制作的穿花门及经过精心雕刻的菊花连体门。现在该处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承越故居

全文共 319 字

+ 加入清单

承越故居为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承越故居,位于天宁区郑陆镇焦溪村南下塘26-29、31、32号,建于清朝咸丰年间,坐东朝西,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三进四开间,第一、二进是一层建筑,第三进为二层小楼。承越,咸丰年间进士,担任过国史馆誊录。1860年,受命办苏常团练,后留山东道台候补。

郑陆镇:郑陆镇历史悠久。座落在镇南三皇庙村的寺墩遗址,经多次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证实了在5000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良渚文化的高级阶段,并形成了“国家”的雏形 郑陆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常焦公路、常州大外环线穿境而过;北塘河南通大运河,北通长江;镇区距沪宁高速公路横山道口仅4公里,距常州民航机场30公里,南有沪宁铁路,北有长江常州港。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唐绍仪故居

全文共 667 字

+ 加入清单

唐绍仪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故居位于唐家湾山房路99号,是两间两层并连成一座的楼房,阔12.3米,深11.6米,右间建于清代,为唐绍仪祖父所建,左间扩建于1929年,为唐绍仪本人所建。1980年被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唐绍仪(1862_1938)广东珠海唐家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1874年至1881年官费留学美国,回国后历任清政府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署邮传部尚书、铁路总公司督办、奉天巡抚等职。1905年挫败英国企图将西藏从中国0出去的阴谋。辛亥革命时代表袁世凯参加南北议和,主张共和,为推翻清朝作出过突出贡献。1912年3月至6月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1917年参加0军政府。1919年充南方总代表与北洋军阀代表在上海议和。1929年至1934年主持中山模范县工作。

1994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唐绍仪故居(含共乐园和望慈山房)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联系电话:3311154

开放时间:8:00——18:00

交通:3,10路唐家站下车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字少川,1862年1月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国民党政府-。曾任北洋大学(现天津大学)校长。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成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赴美留学,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881年归国。曾任驻朝鲜汉城领事、驻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8:苏曼殊故居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苏曼殊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曼殊故居位于珠海前山街道沥溪社区苏家巷。建于清代。其祖父苏瑞文建造的青砖平房,连壁五间,面积约100平方米,其占一间,面阔4米,进深6.5米,有门廊、天井和正间。

苏曼殊(1884―1918年),字子谷,名戬,又名元瑛、玄瑛,香山县沥溪村人。是民主革命先躯、反清组织“南社”的主要成员。其父苏杰生是旅日侨商,其母河合若子是日本人。他出生于日本横滨,6至13岁时返沥溪村居住,并就读于简氏宗祠,得晚清举人苏若泉悉心指教,后来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著有《断鸿零雁记》、《绛纱记》和《天涯红泪记》等。有柳亚子、柳无忌的《苏曼殊全集》存世。

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苏曼殊故居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苏曼殊(1884~1918年),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香山县南溪乡沥溪村(今珠海市前山镇沥溪村)人。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1903年苏曼殊留学日本,曾在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成城学校等处就读,并利用假期到泰国、斯里兰卡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黎氏故居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黎氏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湖南湘潭市东南约 50公里的湘潭县,中路铺镇石潭坝乡菱角村长塘组93号,是黎氏八骏故居所在地。黎家的百年老宅,就在南岳衡山支脉晓霞山下,一个不到10户人家居住的小村落里。

“黎氏八骏”是指黎锦熙、黎锦晖、黎锦曜、黎锦纾、黎锦炯、黎锦明、黎锦光、黎锦扬等八兄弟。100多年前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黎氏八兄弟先后在湘潭长塘的黎家出生。

八兄弟深受“严谨治学、教育开明”的家教家风熏陶,勤奋好学,奋发有为,成年之后分别在语言、音乐、文学、教育、矿冶、桥梁等领域各领-,为我国文化教育与科学实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黎氏八骏”。

所谓“江山形胜、人杰地灵”,所谓“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湘潭长塘晓霞山下的黎氏家族,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耀眼的家族之一。

