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呢【12篇】

浏览

5268

文章

12

篇1:为什么故宫被称为"紫禁城"?

全文共 14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的故宫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皇宫。古代的人认为,主宰世界万物的天帝就居住在紫微星上的紫微宫里,紫微宫是天帝的皇宫。皇帝既自称"受命于天",是"天子,那他的住所当然也要称为"紫宫"了。另外,皇帝的住所戒备森严,绝不许平民百姓接近,是一块"禁"地。所以,皇宫就被人们称为"紫禁城"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故宫的内皇城是什么?存在于皇城和紫禁城之间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一说到故宫,很多人都能够想起它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紫禁城皇城等等,虽然说现在很多人都用这些称呼来指代故宫,但其实在古代,这些称呼都是一个特定的称谓,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而在皇城和紫禁城之间,就还有一个内皇城,这个地方现如今很多人可能都已经不知道了,那究竟内皇城是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内皇城在什么位置

很多人都知道,北京城有四圈城墙:外城、内城、皇城、宫城(紫禁城)。鲜为人知的是,在皇城与紫禁城之间还曾经建有一圈“内皇城”。

单士元先生在著作《故宫史话》中写道:“皇城城墙在明清两代都是两重,所谓外皇城和内皇城。内皇城在筒子河外围,一方面在紫禁城和各离宫间起隔离作用,另一方面,又使紫禁城和皇城之间增加一道防线……在内外皇城的相对城门之间再增筑一个城门,如东上门和东安门之间有一个东中门,西安门和西上门之间有一个西中门,由于北安门和北上门之间相隔一个景山,所以北中门设在景山之后,在今地安门大街南端的丁字路口处。”这段文字提到的,便是文献史籍中很少提及的内皇城。

内皇城环护城河而建,根据弘治《大明会典》一百一十八卷和清人撰写的《明会要》记载,明朝环绕紫禁城的内皇城共有十二座门,分别为紫禁城北面的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北中门,东面的东上门、东上南门、东上北门、东中门,西面的西上门、西上北门、西上南门、西中门。每座城门均有禁军日夜值守、门禁森严。2、为何建立内皇城

明代北京城的这种“内皇城-上门”系统,与紫禁城一样,都与南京皇城一脉相承,其目的在于加强紫禁城的安全防卫。不过,到了清朝,由于顺治帝入主北京后实行“旗民分居”,将原内城中所有汉人强行迁至外城居住,整个北京内城逐渐只有旗人居住。如此,清代帝王眼中,被八旗环绕的皇城及紫禁城安全系数大大提升,内皇城的安保作用便逐步降低。

与此同时,清初几任帝王还对明代遗留的内廷衙署机构进行了改革,将皇城之中原明朝的十二监、四司、八局等“二十四衙门”全都撤除,统一设内务府掌管。机构裁撤后所腾退出的大量房间屋舍,被进一步改建为坛庙寺观、民宅商铺。当然,有资格在皇城内居住的只能是满族八旗官兵及家属。

就这样,明朝森严禁闭、暮气沉沉的内城,逐步衍变为开放宜居、生机勃勃的市民生活区。正如《金鳌退食笔记》中所载:“紫禁城外已尽给居人,所存宫殿苑囿,更不及明之三四。凡在昔时严肃禁密之地,担夫贩客皆得徘徊,瞻眺于其下……”3、内皇城的开放

乾隆时期的《京师生春诗意图》(清 徐扬绘)局部。图为“东华门大街”与“南北池子大街”交叉路口部分,从中可见,距离紫禁城东华门不过百米的区域,已经衍变为居民区。

皇城的逐步开放,使内皇城的安保作用不再。屹立于当街之中的各道“上门”不但逐渐形同虚设,而且还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及来往交通造成了妨碍。最终,东华门、西华门外的两组“上门”在清朝时悉被拆除,只保留了神武门北侧的北上门、北上东门、北上西门、北中门。清末民初,大量西方及日本摄影师进入北京,景山前街——这条紫禁城与景山之间的分界线,由于神武门、护城河、北上门及大高玄殿的存在,成为外国摄影师镜头中的一套经典的景观组合。

