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墩门烽火台20篇

长城是古时候一项宏伟而庞大的建筑工程,堪称是世界的八大奇迹,很多游客游览长城的时候,发现长城上有很多烽火台,那么这些烽火台有什么作用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浏览

261

文章

47

篇1:成牟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5 字

+ 加入清单

成牟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成牟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头寨子镇成牟村南堡社东南红土梁顶。

成牟烽火台遗址为第四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为中心为基准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头寨子镇:头寨子镇位于会宁县西北部,全镇总流域面积473平方公里,是会宁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辖15个村,98个村民小组、6513户、30486人,其中农业户6107户、29870人,有回族农民123户、562人。耕地总面积10.608万亩,其中水地3.004万亩。头寨镇是集黄灌区、苦水灌区、旱山塬区一体的农业大镇,农作物、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砂地西瓜、香水梨、洋芋为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双墩烽火台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双墩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双墩烽火台位于寺滩乡,时代为明代。

2009年7月6日,双墩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寺滩乡:寺鸣寿鹿,佛佑客旅,老爷山下,宽窄八沟通龙沙,刘庄籽瓜大,付庄苹果香;滩窝金龟,国安疆界,井子川中,阡陌纵横-浪,永川砂田奇,玉川羊毛长。寺滩乡位于景泰县以西,东与条农交界,南依寿鹿山,和正路乡、喜泉镇毗邻,西与天祝、古浪两县接壤,北靠昌岭山,和红水镇、草窝镇接界。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左右,属典型的二阴气候,年均降雨量180。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万里长城要设烽火台的原因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是中国古代的战略性建筑,一般建在险要处或交通要道上。烽火台的建立是用于发送战报传递紧急军情的, 古时一旦发现敌情,若遇白天则燃烧掺有粪便的柴草,释放浓烟;若是夜里则燃烧加有硫磺和硝石的干柴,使火光通明,后方看见便知有战事发生,继而出兵相助,烽火台是古代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烽火台的烟火传递也是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

烽火台

万里长城要设烽火台的原因

到过长城的小朋友一定会记得,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比较高的山顶上建有许多小城堡,这就是烽火台。有的是独立建筑在高山上,有的和长城城墙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这有什么用呢?这是为传递军事情报设立的,古代没有电话、电报,当敌人来犯的时候,白天人们就在烽火台上点狼烟,夜间点火,临近的烽火台看见烟火以后,也马上在本台点起烟火,这样一座传一座,虽然远在千里以外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消息传到京城。烽火台是防御敌人的报信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城北墩烽火台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城北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城北墩烽火台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明代。

2009年7月6日,城北墩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古墩子烽火台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墩子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古墩子烽火台位于寺滩乡,时代为待考。

2009年7月6日,古墩子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寺滩乡:寺鸣寿鹿,佛佑客旅,老爷山下,宽窄八沟通龙沙,刘庄籽瓜大,付庄苹果香;滩窝金龟,国安疆界,井子川中,阡陌纵横-浪,永川砂田奇,玉川羊毛长。寺滩乡位于景泰县以西,东与条农交界,南依寿鹿山,和正路乡、喜泉镇毗邻,西与天祝、古浪两县接壤,北靠昌岭山,和红水镇、草窝镇接界。占地面积638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左右,属典型的二阴气候,年均降雨量180。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石河烽火台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石河烽火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河烽火台位于大连市金州区石河街道办事处石河村东台山顶上。

是明代辽东镇海防倭烽火台之一。明代时,金州是倭寇猖獗进犯之地,为了防御倭寇骚扰和打劫,辽东半岛黄海和渤海岸边建立了许多烽火台,构成以金州卫为中心,南到金州旅顺口、北到辽阳、东到九连城三条烽火干线和支线。明代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辽东总兵官左都督刘江,曾利用烽火台传递军情,在金州的望海埚一举全歼来犯倭寇1500余人,史称“望海埚大捷”,至此倭寇和海盗再也不敢侵犯辽东。石河烽火台历史上屡遭自然和认为破坏,上世纪90年代末进行了修复,2001年被大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被辽宁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台基外5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0米以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

石河街道: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位于金州北部,面积84 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耕地1333公顷,其中粮田1066公顷,菜田200公顷,果园566公顷,是金州区水果、蔬菜和畜牧业的重要产地。年产水果近万吨,商品菜4万吨,肉禽120万只,水产品2.4万吨,农副产品出口供货额达2.3 亿元人民币。 我们愿与国内外客商在以下领域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合作。 罐头食品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烟墩岭烽火台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烟墩岭烽火台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烟墩岭烽火台位于江南区福建园街道烟墩脚村烟墩岭,时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

1996年,烟墩岭烽火台被公布为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园街道:福建园街道办事处地处南宁市邕江南岸,总人口13多万人,辖区面积16.68平方公里,下辖13个社区,4个行政村,党员3464名,辖区内驻有各级企事业单位130多个,是江南区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福建园街道办事处驻江南区福建路福建园小区内,设有党政办、计生办、市政办、经贸办、社会事务办五个办公室和司法所、劳动保障事务所。 自2009年9月份启动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潼关卫志·兵略》:“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是犹一室之内拴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烽火台尚存。

