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智勇故居精选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智勇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1796

文章

1000

李立三故居

全文共 1012 字

+ 加入清单

李立三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故居位于渌江乡福建围村。1891年,立三祖父元吉购置,土木结构平房,占地面积2355平方米,建筑面积922平方米,座东朝西,黄色围墙,八字柴门,门额题“芋园”。门联为“春华秋实,日升月恒”。进柴门15米为正屋,大门石刻门额由原中央总书记题“李立三同志故居”。

李立三(1899—1967)原名李隆郅,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任上海市总工会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工人部部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八一”南昌起义中共前敌委员会委员、革命委员会委员,政治保卫处处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1930年夏,受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理论和党内反右倾斗争影响,提出并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立三路线”。9月即被中共中央纠正。李立三多次作诚恳的自我检查。后任0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兼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8年,遭苏联内务部错误处理。1946年回国,相继任0中央东北局敌工部、城工部部长,中共中央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劳动部部长等职。1980年3月,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召开追悼大会。为纪念其革命功勋,省人民政府于1983年拨款19万余元,按原貌修复李立三故居,设陈列馆展览其生平事迹,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由故居前厅过天井为正堂屋,正面墙台桌上,陈设李立三半身塑像。左横堂屋两侧,对称4房,分别为立三及其父母与弟妹卧室。右横屋及住房,现为辅助陈列室,陈列230多件实物、照片、文字资料,介绍立三同志艰苦奋斗一生的业绩。

1999年11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行纪念李立三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总工会主席-出席并讲话。11月18日,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在醴陵主持召开李立三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部、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有关领导、立三同志亲属和各界代表参加会议。

李立三故居于1983年10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被株洲市委宣传部公布为株洲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年5月,国务院(国发[2013]13号)公布李立三故居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丁贵堂故居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丁贵堂住宅在今汾阳路45号。该洋房建于1932年,为3层砖木结构,由邬达克洋行设计,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36平方米。原系海关税务司官邸,后来由海关副总税务司丁贵堂居住,因此又称丁贵堂住宅。它是一幢十分华贵的西班牙式花园洋房。

此宅将主楼布置在中北部,辅楼布置在主楼西北侧并与之相连接。主楼前有1500平方米大草坪为主的大花园,后有大雪松遮荫着大院子的汽车道。

沿着主楼底层北立面台阶进入门厅,门厅的两侧是衣帽间和卫生间。统长的衣帽间穿通,另一头连着楼梯间,主人走过衣帽间即可上楼。大厅设在建筑平面的中央,朝南是宽敞的外廊,东面设会客室和书房,西面设餐厅和备餐室。餐厅外还有个方正的大阳台,既可以作为用餐间休息、散步的地方,又可以作为餐厅的单独出入门厅。大厅与餐厅间设平坦的大踏步台阶,使平面的标高起变化,显示了一种高贵的气派,尤其是与大厅连通的楼梯间宽阔的台阶和平台,主人下楼迎接大厅里的宾客时,便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二层中央是会客室,接待亲属用,两侧各有一套卧室、起居室和卫生间。东面卧室朝北还有一间主人子女卧室和卫生间。走廊北边设3个楼梯,除主楼梯外,东边楼梯通向三层,西边为佣人楼梯。三层是0层,有3间卧室和大小卫生间,还有1间缝纫室。

建筑立面以正中大厅为轴线,两侧立面基本对称。底层围以连续拱券的外廊,正中用4根立柱支撑的3个连续半圆拱形门廊,前面为统长宽阔的平台,二层统长的大阳台,明显地将住宅的主入口突出。住宅房间窗框处并列的双柱用扭纹加券拱式样,即螺旋形西班牙柱式作装饰,显得十分华贵。各式窗台很低,加大了透光面积,显示出浓郁的欧洲南部建筑风情。楼上阳台的围栏,都用铸铁栏杆制作,上面花纹显示出地中海南岸的地域风情与现代风格(注重实用功能)相结合的特色。主楼立面为水泥拉毛白粉墙面,屋面盖红色筒瓦,四坡顶,屋檐下有连续拱券装饰带,将西班牙建筑的特点充分展现,在上海众多的西班牙住宅建筑中,此楼最为漂亮。

