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李郑屋汉墓【精彩20篇】

徐州龟山汉墓是西汉第六代楚襄王刘注的夫妻合葬墓,由人工开凿的两条墓道和十五间墓室组成,此墓工程浩大,气势雄伟,实为罕见。尤其是至今尚未揭开的四大谜团,吸引着海内外无数游人。

浏览

1796

文章

155

篇1:柿园壁画汉墓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柿园壁画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该墓位于保安山东边的山头,西偏北与梁孝王墓相距约300米,是梁孝王刘武的儿子梁共王刘买之墓。此墓中最为珍贵的当数主室前厅顶部的四神壁画,东西宽3.27米,南北长5.14米,面积16.8平方米,壁画由青龙、白虎、朱雀、灵兽、灵芝及云气纹组成。这幅绘画气势恢宏,篇幅巨大,内容紧凑,主题鲜明且无一处败笔,好似一气呵成。此画既出震惊了全国考古、历史、建筑、美术和艺术界,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此拍案叫绝,其艺术价值堪称稀世国宝,比敦煌壁画早630多年,被称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景区地址:永城芒山镇柿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七里店汉墓群

全文共 357 字

+ 加入清单

七里店汉墓群为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七里店汉墓群位于襄城县湛北乡七里店村,时代为汉。

2005年,七里店汉墓群列入襄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七里店变电站沿G311线向北500米处为基点,向东300米为北边沿,沿G311线向南2500米(十里铺村)为西边沿,由十里铺村处沿小柏油路向东1700米为南边沿,从北边沿东端沿山脚至南边沿东端为东边沿。

湛北乡:湛北乡位于襄城县南部,距县城9.8公里。南以湛河与叶县为界,西与紫云镇、平顶山郊区为邻,北部、东部与山头店镇接壤。以辖区处湛河之北而得名。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丘陵、平川、洼地俱全。西部有焦赞、孟良山,北部有首山。湛河从南武湾村辖区入境,自西南而东北沿辖境南部边缘流经南武湾等四个村,全长9公里。白龟山北干渠自坡李村辖区入境,至尚庄村辖区出境,长约9.。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走马梁汉墓群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走马梁汉墓群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梁墓群·汉代·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边墙村。

保护范围:1、走马梁区:东西3000米,南北2300米。东至明长城障城以东1000米,西至障城以西2000米,南至障城以南800米,北至障城以北1500米。

2、塌崖畔区:东西350米,南北2000米。东至沙沙墩,西至塌崖畔西坡中日友好林,南至塌崖畔南坡底,北至明长城。

3、驮水梁区:东西300~400米,南北1000米。东至驮水梁东坡底,西至驮水梁西坡底,南至马圈沟小路,北至驮水梁北坡底。

建设控制地带:1、走马梁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0米。

2、塌崖畔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

3、驮水梁区: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延50米,南外延100米。

2003年,走马梁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边墙村:边墙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朔州市汉墓博物馆

全文共 1041 字

+ 加入清单

朔州市汉墓博物馆成立于1999年8月,2008年朔州市委、市政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1亿元,在朔州市振华西街人民公园西侧,新建了朔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0亩,总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主体建筑呈圆柱体型,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公共共用空间,二层、三层为展厅。其立面形象气势恢宏,寓意为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美观大方,简洁明快,富有时代气息。

博物馆共设有4个大型展厅,总面积3456平方米,其中,基本陈列1层两厅,既《朔州古代文明》大型展览,位于三楼。展呈面积为1696平方米,展线长约为820米,共投资1260万元。其内容共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为“史前文明”;第二单元为“烽火迭起”;第三单元为“名人辈出”;第四单元为“营造创奇”;第五单元为“精品荟萃”;第六单元为“边塞要地”。展览遴选了以著名的“峙峪人”文化;战国的“宋子”三孔布币;汉代的“雁鱼灯”;辽代的“佛宫寺应县木塔”和金代的“崇福寺弥陀殿”、“净土寺大雄宝殿”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文物精品。共展出各类精品文物572件(组),各种文字、图片、图表731幅,各种人物画像、雕塑、硅胶像57件,大型绘画和场景13组,古建筑模型2座,运用大型幻影成像、360度全息影像、触摸屏、数字放映灯、幻灯、投影等声、光、电高科技手段,以点代面,以物代史,充分展示了朔州人民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朔州在中国历史文化当中所占的独特地位。其中珍贵文物如:雁鱼灯、宋子三孔布币、石镞(石箭头)等,曾赴日本、意大利展出,真品已收藏于国家博物馆。二楼为朔州现代工业发展展示中心,共1层两厅,展呈面积为1696平方米,展线长约为820米。主要展示近年来朔州市经济发展概况,展厅分设:“煤炭工业”、“电力生产行业”、“循环经济”、“沿金产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造业”、“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乳品制造业”、“陶瓷制品制造业”、“特色食品产业”十个板块。一层大厅以综合临时展览和各类公共服务等项目为主,于2014年11月27日正式开馆并向社会全面实行免费开放服务。

