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甘氏宗祠世德堂(汇编20篇)

浏览

7577

文章

653

青白江陈氏宗祠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青白江陈氏宗祠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氏宗祠原叫做“旭高祠”,始建于清乾隆时期(1741年),距今已270多年。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呈长方形平面布局,面阔45米,深60米。解放后的“旭高祠”,长期作为国家中药材仓库用途。2005年,经重修后基本恢复了旧式模样,并更名为“陈氏宗祠”,于2006年11月正式挂匾。2007年6月1日,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陈氏宗祠不但成为成都地区陈氏祭祀先祖、宗亲联谊聚会的场所,同时也将成为研究“湖广填四川”历史事件的重要基地。

据《青白江区志》记载:“清康熙十年后,陈氏举族二百余家,计二千余人,自漳州府南靖县永溪来四川金堂,聚居今城厢及祥福、景峰、玉虹和绣水各乡。”陈氏是一个大家望族,古金堂县历来有着“陈半县”之说,有着“族聚三千余人,世间第一;居同数百载,天下无双”的说法。在这两百多年的光阴里,陈氏家族涌现了多位才人:例如,清代四川文史学家陈一沺、学者及诗人陈一津、名宦陈时江、女诗人陈友琴等。陈家人“为弘扬祖德,睦族敬宗,德化乡里,同时亦作族中议事之地”,于是,便在城厢镇修建了这座三进式家族祠堂“旭高祠”。

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东莞余氏宗祠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东莞余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余氏宗祠,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长53米,宽17.4米,总面积约922平方米。红石青砖构筑,分四进。正门横匾书“余氏宗祠”,第二进有一木匾,正面书“风采流芳”,背面书“两朝良弼”,为浦江阮尚忠题。

整个建筑物保存完好。有碑刻“余氏祠堂记”一块,为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所刻,是进士中宪大夫、户部尚书郎陈嘉言撰文并书篆的。该碑记述余氏家族从宋到明南迁东莞定居的过程。为研究东城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余屋始称侯山,为明朝进士余士奇故里。余士奇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中进士,曾任宁国知县。

余士奇,号嵩岳,清朝时广东东莞人,进士。万历四十一年(1613)癸丑由南户部郎中擢任安徽宁国府知府,建府治,二百年仅构也,寻以此得疾卒。余公遗爱祠,祀在安徽祁门县五里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桥头吴氏宗祠

全文共 933 字

+ 加入清单

桥头吴氏宗祠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氏宗祠在鄱阳县谢家滩镇鸡峰桥头村,保存完好,据载是被司马迁誉为“世家第一”的吴太伯后人所建。鸡峰吴氏宗祠建于明成化年间。鸡峰桥头村,距鄱阳县城70多公里。桥头村吴氏宗祠,不仅是鄱阳吴氏族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鄱阳人民的宝贵文化财富。

鸡峰桥头村离县城70多公里,离安徽省东至县和九江市都昌县相隔不远。这是一个典型的鄱北山村,四周森林茂密,黄土丘陵起伏,田野阡陌纵横,满目一片青绿。吴氏宗祠坐南朝北,四周高墙,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的、江南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大门上“松树园鸡峰”、“吴氏宗祠”、“礼门”、“义路”等石刻,字体雄浑厚实,字迹完整醒目。