纵观此楼,平面设计合理又大气,充分考虑主人、客人和佣人活动的线路和主从的关系,在建筑立面构图和细部处理上西班牙特点鲜明,是上海近代西班牙住宅建筑的典范。远远望去,这幢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的花园洋房,仿佛是一幅欧洲的风景画。

该住宅建国后为上海海关专科学校办公楼,自2000年该校搬迁至浦东新校区上课,建筑属上海海关管辖。1989年列为市级近代优秀建筑保护单位。

丁贵堂,字荣阶,清光绪十七年即1891年11月18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县。童年帮助父兄务农,10岁入私塾读书,继在本县小学堂就读。宣统二年即1910年于奉天高等学堂毕业后,在奉天东关小学堂教书。1912年春,考入奉天政法学堂,后转考北京税务专门学校,于1916年3月毕业。同年7月,被派往安东海关任见习生,次年8月升任帮办。1917年秋,调北京总税务司署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乌兰夫故居

全文共 583 字

+ 加入清单

乌兰夫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故居位于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

,距察素齐镇24公里,东距呼和浩特市70公里,西距包头市110公里,现占地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故居,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志的出生地。现存正房、东房、西房二十六间,共560平方米。正房内陈列着-同志青少年时期的学习用具和参加革命后的部分遗物,反映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成长经历和丰功伟绩,以及他的伟大人格、崇高精神和革命事迹。故居已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2007年,旗政府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专家,完成了-故居红色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了专家的评审。按照规划要求,2007年投入5143万元,完成了卫生院、柏油路、民小教学楼、兽医站、农家乐大院、剧场等项目的建设。

整个景区由红色旅游区、民俗村、农家乐接待区、香瓜采摘基地、蔬菜采摘基地等。

察素齐镇:土默特左旗辖镇,旗府驻地。“察素齐”系蒙古语译音,意为“造纸的房子”。1950年为土默特旗第四区第四行政村,1954年建察素齐镇,1958年改察素齐乌宁公社。1960年旗政府驻地由萨拉齐镇迁到察素齐镇,1961年改为察素齐公社,1975年分设察素齐镇公社和察素齐农村公社,1981年镇公社改察素齐镇,1984年农村公社改为察素齐乡。1987年镇乡合一,建察素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萧殷故居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萧殷故居位于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新渡村竹园里。建于清代,原建筑已改建,现仅存右横屋后一角楼(3层)。面宽5.5米,深5.5米,占地面积25平方米。灰沙夯筑墙体,硬山顶,灰瓦屋面,青砖地面。角楼高三层,约12米。木楼棚、木楼梯。角楼每面对外都设有圆形或葫芦形枪眼。

萧殷(1915-1983),原名郑文生,龙川县佗城人,少孤家贫,初中毕业后再佗城小学任教,并从事业余写作,先后以肖英、何远、黎政等笔名发表短篇小说30余篇。1936年弃教往广州就读艺术学校,参加“广州艺术协会”,发表多篇杂文,投入抗日-,后加入0领导的“上海防护团”任战地记者。1938年,从武汉辗转到延安,就读鲁迅艺术学校。同年加入中国0,任延安中央研究所文艺研究员和中央艺校教员。1939年调张家口任《新华日报》编委。抗战胜利后,历任张家口《新华日报》编委、《晋察冀日报》编委兼副主编。国共“和谈”期间,在北平主编《解放三日刊》,并兼新华社北平分社采访部主任。解放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报刊编辑、文艺教学、文艺理论方面,先后担任《文艺报》主编、《人民文学》编辑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文学讲习所副所长兼中央美术学院文学系教授。1960从北京调广州任中南局文艺处处长、中国作家协会广东省分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教授等职,为培养青年作家倾注了心血。