博物馆藏品主要是通过全市调拨和考古发掘等方式获得,馆藏文物总数约21300件(套),主要为青铜器、瓷器、陶器、玉器、书画、古钱币等。其中一级文物约15件,二级文物约157件,三级文物约300件。博物馆建有约128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配置设施有监控、防盗、门禁、电子巡更等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库房内根据不同藏品,配有不同文物储藏设备,达到恒温、恒湿等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寨子村汉墓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寨子汉墓为寿光文物保护单位。

寨子村汉墓位于纪台镇寨子村北,面积为平方米。

,寨子村汉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台镇:【概 况】 是周朝纪国古都,位于寿光南部,弥河东岸,济青高速11号路口处,与昌乐、青州两县市搭界,是寿光的南大门。总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4万亩,辖72个行政村,总人口5.3万人,1.3万户。2015年全镇完成科学投入17.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5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6.6%。【现代农业】 5年间,纪台镇以农业增效为重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魏家大堆汉墓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魏家大堆汉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大堆汉墓

时代为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黄土岭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学院内,此为一大型汉墓。

墓为一隆起的大土堆,底径约50米,高约10米,因原地属魏姓所有,故称魏家大堆。长沙解放前曾有人在此盗掘出汉代文物。1952年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调查确认其为一座大型汉墓,随后即予以保护。现墓葬区域已被学校围作苗圃和绿化区,堆上树木葱茏,有两条小径可通其顶。

1974年,文物部门曾在大堆西侧发掘一座战国晚期的土坑木椁墓,葬具为一椁二棺,保存尚好,出土有陶瓷、铜器、漆木器等名贵文物20余件。

1956年7月24日,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72。

信息来源:湖南文物概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南枣岗汉墓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南枣岗汉墓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枣岗汉墓位于新郑市薛店镇南枣岗村南100米。现存墓冢高6米,周长约120米。墓冢东距苑陵故城2.5公里,地势西高东低。该墓为一处汉代封土墓葬,对于研究汉代埋葬制度和丧葬习俗具有一定价值。

第二批郑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新郑市薛店镇南枣岗村南

信息来源:郑州市文物局

薛店镇:新郑市薛店镇位于省会郑州东南25公里,辖28个行政村,179个村民组,镇域面积7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 6.2万人 ,镇区人口2.1万人。是郑州国际机场所在地,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穿镇而过,S102公路横贯东西,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建有闸口和分输站,使该镇形成了集高速、航空、铁路、水、气为一体的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快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朔州汉墓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朔州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 游: 这些汉墓群有大有小,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米左右。从这些陵墓的大小、高低、深浅、规模等都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官职大小。墓内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均为死者生前的生活实用物品,包括各类陶器、炊具、酒具、钱币、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铅器、木器等。 介 绍: 位于朔州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全国最大的汉墓群。著名的有广武汉墓群、广邑汉墓群等。

山西大同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南台汉墓群遗址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南台汉墓遗址为阳谷县文物保护单位。

南台汉墓群遗址年代为汉,位于阳谷寿张镇南台村。

1983年3月16日,南台汉墓群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寿张镇:寿张镇位于阳谷县城南部,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山东省通往中原腹地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原名"王陵店’",明洪武十三年 (1380年)寿张县县址迁于此地,故随县更名寿张,1964年撤县,金堤以北划为寿张区,1971年改为寿张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寿张镇,2001年辞原四棚镇并入。现辖67个行政村,7.1万人,5.6万亩耕地。寿张镇历史悠久,古迹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隐藏寺汉墓群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隐藏汉墓群为太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隐藏寺汉墓群位于太康县城东北马头镇隐藏寺村西西南,面积1.7万平方米。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隐藏寺汉墓群分布在已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隐藏寺遗址内。墓区内出土有绳纹墓砖、陶罐、瓮、小壶等。