黎氏八骏故居极其简陋,一栋普通的草堂,土墙青瓦。土墙上零星有几个木窗安在其中,同一般的农舍没什么两样。要不是故居的每个门口挂着标示“黎氏八骏故居”的匾额,没人能想到这是黎氏八骏出生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黄源故居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黄源故居位于杭州市西湖葛岭路13号。是黄源先生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从1955年5月到浙江工作起,他在这里生活、工作了45年。

故居占地330平方米,传统木构架、木门窗,白墙黑瓦,青石板阶沿踏步,颇具江南民居风格。旧居内陈列了黄源先生的创作手稿、书籍、生活起居用品以及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等百余件,用展柜、图板、多媒体演示与生活场景布置有机结合的方式,展示了黄老闪光的一生。

特色

黄源(1905--2003)名启元,字河清,浙江海盐人,翻译家,鲁迅先生晚年的学生和战友。曾在东南大学附中、春晖中学、立达学院等校求学。20世纪20年代后期投身于中国新文化运动,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1938年黄源毅然投笔从戎,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任军部文委委员,《抗敌》杂志编委,《新四军一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中共浙江省委文教部副部长、省文化局局长等职。晚年任浙江省文联名誉主席。

黄源早年与鲁迅、陈毅、茅盾、巴金等人结下了深情厚谊。由他主持改编昆曲《十五贯》,得到了“一部戏救活一个剧种”的美名。2003年,98岁的黄老在杭州溘然长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重庆宋庆龄故居

全文共 2453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宋庆龄故居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该故居为抗日战争时期(1942—1945)宋庆龄的寓所和“保卫中国大同盟”中央委员会旧址。占地898平方米,建筑面积665平方米,由主楼、后楼、防空洞等构成,共展出实物和历史照片110件,为AA旅游景点。

地理位置

重庆宋庆龄旧居位于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是重庆市重要的抗战文物遗址,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旅游区(点),全国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

故居历史

抗日战争时期,宋庆龄曾两次来到重庆,在重庆生活、工作四年多。1940年3月31日,宋庆龄在她两姊妹的陪同下第一次来到战时首都重庆,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是当时传媒议论的中心。但是,宋庆龄决定赴重庆,不是因为三姊妹的私人关系,而是为了联合抗战,是用行动实现其团结、统一、联合抗战的理想。宋庆龄在《渝行观感》的谈话中阐明了她的这一观点。

宋庆龄一到重庆,在姊妹的陪同下,在短短的几十天里看望收容在重庆儿童保育院的难童。又一同前往歌乐山第一儿童保育院看望战争中收容的孤儿,到“伤兵之友”社总医院——第五陆军医院慰问伤兵。她不停地外出视察,接见妇女代表,撰写文章和信件,观看孩子们的演出。充满了对祖国命运、妇女和儿童的关切。5月9日,宋庆龄随姊妹飞回香港。此次三姊妹之行,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被看成是中国团结抗战的象征。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0日宋庆龄在-等0人员的帮助下,从香港来到重庆。

宋庆龄这次到重庆,主要是想重建“保卫中国同盟”。她在重庆原无住房,只好暂住其大姐宋霭龄家,宋霭龄的丈夫是-的财政部长孔祥熙。宋庆龄在孔家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孔家仆人的监视,处境险恶。她根本无法开展“保盟”工作。她托人寻找新的住房,在弟弟宋子文的帮助下,住进了两路口新村3号(现两路口新村5号)。宋庆龄非常高兴地告诉-说,她争得了“一楼之中的自由”朋友可随时来作客。

“保卫中国同盟”是1938年宋庆龄邀请在港中外著名人士发起筹组。同年6月在香港九龙嘉林边道宋庆龄的寓所,由宋庆龄宣布正式成立。宋庆龄担任“保盟”主席,宋子文任会长,希尔达·赛尔文·克拉克夫人任名誉秘书,诺曼·法朗士任名誉司库、爱泼斯坦主管宣传。①“保盟”吸收了国内外、各党派、各阶层人士参加,是一个极为广泛的-组织。成立会后,宋庆龄、宋子文、克拉克夫人、法朗士、爱泼斯担联合署名发表了《保卫中国同盟成立宣言》,确定了“保盟”的组织性质及主要任务。宣言指出:“保盟的目标有二:一、在现阶段抗日战争中,鼓励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民主的人士进一步努力以医药,救济物资供应中国。二、集中精力,密切配合,以加强此种努力所获得的效果。”②主要活动是广泛动员和争取海外华侨与世界各国人民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并以援助中国0领导的抗日部队为主要目标。出版了《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

