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城口苏维埃纪念馆【优秀七篇】

雷锋同志敢于为集体为国家牺牲的精神让我们每个人深感佩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城口苏维埃纪念馆,希望能够给大家以启发。

浏览

2123

文章

7

篇1:盐池县苏维埃纪念馆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盐池县苏维埃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盐池县苏维埃纪念馆

为了保护革命遗址,缅怀革命事迹,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老区光荣的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盐池县在革命烈士纪念园内新建了盐池县苏维埃纪念馆。纪念馆依苏维埃政府原貌修建,为四合院建筑,主房及厢房门窗、檩条、椽子、大梁均为木质。墙面及房顶用仿草泥材料,四合院铺水泥青砖。纪念馆占地面积730平方米,主要展览内容有毛泽民纪念馆、《王贵与李香香》创作纪念地、苏维埃政府办公旧址、陕甘宁边区第一个消费合作社——盐池城区消费合作社、元华工厂车间等,再现了革命年代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展览手法主要有图片、实物、油画、雕塑、连环画、剪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渭源县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县城渭河公园西侧,建筑面积为1614平方米,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主旨,以陇右地下革命斗争为重点,以渭源人民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为主线,通过详实的文字和各种图电、图表、实物及现代化高科技手段等,精心设计布局,全面展现渭源境内有关红军长征、甘南农民起义、陇右地下斗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013年7月,渭源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外坑村。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2005年,中共新县镇党委在外坑村建立纪念馆,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出30多幅历史图片,展现了1930年闽中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在邓子恢的领导下,在外坑乡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莆田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斗争历程,展现革命先辈的音容笑貌。馆中还展出了当年红军使用的军号、梭标、大刀、马灯等文物。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设在外坑村村委会办公楼一层的右侧两间,坐南朝北,展室面积50平方米。

外坑乡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于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外坑村:外坑村概况行政隶属和交通位置:外坑村位于涵江区北部偏远山区,距镇政府所在地20.29公里,东与福清东张镇交界,西与白云村相邻,南接江口镇,北与泗洋村毗邻。全村有8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287户,1208人,党员25人,土地总面积3.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12500亩,耕地面积1560亩,果树面积340亩。村风村貌:外坑村是革命老区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苏维埃纪念馆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苏维埃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家界中华苏维埃纪念馆是一座四合井院落,砖木结构的房屋,有中西结合的古典建筑风范。院内有蓊郁的常青树,鲜花常开,清新怡人。东边有一栋被三堵矮墙围着的木屋,是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肖克的工作室和卧室。他们曾在这黑漆的书桌上埋首深思,运筹帷幄。西边是省委礼堂,现陈列着红二方面军166位将帅像。北头是红二方面军指挥部、省革委、省军区的直属部门红色司令部。南面是根据省委机关大楼旧样新建的展览馆,陈列着300多张历史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

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建造于1918年,砖木结构,中西古典建筑风格。东头三堵矮墙围着一栋木房,形成院中院,三门小屋是红二方面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肖克的工作室和卧室。西头是省委礼堂,现陈列着红二方面军166位将帅像。北面是红二方面军指挥部、省革委、省军区的直属部门红色司令部。南面是省委机关大楼,修复旧址时依照原貌新建为展览馆,建筑面积760平方米,陈列着300多张历史图片和100多件革命文物,再现了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

交通纪念馆位于张家界市中心解放路41号,可在市区步行或坐出租车前往。

地址:张家界市永定区解放路41号

类型:纪念馆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0744-8224430

门票信息:

免费开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北距S303线1公里,现有习仲勋旧居、关中特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另外,还有新正县委、新正县苏维埃政府、五顷塬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9月,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在中部县双龙镇小石崖成立。1935年7月移住三嘉塬,9月更名为陕甘边南区苏维埃政府,11月又更名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1936年1月下旬,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移住新正县南邑村,新正县革命委员会更名为新正县苏维埃政府,隶属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管辖。同年元月,中共中央改组了中共关中特区委员会及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贾拓夫任特委书记,秦善秀任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张邦英任副主席。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更名为关中分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关中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新正县马家堡召开,会议选举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38年7月,关中分区决定撤销新正县委,县委所辖的五个区直属关中分区党委领导,新正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关中分区专员公署合署办公,专署各科代行县政府各科职权。1939年5月,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专员霍维德调延安后,习仲勋兼任专员和新正县县长。1941年7月,关中分区第二次党代会在新正县三区上墙村召开,选举习仲勋连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解放战争开始后,习仲勋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副政委,曾任政务院秘书长、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