信息来源:潼关古渡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骊山烽火台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烽火台是骊山森林公园内海拔最高的景点,也是整个骊山景区的亮点之一。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周幽王被绝代佳人褒姒所吸引,褒姒入宫后,从来不笑。周幽王便觉得美中不足,为博佳人一笑,听信谗言以烽火戏诸侯。幽王的所作所为触怒了申国侯,他便联结南戎三面包围了京都。这时周幽王命人再到骊山上点烽火,诸侯认为天子又开玩笑,都按兵不动。周国因此而亡。

烽火台位于骊山西绣岭第一峰上,是骊山最高处,登上这里可览整个骊山盛景,是绝佳的赏景地点。

地址:西安市临潼区华清路(昭阳门)骊山森林公园西绣岭第一峰上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0分钟

开放时间:

8:00-18:00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包含在骊山景区门票内。骊山门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70元,淡季(12月1日-次年2月28日)45元。

交通

旅游专线:

在火车站东广场解放饭店门前乘坐306路公交车西安到秦兵马俑的旅游专线汽车。发车时间7:00-18:00,间隔10分钟。到【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

公交:

1、在火车站东广场解放饭店门前乘坐高速915路中巴车,发车时间每趟间隔5分钟,车票6元,乘车时间约为45分钟,至【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

2、在火车站东广场解放饭店门前乘坐低速914路中巴车,发车时间每趟间隔5分钟,车票5元,乘车时间约为1小时,至【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

3、由西安火车站乘西安-渭南途经临潼客运中巴,可至【骊山国家森林公园】站下车。

自驾车:

从西安自驾车前往骊山,可沿西临高速公路前行,行程约24公里(经过灞桥收费站,路桥费用10元/辆)。道路状况良好,在非交通高峰时期,车辆较少,车速可达60公里/小时,只需30分钟即可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万里长城要设烽火台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到过长城的小朋友一定会记得,在长城内外群山之间,比较高的山顶上建有许多小城堡,这就是烽火台。有的是独立建筑在高山上,有的和长城城墙连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一个。这有什么用呢?这是为传递军事情报设立的,古代没有电话、电报,当敌人来犯的时候,白天人们就在烽火台上点狼烟,夜间点火,临近的烽火台看见烟火以后,也马上在本台点起烟火,这样一座传一座,虽然远在千里以外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消息传到京城。烽火台是防御敌人的报信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三台子烽火台

全文共 388 字

+ 加入清单

台子烽火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子烽火台位于辽宁绥中沙河镇三台子村,建于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经大都督戚继光主持所修,其目的是为防御边患。1988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子烽火台为砖石结构圆台,底径为18米,通高12米。台基由条石垒砌而成,高2.7米,台身用青砖一丁一顺砌筑,共叠砌70层,中间夹有石钉。台顶砌有垛口,正中砌烽火灶和长方形铺房,周围砌风围墙以避风沙。北面开半圆形石券门,高1.7米,宽1米,门下有两个龙头石磴,台顶东西各有流水嘴一个。

三台子烽火台较一般烽火台高大,指挥系统齐全,在明代戍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虽历经四百多年的风雨侵蚀,但烽火台外观良好,顶部风火灶、券门、龙头石磴、垛口、望眼及石流水等设施保持完好。三台子烽火台为明代军事防御设施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历史实物资料。

三台子烽火台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台子村:三台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大奶岗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大奶岗烽火台遗址位于化龙镇莘汀村烟管岗南麓。据乾隆版《番禺县志》载:“元末义兵元帅屈仲舒(按:事迹详见县志)起兵保障邑里,筑烟台其上。”自此,便叫烟管岗。清咸丰四年(1854)五月,番禺红巾军首领石楼人陈显良曾率众于此祭旗,起义反清。

现烽火台残址犹存岗顶,坐北向南。此台南北长6.3米,东西宽6.1米,高2.3米,占地面积38.43平方米。烽火台立面呈梯形,底部用红砂岩和花岗岩混合砌筑,台顶部用青砖砌筑,明显地看出烽火台在不同时期有多次重修。台南面左侧开口,以五级楼梯登临顶部,楼梯口离地面大概1米,原设有木梯,现已损毁。据区文物版负责人介绍,该烽火台遗址对研究太平天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2002年9月,以“红巾军祭旗起义烽火台遗址”名称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2008年12月,公布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化龙镇:化龙镇位于广州市番禺区东北部,与广州黄埔新港、广州经济开发区隔江相望,有13公里长的珠江岸线。全镇面积53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民委员会及1个居委会,人口30808人,是广州南拓发展的重点镇。2002年,在区委、区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重要思想,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总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江驿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太平店镇青江驿村东山顶。

青江驿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点,四周向外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20米。

