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郑光祖故居(汇总20篇)

丘逢甲的故居名为培远堂,位于蕉岭县城北面15公里处的文福镇淡定村,是一座典型的两堂客家围屋,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郑光祖故居,供大家参考!

浏览

4864

文章

1000

杨成武故居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杨成武故居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成武故居位于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由风屋下老宅和建国后新宅、池塘等组成。风屋下老宅为客家传统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306平方米,新宅为厅堂楼阁式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杨成武(1914—200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下畲村: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将军的故乡,地处宣成南部与上杭官庄乡交界,距县城62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412户,1842人,其中劳力862人,60岁以上老人300人,外出务工人员650,党员63人,革命烈士62人,失散老红军2人(已故),村民代表35人,全村低收入户66户312人,贫困户37户143人,五保户2。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黎庶昌故居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黎庶昌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黎庶昌故居位于贵州省遵义新舟禹门,又名“钦使第”。故居建于清代,由门楼、过厅、中厅、正堂、厢房、书房等建筑组成。坐北向南。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堂面阔五间、通面阔23.80米,进深3间、通进深7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内有防火石缸2个。书房又名“拙尊园”,系黎庶昌著述、藏书处。建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坐东向西。建筑面积102平方米。两层木楼,面阔三间,通面阔16.2米,进深2间,通进深6米,穿斗式悬山青瓦顶。

黎庶昌(1837—1896),男,字莼斋,自署黔男子,贵州省遵义县东乡禹门人。黎皑第四子。早期从郑珍学习,讲求经世之学。清咸丰十一年(1861),贵州因地方战乱停止乡试,黎庶昌北上赴顺天府乡试。时值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太平天国占据南京,清廷内外交困。是我国晚清时著名的外交家和散文家。同治元年(1862),慈禧太后下诏求言。黎庶昌以廪贡生上《-》,痛陈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杨殷故居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杨殷故居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殷故居位于翠亨村。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42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故居为四开间两进砖木结构,正厅两边各设有耳房,耳房均为二层木楼结构。正厅及厨房均设有天井,用于采光及排水。大厅后座置有神楼用以拜祭祖先。房顶四周用女儿墙围护,整座主体建筑采用水磨青砖筑砌墙体,墙基采用花岗岩石板筑砌,既有西欧洋楼建筑风韵,又保持了珠江三角洲传统民居建筑的地方特色。

大厅的正中央安放着杨殷的大幅照片及全家合照,厅内陈设雅洁,庄严肃穆。南边耳房设有杨殷烈士生平事迹展览。北边耳房是杨殷寝室,摆设着杨殷当年结婚时用过的大铁床、书桌、日字形木凳、木面盆架。

杨殷故居在1989年6月29日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宣传杨殷的革命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历史的真实场景得以恢复,较好地展示杨殷烈士革命期间的家庭风貌,供人们凭吊与怀念,有关部门对杨殷故居进行了修葺。杨殷故居于2002年8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旅游景点。

翠亨村:翠亨村是中山市南朗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朗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2002年4月,由翠亨、下沙、石门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梁元桂故居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梁元桂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清代

地址: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六巷1号

此故居是同治年间台湾知府、二品官员梁元桂未入仕前及辞官后的居所,为其父梁日蔼所建,1840年破土动工,1842年竣工,历时两年,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墨绿色琉璃剪迈,是当时歇马村为数不多的石脚墙屋之一。

梁元桂,字世液,号馨士,圣堂镇歇马村人。自小聪颖好学,县试冠军。道光(1846)丙午科顺天举人,咸丰(1852)恩科进士(又称“进士第”),钦派陵差二次,任福建延平府、福宁府、邵武府、台湾府知府,福建台(湾)彭(湖)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副钦差大臣,按察使司衙加一级,光绪元年(1875)任福建监试等职。