宋庆龄一搬到新村3号,就不停地写信发往国外,邀请原“保盟”中央委员会成员史沫特莱、-、艾黎等国际友人速来重庆,重建“保盟”。-将廖梦醒调来重庆,协助宋庆龄做“保盟”工作。1942年8月,“保盟”中央委员会在重庆重新建立,宋庆龄仍然担任主席,委员有爱泼斯担、王安娜、廖梦醒、约翰·福斯特、简·斯坦尼福思·贝克、苏士·陈等人。名誉成员有:克莱尔·布什、冯玉祥、何香凝、孙科、茅盾、理查德·沃尔士等人。③“保盟”的办公地点设在宋庆龄的寓所——重庆两路口新村三号。经常到”保盟”办公室办公的只有宋庆龄、王安娜和廖梦醒三人。

重庆是战时首都,在国统区开展“保盟”工作是非常困难,常常遇到-方方面面的重重阻力。在“保盟”办事处------宋庆龄寓所周围,常常有特务监视。机关刊物《保盟新闻通讯》受-限制,得不到许可,加之战时国内物价飞涨,“保盟”工作更加困难。宋庆龄在《从香港到重庆》一文中,阐述了“保盟”在成立五年来的工作和到重庆开展“保盟”工作的困难。但宋庆龄毫不退缩,运用她在国际上的崇高声誉,冲破-的种种-,不断写信与国外联系,报告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争取国际援助。积极组织募捐,赈济难民、伤兵和儿童,组织物资,把大量资金、药品、医疗器械、食品物资和其他救援物资通过种种渠道,源源不断地运往0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人民手中,积极介绍和输送外国医生到抗日根据地工作。为支援中国人民抗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故居保护

而今,宋庆龄在重庆生活、战斗、工作的小院,已是国家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重庆宋庆龄旧居陈列馆,同时又是抗日战争时期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的旧址。在陈列馆的周边耸立着幢幢的高楼大厦,使宋庆龄旧居显得特别的典雅。陈列馆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40平方米。馆内的两边栽满了四季长青的小树,中间有一座二楼一底的西式砖木结构小楼。楼前庄严的塑着宋庆龄先生的塑像,塑像前有一个小巧玲珑的扇形草坪,将小院装饰得更加美丽。

故居交通

陈列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新村5号。交通方便,市内朝天门乘401路,解放碑、江北乘405、601路,杨家坪乘466、416、413、411路,石桥铺乘819、169、118、109路,沙坪坝乘402路,火车站乘皇冠大扶梯,南岸乘108路,大渡口乘224、818路到两路口都能到宋庆龄旧居。宋庆龄旧居陈列馆对外开放,节假日不休。陈列有:“宋庆龄生平事迹展”、“宋庆龄在重庆文物资料展”、“复原陈列展”三个展览。历年来吸引众多的海内外观众来馆参观,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去年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红色旅游”景区(点)。

宋庆龄(1893~19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近代女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祖籍昌洒镇古路园村。1893年1月27日出生上海。早年在上海中西女中读书,1908年,到美国佐治亚州梅肯的卫理公会威斯理安女子大学留学。1913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回国后,她作为孙中山的秘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15年10月25日,宋庆龄与孙中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上海张学良故居

全文共 1278 字

+ 加入清单

上海张学良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是奉系军阀张作霖长子,1901年6月3日出生于辽宁台安。“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第二次是1934年1月8日,张学良从意大利回国,到沪后先暂住在莫利哀路(今香山路)2号洋房里,他的侍卫副官长谭海物色了高乃依路(今皋兰路)一号的花园洋房,租了下来。赵一荻(赵四小姐)也从北平南下住此相伴。不久,张学良出任武昌行营主任,离开上海,而赵四小姐却常来此小住,因此这一处被人称为“张学良公馆”。第三次张学良在1935年12月中旬来上海就住在皋兰路1号(张公馆)的花园洋房里。