在“中国湖城”鄱阳,吴姓是个大姓,也是个古老的姓。大多数吴姓族人系吴泰伯第22世孙吴王夫差第三个儿子少子鸿的后代,与古徽州的吴姓族人同宗同源。鄱北地区油墩街、谢家滩一带是吴姓族人的集中聚居地,过去几乎村村有吴氏宗祠。由于年代久远,战争与自然的损坏,加之村民无力维修,多数祠堂或已倒塌毁坏,或己拆除另作他用,现存的吴氏宗祠屈指可数,保存完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鸡峰桥头吴氏宗祠,仍属徽派建筑,粉墙皂瓦保留完整,女儿墙高达丈余,气势恢宏。除正门外墙有两个小窗外,其他方向墙面没有窗户。东西各有一个偏门,现在进出是走西边的侧门,大门紧锁,管理严格。祠堂内木雕、石雕、砖雕都非常精细,油漆鲜亮,遍布各个墙面、廊柱和栋梁之上,保存完好。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眼目传神,花草景物,搭配合理,栩栩如生。似乎毎一块雕刻都在讲述着一个祖先的故事,使我们在凝望之时,肃然起敬,默默沉思。尤其是大厅和戏台中央上方旋涡状造型的斗拱,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称奇!为此,“鸡峰桥头吴氏宗祠建筑技艺”被列为“鄱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谢家滩镇:谢家滩镇系鄱阳北陲重镇,南濒九景高速公路,北邻安徽省东至县,处昌、九、景金三角腹地。省道碧石线穿镇而过,谢彭线(谢滩——九江彭泽)水泥路面纵贯全境,西河婉蜒流经本镇汇入鄱阳湖。距景德镇市机场60公里,昌北机场15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227平方公里,13000户,近7万人口。现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44个村民小组,3个林场。耕地面积54000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麦氏宗祠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麦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麦氏宗祠位于牛过蓢古村落前面,叔俭祖家庙左侧,少恭麦公祠右侧,始建于元仁宗延佑三年(1936)。明清两代均有重修。最近重修为1997年。坐东向西,面阔10.7米,进深26.5米。三开三进四廊二天井合院式布局。砖木石结构,青砖墙体,抬樑与穿斗混合式樑架,硬山顶,灰塑龙舟脊,碌灰简瓦。其柱、门框、墙角均为红石。门联“来龙结叶,宿国家风”,横匾为“武烈流芳”。中堂桂“爱悫堂”匾。后堂祭殿供奉麦氏宋五、六、七世之宗祖。该祠堂具有清代东莞祠堂的特点,是研究当时建筑的历史资料。同时,对于研究牛过蓢族史有深蕴的价值。

超朗村:超朗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水斗村伍氏大宗祠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水斗村伍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位于县杏花镇杏花社区水斗花厅小组。始建于明末清初。现有建筑于清光绪元年(1875)在原址重建,坐北向南(分针为),砖木结构,硬山顶,三间三进合院式建筑。面阔23.16米,进深32.35米。占地面积749.23平方米。第一进面阔三间,正脊为博古脊,前廊为三步梁,梁上置驼墩、雕卷云纹、折枝花、如意云纹,驼墩上设五踩双层斗拱。门额书“伍氏大宗祠”五字。第二进面阔三间进深四间,龙舟脊。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五架梁为抬梁式。有元宝状托脚和饰卷云纹叉手。梁上驼墩置斗拱,斗拱为一斗三升偷心造。驼墩雕卷草如意纹。六根格木柱,柱头做成栌斗状。前廊为卷棚顶,双步梁上雕如意纹驼墩。第三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正脊为龙舟脊,前廊三步梁上驼墩雕牡丹纹,明间正檩字“大清光绪元年岁序乙亥十一月戊子初七庚子日庚辰时大梁(?)众裔重建”。每进左侧各有一间与主体建筑同向的附屋,博古脊。水斗村伍氏大宗祠保存较好,山墙上的壁画古朴美观,可以作为我县同类建筑的鉴定标本,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2003年9月18日,公布为封开县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潘火桥蔡氏宗祠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潘火桥蔡氏宗祠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潘火桥蔡氏宗祠位于鄞州区下应街道潘火桥村,据谢国旗在全国宗祠建筑研讨会上发表的《蔡氏宗祠建筑及其文化理念》考证,始于万历十六年(1588)的单一男祠,至清同治庚午(1870)辟建女祠,始为男女祠合一,民国有维修。