解放后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梁元桂故居被分给两户贫农居住,落实政策后归还给梁元桂后人梁华熙、梁华照兄弟。歇马举人村旅游区计划将其布置成梁元桂实物展馆,供游客参观,以梁元桂治理台湾时的事迹,对游客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1月恩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歇马村:歇马村位于广东恩平圣堂镇内,交通便利,背山面水,风景优美,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元代古村,有着全国文明村、广东最美的乡村、绿色生态村、健康长寿村、教育文化村、民俗文化村等美誉。 丁财贵寿的岭南名村。“区村名堂歇马水,还有乌石一老龙”讲的是恩平三大风水名村,其中以前拥一江锦水的歇马最为有名。歇马是恩平有名的风水村,相传是著名风水大师赖布衣。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伍廷飏故居

全文共 498 字

+ 加入清单

伍廷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伍廷飏故居

座落于温泉村高仰一队。伍廷飏 中将军衔敌好姜,一生多办公益事,伍廷飏(1893—1950),字展空,广西容县黎村温泉人。曾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广西省政府代主席、主席及广西、湖北、浙江等省建设厅厅长、国民党第一届全国国民代表大会代表等职。伍廷飏毕生兴建设、办实业,为振兴国家实业建设、发展民族经济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在广西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柳石路(柳州第一条公路)、鱼峰路、文笔路、驾鹤路等公路,并在1928年柳州大火之后对柳州城区进行规划和建设,初现柳州现代城市之雏形;创办了柳江农林试验场、柳江公医院(柳州第一座西医院)、柳江图书馆(柳州第一家面向社会开放的新型图书馆)、柳江平民工厂、柳江日报(柳州官办公开发行的第一份报纸),在柳州首开其先河;倡办了广西酒精厂(曾被誉为“中国创办酒精业最大而最早者”)、柳州机械厂、柳州砖厂、电力厂、制革厂等,使柳州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广西的工业中心;在帽合山修筑了柳州第一座机场;招募北流、容县等地农民到柳州沙塘、无忧、石碑坪三地移民垦殖,建设新农村,等等,对柳州的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赵元任故居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赵元任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赵元任故居在青果巷16弄15~22号。赵元任(1892~1982),系赵翼后裔,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音乐家、哲学家。故居系其曾祖父朗甫(清咸丰进士,金华知府)建于咸丰年间(1851~1861年)。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元任9岁时,随父母由天津护送其祖父执诒(官冀州直隶州知州)灵柩回常,遂居住此宅,并由父衡年在宅教授《书经》、《左传》等古籍,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今存平屋二进,楼屋二进,上下各10间,为硬山造木结构。1981年元任89岁回乡时,曾在此休息,由女儿新娜伴奏风琴,元任歌其所谱名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次年,即病故于美国。1987年12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5日,赵元任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白文焕故居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白文焕故居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文焕故居位于靖边县镇靖镇镇靖村白家口子,时代为清,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白文焕故居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镇靖村:一、基本情况镇靖村位于靖边县城南7公里处,曾是靖边县政府所在地,现为镇靖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土地面积8.5平方公里,辖三个村民小组,340户1178人,共有党员49名,其中女党员9名。人口居住较集中。境内大中型水库2座,水资源较为丰富,为发展水产养殖创造了有利条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5902元。二、经济发展1、农业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樊钟秀故居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樊钟秀故居为平顶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樊钟秀故居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东北部夏庄村,清代,该宅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站在门前从中轴线上自西向东可先后看到大门,二门,主房。少时的樊钟秀就生长在这里。大门,二门和院墙保存较为完整,二门以内的北厢厢房已经建成现代瓦房。南厢房已拆毁为空地。为加强樊钟秀故居的保护,于2005年11月被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樊钟秀(1888年年5月22日——1930年6月4日),字醒民,石龙区夏庄人,1913年秋逃荒至陕西宜川县,1914年巧出恶霸黄某,招众100多人拉杆。1918年樊发展到2000多人,加入靖国军,樊任第二路军总司令。1923年4月12日被孙中山提名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侯补委员。同年9月樊随孙挥师北伐。孙委樊为“建国豫军总司令。”事后几年配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战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930年6月4日后在蒋冯大战中被蒋机炸伤当晚逝世。后葬于北京西山碧云寺附近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冯玉祥故居