民国时期,本着“还城于民”的思想,北京城开启了一系列拆垣通路的工程。其中首要工程就是“东西两横”(长安街、景山前街)与“南北三纵”(府右街、南北长街、南北池子)的开通。作为“东西两横”之一的景山前街,恰好从北上门与景山南门之间穿过,北上东门与北上西门就成了这条街上的障塞,最终于1932年被拆除。进入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进一步拓宽景山前街,北上门及两侧廊房也被拆除。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全文共 1303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是现存最重要的皇家宫殿之一,然而故宫是我们现在对它的称呼,明清时期,人们都称呼其为“紫禁城”。那么,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下面就由小编告诉大家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吧!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明清两代的皇宫在建成时,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现在所说的“故宫”。说起紫禁城名字的来源,还要从天上的星星说起。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曾把天上的恒星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明亮耀眼,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设两旁,因而有“紫微正中”的说法。据古代天文学家的叙述,他们通过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发现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世间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威,即玉皇大帝,是法身无上,统驭诸天,主宰宇宙,权衡三界的“天帝”。天帝总不能在世间到处游荡,居无定所。于是,人们幻想了一个“天宫”,为天帝提供了一个日常工作和休息的地方。按照人们的理解,天宫当然应该在天空的正中央,而紫微垣正好在天的正中央,位置又一直没有变化,便成了古人心目中天宫应在的场所。因此,天帝居住的天宫也被称为“紫宫”。

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们都将自己喻为是“上天之子”,即“天子”,也就是玉皇大帝的儿子。既然“天父”在天上住的是“紫宫”,那么,儿子在人间的住所也应该可以称为“紫宫”。此外,皇帝居住的皇宫四周警戒森严,有严格的宫禁,不是寻常百姓可以随便出入的,否则就是“犯禁”。因此,“紫宫”也就成了一座“禁城”,合起来称呼,就是“紫禁城”。

其实,紫薇星就是北极星,二等亮星,大熊星座的主星,距离地球约400光年,质量约为太阳的4倍,是离地球最近的造父变星,即一种高光度周期性脉动变星,也就是其亮度随时间呈周期性变化。在地球上观测,北极星的位置和亮度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古代的科学家们便认为它是恒久不变的,也正因为如此,北极星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长久以来,古代天文学和古代神学的文化交融,将北极星推到了天空中最尊贵的位置。《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观象玩占》载:“北极星在紫微宫中,一曰北辰,天之最尊星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天运无穷,三光迭耀,而极星不移。故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因此,北极星也就成了“帝星”,通过古代占卜学的演绎,命宫主星是紫微(北极星)的人就是具有帝王之相的人。现在人们知道,北极星不是恒久不变的,宇宙中的所有天体都不是静止不变的。因此,北极星在天空的位置会慢慢的靠近北天极。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整座皇城也是按照“紫微正中”的格局而修建的,城内城,城套城,而紫禁城就建在北京城的中心。太微垣南有三颗星被人视为三座门,即端门、左掖门、右掖门,与此相应,紫禁城前面设立端门、午门,东西两侧设立左、右掖门;午门和太和门之间,有金水河蜿蜒穿过,象征着天宫中的银河;宫中的太和殿居高临下,象征天的威严;乾清宫和坤宁宫两座帝后寝宫象征天地乾坤;乾清宫东西两面的日精门和月华门象征日月争辉;东西十二宫院,象征十二星辰;十二宫院后面的数组宫阁象征群星环绕。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设计出这些象征天、地、日、月、星辰的建筑模式,从而突现皇帝“君临天下”的威严和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叫做紫禁城的原因:

紫有两种寓意,一是“紫气东来”,紫气被认为是祥瑞之气,具有吉祥的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二是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垣居于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有着无比高的尊严,因其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的居所,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称作紫宫,而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之子,因此也把皇宫喻为天上的紫宫。

禁也有两种解释,在秦汉时,皇宫就被叫做禁中、禁城;另外,皇宫对于老百姓来说是绝对的禁区,更因为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守卫非常森严,寻常百姓是难以接近的,意指此地是皇权中心,是普通人的禁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

综合而论,这座帝王之城叫做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而且蕴含着天子之城的意思,传达出皇帝贵为天子、为天下根本的主宰及崇高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什么故宫又叫紫禁城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紫禁城”的名字来自“紫微星垣”。紫微星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据传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人间皇帝自称“天子”,便仿皇天上帝居所的名字用其“紫”字为紫禁城。

故宫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古时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而且那时候也不叫故宫,叫紫禁城。那么为什么故宫叫紫禁城呢?下面一起来说一说。

详细内容

1

中国古代星像学家把天上的星星分为三垣,四象,二十八星宿等。其中三垣指紫微星垣,太微星垣和天市星垣。紫微星垣居于正中,古人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来头。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2

另一种说法认为紫禁城的来历与迷信和传说有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皇帝住的宫殿就被称为紫宫。

3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

4

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看一看门额殿角,也是绝对不允许的。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