萧殷博学多才,著作颇丰,解放后出版的著作有小说散文集和《月夜》、《与习作者谈写作》、《给文学爱好者》、《谈写作》、《鳞爪集》、《习艺录》、《论生活艺术和真实》、《萧殷自选集》、《翻身诗话》、《创作随谈录》等文艺理论和评论集。1985年获广东省首届文学评论荣誉奖,1986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特别奖。1983年8月31日病逝于广州。1987年,0龙川县委、县政府在县城文化公园(萧殷公园)为萧殷树立一尊汉白玉雕像,作家吴有恒为塑像撰写碑文,书法家赖少其书写碑文。2011年重修萧殷公园。

新渡村:新渡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肖劲光故居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肖劲光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肖劲光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赵洲港29号,在岳麓山前,为一坐西向东的清末民居,房舍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泥土夯筑墙,正面三间,进深二间,并有两厢房。

整个故居有正堂屋、退屋、两侧厢房和杂屋,共计14间。朱漆格扇雕花大门,青瓦双坡屋项,门额上方堆绘图案装饰。大门框上额“乾”字,两侧书“元亨”、“利贞”,南、北厢房门口分别额“福”、“禄”二字。前留坪地,后有竹林,东临湘江堤岸,西靠天马山嘴。

1903年1月4日肖劲光就在厅屋北房呱呱落地,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青年学生时代。此故居解放前卖给了傅姓人家,后又卖给了刘姓,土改时分给了胡金陵等,1989年公布为原郊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岳麓区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天马山景区赵洲港

乘车线路:在长沙市内乘旅3区间线在天马山景区下车即到

肖劲光 (1903-1989) 湖南长沙岳麓山朱张渡人。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国家和军队的优秀领导人,人民海军的主要创建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将。诞生于1903年1月4日,1920年在长沙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俄罗斯研究会”。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回国后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曾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及故居是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琼海市嘉积镇东风路,故居座落于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管理单位是琼海市民政局。

1985年,琼海县(今琼海市)人民政府兴建王文明烈士纪念亭。纪念亭占地面积0.5亩。亭呈六角形,高5米,顶缀琉璃瓦,六壁缀瓷砖。亭正面上方横梁上镌刻“王文明烈士纪念亭”,四周有水泥栏杆。

王文明故居座落琼海市益良村。故居始建于民国初期,被国民党军拆毁。1990年7月,琼海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仿建。故居是庭院式的砖瓦土木结构,有正屋、横屋,占地面积0.5亩,建筑面积270平方米,同年11月,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门匾:“王文明故居”。

王文明,字钦甫,号恩安,1894年11月1日出生于海南东部乐会县第四区(今琼海市阳江镇)益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王守仁,素以乡村私塾教员为职业。母亲陈氏,是个贤惠勤劳的农妇。王文明幼年随父读私塾,14岁考进县立乐城高等小学校。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欠佳而辍学,后随胞兄王文源在家乡附近的龙江墟经营布匹小店。1917年秋,考进琼崖中学。在学校里,他勤奋攻读,。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路大荒故居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路大荒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路大荒故居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大明湖街道,年代为中华民国。

2013年10月10日,路大荒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明湖街道:大明湖街道办事处 党工委- 寇少杰主任 肖辉政区人口 1962年12月成立,因办事处管辖范围在旧城区的东门内而得名。根据济南市人民0济政字〔2003〕95号文、济南市历下区人民0[2003]42号文,于2004年1月1日更名为大明湖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居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葛剑寒故居

全文共 454 字

+ 加入清单

葛剑寒故居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葛剑寒故居

坐落于华阳镇水圳旁下18号,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7平方米,建于晚清。水磨青砖门楼,硬山屋顶,抬梁穿斗并用构式,一进三开间,上下对堂,中置天井,东西厢房,三合土地坪,官厅结构。正门设木质照壁,旧时可开启接待重要宾客。如意花纹平盘斗,驼峰下饰草龙纹,靴形柱础,廊风窗菱形回形纹装饰交叉运用,室内东西向窗栏板饰以梅兰竹菊阳刻纹饰。左侧三间附属房,为1979年龙卷风毁后重建,中间附属房有一井。附属房左侧有一庭院。葛剑寒在解放后曾担任绩溪副县长,为绩溪文化教育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该宅保存基本完整,有较高文物价值。

华阳镇: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姚镆故居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姚镆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姚镆故居是明代的故居,『慈奚县志』卷四十四居址下,植本堂,县西南一里尚书,姚镆所居,原为宋姚榛所建,自宋神童正子后世居于此。