全文共 1355 字

+ 加入清单

冯玉祥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冯玉祥旧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1937年冯玉祥两次回乡时的住所。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有1936年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出生在河北青县,祖籍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2岁从军,由士兵升副目、哨长、队官、营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军总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三军司令,同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1926年9月在五原誓师,宣布所部集体加入国民党。1927年5月在西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会同北伐军进攻河南。1928年举兵反蒋,先后爆发蒋冯战争和中原大战。1933年5月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在张家口组织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主张抗日,历任民众抗日同盟军司令,第六、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抗战胜利后,他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他-俭朴,治军严明,疾恶如仇。冯玉祥出身贫微,带兵时与将士同甘苦,共战斗,被誉为“布衣将军”。

1937年冯玉祥将军第二次回到故乡45天,大部分时间住在竹柯村。他捐资为百姓兴修水坝、兴办敬老会、植树造林、修桥铺路、创办园山学校等许多值得纪念的好事。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1948年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回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途经黑海,因轮船失火遇难。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将他的骨灰安葬于泰山之麓。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书赠挽联,郭沫若为墓碑题字。

“纵横世事舒豪气叱咤风云壮布衣”,这是冯将军旧居门楣两旁的一幅对联。对联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布衣将军”的敬仰和缅怀。1989年当地政府对冯玉祥故居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维修,又从民间征集了冯将军原故居部分散失的文物。旧居院内伫立着一尊花岗石质地的冯玉祥将军的全身立式雕塑,两旁松柏的映衬下更显示出将军的威武不屈的神采。在展馆里陈列了120多幅将军生前的珍贵图片和使用过的木床、长方书桌、木椅、木方桌等实物,每年到此参观的中、小学生络绎不绝。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居(含住房和会客室)四周墙基外,东、南、西、北各3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15米至王保礼住房,南40米至巢(湖)柘(皋)公路,西35米至水塘,北50米。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湖,生于河北青县兴济镇,清光绪十年(1884)随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东郊西康各庄村长大。少时家贫,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营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曾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在滦州举兵响应,失败后被革职,褫解保定。后参。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吴坛故居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吴坛故居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吴坛故居位于无棣县海丰街道,年代为清。

2015年6月23日,吴坛故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街道:无棣县海丰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区腹地,是京津塘和山东半岛两大经济区的交汇点,大济路、205国道在城区交汇,交通、通讯便利,水利、电力、资源丰富,商贾云集,投资发展环境优越。辖区总面积9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总人口7.9万人,党员数量1159名,街道辖77个行政村, 12个社区。近年来,海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聂荣臻元帅故居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聂荣臻元帅故居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聂荣臻元帅故居位于江津吴滩镇郎家村,原名石院子,占地面积5630平方米,建筑面积630平方米,坐西向东,共有房屋17间。聂荣臻青少年时期在此生活了15年,1914年聂荣臻随父亲到附近院子佃居,1919年离开江津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秋,石院子故居遭土匪焚烧,仅存西北角两间偏房。

1988年7月1日,中共江津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修复聂荣臻故居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是年国庆节竣工对外开放。修复后的聂荣臻故居整体构造属四合院土木建筑,仅有一重堂(原为三重堂),分内院和外院两层,青瓦土墙,古朴庄重。庭院墙外广场宽阔,道路通达,四周环绕着沃土良田;两侧翠竹葱郁,树木成荫;院内鲜花吐蕊,鸟语欢歌;房前左右各有一口池塘,波光粼粼,组成了川东农村特有的田园风光。