现状:北土岗破坏严重,中、南两个土岗保存完好。

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以中土岗上的地下筒形白灰标志为坐标点(深15米),向东64米至南北大路,向西64米,向南264米,向北159米。一般保护区以重点保护区线为基线向四周扩展30米。

马头镇:太康县马头镇位于两市(周口、商丘)三县(太康、睢县、柘城)交界处,辖55个行政村,137个自然村,10.2万亩耕地,8.4万人。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6亿元,财政收入38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元。 1999年镇党委被周口市命名为“六好乡镇党委”;2001年被周口市委授予“六好乡镇党委”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灵杰山汉墓群

全文共 223 字

+ 加入清单

灵杰汉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杰山汉墓群,位于宿迁市区幸福路以东、鱼市口路以南地块。2010年初,因苏豪银座工程建设,由市文广新局联合南京大学历史系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共发现109座墓葬和1条南北走向的明清古河道遗址。墓葬除一座为砖室墓外,其余均为竖穴土坑墓。出土器物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等文物300余件。该墓地初步判断是西南方向2公里处的秦汉时期下相城居民的墓葬区,为研究汉代宿迁丧葬习俗和历史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台汉墓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雷台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是1969年10月在雷台下发现的一处东汉晚期的大型砖石墓葬,因出土了文物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而著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高约十米的土台上建有明朝中期建造的雷祖观而得名。据出土马俑胸前铭文记载,雷台汉墓系“守张掖长张君”之墓,约在公元186-219年之间。墓道长19.34米,墓室分前、中、后三室及配以左右耳室三处,出土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31件,铜车马仪仗俑99匹。其中以铜奔马艺术价值最高。铜奔马又称马超龙雀,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长45厘米,重17.5公斤,马呈飞奔状,三足腾空,昂首扬尾,右后足下踏一展翅奋飞回首惊视的“风神鸟”龙雀,改变了传统天马的造型手法,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极品。铜奔马原件现珍存于甘肃省博物馆。

门票

50元/人。

开放时间

8:00-17:30

景点位置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雷台公园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双冢汉墓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双冢汉墓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冢汉墓。位于今冀州镇双冢村东北、市政府驻地南5.2公里处。有2个冢,前后相距50米,冢高6米,冢底相连,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00米,占地面积约6亩。两个古冢因连接在一起而得名双冢。

冢顶原有南北两座大殿,今尚有绳纹汉瓦碎片。民国初期,冢顶曾有塌方,在其西北角发现砖砌券门,后用土封好。

据《周书》载:“齐任城王湝、广宁王孝珩等据守信都,有众数万,高祖诏宪讨之。宪至信都,列阵于城南,宪登张耳墓以望之。”据此推论,当年所登张耳墓可能就是双冢。

此冢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邾城汉墓群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邾城汉墓群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

邾城汉墓群位于新洲区邾城街10个行政村境内,时代为汉代。

2011年,邾城汉墓群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邾城街道:邾城街是武汉市的都市卫星城,新洲政治、文化、科技、商贸中心,人口16.67万,辖40个村、12个社区,版土面积99.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823公顷。2007年,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4150.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917万元,农业总产值48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6元。近年来,邾城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已形成蔬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尹湾汉墓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尹湾汉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湾汉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2千米的高岭上,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发掘汉墓6座,出土了大量铜、铁、陶、骨角、漆木、玉、琉璃器和纺织品。其中在6号墓0土木牍23枚,竹简133枚。竹简有《神乌傅》、《元延二年日记》、《刑德行时》、《行道吉凶》,木牍有《集簿》、《东海郡吏员簿》、《东海郡下辖长吏名籍》、《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东海郡属吏设置簿》、《永始四年武库兵车器集簿》、《赠钱名籍》、《礼钱簿》、《神龟占·六甲占雨》、《博局占》、《元延元年历谱》、《元延三年历谱》、《君兄衣物疏》、《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君兄节笥小物疏》以及名谒等,约4万字。这批简牍内容十分丰富,反映了西汉末年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多属首次发现。它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完整的郡级行政文书档案。其中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五月之历谱是我国迄今所发现最早的完整的日书。对我国秦汉史、古代文学史、古代术数史、书法艺术史、档案学、简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2003年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从墓顶制高点土墩及3号墓墓坑向四周延伸50米。