该建筑建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东邻复兴公园,为西班牙式三层独立花园洋房。张学良的寓所红瓦屋顶、乳白色的外墙,白色檐下装饰设计小巧紧凑。建筑高低大小前后虚实,均有层次变化,富有中国建筑的情趣。张公馆主楼为凸出的三层楼,楼下为过道,南面有走廊,第二层有阳台。主楼面积约800平方米,楼下有大厅,是当年宴客之所,会客室在二楼,张学良、赵一荻的卧室在三楼,是西班牙式的套房,房内放着一张西班牙式的大床,现陈列物是按原样仿制的。房外有20平方米的平台。楼前有一座大花园,面积约1000平方米,名荻苑,园中栽种香樟、雪松、紫藤、玉兰、金桂、银桂,草坪是马尼拉式的,还有可坐几个人的秋千架等。当年皋兰路是一条短短的马路,人行道上种了0国梧桐,枝叶蔽天,旁边又是公园,是一处十分恬静的所在,可是张学良住在里面的时间很短。

解放后,此楼曾是卢湾区工商联民主建国会的办公处,1992和1994年大修,被保护起来。现作为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迎宾馆,并将几处厅室,分别取名敬学厅、慕良厅、忆卿厅、少帅厅,厅内壁上挂了张学良、赵一荻的照片及张学良的手迹。这是张学良在上海仅有的手迹。

张学良还在皋兰路1号宴请各方好友和旧部属,共议救国良策。他在沪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开始了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并积极寻找抗日救国的途径。张学良在上海的日子对改变其一生的思想、行为,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地址:上海市卢湾区皋兰路1号

:公交167路926路146内圈路920路986区间路42路等。

张学良公馆旁边就是复兴公园的边门,旁边皋兰路2号甲就是官邸酒吧;附近皋兰路16号是圣尼古拉斯教堂。张学良公馆距离孙中山故居较近,沿思南路往南还可以参观周公馆、梅兰芳旧居。

门票

门票60元

开放时间

9:00-17:00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陆军一级上将,汉族,祖籍辽宁海城,1901年6月3日(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民国四美男子之一。求学经历1917年在其父张作霖军中服役。1919 年就读于东三省陆军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李小龙祖居李小龙故居

全文共 807 字

+ 加入清单

李小龙祖居(李小龙故居)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李小龙祖居位于均安镇鹤峰社区上村,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龙1940年出生,1959年定居美国,其后在西雅图大学修读哲学,先后出版《基本中国拳法》和创立截拳道拳法。李小龙曾获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中国武术协会颁发的"武术电影巨星奖"、《时代》杂志的“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李小龙祖居

关于李小龙祖籍何处,祖居又在何处,历来众说纷纷,近年来,顺德市政府办公室经过两年多的考证,终于揭开历史之谜——李小龙的祖籍和祖居均在广东省顺德市均安镇上村乡。在上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祠堂,这便是李氏宗祠了。正堂上供奉着李氏列祖列宗的灵位。整座祠堂显得宽敞整洁而有肃穆之气。

李小龙祖居离李氏宗祠不远,大约有半里路左右,就位于以李小龙的名字命名的“小龙巷”的中部。李小龙祖居占地51.8平方米,分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民居。该房是李小龙的祖父李震镖所建,他和李海泉等两代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房屋的质量和家具的陈设都比较简陋而朴实。客饭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千余字的李小龙生平简介和七八幅李小龙主演电影的大幅剧照,厅内还陈列着一座木人桩和一座香案。天井相对较大,约有20平方米,可以在此练功和演练一些简单的套路。

地址:佛山市顺德区均安镇上村村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30分钟

电话:0757-25508813

开放时间:9:00-17:00

鹤峰社区:鹤峰社区是均安镇十三个居(村)之一,位于镇的旅游中心地带,辖区面积3.98平方公里。目前社区住户1200多户,常住人口近4500人,流动人口约1600人。鹤峰社区是由原豸浦村、上村村两村合并而得,鹤峰其名则是取自本社区以前文人雅士会萃地点——鹤峰书院。鹤峰社区背山面海,地处顺德区均安镇西面,东与淋刀沙遥遥相望,西与沙浦为邻,南与三华接壤,北与福岸相连。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政故居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张政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张政将军故居位于阳曲县泥屯镇赤泥社村,建筑面积600平方米。张政(1915-2005),曾用名张公汉、章震。山西阳曲人。1936年参加牺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组织部股长,山东纵队政治组织科副科长,新四军第3师第9旅第26团政治处主任、机关组织科科长、第25团政治委员等。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6师第17团政治委员,第3野战军7兵团直属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界河、陶庄、苏北、临朐等战斗、战役及盐南战役、淮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省金华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21军第63师政治委员,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福州军区后勤部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故居现存8间房屋,院墙多处坍塌,荒草遍地。