据聂姓家谱记载,聂荣臻的第七八代先祖,为了生存,由江西迁徙到贵州不久,再迁到江津,折价买下了原为王氏家族的三重堂石院子,在这里定居下来。到了第十二三代,聂姓已成为当地的大家族。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诞生在石院子西北角,1902年迁往东北角。当时石院子共住4家人,聂仕先(聂荣臻的父亲)仅住四分之一。聂荣臻满两岁时,妹妹聂荣昌出世。童年的生活给聂荣臻打下深深烙印的是生活的艰辛、岁月的动荡、农民生活的苦难和人世间的不平。忠厚善良的聂仕先夫妇同情孤贫,父母的为人、处事、言传、身教让聂荣臻养成了忠厚的品德,善良的心地,事业的勤奋,生活的简朴等诸多品质。1907年聂荣臻到冲口读了三年私塾,后因外祖母去世,塾馆停办,休学一年在家帮助父母劳作。1913年秋,聂荣臻到插旗寺小学读书,1914年聂荣臻家迁于狮山的院子佃居。是年秋聂荣臻考入永川陈食高等小学堂高级部第三班,开始了他的独立生活。在陈食小学期间并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勉励自己努力学习。1917年春,聂荣臻转入江津九如镇高等小学一班就读。1917年8月,聂荣臻考入江津县立中学第八班,9月4日入学。在江津中学就读期间,聂荣臻珍惜学习良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一面就当时国内外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不断思考,寻求真理,并积极参加爱国-。1919年秋,聂荣臻赴法勤工俭学时,在石院子与乡亲们告别。

现故居房屋中有6间按旧貌进行复原陈列,陈列家俱45件;4间房屋作为陈列室,陈列聂荣臻青少年时期在江津生活、学习用具等35件,展示了聂荣臻青少年时期发奋读书、立志报国的事迹,尤其是聂荣臻晚年对家乡领导的嘱托,充分表现了聂荣臻元帅对故乡切切牵挂和殷殷期盼。

2013年5月,聂荣臻元帅故居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聂荣臻(1899-1992),字福骈,四川江津(现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著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我国人民解放和日后国防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终年93岁。一、青春岁月(1899—1927)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1899年12月29日出生在四川江津县吴滩场附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许世英故居

全文共 897 字

+ 加入清单

许世英故居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英故居位于东至县官港镇许村。

许村被群山环抱,双溪环绕,绿水悠悠,乔木荫荫,风景十分优美。站在村边遥望四角尖,还隐约可见明王禅寺。许世英一生自律严谨,-朴素,不置田产。许世英故居由老屋、中厅、接官厅三部分构成,建筑面积770平方米。

许世英故居老屋建于清顺治年间,三进12间,青砖小瓦齐檐墙,建筑线条流畅和谐,雀替、枋梁、门楣、窗棂均有雕刻,工艺古朴典雅。中厅、接官厅建于清末,建筑面积519平方米。中厅为两层楼房,前设内走廊将老屋与接官厅连成一体。接官厅两进深,两侧山墙为阶梯式马头墙,室内宽敞明亮,建筑风格与老屋大同小异。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又作静仁,晚号双溪老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名人,曾任过福建、安徽省省长,北洋政府中的内阁总理。中日战争期间出任驻日全权大使,后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赈灾和蒙藏委员会委员长。许世英,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历任晚清山西提法使、布政使、大理院院长、民国司法总长、内务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驻日大使、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等职。他在吁请清帝退位,确立新式法规、法庭,反对帝制复辟,拥护孙中山北上构和,反对军阀孙传芳,赈济灾民,维护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孙中山称之为"北方第一人也"。

许氏宗祠,尚保存完好,内中10多块牌匾已经不在,仅存一幅"接官喜报"悬挂在屋梁上。村头的"万佛亭",当地人叫"字纸楼",建筑物已毁,遗址尚存。如果这座亭尚在,游人还可吟诵许世英的《吉山八景诗》和看到民国总统黎元洪为许氏宗谱作序的碑刻。

保护范围:南至滨河石板路,东、西、北各15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至小店东头巷道,南至河畔,西至小巷,北至小山脚。

许村村:许村村7个村民组,413户,1432人。耕地面积376亩,人均面积0.26亩,山场面积24100亩。 贫困大学生6人(许双红、朱慧君、朱冰蕊、许智远、朱慧祥、朱慧芳),留守儿童48人,其中困难儿童6人(吴玲、吴婷、朱杨凯、许丽娟、朱亚雯、胡治青)。低保人口数52人,优抚1人,五保户7人,其中低保户应保未保10人,五保户应保未保3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雷光熙烈士故居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雷光熙烈士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雷光熙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渡里村畲角里自然村。