该祠坐西朝东,通面宽42.5米,通进深56.95米,占地面积约1984.2平方米。整幢建筑以男左、女右布局。

男女祠中轴线分别:天井、旗杆、前厅、戏台、二厢、穿堂、后殿,门楼、天井、前进、后殿。各进面阔都为五开间,明、次间抬梁式,梢间穿斗式,用材粗大(女略秀气),装饰考究。石雕、木雕和壁画等较为精致。

这种显示男女平等的建筑理念,在封建社会里是十分罕见的,在鄞州区尚属首次。富有宁波地方特色,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祠堂文化研究价值。2017年1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鄞州区文管办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茶山袁氏宗祠

全文共 325 字

+ 加入清单

茶山袁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茶山袁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2011年被列为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座西北朝东南,中轴线上自东南向西北依次为牌坊、前厅、天井、正殿。两侧建厢房。牌坊砖石三重檐悬山顶,天井中铺青石通道,两旁植树,正殿木结构,穿斗式,封火山墙,小青瓦悬山顶,供奉袁氏祖先塑像三尊(现在有五尊)。该宗祠为周边袁氏总祠,每年清明云贵袁姓都来此祭祖,是一处重要的宗族活动场所。

2011年11月公布为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茶山袁氏宗祠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东、南向各至50米处,西、北向各至3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起四向各外延30米处。

茶山村:茶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龙田张氏宗祠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龙田张氏宗祠为休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田张氏宗祠位于休宁县龙田乡桃林村,时代为清。

龙田张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桃林村:一、地理位置 桃林村是龙田乡所在地,位于黄山市休宁县南部,是休宁县的南大门,与浙江省开化县接壤,205国道穿境而过,黄塔(桃)高速公路经过本村,并设有出口,交通便利,距黄山风景区110余公里,距黄山市政府55公里,距休宁县城70余公里。 二、自然环境 桃林村属山区地型,境内山峦起伏,一年四季温和湿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潭村姚氏宗祠

全文共 394 字

+ 加入清单

潭村姚氏宗祠为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

姚氏宗祠年代为明嘉靖年间(1522~1566),位于冼村街道潭村大街西。建于明嘉靖年间,历代有重修。坐东朝西。三间两进,建筑占地面积288平方米。龙船脊,人字封火山墙,碌灰筒瓦。青砖墙,红砂岩石脚。梁架装饰繁复。封檐板有缠枝花果雕花纹饰。墙上端有花鸟壁画,画面清晰。山墙墀头有砖雕。前有广场和水塘。梁架雕花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12年10月19日,被公布为天河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冼村街道:建于1999年12月,由沙河镇划出冼村地区组成,因辖区内有冼村,故名。2003年,面积4.07平方千米,总人口33890人,其中常住人口8890人。辖7个社区(冼村、杨箕东、新庆村、潭骏、跑马地、金城、金园)。辖内1个撤村改制公司:冼村企业集团(冼村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冼村行政村原辖有冼村1个自然村。1999年6月,原冼村撤村改制)。 冼村街道办事处1。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三雕博物馆周氏宗祠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三雕博物馆(周氏宗祠)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徽州历来重视祠堂和祭祀。因为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隶属古徽州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绩溪,古民居、古祠堂随处可见。坐落在绩溪县城曹家井39号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氏宗祠,以它独特的魁力吸引着八方来客。

周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进行了扩建和修缮。原来两堂北面有濂溪书院、桂花厅、瑞二公祠、特祭祠,祠堂南面有文昌阁,因历史原因现都已不存。

周氏宗祠由影壁、门楼、庭院、廊庑、正厅、庭院、寝室等七大部分组成,寝室已被后人改为平房,现存建筑面积为1156平方米。周氏宗祠规模宏大,蔚为大观,门楼为重檐歇山式屋顶,面阔七间,进深两间。

