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仙居独山上摩崖石刻热门20篇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位于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五塔寺村24号,是一座陈列北京地区石刻文物的专题性博物馆。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仙居独山上摩崖石刻,供大家参考!

浏览

5606

文章

506

篇1:摩崖石刻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摩崖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摩崖石刻

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面对摩崖石刻,折服于峨眉山久远的历史,震憾了峨眉山“天下第一”的气势。崖石上“神洲第一山”和“山之领袖”九个朱红色大字,标明了峨眉山在中国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而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晋、元、明、清不同朝代,不同的人物对峨眉山“第一山”的评价。有“三峨,高出五岳,秀甲九州,此震旦国第一山也。”(魏晋?宝掌千岁和尚);“峨眉山自趾徂顶为七十里,过于岱宗三十里,孤绝高寒,已逼西方佛界,震旦第一山也。”(元?郭翼《雪履斋笔记》);“神州有三大道场,为震旦佛国:一曰峨眉,二曰五台,三曰補陀,则峨眉又神州第一山也!”(明?袁子让《二山图记》);“峨眉为震旦第一山,天皇授道、普贤示现之所, 神奇灵异,非复人间。”(清?江皋《游峨眉山记》);“蜀中山水,如峨眉山夏含霜雹,碑版之所闻,昆仑之伯仲也。”(晋?王羲之《与谢安书》);“三峨之秀甲天下,何须涉海寻蓬莱。”(明?周洪谟《峨眉天下秀》)“普贤者,佛之长子, 峨眉者, 山之领袖。山起脉自昆仑, 度葱岭而来也。结为峨眉, 而后分为五岳。”(明?傅光宅《峨眉山普贤金殿碑》);“宇内名山四, 而峨居一。伯仲昆仑, 五岳莫与争先焉。”(清?张能鳞《登峨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石鼓摩崖石刻

全文共 320 字

+ 加入清单

石鼓摩崖石刻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以来,石鼓山上陆续发现了摩崖石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自那时起,有关部门和文物专家对摩崖石刻进行了抢救和保护。据考证,石鼓山山体保留了较为完整的露天“摩崖石刻”。据统计,在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山体岩壁上以及朱陵后洞内外,保存有历代摩崖石刻40余处,其中唐刻3处,宋刻7处,元刻3处,清刻9处,年代不详刻石21处。许多石刻仍保存完好。这些石刻刻工精细,包括隶、楷、行、草等,书体繁多、流派纷呈。

石鼓摩崖石刻跨越1000余年,大部分记载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游历石鼓山的感悟,其中还有不少官吏为官任职的记事,保存较好的石刻有“西奚谷”、“江上清风”、“蒸湘”、“介崖”、“高山流水”以及部分记事刻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印心石屋石刻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印心石屋石刻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白鹤泉西南、登临云麓峰石径的右侧,又名“御书亭”,今亭废石刻仍存,系山墙上嵌的一巨幅汉白玉石匾,高93厘米、宽2.88米,中刻楷书“印心石屋”四个大字,端庄朴雅,笔力遒劲。匾左刻“道光乙未秋月”,右刻“御笔”,“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臣陶澍谨领恭摹”,正中上方刻有“道光之宝”的御玺篆章。周围装饰着二龙戏珠的花纹。据《岳麓书院续志》记载,印心石为安化资江石门潭水0产的一种名石。“印心”为佛家语,佛教谓印证于心而顿悟,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古代文人喜欢将读书的地方,起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印心石屋”应是一种书斋。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桂阳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桂阳摩崖石刻群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桂阳摩崖石刻群位于桂阳县莲塘镇天苍村天窗岩风景区,时代为宋—清。

2012年,桂阳摩崖石刻群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石刻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

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

天苍村:天苍村(Tiancang Cun)因境内有自然景观“天苍岩”,故名。村域位于莲塘镇北部,东邻马罗村,南接香枫村,西连东流村,北与常宁市庙前镇西湖村交界。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辖王泥坪、界背、石柱头、丝绒塘、陶都岭、龚家边、万家、阳家、贺家、莲防组、谢家11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现有326户,总人口1184人,耕地面积776亩,其中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魁星山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为厦门市文物保护单位。

魁星山摩崖石刻群位于思明区开元街道中山公园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为清末至民国。