雷光熙(1915—1941),曾用名雷音,畲族。其父雷觉苍是倾向进步的民军营长,北伐战争结束后,莆田民军被国民党军林继增部收编,雷觉苍在国民党地方--中被枉杀。面对家庭突遭的厄运,雷光熙十分悲愤,深感社会黑暗,遂中断学习回乡继承家业。1934年9月间,王于洁回到莆田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后,派陈建新到常太做雷光熙思想工作。雷光熙对共产党振兴民族的作为深有好感,表示坚决投身革命,并主动献出家里所藏的3挺轻机-、9支-、1支驳壳-及-、手-数箱。于是,党组织用这些武器在常太建立一支游击队。在斗争中,雷光熙从一个普通学生逐渐成长为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经受了-林弹雨的考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5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从福(清)永(泰)边的罗汉里突围出来后,并入第二支队。在考虑副支队长的人选时,闽中特委认为雷光熙参加革命后进步显著,有培养前途,决定提任副支队长。两支队伍合并后,经过整训,战斗力大大加强,一连打了几次胜仗,在这些战斗中,雷光熙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西安事变”后,闽中工农游击队改编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第7路军第1纵队,雷光熙任副司令员,致力于建立闽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9月上旬,闽中国共双方达成和谈协议,同年10月15日,闽中抗日义勇军奉命下山,接受国民革命军二三九旅点编,部队番号改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0师独立大队,雷光熙任第1中队中队长。同年11月中旬,独立大队奉命开赴泉州驻防。1938年3月10日,国民党顽固派背信弃义制造了“泉州事件”,强行收缴了闽中游击队的-械。杨采衡、吴德标、雷光熙等领导人团结全体指战员坚持斗争,强烈-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在中共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的交涉下,闽中游击队终于回到了党组织和新四军的怀抱,于4月下旬奉新四军军部之命开赴皖南。在抵达军部前后,雷光熙、杨采衡、吴德标、金贯一、翁鸿镗5位连营干部先后受到叶挺军长、张云逸参谋长的亲切接见,部队被编入新四军军部特务营第2连,雷光熙任军部警卫团某营教导员。在“皖南事变”中,雷光熙与营长率部多次顽强抗击顽军的进攻,后突围出来,但在从无为县坐船到南京瓜州渡口时,被伪军拘留,后被害于狱中,时年26岁。

雷光熙烈士故居为两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建于1910年,1936年4月,被国民党驻军烧毁。现存故居坐西朝东,为建国后修建,两层土木结构,中间为露天庭院,两侧共4间厢房,总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出现较大裂痕,已列为危房。

信息来源:莆田市委党史研究室

常太镇:浦田县辖镇。1958年建常太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县境西北部。面积201平方公里,人口4万。通公路。辖常太、松峰、照车、利车、东太、东青、山门、汀洋、候山、坑洋、霞山、渡里、金川、马院、党城、顶坑、内东坪、外东坪、过溪、下莒、埔头、溪南、溪北、山坑、南川、洋边、长基、岭下28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水果、食用菌,为莆田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浦在廷先生故居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浦在廷先生故居为文化旅游景点。

浦在廷先生故居是地方民族工业家浦在廷先生故居,座落在榕城镇城西下街27号。浦在廷先生曾为宣威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为了缅怀浦在廷先生,激励今人,教育后人,市人民政府1993年对其故居进行维修,1994年6月6日竣工开放,维修后的故居,红柱黄窗,色彩鲜艳,窗棂精雕细缕,古朴曲雅,是一楼一底的回廊式庭院。庭院中心立有浦在廷先生铜像,北面房沿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手书“戳力同心”的匾牌。陈列室里,除有浦在廷先生的生平介绍外,还陈列着孙中山先生等人的题辞及邓小平与夫人卓琳(浦在廷的三女儿)在不同时期的珍贵照片,对研究早期革命斗争及地方民族工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