走进周氏宗祠,仰望顶部,木雕额枋上的一幅鲤鱼跳龙门的图案跃入眼帘,反映出周氏先人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而下一块额枋雕刻的是福、禄、寿三星图。俯首须弥座上的浅浮雕刻花鸟图,一幅幅既生动又别致,让人仿佛置身于花鸟世界。仪门两侧,石鼓对峙,上方悬挂“周氏宗祠”匾额。门楼后为庭院,中设市道通向正厅,两边皆用青条石铺面。廊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正厅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硬山式屋顶,斗拱挑檐,用材硕大,做工讲究,明间上方悬“道国世家”匾额。额妨梁驮、平盘斗、扶脊木、雀替等无一不镂、无一不雕,刀法古朴有力,线条遒劲豪放。中进庭院的石刻栏板,更是石刻精品,栏板上面刻有丹凤朝阳、松鹤延年、杜鹃唱梅、牡丹富贵,画面典雅生动,件件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祠堂的后进却是另一番天地石刻栏板上,精雕细刻着造型迥异的花瓶和争妍斗奇的插花,表现出周氏先人对如花似锦的安宁-的追求和向往。

以木雕和石雕见长的周氏宗祠本身就是精美的宏大艺术品,现依托这个实体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三雕博物馆,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三雕博物馆内征集了徽州民间的砖雕、木雕和石雕精品,在这里可以看到粗犷大气的明代雕刻,也可以看到线条细腻和逼真的清代雕刻,更有让人赞叹不已的木雕绝品二十四孝图。如果你有机会一睹三雕博物馆的风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

1998年5月,周氏宗祠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绩溪县华阳镇良安路曹家井39号

华阳镇:华阳镇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镇, 今为绩溪县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镇辖5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面积83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90公顷,其中水田337公顷。 一、华阳交通便捷。地处皖南腹地的南北通衢,交通便捷,自古就有“左接金陵右拉杭”之誉。今皖赣铁路、宜黄公路自北向南穿镇而过。辖区内火车站为二级站,与徽杭高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雄丰村卢氏大宗祠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雄丰村卢氏宗祠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雄丰村卢氏大宗祠位于白云区江高镇雄丰村雄丰东明街旁,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至雄丰东明街大巷、雄丰中街八巷东边线,北至福生街二巷北边线,南至神山大道现状路北边线,西至神山南街一横路西边线,局部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约25米。

建设控制地带:。

江高镇:江高镇是省确定的中心镇,也是广州市首批重点建设五个中心镇之一。2004年广州市白云区将原江高镇、神山镇合并组成新的江高镇,调整后的江高镇辖区总面积达95.71平方公里,总人口110,927人。江高镇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她南距广州市区10公里、毗邻新白云国际机场,京广铁路纵贯全镇,华南地区最大的铁路编组站就设在镇内,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发达的航空、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桂阳谢氏宗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桂阳谢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桂阳谢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流峰镇松市村松圩组,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桂阳谢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墙基四周外延10米

建筑控制地带:墙基四周外延20米

松市村:松市村(Songshi Cun)松市村因东、南、北三面临山且都是松树故而得名,1980年前属沧海大队,1980年后沧海大队分为沧海村和松市村,村部设在松市小学内,距镇政府5公里,辖2个自然村,松木圩、松木辛,松市村东面连山;北面与沧海村相连;南面与樟木寨脚村相邻,西南与敖泉叉路口相连,村内有10个村民小组,全村334户,人口1378人,土地面积2.5。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栅川于氏宗祠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栅川于氏宗祠为金华市文物保护单位。

栅川于氏宗祠位于乾西乡栅川村。

2010年,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乾西乡:乾西乡位于金华城区西郊,距金华铁路新客站、汽车西站仅2公里,南临婺江,西接兰溪市灵洞乡,北与竹马乡、罗店镇相邻,东与城西、城北街道相连,总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坛里郑、杨石、王店、马于、后畈田、栅川、幸福、湖头、雅宅、下天师、黄桥头11个行政村,及上陈、联合、上天师、鲍杨、西苑5个居委会,38个自然村。2005年末,农业人口1.74万人。近年来,乡党委、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为诏安县文物保护单位。

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年代为明,位于建设乡坪路村,类别为古建筑。

2016年6月28日,坪路陈氏宗祠(永福堂)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祠檐滴水外延伸南30米,东、西、北各2米。