保护范围:北、东至影剧院围墙,南至中山公园围墙,西至魁星山边。

开元街道: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开元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3362人。辖12个社区:深田、溪岸、美仁、西边、后江、湖滨、阳台山、美湖、希望、虎溪、坑内、天湖。开元街道代码350203007办事处驻禾祥西路489号,辖12个社区:~010_深田社区、~013_溪岸社区、~015_美仁社区、~017_西边社区、~020_后江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石门洞石刻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门洞石刻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洞石刻

石门洞位于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干溪村,又名龙王洞,为宜昌八景之“灵洞仙湫”,明初被太祖朱元璋“敕赐灵济”。洞口朝南,宽76米,高22米,深75米,因自然力作用而形成三级阶梯状。洞内现存明、清、民国时期碑刻40余通。其中以“列岫丛青”碑、“游石门洞记”碑和“重建灵济殿记”碑等最为著名。该洞是明清时期鄂西重要的道教文化活动场所。(第五批)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宿城仙人屋石刻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宿城仙人石刻为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单位。

仙人屋一名“半半居”,又名“瓢崖洞”,位于连云区宿城乡万寿山南坡,洞内有门,有窗,有案,佳境天成,自古就是东海胜景之一。仙人屋石刻共有四处,镌于洞内外的石壁上。其中“仙人屋”、“玉女窗”题刻和“仙人屋”诗,刻于“道光乙未(1835年),为两江总督长沙陶澍题;“半半居”题勒为宿城法起寺住持裕通书。陶澍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他于道光乙未年间巡视云台,督办海运,整理盐政,仙人屋诗刻便是他此行中留下的石刻之一。因此,此石刻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1982年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被公布为连云港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东西50米,南至公路,北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燕子岩摩崖石刻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燕子岩摩崖石刻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真静书岩又称燕子摩崖石刻,是武胜八景之一,位于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距武胜县城约25公里。

武胜县真静乡书岩村临河环岩的书岩始建于南宋,长210米,高3至6米,有从唐至清的书法名家篆、隶、楷、行、草各体10余幅、大小字600余个,各种体自有风格,刻工精湛细腻。1808年,真静书岩立有书岩特示牌,明令保护书岩,至今均保存完好。

保护范围:燕子岩共长210米。石刻四周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北外延20米,向南外延30米,向上至岩顶外延10米,岩底向山坡下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上小庄摩崖石刻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小庄摩崖石刻为临沂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小庄摩崖石刻位于沂水县院东头镇上小庄村,年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

上小庄摩崖石刻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院东头镇:院东头镇位于沂水县西南部25公里,是红嫂祖秀莲的故乡,东接姚店子镇,西连夏蔚镇,南邻沂南县,北依黄山铺镇和崔家峪镇;总面积16万亩,有耕地面积3.2万亩,林地7.4万亩;辖43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8900户,3万口人。有党员1449名,建国前老党员142人。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04.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2。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圣水庵石刻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圣水石刻为济南市文物保护单位。

圣水庵石刻位于莱芜区鹏泉街道东龙崮村,年代为明,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2015年5月4日,圣水庵石刻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鹏泉街道: [1]鹏泉街道位于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东部,由莱芜经济开发区代管。辖程故事、小故事、大故事、冯家林、南姜庄、北姜庄、地理沟、黄泥沟、大桥、孙故事10个社区,前宋、后宋、李陈庄、北孝义、孝义楼、中和、南连河、北连河、朴务头、毕家庄、郭家庄、官厂、南孝义、南张家庄、 陶家庄、泉子、瓜皮岭、柳龙崮、马龙崮、西峪、杨家庄、西陈家峪、小陈家峪、中陈家峪、上陈家峪、汶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百花林摩崖石刻

全文共 313 字

+ 加入清单

百花林摩崖石刻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百花林摩崖石刻位于增城区荔城街群爱村少塘自然村米坑(土名)溪旁石壁上,年代为南宋,类别为石刻。

2002年7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从石刻外边线外延约5米。

建设控制地带:从保护范围外缘外延30米。

荔城街道:荔城街是著名的荔乡,是增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文化、行政和教育中心。辖区面积149.71平方公里,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下辖10个居民社区和24个行政村,常住人9 2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6万人,外来人口4万人,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3.22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1亿元,增长17.18%;两税入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阮峰墓石刻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阮峰石刻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