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线向外延伸50米。

温泉度假区(温泉镇):2013区划调整:撤销横沟乡、温泉镇合并组建新的温泉镇,调整后其行政区域面积为102.71平方公里,人口5.24万人,辖18个村民委员会,镇驻地设在温泉镇昭阳路1号。本次调整后,东海县将由13个建制镇8个乡,缩减为17个。东海县辖镇,因境内有温泉得名。苏北最大鳗鱼养殖基地。1976年成立温泉管理处,1980年改温泉公社,1983年改温泉乡,198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定陶灵圣湖汉墓

全文共 1434 字

+ 加入清单

陶灵圣汉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灵圣湖西汉墓位于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大李家村西北约2000米。

2009年3月,定陶县田野文物巡查队员例行田野文物巡查时,在灵圣湖遗址发现一被盗古墓,2009年度该遗址先后被盗掘20余次,抓获犯罪分子9人。进入2010年后,盗掘现象更加频繁。由于该遗址距县城较远,且在农村大田内,很难确保该处古墓葬的安全,为此,经请示省文物局,决定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

2010年10月16日,山东省考古所定陶县灵圣湖古墓发掘考古队进驻工地。在省、市、县领导的关怀下,通过全体考古队员的通力协作和共同努力,发掘工作进展顺利。经勘探,墓地封土面积超过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发掘总面积约5500平方米,挖掘深度约5米,出土量近30000立方米。墓葬现存封土分两部分,核心部分位于墓室上部,呈三层台基式,基本呈方形,逐级向上收;外围辅以斜坡式堆筑夯土封护,封土直径约150米。

整个墓室被防盗沙包围,墓顶防盗沙面积约28.5米见方(812平方米左右),墓顶中心防盗沙厚度为约1米,周围防盗沙厚度约0.5米-0.8米,墓室周围防盗沙宽度约2米左右,共清理防盗沙近1000立方。整个墓室约23.4米见方(547平方米左右),墓顶为两层青砖铺就,砖下为木头铺成,现在墓顶青砖已全部取下,取出的青砖约15000块,完整的约13000块,青砖长约39厘米,宽约19厘米,厚约9厘米。其中90%左右有朱书、墨书、刻写、刻划、戳印的文字。

发掘显示,墓葬整体结构呈“亚”字形,斜坡状墓道向东。墓圹近方形,边长28.5米。墓葬有前、中、后三个墓室,另各有侧室(前后室各两个侧室,中室四个侧室),前中后室之外为一周木构回廊,回廊之外为一周外藏椁。其中南北两侧外藏椁各有四个、东西两侧各有两个长方形室。整个墓室结构建筑考究,对称分布,所有墙壁均为小型枋木垒砌,表面略有腐朽,但整体保存较完整。墓葬中室为主室,有漆棺一具,已被撬开。木棺外表髹漆,有漆画和彩绘。

这座墓葬埋葬形式较为特殊,建筑十分考究。墓圹为人工夯筑的地上墓室,墓圹四壁采用木板贴护,木椁周围使用了大量积沙,形成积沙槽,木椁的顶部及周边又采用青砖进行封护,黄肠木之间采取榫卯结构相互连接。根据考古人员测算,建造这座墓所用木材约为2100-2300立方米左右。

据考察,该墓属于早期被盗。-物专家进入墓室开展文物清理工作,未发现任何文物残留,甚至文物碎片都没有发现一块,如此干净彻底的被盗墓,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根据墓室结构和规模,经专家推断,这是一座西汉晚期的“黄肠题凑”墓。“黄肠题凑”是设在棺椁之外的一种木结构,是西汉帝王陵寝独特的形制,椁室四周用柏木或松木堆垒成回形结构,是一种高规格葬制,只有天子才能享受,天子可以把这种待遇赏赐给宠臣。因此该墓的主人应为当时享受天子赏赐的诸侯王级别。而且这座黄肠题凑墓从规制上来看,已经属于帝王规格的亚天子墓。“黄肠题凑”墓,在我市乃至山东省尚属首次发现,是山东发掘的规模最大的木椁墓葬,并且是中国已经发掘的此类墓葬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结构独特、保存最完整、最具典型性代表意义的一座,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保护、展示价值。