张政(1915-1995),南良庄人。民国25年(1936),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汾阳县山西国民兵军官教导二团政治部学习。民国27年(1938)1月,回本县任山西省牺盟会平遥县分会干事。同年7月,任本县抗日民主政府武装科科长,又历任县贸易局、工商局、经济局局长。民国38年(1949)9月,任华北蛋品公司榆次蛋品分公司经理。1950年3月任中国蛋品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翁文灏故居高桥镇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翁文灏故居高桥镇)为文化旅游景点。

翁文灏故居,位于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岐阳石塘村,为一处优秀的近代建筑。翁文灏(1889-1971)又名存璋,字咏霓,号君达,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博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创始人之一。对地质学造诣很深,著作丰富,在地质学各分支领域里创下许多个“第一”,在矿床学方面,他在我国首次提出“成矿系列”这一术语,开拓了新的找矿方向;在地震地质学方面,他是第一名研究中国地震地质的学者;在构造地质学方面,最早探讨中国地貌发育史,提出燕山运动在中国存在理论;在山志学方面,正确概括了中国地势和山脉成因;在地理学理方面,与丁文江等合编的《中华民国新地图1934年》,是中国第一本根据实测资料、按等高线和分层设色绘制的现代地图集。

2005年5月该故居被公布为鄞州区级文物保护点,2016年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时归至海曙区。

信息来源:海曙区文管所

高桥镇:高桥,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港口城市宁波的西部,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东依宁波市城区,南眺栎社国际机场,西濒河姆渡古文化遗址,北枕黄金水道姚江,杭甬高速公路和省道甬梁线从东到西横贯全境。全镇户籍人口4.87万人,辖20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和3个居民会,镇域面积53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黎锦熙故居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黎锦熙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黎锦熙故居在湘潭县中路铺镇菱角村长塘。黎锦熙有兄弟8人,都是全国著名人物,被誉为“黎氏八骏”、“黎氏八贤”。他们是:语言学家黎锦熙(1890—1978年),民族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年),地质矿产专家黎锦曜(1895—1953年),教育家黎锦纾(1899—1954年),铁道桥梁专家黎锦炯(190l—1981年),文学家黎锦明(1905一1999年),音乐家黎锦光(1909一1993年)、美籍华裔作家黎锦扬(1915一)等八兄弟。

他的故居相传是黎氏八骏祖父、清奉政大夫黎葆堂(?一1898年)所建。两进四合,土砖青瓦,坐东朝西,占地约为20市亩。第一道槽门朝南,第二道槽门和正堂大门朝西。正屋两进13间,除厅屋外,都是卧室。正厅悬有巨匾“美意延年”,是北洋军阀政府总统徐世昌在黎葆堂50寿诞时书赠。厅内还悬有名人字画。木板楼上为藏书楼——诵芬楼。1895年,黎氏兄弟之父黎松庵(1869—1952年)与齐白石、王仲言、黎雨民(即黎丹)、罗醒吾、谭子铨、胡立三等人,在此成立罗山诗社,号称“罗山七子”。吟诗、作画、刻写,常在此-,盛极一时。诵芬楼当时就藏有齐白石雕刻的笔筒、砚池盒、牛角盒、假山、小动物、茶具等物。故居两头为横屋,上首6间,下首15间。西侧横屋,自1911年起,由黎松庵创办杉溪家庭学校。黎氏兄弟最初大都在此学习成长,为他们后来各自的建树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槽门外约50米处的堆子巷,有房屋10间,为杂货店铺。围墙内还有小水池、小花园各1个。屋后有风景林,浓荫蔽日。下首有蔬菜园,年年瓜果飘香。可惜这座古朴典雅的宅院后来被拆除或改建,原物仅保存第二道槽门。

