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作物细菌和真菌病害区别(汇集5篇)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又有“春雨贵如油”的美誉。那么作物细菌和真菌病害区别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浏览

2146

文章

5

篇1:作物真菌病害的侵染方法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真菌病害又可以称之为非侵染性病害,如炭疽病、灰霉病、白粉病等,导致农作物产生真菌性病害的因素有很多。那么,作物真菌病害的侵染方法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真菌大都具有主动性,是以孢子萌发形成的牙管或者以菌丝从伤口、自然孔口或直接侵入,高等担子菌还能以侵入能力很强的根状菌索侵入。

真菌直接侵入的典型过程为:

落在作物表面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牙管,牙管的顶端可以膨大而形成附着胞,附着胞以分泌的黏液和机械压力将牙管固定在作物的表面。然后从附着胞与作物接触的产生纤细的侵染丝,借助机械压力和化学物质的作用穿过作物的角质层。真菌穿过角质层后或在角质层下扩展,或随即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或穿过角质层后先在细胞间扩展,然后再穿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一般来说,直接侵入的真菌都要穿过细胞壁和角质层。侵染丝是菌丝的一种变态,穿过角质层和细胞壁以后,就变粗而恢复为原来的菌丝状。

许多真菌是从自然口入侵的,真菌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形成牙管,再形成附着胞和侵染丝,尔后以侵染丝从气孔侵入,如小麦锈病夏孢子萌发的牙管遇到气孔后,顶端形成附着胞,其下方长出侵入丝,侵入丝进入气孔,在气孔下室膨大形成孢囊再长出侵染丝进入寄主细胞。

作物病原细菌主要以菌体随着水滴或作物表面的水膜从伤口或自然伤口侵入,存在于气孔上水膜内的细菌通过气孔游入气孔下室,再繁殖侵染。细菌还可利用水孔作为进入叶片的途径。而有的只能从伤口侵入。

作物病毒没有主动侵染能力,一般都是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或者介体直接注入而被动地侵入作物。作物病毒、类病毒必须在活的寄主作物组织上生存。故需要以活的寄主细胞上极轻微的伤口作物侵入细胞的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作物溃疡病是细菌还是真菌性病害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作物植保中,病害大的方向基本可以规划为两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但是,都属病害,很多外貌特征也很相似,那么作物溃疡病是细菌还是真菌性病害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据小编了解,作物溃疡病属于细菌性感染的病害,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病害,如软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侵害植物的细菌都是杆状菌,大多数具有一至数根鞭毛,可通过自然孔口(气孔、皮孔、水孔等)和伤口侵入,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

植物受细菌性病害,侵染后产生的病状有:

斑点型。植物由假单孢杆菌侵染引起的病害中,有相当数量呈斑点状。如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棉花细菌性角斑病等。

叶枯型。多数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植物受侵染后最终导致叶片枯萎。如稻白叶枯病、黄瓜细菌性叶枯病、魔芋细菌性叶枯病等。

青枯型。一般由假单孢杆菌侵染植物维管束,阻塞输导通路,致使植物茎、叶枯萎。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枯病、草莓青枯病等。

溃疡型。一般由黄单孢杆菌侵染植物所致,后期病斑木栓化,边缘隆起,中心凹陷呈溃疡状。如柑桔溃疡病、菜用大豆细菌性斑疹病、番茄果实细菌性斑疹病等。

腐烂型。多数由欧文氏杆菌侵染植物后引起腐烂。如白菜细菌性软腐病、茄科及葫芦科作物的细菌性软腐病、以及水稻基腐病等。

畸型。由癌肿野杆菌侵染所致,使植物的根、根颈成侧根以及枝杆上造成畸形,呈瘤肿状。如菊花根癌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作物细菌真菌病害区别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作物种植过程中,整个生育期内会出现多种病害,常见的主要有2大类,一种是真菌性病害,一种是细菌性病害。那么,作物细菌真菌病害区别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真菌病害与细菌病害从病状上很难区分,它们都有坏死、腐烂、萎蔫、畸形等相似病状。只有从被害作物病部所表现的不同病征来加以区分。真菌病害在被害作物病部可以看到明显的霉状物、粉状物、粒状物等病征,病征实际是真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是区分真菌病害的重要标志;细菌病害在湿度大时可在病部出现大小不同的黄色或白色滴状菌脓,是细菌病害特有的病征,干燥后呈水珠状、不规则粒状或发亮的薄膜。

由于受发病时期和条件的限制,如果病征不明显时,可继续观察田间病害发生情况,同时也可将病样采回实验室,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保湿使病征充分表现,再进行鉴定。对于一些特殊症状的病害,如由细菌引起的青枯病,可进行解剖检查,观察病株组织是否有特殊的病状表现,如维管束变色情况等进行诊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作物真菌病害分类

全文共 465 字

+ 加入清单

真菌病害的类型、种类繁多,引起的病害症状也千变万化。但是,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那么,作物真菌病害分类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真菌性病害可以分为三类:

1、低等真菌

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一般在低温(15-20摄氏度)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

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3、最高等真菌

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作物细菌病害防治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细菌病害主要传播途径就是借流水、雨水、昆虫等传播,在病残体、种子、土壤中过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容易发病。那么,作物细菌病害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作物细菌病害防治如何预防呢?

1、培育壮苗,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2、移栽时注意对作物根系的保护,避免根部伤口的形成;

3、对于需要抹芽、打岔的作物,如番茄,尽量选择晴天中午,利于伤口的愈合;

4、在作物移栽、采收期,以及暴风雨之后,容易形成作物伤口的时期,选择使用叶枯唑600-800倍液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