2012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山东定陶县灵圣湖西汉墓成为学者眼中最具有学术价值的考古发现之一,名列“中国考古六大新发现”。

大李家村:大李家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西小郐家沟汉墓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西小郐家沟汉墓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小郐家沟汉墓

地址:胶州市胶西镇西小郐家沟村西岭地上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以墓葬封土边缘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胶西街道:"胶州市胶西镇位于胶州市西郊“金三角”地带,地处“胶高”、“胶王”和“朱诸”路交汇点,并有“同三”高速公路出口和“兰新”铁路火车站编组站;距离青岛港45公里,距黄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国际机场35公里。全镇共辖73个行政村,6.2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112平方公里。200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1880万元,财政收入36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杭埠岭汉墓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杭埠岭汉墓为胶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杭埠岭汉墓

地址:胶州市里岔镇杭埠岭村东南

时代:汉代

保护范围:东、南以墓葬封土边缘为界各外扩30米,西至杭埠岭村,北至水库。

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四周各外扩50米。

里岔镇: 里岔镇位于青岛市西南部,距青岛国际机场6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35公里,距青岛同三高速公路出口8公里,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公路复线在该镇设有出口,交通极为便利。 镇内各项资源丰富。境内有占地1200亩,蓄水800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两座,水质清澈无污染;建有供水站及35万伏变电站各一处,可满足镇工业和生活需求;劳动力资源充足,有大批熟练的缝纫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岗西汉墓群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岗西汉墓群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岗西汉墓群

时代:战国—明

地址:开封市顺河区土柏岗乡岗西村东南

【岗西汉墓】位于开封市东郊土柏岗想岗西村东南的土岗上,为1978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该墓冢残高5米,周长46米,夯层清晰。由于岗上表土和夯土被起走,墓圹的大部分痕迹在地面上显露出来。该墓坐南向北,墓圹呈"亚"字形,总长41米,墓圹长约18.7米。墓深距地表约4.7米。由于没有进行发掘,墓的年代难以确定。但根据行夯的情况,以及墓葬形体和夯土层0土的绳纹瓦片及洛阳该类墓制的发掘材料,初步测定可能属于汉代墓葬。

土柏岗乡:开封市郊区辖乡。1961年设土柏岗公社,1983年改乡。位于市区东北,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2万。开(封)兰(考)公路过境。辖高庄、杨寨、岗西、南神岗、前朱、沙牛岗、北神岗、大杜寨、齐寨、土柏岗、小董庄、厂尚12个村委会。工业以面粉加工、化工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大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曲茔汉墓地

全文共 726 字

+ 加入清单

曲茔汉墓地为营口市文物保护单位。

曲茔汉墓地位于盖州市九垄地镇九垄地村西北,占地面积达一百余万平方米。原为曲家墓地,故名。

曲茔汉墓地原为较高的土岗,后因取土夷为平地。当地群众使用汉墓砖砌院墙、套猪圈。1972年秋辽宁省博物馆考古队曾来此地发掘,出土陶耳杯、陶盆、五铢钱、铜带勾、银杯及大量文字砖。砖文为小篆或汉隶,多是一些祈祷及怀念之词,纹饰为太阳纹、羽毛纹等。此处墓群时代大约从西汉中后期至东汉。

两汉时期,受战争的影响,居于营口境内的汉族人民为了躲避战祸往来奔波于关内外,随着中原汉人的迁徙到来,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营口地区经过战国时期长达二百余年的开发,丰富的物产,肥美的土地,吸引了西汉政权的高度重视,为了更有效地掌管治理,西汉时在我地区设置平郭、安市、文、房四县。全国范围内的设郡置县规划布局合理,是汉政权通盘考虑的结果。我地区县治设置同样错落有至,疏密适度,人口进一步增加,经济开始发展壮大,构成了汉代营口地区欣欣向荣的局面,随之而来墓群也大量存在。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埋葬习俗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各具特色。汉代的葬俗文化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受视死如视生的社会习俗所左右,墓穴通常选择风水宝地。汉墓已出现壁画,最具典型的代表还有画像石、画像砖,具有汉隶古拙质朴的文字砖开始出现,带有明确纪年的墓砖尤显珍贵,能为断代提供可靠依据。

1984年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84]108号)公布曲茔汉墓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发[1990]38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墓葬群北起熊岳河南岸边,南到防护林带,东、西各50米为保护范围;在墓葬群保护范围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