5

紫禁城一直延续下来,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紫禁城。次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为什么把故宫叫做紫禁城,有什么典故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有些连我们自己都傻傻分不清楚。我们都知道北京故宫,可是到底是紫荆城还是紫禁城呢?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明成祖开始修建,是中国明、清两代25位皇帝的宫城。为什么称皇家宫殿为紫禁城呢?大致有如下三种说法。

1、比较让人容易接受的一种说法是认为这与古时候“紫气东来”这个典故有关。传说老子出函谷关,有紫气从东至,被守关人看见,未久,老子骑着青牛而来,守关人便知道这是圣人。守关人请老子写下了著名的《道德经》。因此紫气便被认为具有吉祥含义,预示着圣贤和宝物出现。从这以后古人就把祥瑞之气称为紫云,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将神仙称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称为紫陌。紫气东来,象征吉祥,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备森严,寻常百姓难以接近,所以称为紫禁城。

另外两种说法分别是道家学说和紫薇星垣学说。

2、道家学说认为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也就是天子。天宫是天帝住的地方,那也就是天子住的地方。我国古代的皇帝常常认为自己是道家仙人,古代道家把仙人的住所叫做紫府、紫请、紫台、紫阁,所以皇帝也把自己的住所称为紫台、紫阁。古代天子做的马车都是紫色的盖子,皇帝乘坐的马车又叫做紫轪。车上面是紫色,戴的帽子是紫色,城池也是紫色的,紫禁城由此而来。

3、紫薇星垣学说则认为古代人把天子比作为紫薇星垣,紫薇星垣是皇极之地,所以古代人把帝王宫殿叫做紫极、紫垣、紫禁,紫禁的说法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了。紫禁城占地上千余亩,东西宽七百多米,南北长九百米,周长大概三千五百米,全部的殿堂屋宇九千多间,四周的城墙高也有十多米,所以把这座帝王之城叫做紫禁城不仅名副其实,而且蕴含着天子之城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故宫里的千年假山 比紫禁城年代还久远?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紫禁城排成一行穿,观皇宫看十万年的寺庙。皇家风格不仅仅是惊人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我认为花一天时间参观故宫是不够的。除了金碧辉煌的三个大厅外,一个小小的皇宫花园就包含了无数等待人们去发现的故事和秘密。

作为紫禁城游览路线的最后一站,一般游客走到御花园时都会感到极度疲劳,没有心情欣赏更多的风景。也许你不知道,有一个比紫禁城更古老的“宝藏”藏在你的安息之所后面。

位于故宫御花园东北面的独秀山,是一座由珍贵的太湖岩石制成的人工假山。虽然它只有10米高,但它又高又直,优雅而精致。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命工匠在御花园里用奇石造一座山,并在山顶上建一座亭子,取名“独秀山”和“御景阁”。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朱翊钧命工匠在御花园里用奇石造一座山,并在山顶上建一座亭子,取名“独秀山”和“御景阁”。

也许你不知道,陈独秀山上的太湖石有近1000年的历史,比紫禁城还要古老300年。北宋灭亡后,宋徽宗在东京建造的“艮岳”被毁。明初,残存的“艮岳”太湖石被运到北京建造现在的独秀山。

明清时期,在中秋节和重阳节期间,皇帝带着他心爱的皇后去皇家园林中的对秀山赏月,看皇家亭子里的风景。靠近皇家花园,你可以看到红墙黄瓦的皇宫。也许在他们眼里,这就是所谓的“全世界”。

然而,在近代,故宫御花园中的10米高的独秀山成了晚清皇室唯一一个隐居于此从高空眺望外界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外面的世界是无助的,”它似乎仍然让人叹息。

直到今天,故宫御花园的独秀山和御景阁仍未完全向游客开放。展望未来的某一天,每个人都可以登上秀山上的皇家馆,看看前皇帝眼中的"世界之山"。

原名“紫禁城千年假山只有10米高,比紫禁城老300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紫禁城和故宫有什么区别 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紫禁城故宫没有区别,都是指北京故宫,只是一个地方的不同称谓而已。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北京故宫于永乐四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到永乐十八年建成。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领军攻陷北京,但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撤退前焚毁了紫禁城。而后清军进入北京接管紫禁城,清世祖顺治帝开始命人修复故宫,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北京故宫旧时叫紫禁城吗

全文共 412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故宫的旧称是紫禁城。在古代,人们比较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紫代表的是紫垣正中,北极星就处于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有着无比高尚的尊严;也象征着皇室的威信。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普通老百姓是无法接近且进入的。所以之前称之为“紫禁城”。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里面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中和殿、太和殿和保和殿是外朝的中心,国家用于举行大典礼,坤宁宫、乾清宫和交泰殿是内廷的中心,是皇帝与皇后居住的,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在明成祖永乐四年开始修建,直到永乐十八年才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为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说法,用来形容它的复杂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北京故宫为什么叫紫禁城?揭秘为什么叫紫禁城故宫

全文共 1473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故宫是我国历史上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皇帝所居住的地方,又被称之为紫禁城。要是稍微再多了解点历史,就知道在明清以前,皇帝居住的地方,叫大内或者(内)皇城。而且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城墙以内,几乎都是红砖黄瓦,放眼看不到一丝紫色,为何反而叫紫禁城呢?