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浦在廷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电视剧《商贾将军》原型。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威火腿罐头的创始人,更是一个抱着“实业救国”理想,积极拥护、支持、参加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热血志士。浦在廷(1871—1950),宣威榕城镇人,学名浦钟杰。浦在廷是邓小平夫人卓琳的父亲。电视剧《商贾将军》原型。浦在廷不仅是云南宣。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唐明照故居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唐明照故居为恩平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建设年代: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

文物所处位置:恩平市圣堂镇塘龙村委会塘龙村

唐明照(1910-1998年)故居兴建于中华民国七年(1918年),由唐明照父亲唐亦朴当年在美国谋生时出资兴建。唐明照是中国首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该故居是唐明照出生和童年成长的地方。

唐明照故居坐西北向东南,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总长9.91米,总宽13.24米,占地总面积131.21平方米,高15米,共5层。第5层四个角有燕子窝,设有-眼。室内为单间布局,木楼面、楼梯。主楼后面有附楼作厨房之用。2007年1月被恩平市人民政府核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塘龙村:塘龙村委会位于圣堂镇南部,与圣堂圩一河之隔;有7条自然村,分别是塘龙村、塘华村、塘安村、塘岗村、塘兴村、塘美村、塘昌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总户数291户,人口1190人;总面积3.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7亩;交通比较便利,但是连接圣堂圩镇和塘龙管区的桥曾经损坏,没有完全彻底恢复原貌,不能使汽车通过;塘龙村委会居民多以务农为主,也有相当部分居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谭震林故居及墓

全文共 488 字

+ 加入清单

谭震林故居及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谭震林墓位于攸县中心大道西攸州公园狮师岭东麓。根据谭震林遗愿和攸县人民要求,于1988年4月4日,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攸县烈士公园谭震林墓,杨尚昆亲自提写墓碑。1995年9月,谭震林夫人葛慧敏的骨灰与谭震林合葬。2002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谭震林墓迁建于攸州公园内。1999年6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谭震林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省9。

墓园面积9280㎡。整个墓园分三个区域:停车区,面积3500㎡,水泥铺面。沿上台阶上至第二级,为铜像区,面积4200㎡,铺行道砖。第三级为墓葬区,面积1500㎡。整个墓园周边种植女贞、红梽木及草坪,绿化面积30%以上。墓葬位于墓区中轴靠后位置,大理石为沿,东西5米,南北5。4米,高1.20米,汉白玉质墓碑,1.20×1.80米,书:谭震林墓/杨尚昆。墓后8米处为幕墙,书谭震林生平简历。铜像位于墓前20米,像高3.8米,头戴青绒帽,身着风衣,双手-,凝视前方。像座呈方柱形,长2.1米,宽2.4米,高3.0米,黑色大理石贴面,由谭震林子女及亲友于2004年9月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俞创硕故居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俞创硕故居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俞创硕故居位于新埭镇新埭社区西大街61~71号,年代为清光绪十八年(189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1年6月3日,俞创硕故居被公布为平湖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埭镇:新埭镇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地区,地处杭嘉湖平源、长江三角洲前缘,杭州湾北岸,是平湖市的“北大门”。东北毗邻上海市金山区,西邻嘉善县,南临东方大港——乍浦港,紧靠正在兴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与国际大都市上海仅咫尺之遥,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沿海开放型小城镇。 新埭镇的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解放前,新埭镇人口仅为1.44万人,到200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曹里怀故居

全文共 738 字

+ 加入清单

曹里怀故居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湾村民小组隶属于资兴市回龙山瑶族乡柏树村,现有31户102人,户主均为曹姓,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家都有一手酿造“白露酒”的技艺,可以说是个土酒飘香的小村。而让人们最为赞叹的是:这里,是新中国开国中将曹里怀的故乡。

比起后湾的其他农舍,曹里怀故居显得有些矮小,从大门进入正厅,迎面墙上挂着一幅曹里怀身着将军服的黑白照,由于房间窄小,照片显得很大,房子的内部分隔成多间小屋,室内有一固定的木梯可登上二楼,还有一后院。