阮峰墓地依山而筑,坐南朝北,面积1080平方米,墓前有60米的神道,两侧立石马、石狮、石翁仲、石羊等。前有石望柱和石碑,碑文清晰。墓前石刻,雕工精细,古朴浑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地址:铜陵枞阳县山镇

阮峰(1539--1567),讳鄂,字应荐,明文学家、戏剧家阮大铖曾祖父。明嘉靖进士,因御倭有功,三奉敕奖。卒后明皇赐祭葬,赠通议大夫,追谥忠定公封号。著有《礼乐要则》二卷,收入《四库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高洞庙及石刻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高洞庙及石刻为遂宁市文物保护单位。

高洞庙及石刻

年代:明、清

类别:古建筑

公布时间:2004年1月6日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明月镇高洞村

简介:高洞庙位于明月镇高洞村,高洞庙现存正殿及僧房,建筑面积365平方米,正殿坐东朝西,素面台基用条石围砌,高0.7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九架梁用三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3.6米,进深8.4米,通高7.15米,檐高3.9米,柱径0.41米,覆盆式柱础。僧房素面台基用条石围砌,高2米,木结构,抬梁式梁架,十架梁用7柱,单檐歇山顶,上覆小青瓦,面阔三间11.5米,进深13.1米,通6.9米,檐高2.8米,柱径0.4米,阶梯式踏道10级。

高洞村:高洞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林朋石刻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林朋石刻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林朋石刻位于马山县白山镇大同村下岭屯后山,时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

2011年,林朋石刻被公布为马山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同村:大同村位于马山县白山镇南部,距县城约2公里,辖10个自然屯,共有890多户4300多人。耕地面积3200多亩,其中水田2400多亩。全村设有党总支部1个,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85人,其中男64名,女21名,流动党员20多人。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大同村党总支部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建立下岭、东关、百榜屯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石刻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南朝(494年)丹阳县胡家桥仙塘湾1988年作为“丹阳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景帝萧道生修安陵石刻

景帝萧道生,字孝伯,明帝萧鸾之父。刘宋时为奉朝清,死在任上。齐立国后,追封为始安贞王。萧鸾称帝后,追封为景皇帝,葬修安陵。修安陵位于今江苏省丹阳市胡桥山伯塘湾鹤仙坳南麓。陵墓依山而建,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两侧置石兽一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这对石兽极其俊美。身躯高大,头颈、胸腹屈曲弯折,略作“S”形,给人以清秀颀长之感。装饰繁复。如对头部茸毛的刻划,使其线条复杂化了。颈部以及胸腹部仔细刻划出胡须与流苏状的饰物。翼膊有圆涡纹,又有鳞纹,而腹部又衬以羽翅纹,令人觉得神兽翼厚而大,足以鼓翮飞翔。多用圆刀法,圆雕、浮雕和线雕综合运用,艺术表现手法较其它诸陵石刻充分。

修安陵全景

修安陵天禄

修安陵天禄

修安陵麒麟

修安陵麒麟

修安陵麒麟头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仕阶村摩崖石刻群

全文共 2540 字

+ 加入清单

仕阶村摩崖石刻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仕阶村摩崖石刻群

豪情浓时石做纸,雅趣兴起刀为笔”。

清代名将冯子材西望巍然耸立的五指山,在上安仕阶村大石旁踌躇满志挥毫而就“手辟南荒”四个遒劲工整的大字。泐石志事,古人所好。“摩崖石刻”即于天然石壁上摩刻字或图以纪事。海南琼中县上安仕阶村的清代汉字摩崖石刻群记载着清朝廷对黎区的开发,是重要历实和美的人文景观。

五指山为海南第一高山,是世界保存最完好的三块原始热带雨林之一。它五峰相连峥嵘壁立,形如一掌五指而得名“五指山”。上安仕阶村是五指山东南麓的黎寨,属琼中县管辖,它东南连吊罗山西南望七仙岭。县城营根距离上安乡仕阶村约52公里,从仕阶村到五指山水满村5公里。据记载:清光绪十一年,由于官府压迫,琼洲汉黎起义震动清廷,两广总督张之洞急命因击败法军一战成名的钦廉提督冯子材,率重兵来琼镇压,直捣“生黎”侗五指山腹地。镇平后抚,冯子材执行张之洞《抚黎章程12条》,仿明海瑞、莫宣宝等议,在琼开通以五指山为中心的“十字路”,在黎族聚居区设抚黎机构,建总管制,设关卡和电报局