其实,这个和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于从地球上观测时,北极星的位置和亮度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古人观察星空,会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旋转,这个位置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制四方”,是天帝所在的宫殿。

如《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将其视作帝王、圣贤和宝物出现的先兆。中国古代也往往以紫衣为贵服,将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传说中的“仙人”称为“紫皇”。

《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古人就自然而然地将北极星所在称为“紫宫”、“紫垣”(《史记·天官书》),即为“天帝所居”。

接着,古人继续将北极星周围的星空划分成三个区,紫微星据天之正中,位置永恒不变,至尊至贵,最中心的区域因此叫紫微垣。

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一边七颗星,一边八颗星,围墙好像把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围在里面。

在紫微身边身边有太微垣、和天市垣,在夜空中最为明亮,即紫微三垣。

在三垣之外,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组成了青龙白虎,

我们知道,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

天上人间,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

传说光武帝刘秀称帝以后,思念老同学严光,将其召来宫中,夜间两人睡在一起,严光不知不觉中把脚跷到刘秀的身上。

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负责观察星象的官员慌慌张张上奏,昨天夜里有“客星犯御座甚急”,意思就是有流星穿过紫微。

没想到,刘秀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没有关系,这是严光和我共眠。

传说归传说,隋炀帝营建东都的时候,宫城号为“紫微城”,则天门楼观号“紫微观”,宫城南部呈凸字形的形态则附会“紫垣曲折”(相应外朝广场与官署所在的皇城号“太微城”,皇城五门的名号与《晋书·天文志》所列太微垣南五门完全一致)。

唐朝的时候,长安城中建有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3处宫殿和天空中的三垣相匹配。

大明宫寝区正殿首启“紫宸殿”名号以后,其作为寝区正殿之名一直沿用到南宋,甚至影响到了日本。

此外,唐玄宗时把中书省叫紫微省,中书令叫紫微令。

到了明朝,营造皇宫,紫微三垣对应到紫禁城里,就有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其中,太和殿和天上天帝所在位置相对,以它为中心,后面是天子在后宫经常居住的地方。原来只有乾清宫和坤宁宫,后来为了取紫微垣的名字,中间增加一个交泰殿,成了三殿。

东面造了六宫,西面造了六宫,再加上乾清、交泰、坤宁三殿,正好十五个建筑,呼应天上紫微垣的十五颗星。

前面说了“紫”,再说“禁”,在秦汉时,皇宫叫禁中、禁城。

“天子所居”以“门户有禁,非侍御不得入”而号曰“禁中”(蔡邕《独断》),以后历朝历代,时不时就会用“禁”来指代皇宫。

唐诗中有很多提到“紫禁”,如骆宾王诗中写道,“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排”,韩愈有“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白居易也有“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的句子。

“紫禁城”,所谓法天象地之“紫”+法度森严之“禁”。

不过正式得名,是明代万历年间,修订《大明会典》时,才官方出现了“紫禁城”的说法,

此后,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紫禁城”的名称一直沿袭了下来。

直到1925年,冯玉祥部将鹿钟麟将溥仪驱逐出宫,“紫禁城”从此被称为“故宫”,意思是前朝的皇宫。

算起来,从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到宣统三年溥仪逊位,前后一共有24个皇帝住在这个叫“紫禁城”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紫禁城和故宫是一个地方吗 紫禁城和故宫是同一个地方吗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紫禁城故宫是同一个地方,故宫旧称是紫禁城,是根据古代星象学命名的。故宫是明成祖朱棣所见建,比照着南京故宫而建,从1406年建到1420年才建成。

故宫是中国乃至世界上保持得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木质建构古建筑群,非常的雄伟壮观,是去北京旅游必去的景点。故宫博物院门票价格为40元,其中珍宝馆跟钟表馆的门票是单独售票的。珍宝馆门票为10元,钟表馆门票为10元;联票(通票)价格为60元。

优惠措施包括:1、1.2米以下儿童免费。2、“六·一”儿童节除儿童免票外,随同家长1人半价优惠;“三八”妇女节妇女半价优惠。3、大、中、小学生(不含成人教育)凭证半价优惠。4、老年人凭老年证,半价优惠。5、持有社会保障金领取证的人员,凭证半价优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故宫里没有紫色,为什么还叫紫禁城?