1909年,齐白石从广州回潭后,回忆长塘往事,在《与黎大松庵书》中写道:“一日独坐,回忆十年前与公频相晤时,蜕园(即王仲言)、云溪(即黎裕昆)多同在坐,聚必为十日饮。或造花笺或摹金石,兴之所至,则作画数十幅。日将夕,与二三子游于杉溪之上。仰观罗山苍翠,幽鸟归巢,俯瞰溪水澄清,见蟹虫其横行自若。少焉月出于竹屿(指白竹坳)之外,归诵芬楼,促坐清谈。璜不工于诗,颇能道诗中之三昧。有时公或弄笛,璜亦姑妄和之。月已西斜,尚不欲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李必藩故居及墓

全文共 745 字

+ 加入清单

李必蕃故居位于嘉禾县城关镇南正街小井巷22号。是一座砖木混合,中西结合的近代建筑。整个建筑坐南朝北,青砖青瓦,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拱形门,为独立庭院,两层楼阁。面宽12.6米,进深8.6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进门是天井和厅堂、厅屋,大厅地面为青石铺墁,厅堂、厅屋为青砖墁地。由木制楼梯拾级而上,依次是会客厅、卧室、书房和储藏室等,两层均为木板吊顶,二楼有木制围栏。

故居基本上保存了原有格局和风貌,其建筑结构和房屋结构没有大的改变,整体保存较完好,是老县城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特色建筑群中的代表之作。1984年县政府将故居所有权归还给李必蕃遗孀,2001年故居变卖,现属私人所有。2011年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以湘政函[2011]21号文件公布李必蕃故居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必蕃墓位于嘉禾县城关镇丙穴社区丙穴公园内,在从烈士陵园入口上烈士纪念碑右边的半山腰间,属近现代重要史迹——烈士墓及纪念设施。2011年元月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必蕃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墓冢、墓围、墓志铭、墓碑、墓前空坪组成,保存完好。整个墓围宽4米,进深3.4米,墓冢用水泥盖面。墓碑碑文为:“抗日将领李必蕃之墓”,右边刻“生于一八九二年元月五日,殁于一九三八年五月十四日”,左边落款为“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四日嘉禾县人民政府立”。

李必蕃(1892-1938),字子琪,湖南嘉禾县城关镇人。幼年入塾读书,刻苦用功,又爱书画。十五岁入长沙陆军小学,后入武昌陆军中学。1911年,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工兵科。毕业后奉命到湖南各地见习,受到沅江驻军朱泽黄旅长的器重,留在朱旅任团副两年,后调戴斗垣部任参谋主任。1926年夏,李必蕃应同乡同学李云杰(唐生智第八军第三师第十六团团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陈友谅故居玄妙观

全文共 2161 字

+ 加入清单

陈友谅故居玄妙观)为文化旅游景点。

游览汉王故里——陈友谅故居,共同揭开一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神秘面纱。

玄妙观就是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将其改成了玄妙观。此观位于沔城南门正街,在1941年-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纵火烧城之前,有“一观十殿”之称。现在的玄妙观是1984年在原废墟上重建起来的,现已发展成为江汉平原闻名的道教中心。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是雷祖寿辰,方圆百里的游人冒着酷暑前来叩拜,此时沔城车水马龙、香烟缭绕,甚为壮观。此次活动与上九日的文化庙会、开斋节、龙舟赛会被列为沔城四大盛会之一。

大家看!前面这座红色琉璃瓦的飞檐门楼,就是玄妙观的大门。“玄妙观”下面的题字“大汉陈友谅故居”是武汉大学著名教授李国平题写的。作为大汉陈友谅故居,又为玄妙观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