坪路村:坪路位于建设乡政府驻地西部,直距6.5公里。东与赤田毗邻,西至广东省下蔡村,北接太平镇沈壁山山麓,南接果老头山。包括坪路、凤尾鞍二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坪路村。聚落依山面溪而建,呈长方形。住陈氏204户,770人,汉族,讲闽南话,组成5个村民小组。耕地620亩,其中水田500亩,农地120亩。主种蕉柑、水稻、甘蔗、地瓜,兼种凤梨、荔枝、李、茶叶。造林万亩,197。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三治堂郑氏宗祠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三治堂(郑氏宗祠)为开化县文物保护单位。

三治堂位于音坑乡青山头村·清·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郑氏祠堂。座北朝南,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门楼,门面砖雕精美且保存完整,青石条门框。共有三进,各进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相连。占地面积455平方米。第一进戏台。第二进大厅明间五架前双步后单步梁。1998年重修。据《郑氏宗谱》记载,该村郑氏唐武德年间由安徽歙县迁来,始迁祖为太常寺少卿郑元畴。

音坑乡:开化县辖乡。1950年设音坑乡,1956年更名和平乡,1958年改音坑公社,1983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马金溪西岸,距县城6.5公里。面积75.5平方公里,人口1.8万。205国道过境。辖大路、桥峰、三早畈、考坑、形线、均墀、姚家、杨家、上明廉、下明廉、郑家村、高山、上音坑、什城、下淤、上城、后畈、叶坑、王家店、汶川口、对门、后村、读经畈、读经源24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

全文共 345 字

+ 加入清单

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位于嘉禾县广发镇楚江村,时代为清。

2018年,广发李氏宗祠(含楚江门楼、楚江惜字炉)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建筑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延10米处。

广发镇:嘉禾县辖乡。1949年为广发乡,1950年属第四区广发乡,1958年设东风公社后改广发公社,1986年复改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12.5公里,面积64.7平方公里,人口2.9万。乡政府驻广发圩。嘉(禾)新(田)、嘉(禾)宁(远)公路过境。辖广发、水头岭、楚江、马峰、乌泥塘、乐仁坊、白觉、瑞溪、青山、新元坊、陶岭、忠良、西溪、平峰、圳头、大村、大塘、欧家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尹氏宗祠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尹氏宗祠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宗祠,又名妙公祠,位于湘潭县白石乡尹家冲村紫荆山东麓龙形嘴。

据《尹氏宗祠记》载: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动工,宣统元年(1909年)落成,历时4年。尹氏宗祠是一栋湘潭传统式祠堂建筑。占地4000余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造型雅致。祠门上首有“尹氏宗祠”四字,两旁联曰:“金天帝胄;洛水儒宗。”都是湘潭文人尹虎臣所书。祠分二进,前后两进面宽五间,进深一间。前进两层,楼中为戏楼。戏楼天花有八角藻井,周围有雕刻精品,可惜大多被毁。戏楼两旁为演员化妆、休息室。前、后进之间,中为甬坪,是群众观看演出或-的地方。两侧有廊相联,也是两层。后进为香堂,堂前4根圆柱,左右两柱分别有枋木连接。上雕山水、人物、怪兽等。这些雕刻细观其雕技,别出心裁,古朴有趣。正厅上首,有一巨额横匾,-“善养堂”三字,也是尹虎臣所书。正厅左右墙壁上,有“忠孝廉节“四字,是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朱熹(1130-1200年)所书。笔力雄健,至今清晰、完好。

尹氏宗祠,过去是当地尹氏族人祭祀、讲学、议事之处。抗日战争时期,齐白石曾多次写信敦促马壁教授来祠内设馆讲学,先后被命名为养正学校、诚正学校。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尹家冲学校。“0”中,祠内部分建筑遭破坏,但屋染、锦屏、屋栋两侧的壁画,仍保持完好。尤其是木雕锦屏“金凤寻巢”、“顽童问路”、“太白题词”、“松鹤延年”四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2002年5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屈塘村宋氏宗祠