植本堂用木硕大,正贴抬梁式、童柱、鹰咀式,但雕刻部分及柱砖显然属于清以后风格,整个建筑有些不伦不类,怀疑其是否后代改建(实为明代重建)利用了旧材。原来堂内有很多神主牌,并有(植本堂)明嘉靖十七年间十八兵都尚书姚镆主的匾后楼为姚镆书房有宋匾一块白底黑字『梯瀛』,并有藏画。

梯瀛梯,有明显的明代风格,西开门,左右梢间为置梯处,柱用材较粗大,东檀两间相连,可见木材之大,正贴施中柱,前三界,后四界,分别用双步梁,单步梁,瓜柱为简单的方短柱式,梁不作月梁形,中档头置园斗,施十字科,檐柱为小八角柱,有侧脚为宋建筑特色,相应之柱砖为方形的莲座或其余皆为,珠式柱础檐柱,头置方斗,末见华拱,丁头木号,演变为塞子状梁架间之防墙,以编竹为芯,外抹谷壹泥,二次间之栏樯用骨龙砖,侧面为26×45厘米,明间为泥地。次间为地板,现在楼上东次间,窗前还有一排 木栅栏,椽上铺有玺砖,瓦当牛有一部分带水波纹,下部为双桃托叶,可能为清初遗物,屋顶硬山式。

前堂堂东原有台门,前有西只合肃球之石狮迄鼓石,根据现有建筑方位,有关文献记载此乃姚嫫故居,无疑,西厢房三开间门窗为宋代大格子窗。

姚镆(1465-1538)字英之,明代浙江慈溪人。明代名臣,著名军事家。姚镆于弘治六年(1493)科举进士及第。任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擢广西提学佥事。姚镆创立宣成书院,延五经师以教士子。初赴广西省任职,桂人(广西)祀拜山魑卓旺。姚镆毁其像,俗习改变。后姚镆迁福建副使,未几改督学政。正德九年(1514),姚镆擢贵州按察使。正德十五年(1520)。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周文雍故居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周文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周文雍故居位于江门市开平市百合镇茅冈村。

周文雍烈士故居为面阔三间砖木结构,面积73.15平方米,是清代建筑,90年代初期维修后,被列入开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弢同志强调:一要做好故居的修复、保护工作,加强故居的日常管理维护,加大对该革命遗址的开发力度,收集整理好相关的党史资料,充分发掘烈士英雄事迹故事,制作成文字资料,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充分利用好该革命遗址,将其打造成为弘扬革命传统教育的展示点,面向社会开放,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二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把红色资源与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项目,促进红色旅游发展,惠及当地百姓。

茅冈村:茅冈村委会辖下18条自然村,人口2889人,现有党员68人,耕地面积3300亩,山地面积500亩。特色农业是灵芝种养基地、金山火蒜基地。 2008年村委会集体经济收入13.8924万元。主要旅游景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文雍烈士陵园。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周福荣办公电话:251084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海瑞故居

全文共 2642 字

+ 加入清单

海瑞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府城朱云路的红城湖衅,一座庄严肃穆的“南海青天”牌坊耸立于红城湖路边。牌坊后,有一仿古建筑群,这里就是新修的海瑞故居。

海瑞(公元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府城镇朱桔里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著称于世,被世人誉为“海青天”。

海瑞自幼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树立了“读圣贤书、干国家事”的大志。36岁举乡试为举人后,便被吏部谒选派官,初为福建南平县学教谕,后升任淳安、兴国知县,嘉靖三年(1564)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深为嘉靖皇帝忽朝失政宠信方士所担忧,嘉靖四十四年(1565),备死上《治安疏》指斥朝政得失,言天下人所不敢言,因而得罪皇帝被罢官入狱,嘉靖死后获释复职。隆庆三年(1569)升任应天巡抚,任内除利弊,整吏治,平冤狱,治理吴松江、白茆河。深受老百0戴。隆庆四年(1570)因戴凤翔、高拱等人论劾,被罢官回乡闲居达15年之久。万历十三年(1585)朝廷起复年迈的海瑞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任上仍力主严惩-,肃清史治,后卒于任上。死后赠太子少保,谥忠介。生前著有《海忠介公集》。