,设场互市,鼓励客黎通婚(至今冯子材的部下后人还落户在水满村一带),设“冯公学馆”汉化生黎。(这是五指山黎人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开始)。道路开通后,冯子材和属僚必在路旁泐石题书志庆成功。形成现今上安仕阶村清代摩崖石刻群

琼中县上安仕阶村为“乐太“路(乐东抱由—水满—琼中太平营)途中一个黎村。路通志书,开路者相继在此途留下笔迹。乌马岭古道旁有2块石刻,其中一块是1887年春冯子材所题“手辟南荒”。石刻全长385X112厘米,字个约80×63厘米,正文为横幅,楷体阴刻。分上下款,上款“大清光绪十三年春”,下款“钦差大臣太子少保督办全琼军务钦州冯子材志。”另行“三品衔广西即补分省遇缺尺先前知府子相荣、华统兵平靖客黎各匪勒此并志。”(相荣、相华为冯子材的两个儿子)。整体横幅布局,笔法雄浑豪放、劲健有力,雕刻工整入石五分。

“辟”字表现无比的力度,“手“则体现了一种艰难,一句四言,以此折射了他亲手开创黎区的壮举和豪迈。冯子材是清廷时到五指山腹地职务最高的-。在对面100米处另有一石为刘保林所题,记:大清光绪十二年丙戌秋华阳刘保林湘树氏统兵到此。”大长为75X39厘米。从题款看其较“手南辟荒”早一年。古道翻山顺水,东去7公里的仕阶溪畔另外还有三处石刻,此处皆是“清泉流碧石,古树绕青藤”的情景,溪边一大石藤蔓缠遮,石头三面刻字,两人所题。面东为江国荣题“一手撑天”,正楷阴刻,横幅等间布局,端正峻丽,引筋入骨,用笔干净利落,以小行体题记在另一面:“大清光绪十三年春,石城江国荣奉宫保冯札,委督开十字路通衢,招抚生熟黎岐,今道路如砥如矢,黎岐亦欣然归化,泐上四字,以志成功”。

“衢”为大路,精为“砥”,“路如砥如矢”指公路平坦畅通。出自《诗经•小雅•大东》:“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原意是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这题款记述“抚熟通路”之事实,同时“一手”为五手指,表指五指山的高,暗示他们此行乃撑天立地的英雄,呼应“手辟南荒”中的“手”。与题款同高的左下侧为林德均题写“百越锁钥”

,字体粗肥圆润,横幅正楷阴刻,只有左落款:“钦差督办全琼军务派兼大营发审委员总办全琼营务处提调信宜林德均”。南为越北称胡,“百越”泛指南方诸族,寓示蛮黎之地结束-。仕阶溪水清长流,雨天水从山冲刷而下,溪沟里的石头光滑干净,溪里有块裸露出来的大石头题记“巨手擎天”,名款刻“钦差督办全琼军务,文案沈宝光、巡捕杨树勋志。”应该是两人所记。整幅大小约

2.80

X

0.85米,楷体阴刻,用笔刚劲峻拔,端庄雄伟。在这里林木溪水石头文字相映成趣,一切都静,真乃“枕石簌流一生自在,席天幕地两大常宽”。在溪东边的古道旁还有一题,此石头一米多高,刻有颂辞:“皇清光绪,丙戌丁亥;冯帅戡黎,收回化外。前有海瑞,后有冯公;通道设县,志继刚峰。三公五郎,整军经武;各领偏师,开疆辟土。誓清瘴海,深入不毛;冯家勋业,五指同高”。左暑名字“幕下土独山都启撰,荔波李肇同拜题”。