1909年11月15日,曹里怀在这里出生。他幼时念过一年多私塾,1923年考入资兴县乐成高小。1928年初,曹里怀与志同道合的同学龙志坚,各骑一匹从土豪家没收来的马,跑到资兴滁口,找到何长工,加入了**队伍,从此告别家乡,踏上了**征途,这一别,就是整整21年。

曹里怀第一次回后湾是在1949年的七八月间。当时,资兴人民得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奔走相告。回资兴县城的头一天,曹里怀就提出,要去老家后湾拜望寡居多年、且已70多岁的老母亲。

曹里怀的母亲姓段字信娘,自从曹里怀参加红军离开家乡后,段信娘的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先是曹里怀的父亲去世,接着,曹里怀的两个哥哥也先后离开了人世。曹母身边幸存的亲人,只有曹里怀的妹妹曹好球,但早已远嫁三都。当时,段信娘过的是饥寒交迫孤苦零丁的生活,后来,贫病交加至双目失明,但不管如何艰难,曹母始终相信杳无音信的小儿子还活着,天天盼望着儿子会来。

第二天早晨,曹里怀与妻子梁明在孙立县长、袁漫游副县长的陪同下,风尘仆仆,骑马来到后湾老家。曹里怀与族人相见后,感慨万千。族人领着曹里怀进入老屋旧居,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母亲。曹里怀一下子跪在母亲面前,哭着说:“妈,您这些年受苦了,你的儿子回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钱穆钱伟长故居·怀海义庄

全文共 801 字

+ 加入清单

钱穆钱伟长故居·怀海义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怀海义庄位于江苏无锡市鸿山镇七房桥村,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慈善机构之一,占地面积约450平方米。“怀海义庄”起先是七房桥村族内长辈聚会的地方,后来改为义庄。乾隆在1739年下令嘉奖义庄,并颁布法令禁止转让宗族财产,义庄才得到保护与发展。其宗旨是“救灾周急、恤孤矜寡”。族内凡孤寡鳏独者均能领到义庄的钱粮,贫困学子都能在义庄的资助下上学。

怀海义庄为钱令希的族人所创办,已有500年历史,是目前江南地区保存下来为数不多的传统民间机构之一。现在负责人是钱煜,他是无锡市钱缪研究会理事,与钱令希为同辈兄弟。

钱氏为无锡望族,始祖为吴越国王钱缪,因平息叛乱,唐昭宗特设铁券,“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刑。”按钱氏家谱记载,钱令希为钱缪的第36代传人。钱氏获此铁券后,视为传家之宝。1951年,钱家后人将这件宝物交给国家,8年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现属国家一级文物。不过历经沧桑,铁券上的金字已剥落不少,也缺了一角。

怀海义庄前有一条河流,名为流啸傲,相传为吴泰伯所开凿,“怀海义庄”创建后,这条河改为放生官河,据传,七房桥无外姓,只钱姓一族,“放生官河”石碑由七房桥老三房济美公钱福基(清同治年曾诰封奉直大夫,赏戴蓝翎,钦加盐运使)报县衙后所立。

当时七房桥正值鼎盛时,房屋整齐,街道整洁,族规严谨,正如钱氏家训所述:“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街道上不准牛羊牵入,孩童不准抛砖块到河里,如发现,族规无情,罚家长行差。河中平日不准捕鱼,平日里官河中只能放生,每逢农历初一、月半,各地百姓买了活鱼虾到此焚香放生,特别是农历三月十五,放生官河边到处都是手拿燃香、活鱼虾祭河放生的百姓,以此缅怀泰伯开凿啸傲泾,恩泽乡里,造福百姓。