海瑞故居在明代府城北门外海宅塘村,今属府城镇红城湖畔的朱桔里。朱桔里属府城郡西厢城外,西邻金花村,东靠北胜街,明清时期是个十分兴旺的人居地。当时朱桔里村外北面的坡地是菜地,东西两侧是树林,今天红城湖所在地是一片百亩良田,村四周有很多水塘,原海瑞故居的房屋前也有个池塘。整个朱桔里充满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景象。

海瑞一生在故居生活时间较长。39岁前,除赴京应试外,不离乡土。嘉靖三十二年(1553)40岁至隆庆四年(1570)57岁,共18年在外任职。隆庆五年至万历十二年(1584)71岁,致仁仕归田15年。万历十三年在南京任职,至万历十五年74岁逝世。海瑞前后共计在故里生活53年。

海瑞廉介一生,为当时人所敬仰,海瑞家乡成为当时人观瞻的胜地。海瑞谢世后,由于后继乏人,其故居逐渐衰败,至清初,故址已转鬻他姓。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琼州知府佟湘年对一代忠臣的身后遭际感到悲愤,他寻访了海瑞故居的遗址,便以官价赎回,刻石立界标明四至,明令今后不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占用。又在遗址中间创建海公祠和丘公祠,购买祭田,请二公后人管理祠堂。

康熙四十二年(1703),都察院右佥御史彭鹏巡按至琼,对海瑞祠的规制不满,特命雷琼道副使黄国材、琼州知府贾棠在海瑞故址上扩建祠宇,同时创建苏公祠和丘公祠,使三祠鼎立外绕以垣,统称为三贤祠。海瑞故居遗址上的三贤祠是海南历史上最为壮观的纪念建筑群体。

乾隆三十四年(1769)秋,广东承宣布政使秦其立碑树于海公祠中,碑上刻海公故址四至范围,严禁任何人侵占动用。这块海公故里碑保存至今,碑高1.7米,宽0.53米,厚0.13米,碑文正楷阴刻,小字大部分模糊不清。“明海忠介公故里”七字,字大16厘米见方。

清末民初,三贤祠已经崩败,后人无力复修。民国9年(1920)八月,交通部长赵蕃,陆军中将、督办海疆防务、陕西省长李根源,连名刻立海瑞故里碑及丘浚故里碑各一块,树于海瑞故居遗址上。碑文正楷阴刻,字大5—16厘米不等,该碑现残缺,存放于府城朱桔里红城湖畔的海公阁内。

解放后,海瑞故址成为菜地。1978年,当地百姓自动集资在原址上兴建海公庙一间,系常见的土木小屋,供奉海公木塑像及海南名贤、本地人林杰(府、县志均有传)的木制神位,并找回上述二碑竖于庙檐之下。

1991年,海南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及海南各界人士开始在故址上复建海瑞故居,表达了人民对海瑞的敬仰心情。

复建的海瑞故居坐北向南,西向红城湖,背靠朱桔里大街。占地1363平方米。以海瑞故居的原貌为依据,参照明代海南建筑风格加以设计,海瑞故里后人承建,琼山县政府、府城镇政府拨款和各界人士捐资兴建。

前门为牌坊式,上正中悬挂“海瑞故居”木匾,匾上方有“粤东正气”四字匾。入前门便见前后二进正屋,皆一厅两房,正屋两侧为横屋,设书斋、陈列厅、花厅、杂用间各一间。

正屋十柱抬梁结构,四面石墙,屋檐高3.6米,十柱全用进口坤甸木,椽桷全用进口梢木,障板全用海南特产铁树和抱密树精制而成。四周墙垣长154米,高2.2米,围墙上安青竹窗。