全文共 1552 字

+ 加入清单

故宫的另一个名字叫做紫禁城,这个名字很多人都很熟悉,但是对于这个名字的由来却并不理解了。而且在故宫里面,各种建筑的主要颜色就是有两种,一个是红色,一个是金色,从外观上来看是看不到一点紫色的建筑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叫做紫禁城呢?紫禁城这个名字里面的紫到底是指什么意思,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紫禁城有什么来历和历史,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紫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个和中国传统的天人感应有着莫大的关系。

由于从地球上观测时,北极星的位置和亮度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古人观察星空,会发现所有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旋转,这个位置被认为是“运乎中央,临制四方”,是天帝所在的宫殿。

如《论语·为政》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另一方面,古人认为“紫气”是祥瑞之气,将其视作帝王、圣贤和宝物出现的先兆。中国古代也往往以紫衣为贵服,将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称为“紫海”,传说中的“仙人”称为“紫皇”。

《广雅·释天》曰:“天宫谓之紫宫”,因此古人就自然而然地将北极星所在称为“紫宫”、“紫垣”(《史记·天官书》),即为“天帝所居”。

接着,古人继续将北极星周围的星空划分成三个区,紫微星据天之正中,位置永恒不变,至尊至贵,最中心的区域因此叫紫微垣。

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一边七颗星,一边八颗星,围墙好像把北极星和北斗七星围在里面。

在紫微身边身边有太微垣、和天市垣,在夜空中最为明亮,即紫微三垣。

在三垣之外,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组成了青龙白虎,我们知道,皇帝是天子,代天牧民。天上人间,一举一动都息息相关。

传说光武帝刘秀称帝以后,思念老同学严光,将其召来宫中,夜间两人睡在一起,严光不知不觉中把脚跷到刘秀的身上。

结果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负责观察星象的官员慌慌张张上奏,昨天夜里有“客星犯御座甚急”,意思就是有流星穿过紫微。

没想到,刘秀听了之后,哈哈大笑,没有关系,这是严光和我共眠。2、紫是怎么来的

传说归传说,隋炀帝营建东都的时候,宫城号为“紫微城”,则天门楼观号“紫微观”,宫城南部呈凸字形的形态则附会“紫垣曲折”(相应外朝广场与官署所在的皇城号“太微城”,皇城五门的名号与《晋书·天文志》所列太微垣南五门完全一致)。

唐朝的时候,长安城中建有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3处宫殿和天空中的三垣相匹配。

大明宫寝区正殿首启“紫宸殿”名号以后,其作为寝区正殿之名一直沿用到南宋,甚至影响到了日本。

此外,唐玄宗时把中书省叫紫微省,中书令叫紫微令。

到了明朝,营造皇宫,紫微三垣对应到紫禁城里,就有了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其中,太和殿和天上天帝所在位置相对,以它为中心,后面是天子在后宫经常居住的地方。原来只有乾清宫和坤宁宫,后来为了取紫微垣的名字,中间增加一个交泰殿,成了三殿。

东面造了六宫,西面造了六宫,再加上乾清、交泰、坤宁三殿,正好十五个建筑,呼应天上紫微垣的十五颗星。3、禁是怎么来的

前面说了“紫”,再说“禁”,在秦汉时,皇宫叫禁中、禁城。

“天子所居”以“门户有禁,非侍御不得入”而号曰“禁中”(蔡邕《独断》),以后历朝历代,时不时就会用“禁”来指代皇宫。

唐诗中有很多提到“紫禁”,如骆宾王诗中写道,“紫禁终难叫,朱门不易排”,韩愈有“先朝亲与会龙华,紫禁鸣钟白日斜”,白居易也有“朝从紫禁归,暮出青门去”的句子。

“紫禁城”,所谓法天象地之“紫”+法度森严之“禁”。

不过正式得名,是明代万历年间,修订《大明会典》时,才官方出现了“紫禁城”的说法,

此后,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紫禁城”的名称一直沿袭了下来。

直到1925年,冯玉祥部将鹿钟麟将溥仪驱逐出宫,“紫禁城”从此被称为“故宫”,意思是前朝的皇宫。

算起来,从明朝永乐十八年建成,到宣统三年溥仪逊位,前后一共有24个皇帝住在这个叫“紫禁城”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