太平店镇: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南接静宁县高界镇。国道312线和建设中的罗(汉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会宁县城30公里。现辖12村93社4448户21060人。境内有汉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全乡流域面积13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0364亩,其中梯田6.9万亩,农业作物以豌豆、扁豆、荞麦、莜麦、小麦、玉米为主。境内梁峁连绵,沟壑纵横,属典型的二阴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营盘台烽火台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营盘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营盘台烽火台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明代。

2009年7月6日,营盘台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娃娃水烽火台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娃娃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娃娃水烽火台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明代。

2009年7月6日,娃娃水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西崴子烽火台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西崴子烽火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崴子烽火台位于盖州市团山街道办事处西崴子村西北处的海边平坦台地上,南与鲅鱼圈墩台山烽火台隔海相望,北与西河口烽火台相接应,东与鹤羊寺烽火台毗邻。

台底座是六层花岗岩条石为基,上叠砌40层大方青砖,南、东、北各底边长分别为:9.7、15、10米,顶边长:7.2、13.8、7.6米。西壁没有砖面,为一大土坡,长24.6米,宽13米。

据明史记载,明朝沿海诸省,经常遭受倭寇骚扰,甚至入侵内地,民不安生。明初在沿海设立防御据点,海防据点分卫、所、堡、寨、关等。烽火台又叫烽墩、烽燧、墩台、狼烟台,是古代传递军事情报的报警台,遇有敌情,日间焚烟(燧),夜间举火(烽)。按明代规定,燃烟时还要加硫磺硝石等助燃物,并同时鸣炮。举放一烟一炮是表示有百余人进犯,三烟三炮有千余人进犯,五烟五炮则说明敌人已经上万。

1983年公布西崴子烽火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发[2014]27号)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营口市人民政府(营政[2013]185号)公布的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以西崴子烽火台墙基四周外延6米以内为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外北6米、东6米、南30米、西30米以内为V类建设控制地带。

信息来源:市文体新广局 供稿人:董文杰

西崴子村:西崴子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白墩子烽火台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墩子烽火台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白墩子烽火台位于上沙沃镇,时代为待考。

2009年7月6日,白墩子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四周20米。

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

上沙沃镇:上沙沃镇位于甘肃省景泰县中北部,甘、宁、蒙三省交界地带。东至宁夏、山西,西通河西、新疆,北临银武铁路,与内蒙接壤,南望黄河,距县城24公里,省道308线、201线及包兰铁路在境内交会。 上沙沃镇上沙沃镇辖8个村委会,1个经济开发区,1620户,7230人。上沙沃镇总面积为383平方千米,耕地15995亩。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1245.3。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广海观海亭、烽火台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广海观海亭、烽火台

紫花岗顶明代建有烽火台,台高5米,是用花岗石块砌建成四方形的墩台,上有垛口。登上墩台,可见到台顶中央挖有一3米直径的圆坑,这是用于堆放引火柴草的,现长满了杂草灌木。站在烽火台上,透过山上高大乔木林的间隙,可眺望到折射着天光的海面。据历史记载,明朝以来,鉴于我国沿海备受倭寇骚扰,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太祖皇帝朱元璋下令沿海北自天津大沽口,南至广西防城兴建36座卫城,派兵驻守,广海为其中之一,又令于濒海高地,广设烽火台。一旦发现敌情,烽火台即点燃柴草,以烟火报警,卫城内的驻军便迅速出击。广海境内沿海岸明代建有3座烽火台,紫花岗烽火台居中。东面的烽火台建于大同河出海口的临海山上,此地因此沿用“烽火角”为地名。西面的烽火台建于广海湾西沿突出部分的鸡罩山上,这3座烽火台成不对称品字形分布,可以隔海遥相呼应。

地址:台山市广海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韩家砭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韩家砭烽火台遗址为会宁县文物保护单位。

韩家砭烽火台遗址位于会宁县河畔镇任岔村韩湾社以西韩家砭林带一独山咀。

韩家砭烽火台遗址为第五批会宁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烽火台中心为基点,向四周延伸2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四周向外延伸50米。

河畔镇:一、基本情况 河畔镇位于会宁县北部,属靖会灌区,镇域总面积245平方公里,有耕地8.56万亩,总人口3.2万人,其中,镇区常住人口1.1万人。镇区总面积2.9平方公里,全镇国民生产总值7321万元,镇内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镇内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从业人员达到1500多人。 河畔镇区建设主要包括商贸一条街和羊产业综合开发一条街两大区域。已完成总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乔拉克吐尔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221 字

+ 加入清单

乔拉克吐尔烽火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乔拉克吐尔烽火台遗址

乔拉克吐尔烽火台遗址,[塔什艾日克乡吐尔村·唐代·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南北墙垣长52米,东墙垣长62米,西墙垣长44·5米;最高处为5·5米,基宽9米,顶宽4—4·5米。四隅有向外斜出的垛墙,现坍塌呈半圆形状,残长4·5—8x9米,高3—5·5米。西、北、南三面中段残存马面。门开在南墙,仍残存瓮城遗迹。瓮城西侧突出一方形土台。因四周均辟为农田,地表未见任何遗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