现位于朱云路口、红城湖路旁的海瑞故居为1997年,琼山各界筹资重建。

重建的海瑞故居由前厅、正堂、后屋、书斋、花厅、书童间、杂用间、厨房等单体建筑组成,于海瑞诞辰480周年之际落成,对外开放。1998年列为琼山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弘扬海瑞刚直不阿、正气凛然的精神,把海瑞故居融入环境优美的红城湖公园总体景观中,2002年5月,海瑞故居增建广场、雕立塑像、牌坊等,总面积为3300平方米。2003年1月,又完善海瑞故居及附属设施。

走进海瑞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海青天”四字的大牌坊,左右两旁分别书写“刚峰、忠介”,是海瑞的自号和谥号。

牌坊的基石上雕刻着海浪图案,牌坊上方雕刻着祥云图案,坊中门雕着对称的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头。

进牌坊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宽敞的海瑞广场,中间耸立着一尊高大的海瑞石像,石像前有座大鼎,鼎身上铭着“万世留芳”、“千秋不朽”的吉言。海瑞大型石雕像基座北侧雕刻着海瑞的生平。

海瑞故居前堂面阔三间13米,进深二间9.4米,抬梁结构,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正堂面阔三间12.5米,进深二间9.2米,前檐插廊1.3米,抬梁单檐硬山式筒板布瓦顶,内置玻璃钢铸成的“海瑞像”,高1.6米,底座高70厘米;神龛下有木匾,正中阴刻“孝忠”两字。花厅与书斋间有一长8.8米,宽2.5米的走廊,内侧置海瑞书法石碑5块。书童间旁边还有后人用明代海瑞故居留下的石雕井口砌成的石水井,井口为圆形,直径90厘米,高35厘米,厚6厘米,井深至水面1.3米。

海瑞故居整体风格为明代海南民居风格。这里已成为后人敬仰先贤的凭吊场所,为成一处继承传统文化、廉政勤政为民的教育基地。

地址: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67号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海瑞(1514~1587),字汝贤、一字国开,号刚峰,世称刚峰先生。明朝政治家、著名清官。琼山人。4岁丧父,靠母亲抚教成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考中举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海瑞被选授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上任后,制定教约十六条,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由于教育成绩突出,受到副提督朱衡的器重,被召掌管书院。他主张维护师道尊严。有一次,提学御史视察学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聂耳故居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聂耳故居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聂耳故居位于玉溪市北门街3号,是一楼一底木结构建筑,临街面楼下原为半截砖墙,外有护板,上部为活动木板窗,开为铺面。街面楼下房檐上仍有半截依稀可见的浮雕图案。聂耳1927年初中毕业后,曾随母亲彭寂宽回玉溪,于农历6月22日至7月10日在此复习功课。

聂耳故居系聂耳的曾祖父聂连登于清未所建,传至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聂鸿仪去昆明行医,留给聂耳的大嫂王静珍居住。

1984年9月,聂耳故居被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3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将其修复一新,并建造聂耳塑像,设立管理机构,正式对外开放。

用时参考

1小时

交通

市内乘坐7、8、9、10路公交车至市医院站下车后步行可到

门票

10元

开放时间

8:00-18:00

景点位置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北门街3号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童年时代1912年 2月14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天津吉鸿昌故居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天津吉鸿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吉鸿昌故居坐落在和平区花园路5号。是一座带庭院的三层英式小洋楼,又名红楼。该楼初建于1917年,由比商仪品公司工程师沙得利设计。该楼共有楼房11间,平房2间,楼过堂2间,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1408平方米,砖木结构,红砖清水墙面。该楼现为天津和平医院使用。

吉鸿昌于1930年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第二年全家迁入。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吉鸿昌就义后,1944年红楼售于他人,1955年又买与和平区中医联合诊所,现为和平医院。