景区地址: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七房桥村

乘车线路:无锡市内乘712、721等路公交在泰伯工业园站下车可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常州盛宣怀故居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常州盛宣怀故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大马元巷18号。盛宣怀,字杏荪,晚清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故居为市文物保护单位。来到旧鼓楼大街的小石桥胡同东口看到,金碧辉煌的牌楼在胡同口赫然屹立,而匾额上的“盛园”二字已改为“竹园”,原本刻有“盛园坐落在小石桥胡同24号,清朝末年邮传尚书盛宣怀府第”的石碑也被移走。它原是清朝末年邮政大臣盛宣怀的私邸,又曾是大太监李连英的花园,是一座中国庭园式建筑。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号愚斋,江苏武进人,1870年入李鸿章幕府。他在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个大型民用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后,主持创办多家企业、学校。他通过办洋务大事而成为全国首富,有人估称他的财产达白银2000万两,并逐步达到做高官目的,曾先后任天津海关道、会办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职。由于他担任高官,他的社会活动在内部不得不受制于清廷,在外部不得不受制于列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环境使他蒙上了多重历史色彩。他首倡“东南互保”,企图稳定长江流域不受义和团运动影响,又曾因推行铁路国有政策,激起四川保路风潮,成为辛亥革命导火线,并因此被清廷革职“永不叙用”。曾出走日本,后病逝于上海。

2006年6月5日,盛宣怀故居被公布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江苏武进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九年(1870年)入李鸿章幕,曾任轮船招商局督办、中国电报局总办、华盛纺织总厂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等职,并创办了中国通商银行。官至邮传部尚书,一品衔。上海是他的活动中心。在洋务活动中,深感通晓外语和技术的重要性,提出“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

全文共 1068 字

+ 加入清单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为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何如璋故居—人境庐建筑群位于大埔县,年代为清,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人境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双坑村,是晚清维新思想家、外交家何如璋的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十年(1805年)。何如璋故居为世人了解和研究大埔文化史、客家人物史乃至中国近代史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史料标本。2005年4月,何如璋故居被大埔县政府列为大埔县文物保护单位,并被梅州市文化旅游部门推选为市主线旅游点。2007年被广东和浙江两省数家大型旅游公司评定为广东省四十大旅游点。

人境庐建筑群依山傍水,坐西向东,恰处于大埔县双坑村田心之中。旧为私塾书斋的“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与祖居“太史第”(茂塘公祠)和故居“人境庐”“通奉第”“宫詹第”呈“器”字形有序排列。其中“人境庐”为土木结构,建筑面积280多平方米。这几栋建筑各代表了何如璋在不同历史时期走过的漫漫长路。何如璋出生于祖居“茂塘公祠”,该祠内堂匾额上 书-“世德堂”三字,黑底金字,笔意飘逸豪迈,乃清道州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彰显了其族人孜孜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念。

步入书斋,残旧的内厅虽经百年风雨,书香本色依旧。该书斋名扬乡里乡外,藏书颇多,有双坑村“藏书馆”之称。中山大学前校长邹鲁,年轻时常来这里借书。抗日将军吴奇伟更是该书斋的座上宾,回乡时必来双坑,来双坑必去书斋。“这里一则可以‘品书斋之茶味’,二则‘能借他处难找难借之书’。”何如璋幼年时正是在书斋“日新书屋”和“耕经别墅”中习儒家经典,中举人、取进士、入翰林。他潜心西学、通晓洋务,为李鸿章所赏识,任清政府出使日本国第一任钦差大臣,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步行两步,在“耕经别墅”南侧,可见何如璋行宫“通奉第”一座。公祠前为门坪,门坪左侧曾经立一排旗杆,是当年何如璋上京殿试二甲第27名,钦点第25名所旌表。他是双坑村开基数百年来中进士的第一人。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诰授何如璋为“通奉大夫”,故特建此第。

向东穿过一条小巷,前行百步,就是何如璋驻日任满归国之后所建的“人境庐”和“宫詹第”。出任日本公使的何如璋不辱使命,特别是向日本收回了领事裁判权,力阻日本并吞琉球。何如璋任满归国,带着些许的归隐之意回到故乡,修建了“人境庐”。该屋室内分上下堂,中间一天井。然而,何如璋还没来得及享用这“人间仙境”,又匆匆走马上任福建船务大臣,同年补授詹事府少詹事,人称“宫詹公”。之后,始建“宫詹第”。

2014年01月14日,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