全文共 285 字

+ 加入清单

屈塘村宋氏宗祠为桂阳县文物保护单位。

屈塘村宋氏宗祠位于桂阳县欧阳海镇屈塘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屈塘村宋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宗祠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

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外延20米处

欧阳海镇:名称来历 为纪念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而得名。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2°13′26″~112°55′46″,北纬25°27′15″~26°13′30″。地处县城北部,东与桥市乡、和平镇接壤,南与敖泉镇为邻,西与流峰镇相连,北与莲塘镇、泗洲乡相交。人民政府驻三白村,电话区号0735,邮政编码424415,距桂阳县城44千米。政区沿革 19。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新洲简氏宗祠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新洲简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地点: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新洲村

年代:清

说明:简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早期风格。座东北朝西南(南偏西20度),三间三进两天井布置,天井两侧为畅廊。总面阔12.65米,通进深32.05米,占地面积405.4平方米。主体为砖木结构,四周墙体用青砖砌筑,室内为抬梁式木结构梁架,部分梁枋上有精美的木雕构件,主要承重柱子和外檐枋用花岗石制作,部分石作构件有石雕。屋面为辘筒灰瓦,檐口用绿琉璃瓦镶边,船形屋脊,正脊上有灰塑动植物图案。简氏宗祠在建筑平面、空间处理,以及用材制度等营造做法上,有明代遗风,有构筑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构件等,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保护范围:建筑物外墙向外延伸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0米。

沙头街道: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办事处位于福田区西南部,南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西与南山区华侨城旅游风景区相邻,北以深南大道为界,东接新洲路,紧靠深圳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8.9平方公里,居住人口45万,下辖12个社区工作站及新洲、沙嘴、沙尾、上沙、下沙等5个集体股份公司;有金地、沙尾、泰然、天安数码城等工业园区;有中小学17所,医院及社区健康服务中心16所;有红树林自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塘尾李氏宗祠

全文共 533 字

+ 加入清单

塘尾李氏宗祠为文化旅游景点。

塘尾李氏宗祠在塘尾村西北角,坐北朝南,五开间三进院落,占地770多平方米,建于明初,重修三次,最近一次维修是1999年。门外左右各遗旗杆夹,乃清光绪23年乡试中举第三名的举人李衍广所立。二进堂号“追远”,前檐下还挂“文魁”、“经元”二匾,皆由后人仿造,原匾由明成化年间举人李质立,已于文革被毁。里间壁栊满置神主,两边对联“举目思言功祖德,存心为孝子慈孙”,其时从六世祖坟上担回来的三只乳猪静静躺在坛前,香火缭绕,供祖宗享用。

五开二间三进院落布局,抬梁与穿斗混合梁架结构,硬山顶。宽17.8米,长43.7米,占地面积777.9平方米。明成化年间李质中举后,在宗祠追远堂挂“文魁”木匾,文革期间木匾被毁。民间二十一年(1932)宗祠辟为东莞第十六间小学,为石排第一间小学。

塘尾村: 石排镇塘尾村位于东莞市东部,占地面积1.57平方公里,村内道路四通八达,太和中路、石岗大道、李横路三条大道穿过村内,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塘尾村内的古村落,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环境生态和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于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村落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村落布局严谨,保存完整,房屋类型多样,建筑风格兼备,岭南特色浓。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雷湖胡氏宗祠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雷湖胡宗祠为祁门文物保护单位。

雷湖胡氏宗祠位于祁门县安凌镇雷湖村,时代为清。

雷湖胡氏宗祠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雷湖村:雷湖村为原雷湖乡所在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整,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6个村民组,22户,总人口900人,0党员18名;全村土地总面积亩9330亩,其中水田面积939亩、旱地40亩、茶园192亩、毛竹、经果林面积计40余亩,生猪年出栏600余头,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5000元,主要构成为:茶叶收入、粮食收入、养猪收入、外出务工收入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