吉鸿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好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武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熊炳琦故居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熊炳琦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熊炳琦故居坐落在和平区睦南道127号。建于1925年,这是一座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自成院落。前院种有花草树木,并盖有一个车库。楼下有餐厅、厨房,其间有一个可转动的窗户,将厨房作好的饭菜送到餐厅。熊炳琦的书房、卧室也在楼下。他喜好书画,有一个大双面的写字台。楼上为卧室、卫生间等。该故居被列为天津市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熊炳琦(1885—1959) 字润丞,原籍山东济宁,长居天津。青年时入伍于保定,毕业于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和参谋学堂(系北京陆军大学前身)。任北京禁卫军二等参谋官,曾三度赴日本考察军事及观操演习等。深得冯国璋之信任,并委以直隶都督府参谋长,江苏都督府参谋长,北京陆军大学校校长,曹锟直鲁豫巡阅使署参谋长。1921年“鲁案”发生后,会同外交使团王正廷去青岛与日本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李可染故居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李可染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李可染旧居”建造于1922年,共有房屋12间,为一所青砖合瓦的四合院结构。1985年4月19日,经徐州市编委批准成立李可染旧居管理处。1985年10月1日,修缮后的“李可染旧居”正式对社会开放。李可染旧居占地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西屋为李可染先生的父亲李惠春、母亲和兄长李永平当年居室。北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姐姐李萱、妹妹李永珍、李永淑、李畹、李娟当年居室。南屋为李可染先生当年居室,他在这所房子里-了近30年。东屋为李可染先生的弟弟李永祥(可鹏)当年居室,也是李可染的会客室。这里实际上经常成为李可染的同事、学生、艺友艺术活动的中心,他们都是当时徐州文艺界最活跃的人物。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2002年10月李可染故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徐州市广大北巷17号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 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伦勃朗故居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当画家伦勃朗从莱顿搬出来之后(1631年),就与艺术品商人亨德里克·维伦布霍一起住在安东尼布雷大街。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妻子萨斯基维,他经常为她画像。1635年,伦勃朗夫妇搬到当时的富人区新多伦大街。4年后,伦勃朗在犹太人区购买了一幢豪华的房舍,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都在这里度过,并且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变得一贫如洗。

1660年,他不得不把这幢房子卖掉。然后,他又搬回了罗泽恩运河畔,其债主拍卖了他的财产,所以伦勃朗的故居里的陈设都不是原件。不过,这里的家具仍出自他所生活的时代。

现在,他所有的版画(250件)作品都陈列在这里,其中还有大量以阿姆斯特丹及其郊区为主题的蚀刻版画(参观需1小时)。 交 通地址:Jodenbresstraat 4-6。 门 票/开 放 时 间可使用博物馆卡(MJK)。 开放时间:星期一—星期六,10:00—17:00;星期天,13:00—17:00。

荷兰阿姆斯特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陈若霖故居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陈若霖故居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若霖故居

位于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现为江乾埕门牌2号、3号、4号、5号。2号原名“赐书轩”,为陈若霖放藏御书之所。土木结构,二层楼房,二楼已毁,一楼尚存。3号宅与2号宅相连,俗称三排间老屋(面阔三间),两边设风火墙。两宅合计面1027平方米。4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的正座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50平方米。5号宅土木结构,二进,一进正座的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两边设风火墙,面积660平方米。房前有宽广石铺埕地,前临河浦。

2016年2月15日,公布为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店前村:店前村行政辖区面积为0.7平方公里,总人口数1792人,居住总户数610户,2010年全社会总产值为281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19万元,工业产值2334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4541万元;村财收入5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5029元;作为福州市新农村建设“双百工程”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及福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这里风光秀丽,素有“百花仙洲”和“帝师之乡”的美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绍兴蔡元培故居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绍兴蔡元培故居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绍兴市区萧山街笔飞弄13号,是一个颇具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也是我国目前唯一专门介绍蔡元培一生事迹的名人纪念馆。蔡元培祖上自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自祖父以下三代合祝元培父培宝煜居东首一楼一底加一骑楼,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

故居主要建筑有门厅、大厅、座楼,共三进,占地1856平方米,建筑面积1004平方米,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门厅三间,坐西朝东,门楣匾额“蔡元培故居”系艺术大师刘海粟所书。厅内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目光和蔼睿智,一派长者风范。大厅上方悬挂毛泽东褒誉先生“学界泰斗”匾额和-撰、沈定庵书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对联高度概括了蔡元培一生的光辉历程。