“刚峰”是海瑞的号,颇有“剑胆英雄入黎地,五指摩崖一石诗”意,借于颂辞冯家勋业。上安仕阶石刻有几个特点;(一)分布地点;分散又集中,主要在五指山东南麓,仕阶溪两岸。仕阶溪如同穿梭于历史时空的一道文化长廊。(二)镌刻时间和内容;大清光绪十三年或十二年间。以短句或颂词同纪戡黎和开路。(三)艺术和历史文化价值;章法布势上,书者顺石而镌,因势布局,正文多为横幅四字,楷书阴刻。虽非出自书法大师之手,但是这笔锋苍劲挺秀,结构疏朗严谨,气宇轩昂,“书如虎立确精神,笔如剑劈勘称妙”值得一睹。仕阶摩崖石刻,既是五指山史的见证,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它也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五指拔地亿万年,清溪洗石流千里。”在仕阶附近的古道,流水,石刻,野趣横生,眺望叠嶂群峰,仰望五指山擎天捧日的磅礴气势以及黎族古老的“五子”传说,使人顿生“鸟鸣溪壑空五指,我牧白云遨九天”的禅意。众所公认;“观望与攀登五指山可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最佳点就在琼中县上安乡仕阶村”。走在仕阶村边,远古森林,藤萝缠绕,清冽氧气,空谷鸟啼,苍石点苔,水鸣环佩,枫叶泛香,小河淌水,梯田稻浪,竹篱田舍。。。

让人感到物我两忘,唯见山水,脱俗如仙。或许还能听到犁田的帕满(小伙子)和在山涧摸螺的拍扣(姑娘)对唱黎族情歌。黎族人是能歌且热情好客的,若留宿村寨,黎人会热情邀请你喝香甜的山兰酒,吃山野长的野菜。“黎家山兰酒作调,田螺野菜情为歌”,席上主人唱起黎歌;“手捧酒碗(罗呢)分给兄(哎罗),兄不领情(罗)要领声,兄不领多(罗呢)要领少,多少都是(罗)侬人情(哎罗)”让客人;酒不醉人情醉人,倍感黎族民风淳朴热情。这时坐在三石火灶旁抽水烟筒的帕雅(阿公)会给你讲有关冯子材和黎人的故事和民谣。使你进一步去体会“撑天”和“辟山”的影响力。

“拔云寻古道,倚石仰五峰,落叶流水去,山寄闲情来。”寻幽探古回归自然,倚着仕阶村清代摩崖石刻,远眺巍峨雄奇的五指山峰,处于-苍翠相连的原始热带雨林中,感受着古人政客“落笔撼山伸入云,疾书颤溪藏向海”的豪迈和山里黎族人的淳朴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裴祠石刻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裴祠石刻为文化旅游景点。

在山西闻喜县城东北25公里礼元车站北隅。礼元镇古名木兰镇相传为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抗击侵略者的铁栅关。裴氏祠建于此。裴族人才辈出,享有盛名。裴秀创“制图六体”,裴松之注《三国志》;裴度平藩镇,恢复唐中央集权。祠建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迭遭兵火,历代得修,现存古碑数十通,在史料与书法艺术上多属有价值的石刻。北周《裴鸿碑》,书法稳

健,唐玄宗书《裴光庭碑》,行笔豪放,字体俊美;殷令名书《裴镜民铭》,既近颜风,又含柳意,端庄凝重,笔力挺拔;

金大定至清代谱序,书法劲健,刻工洗炼,为氏族遗物之精华。

礼元镇:礼元镇地处运城市北端,素有运城“北大门”之称,距闻喜县城25公里,全镇32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30260口人,国土面积80.48平方公里,耕地72634亩,其中水地12871亩。由于地处运城候马两市中间,大运高速公路、二级路、三级路,同蒲铁路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乡镇企业发展情况:投资2.3亿元建成规模化的礼元工业园区,占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西樵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401 字