陈友谅生于元仁宗延佑七年(1320)阴历五月,沔阳黄蓬(今属洪湖市)人。说来很奇怪,相传陈友谅出生当天,陈友谅父亲陈普才带着妻子曾氏驾船驶向新滩口,路过新滩水洪口时,徒然风云大作,笼天罩地,大雨如注,水洪口波浪滔天,险峰迭起,陈普才好不容易通过东荆河到了龙船矶。传说汉高祖刘邦曾在此停过船,这里五百年要出一次龙种,从公元前220年到现在应该要出第三次龙种了。虽然险口,但已临盆的曾氏在船上飘泊颠簸了许久,感到非常疲惫,忽然觉得腹甲疼痛不己,很快听到“哇哇”啼声,生下小孩。顿时,风停雨住云移,满湖异香,天空重见光明,还浮现出朵朵五彩祥云。陈普才和妻子一看,小家伙的模样生得十分可怕,小红脸满是乳毛,胸前、背部长着鱼鳞模样的青斑,一块块排列成扇状,头上两个硬桩,像传说中的龙角,看着这个怪物,夫妇俩虽痛心不已,但还是狠心将他扔进湖中。哪知,转眼又是电闪雷鸣,天昏地暗,小孩浮在水面不肯下沉,隐约可见还有许多虾兵蟹将托护着这个小东西,陈普才惊慌地捞起小孩紧紧级抱在怀中,转眼又是天开五彩,祥云浮现,正中的太阳透出了云层,放射出万道金光。夫妻俩觉得这孩子生得奇怪,加上天有异象,又出生在盛传龙科的龙船矶,日后义有作为,为了弥补小孩出于船上无土不占地气之缺,陈普才捧来一撮土盖住血衣,天妇合计给他取名友谅,意为有亮有望。

1997年,河城地方艺人邵四平根据陈友谅出土雕像,精心创作了一座-陈及谅塑像,让我们一起云瞧瞧。

这座雕像高八米,底座以优质砍石为基。上刻“大汉陈友谅”,是《陈友谅》一书作者程远斌题写的真可谓时事造英雄,陈友谅年轻时,目绪了元末的-,百姓民不聊生,遂萌发了灭元兴汉之志“存忠君之心,怀复国之念”从此,他一边勤奋习武,一边发愤苦读,26岁、30岁两度口榜进士,成为闻名遐迩的文武全不。后来他“念斯民,有心汤武”,毅然擞主里室体禄,投弃义军,提出了向-王朝抗争的号角。在18年的戎马生涯中,陈友谅凭他的睿智与胆略,创下了“三分天下,陈有其二”的辉煌业绩,他从义军中一个佐掌文书、钱粮的官吏奋斗成一个威震三楚、统帅百万雄师的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于1360年在武昌称帝,国号大汉。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决战鄙阳湖,因部将叛离,陈友谅亲自指挥作战,不幸被乱箭射中,贯穿眼睛及头颅而亡,终年四十四岁。他的遗体由他的太尉张定边运回武昌葬于龟山脚下。

朱元璋曾评价陈友谅说:“陈氏之败,并非无勇将健卒,由其上下骄矜,法令纵驰,不能坚忍,恃以寡谋,故至于此。”由于上述原因,陈友谅在军事上、政治上犯了一系列错误,最终被朱元璋打败。但不容忽视的是,农民起义军在他的领导下,战线一度扩大到湖广数省,为元朝的覆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有力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身上也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富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可以说,陈友谅是农民斗争的一面光辉的旗帜,这无疑是我们沔城人民的骄傲。

这是陈友谅的拴马石、马槽,至于陈友谅的行互锅,我相信大家一足有所耳闻。陈友谅行军时有两口锅,一口锅是军饷锅,有“漏沙漏谷不漏米”的功能,“烧三天不热,冷三天不冷”的特性,可以“一边下米,一边盛饭”,能供“千里万马吃不完”。著名的沔阳三蒸,就是陈友谅的娘娘张风道在这口锅里发明的。这口神锅一直随陈友谅-战南北,后下落不明;另一口锅就是这口刑锅,沔城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他的一首古老的歌谣:“蒸人的甄,煮人的锅,狗不快活,我快活”,意思是说陈友谅义军把当时那些色淫沔荒、欺压百姓的官吏,下到这口锅里处死,以解民愤。这口锅历经六百多年风雨的侵蚀,锅底已经锈蚀脱落。

大家请看,这口陈友谅曾饮用过的古井,也是沔城“四十八古井”之中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口古井,名叫玉泉井,又称涤尘井、耀缨井,水清味甜,冬暖夏凉,传说饮此井水能消灾得福,医治各种疾病。当年陈友谅就是因为常饮“玉泉”井水,使之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精力充沛,不生一疾。又因此井座落在玄妙观的雷祖殿旁,又有人称其井水为“神水”。

陈友谅(1320~1363),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今仙桃市)人。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参加徐寿辉、邹普胜、倪文俊等人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七年(1357),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十九年,杀害在反元战争中功劳卓著的天完将领赵普胜。同年,杀徐寿辉左右侍臣,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仍以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罗荣桓故居