习仲勋同志在担任关中特区、关中分区主要领导职务及兼任新正县县长期间,革命意志坚定,处事智勇双全,工作雷厉风行,作风朴实无华,深受群众爱戴。他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革命事业,热爱祖国,勇敢顽强,不怕牺牲,关心民瘼,联系群众的高风亮节,在正宁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群众至今仍深切地怀念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200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习仲勋夫人齐心女士携家人来正宁检查工作时,专程前往习仲勋旧居参观、追忆历史,听取当地老人关于习仲勋同志工作生活情况的回忆,并与当地群众合影留念。2011年12月该旧居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12月被市纪委、市监察局命名为“庆阳市级廉政教育基地”。累计接待各级各类参观人数5万多人,2014年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此革命旧址进行全面维修保护,目前正在编制维修保护规划设计。年底完成维修保护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鄂豫陕苏维埃政府葛牌镇纪念馆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地处秦岭深山的蓝田县葛牌镇。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民风淳朴,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率领下于1935年2月长征入陕在关中地区创建的第一个红色政权,也是关中地区最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它的建立,为帮助红军扩建、保存红军实力、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缅怀红二十五军的丰功伟业,1997年至2000年,在当年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鄂豫陕省委扩大会议旧址”“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基础上建立了葛牌镇苏维埃政府纪念馆。在年正式开馆前的1997年12月,当年是红二十五军宣传科干事的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上将,撰写了馆名并为该馆题了词。纪念馆占地面积8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70平方米。共设7个展厅,通过400多幅照片和实物再现了红军当年枪林弹雨的艰苦岁月。

2000年6月,该旧址被共青团陕西省委授予“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原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馆内陈展的文献、资料、照片、革命历史文物,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力素材,也是我市广大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

景区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葛牌镇

乘车线路:(1)西安火车站乘西安→蓝田高速,换蓝田→葛牌至景区;(2)西安体育场乘926路公交,换蓝田→葛牌至景区。

自驾线路:西蓝高速→沪陕高速→葛牌出口至景区。

门票: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

全文共 1244 字

+ 加入清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位于五顷塬乡南邑村。纪念馆展厅共分为四个单元:寺村塬根据地的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在正宁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关中特区的成立;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的发展。

1930年10月,刘志丹发动太白收枪后,组建了南梁游击队。1932年1月初,根据陕西省委的指示,南梁游击队与陕北游击支队在正宁县北柴桥子村改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县三嘉塬细嘴子锦章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3月,红军陕甘游击队开创了以寺村塬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揭开了陕甘边区工农武装割据的序幕。

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陕甘边区特委和红军临时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作出了恢复红26军,成立42师,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决策。1934年10月,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党委和南区革命委员会在正宁南邑成立。1935年10月,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正宁正式成立。

1935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陕甘边南区建立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1936年1月下旬,贾拓夫、习仲勋受中共中央派遣来到陕甘边南区,主持召开了关中特区成立大会,关中特区党委和苏维埃政府成立,贾拓夫任党委书记,主席秦善秀,副主席张邦英、习仲勋。1936年三四月间,国民党趁红军主力东征之际,调集东北军6个师的兵力对关中特区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在敌人的进攻下,关中特区失陷,根据中央指示,习仲勋、汪锋等少数干部率领游击队依靠群众就地坚持对敌斗争。5月间,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习仲勋调往甘肃环县参加西征作战。8月,关中特区党政组织转入地下。9月,在反“围剿”斗争取得胜利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派习仲勋、张策、郭秉坤返回关中特区领导苏区工作。9月下旬,习仲勋在淳耀县槐庄子主持召开会议,恢复了关中特委和特区苏维埃政府,习仲勋任特委书记,霍维德任苏维埃政府主席。

1937年10月,关中特区更名为关中分区,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更名为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关中分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新正县马家堡召开,会议选举习仲勋任中共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39年5月,关中分区抗日民主政府专员霍维德调往延安后,习仲勋兼任专员和新正县县长。1941年7月,关中分区第二次党代会在新正县三区上墙村召开,选举习仲勋连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1941年,关中分区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在分区和各县进行选举试点,摸索实际经验。1942年以后,“三三制”原则在关中分区得到了全面贯彻,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巩固,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民主觉悟。

1947年3月,西北局将中共陕西省工委与关中地委合并,成立了新的关中地委。新的关中地委成立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进一步开展关中国统区游击战争打下了基础。1949年4月4日,中共关中地方委员会改为中共三原地方委员会。

201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