+ 加入清单

西樵山摩崖石刻为南海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樵山摩崖石刻位于南海市西樵山。共140多题,主要分布在翠岩、九龙岩、金鼠埌、白云洞等处。字体有隶、篆、楷、草、行等;年代由明清至当代,作者有官宦、隐逸、大学问家和乡贤;内容有记迹抒怀,有警世之作,而更多的是歌咏西樵山的风光旖旎、秀色可人。如草书“云门”,湛甘泉书,字径0.35米;行书“天然图画”,黎简书,字径1米;行书“翠岩”,字径0.65米;隶书“大观”,字径0.34米;七十二山人行书“不骛纷华不尚仙,优游林下养余年,闲是闲非休闲理,半日看花半日眠。”字径0.17米,3行直刻;白云洞石刻达80题,如“洗心”,楷书,字径0.66米,灵山仇效忠书;“奇观”,楷书,字径0.6米,“媲美兰亭”,字径0.50米,傅日鉴题并书,还有诸如“银河倒泻”、“峭壁天开”、“壁立千仞”、“仙境”等,均是见景生情与讴歌山河壮丽之作。

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叠石山摩崖石刻

全文共 858 字

+ 加入清单

石山摩崖石刻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叠石山摩崖石刻群在河浦区西北面,遗存崖刻20多题,主要有:

“於戏!先生学贯天文,深心河洛,独得其真。龙马之图,实本於数,浚词最精,羽义翼文,发奥阐明,即今其书,实堪其浚。自维囗眯,行将研究。”

署款“乾隆二十八年(1763)番禺孝廉曹达潜”“先生姓陈,讳英猷,字式蔼,号石泉,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十二月初六日戌时生,充潮阳学廪生,孝友积学。乾隆四年己未(1739)筑斋兹土,为《演周易》之所。乾隆十七年壬申书成,八月十八日未时卒。命勒河图并赞於斯石。先生赞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地之象,奇偶分部。龙马出河象,数以观圣人。则之道昭,三古大哉。斯文圣圣攸祖。

乾隆三十八年(1773)癸巳仲夏丙辰科经魁授浙江於潜知县、胞弟泰年东溪镌。乙酉科拔贡、胞侄蕃梅林书。”

“海阔天空”。署款“乾隆癸巳(1773)陈泰年题”。“九曲径”(大字)。署款“乾隆癸巳陈泰年题”“虎穴”(擘窠大字)。署款“乾隆戊申(1788)长沙寄尘书,梅林陈蕃勒石”陈英猷书房(山洞)内有石刻3题:

“营窟尧咨时雍民,陶穴古公开周家。”时为“乾隆辛亥(1791)之日”“窗前浦潮通濠港,门径崎岖达墓岩”。署款“豪山人浑题石城山之洞,丁卯(1807)赋季夏”“长日避暑岩石下,开卷吟咏仰古风,囗夜宿卧鸡唤醒,气静细省心未通。”小洞口巨石大字:“旋螺”署款“武陵桃源县谢如式题”山洞口题刻:“向山石鸡不入笼,石狮象对水流东。”石洞前的“径松参汉周官肃,坞竹藏烟商易深”、“寿”、“幽涧泉”、“古松鹤舞”和小洞内的“泉祖”、“儒林巌”等均未见落款。

河北社区:河北社区位于濠江区西北侧,属濠江区河浦街道办事处管辖。社区面积约 10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000多亩,山地面积6000多亩,养殖池面积500多亩,社区总人口10027人,户数1833户,其中居民户口206人,农业户口9821人。河北社区划分为6个管理小区,设有6个党小组,党支部现有党员153人,社区居委会工作人32人,其中,党支部委员7人,居委会委员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双港桥贞节坊石刻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双港桥贞节石刻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双港桥贞节坊石刻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清

公布时间:1997年8月29日

位于新建镇双港桥村西50米。刻在七星宫后山西麓山嘴岩石上,为四柱三间五楼重檐牌坊式样。用半浮雕。宽3.70米,高4米。明间正中刻“圣旨”二字,额枋上刻“贞节”二字,下刻“旌表陶尔泰妻马氏坊”,柱上刻“缙云知县汤成烈儒学田希伊”及“咸丰十一年(1861年)孟秋三月□日立”。刻于清咸丰年间。据传后人无力建坊,故使用石刻方式。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新建镇:新建镇地处缙云县西部,距县城15公里,俗称缙云“西乡”,是钱塘江水系婺江支流的发源地之一,东紧靠330国道与新碧农管处乡接壤,南与莲都区双溪镇和本县七里乡相连,西与武义县交界,北与永康市西城街道办事处为邻。在2008年3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原新川乡、双川乡并入新建镇,全镇现有总面积21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新建村,分为新一、新二、新三、新四、新五、新六6个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