全文共 1420 字

+ 加入清单

罗荣桓故居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的南湾街,是中国著名旅游“黄金通道”“井冈山--南岳衡山”的必经之地,距南岳衡山约70公里。有“楚南第一景”美誉的“锡岩仙洞”,离这里仅有3公里之遥。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独特的古代民间建筑风格,这里成为南来北往游人争相驻足的著名景点。

南湾街是一组以青石板街道联成的清代古建筑群,罗荣桓元帅的故居--黑田罗氏异公享祠居于街道的西北端。该祠是1914年由罗荣桓同志的父亲罗国亘先生为纪念其十二代祖先异山公而经手建造的祠。建筑面积540多平方米,占地700多平方米。

罗荣桓卧室陈列的储柜、板床、抽屉、梳洗台、书柜、梳妆盒、双影镜、床头小方桌等都是罗荣桓同志用过的原物。火炉屋陈列的火桌、碗柜、坐凳等亦系原物。陈列的原物还有祖母卧室的古汉床、抽屉盯、土纺车等。健身房是罗荣桓同志兄弟练武的场所,陈设有桩板、石锁、石担、刀、枪、棍、耙、剑、戟等民间武术器械。辅助陈列室,是利用厨房、猪牛栏、碓臼屋等四间杂房改建的。陈列内容按罗荣桓同志生平活动年代顺序分六个部分:

一、立志救国救民,上下苦心求索(1910—1927年);

二、坚持井冈山斗争,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27—1937年);

三、挥师骋山东,艰苦抗战八年(1937—1945年);

四、转战东北、华北,决胜“辽沈”、“平津”(1945—1949年);

五、献身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鞠躬尽瘁(1949—1963年);

六、缅怀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

共展出各个时期的珍贵照片84幅,重要革命、历史文献资料50件,实21件,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罗荣桓元帅光辉战斗的一生。-

基本陈列

罗荣桓故居异公享祠,建于1914年(清末)。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单层二进五开间设外廊,整座建筑重檐挑角,雕梁画栋。主要陈列罗帅青少年时期在家乡开展革命活动所使用的各种实物。

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建于2002年。罗荣桓元帅生平业绩陈列馆,为庭院式建筑风格,设有序厅、尾厅、四间展室和罗帅办公室、卧室复原陈列室,用大量珍贵照片和历史文献、实物展出罗帅光辉的一生。

罗荣桓元帅铜像广场占地面积80亩,共分为三级,铜像矗立于第三级广场的正中央。铜像座基上镌刻着由-同志亲笔题写的“罗荣桓元帅铜像”。

珍贵藏品

罗帅在北京“东交民巷新八号”住所使用的棕绷床及床头柜、铁质军用保险立柜、办公桌椅及罗荣桓元帅骨灰盒均为一级文物。-

特色活动

纪念馆建立了“八一林”和“缅帅园”,为前来参观、凭吊、缅怀罗帅的各界人士提供了植纪念树的场所。参观者可以委托纪念馆代购树苗或自带树苗。在“八一林”或“缅帅园”栽下纪念树。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罗荣桓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信息

地址:湖南省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

交通线路:乘城关至高湖或荣桓镇的中巴可达

开放时间:淡季8:00~17:30旺季8:00~18:00

邮编:421414

罗荣桓(1902-1963) 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奠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党、国家和军队卓越领导人。1902年11月26日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在衡东县荣桓镇南湾村有罗荣桓故居和罗荣桓元帅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吴振声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吴振声故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振声故居位于西百花巷,2004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吴振声(华镛),苏州人,民国时期苏州画家,工山水,原居桃花坞。其祖上因经营酒业和漆业而致巨富。旲振声行五,与其兄吴子深(华源)、吴秉彝(华德)、弟兄似兰(华馨)均为苏、沪一带有名气的画家,尤其是吴于深,与吴湖帆、吴待秋、冯超然齐名,并称“三吴一冯”。宅为吴氏兄弟自行设计,由香山帮匠人姚子琴之姚琴记营造厂建造,1931年完工。二层民国建筑,清水砖外墙,引飞檐中式屋顶,屋脊镂空设计,楼装饰精致,门窗、石栏、外墙多处饰以各式雕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