现故居大厅前厢房、大厅及两边间、座楼前西厢房及座楼西边间均辟为“蔡元培生平史迹陈列室”,介绍蔡元培先生一生业绩。蔡元培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绍兴城区笔飞弄13号,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蔡元培(1868年至1940年),字鹤卿,号孑民,出身科举,历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第三进楼房均坐北朝南,三进分布不在同一轴线上。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显得气势不凡。第二进一堂两厅,已辟为陈列室,堂厅正中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颇有学者风度。左壁悬有毛泽东撰、沙孟海书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巨幅联语;右壁有-撰、沈定庵书的“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的对联。后进为坐楼,五楼五底,蔡元培就出生在此处,并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蔡元培故居已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元培(1868年至1940年)字鹤卿,号子民,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著名教育家。曾任光复会会长,赴法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中央研究院院长。1917年起任北京大学校长。1932年与宋庆龄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40年3月在香港病逝。

一生致力于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74年的人生历程,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

地址:绍兴市越城区笔飞弄13号

交通

1、2、10、16、106、108、116、130、137、157、188、303咸亨医院站。

类型:名人故居

游玩时间:建议20分钟

电话:0575-85136580

开放时间:

8:00-17:00

门票信息:

单买故居门票5元,书圣故里历史街区套票也包含此景点。联票(含绍兴古城13大景点):140.00元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少年时曾在绍兴古越藏书楼校书,得以博览群书。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十六年会试贡士,未殿试。十八年补殿试,为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年补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开始接触西学,同情维新。二十四年九月返绍兴,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提倡新学。二十七年七月奔赴上海,出任南洋公学教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周明泰故居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周明泰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周明泰故居位于和平区河北路273号。建于1933年,由华信工程司沈理源工程师按周明泰本人的意图设计。砖混结构,正立面首层为三拱券式前廊,二层作双柱三开间阳台,三层退线内收,顶部建有方亭。门窗皆为菲律宾木,窗台为汉白玉,钢窗上镶嵌着空心玻璃,十分精巧别致。经过一楼回廊进入阳面大客厅,顶部有拱形装饰,两侧有廊柱,水波漩涡纹饰,极富韵律感,朴实庄重,有古希腊雕塑风格。为一座英国外廊式庭院住宅楼。该故居现为天津市-治安处使用,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周明泰(1896-1994),字志辅,别号几里居主人,安徽至德(今东至)县人。周馥嫡孙(周学熙长子)。 幼年读私塾,擅长德语、英语,民国七年(1918)任北洋政府秘书。民国十一年(1922)调任农商部参事,民国十三年(1924)任内务部参事等职。后从事实业。先后任青岛华新纱厂董事、天津元安信托(银行)常务董事及董事长、青岛华新纱厂董事长、上海信和纱厂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高崇民故居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高崇民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高崇民故居。全国第一届政协副主席高崇民,曾参与西安事变,是东北重要的历史名人,借助名人效应,在其家乡靠山复高崇民故居,极具旅游价值。

高崇民同志(1891--1971年)是辽宁省开原县人,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崇民同志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努力为党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崇民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圆瑛法师故居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圆瑛法师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圆瑛法师故居位于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年代为清、民国。

简介:由故居、私塾、学堂组成。故居为圆瑛法师出生和少年-的地方,私塾是法师幼年求学的地方,学堂则是法师为家乡募捐兴办。故居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现存为清代建筑,两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私塾为二进院落,占地360平方米,由门廊、前天井及两侧双层的子院(带侧天井)、主厝、后天井及两侧双层披屋、后厝组成,建筑均为二层,主厝面阔三间,双层,两侧做跌落式山墙。学堂是圆瑛于1940年代为家乡募捐兴办,为上下二层土木结构,夯土墙体,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内部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三角桁架结构,四坡屋面。圆瑛法师是民国时期及新中国佛教协会的主要领导人。

2018年,圆瑛法师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故居、私塾、学堂建筑外沿各向外延伸20米。

端上村:平湖镇端上村位于平湖镇东北部,距镇区10公里;辖区总面积20586亩,有耕地面积1658亩,林地面积7300亩;下辖端上、浙山、际顶等3个自然村,有12个村民小组,人口261户1058人,村民代表28名。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43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成员6名,其中党支部成员3名,村委会成员3名。该村主导产业为种植食用菌、水稻、水果。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