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漾濞卷粉的酱料做法【热门13篇】

浏览

3139

文章

13

篇1:漾濞树头菜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树头菜树头菜是多年野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为五加科木属,又名刺老包、刺木通、刺椿、雀不站,“树头菜”为本地名称。

树头菜用途:

用:树头菜以嫩芽供食用,当芽苞萌发后,长到3-5寸长时即可采摘食用,其味苦凉、脆嫩爽口,深受人们的喜爱。“树头菜”因此而得名,成为人们喜食的一种野生蔬菜。

用:树头菜性味辛、苦、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消肿功能,可治肾炎水肿、胃痛、糖尿病、风湿关节痛、腰肌痨损等疾病。当地群众用树皮治便秘、热痢等病。

近年来漾濞彝族自治县已大量人工种植树头菜,前景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漾濞石门关大理苍山石门关景区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石门关(大理苍山石门关景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石门关

漾濞石门关位于苍山龙泉峰与玉局峰西麓,漾江东岸,为大理州著名游览风光之一。两座高数百米的断崖峡谷座落在苍山背后的江边,形如两扇巨大的石门,清流飞瀑,奔泻而出,是一处神奇的景观。周围巉岩壁立,峡谷深邃,谷地溪流湍急。石门关实为鬼劈神凿,异境开天,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石门口前有一深丈许的潭水,水清见底。站在石门口仰望,斜峰入云的石门关便是窄窄一条缝,由这条缝分开的两座青山恰似一对初恋的情人若即若离,左右两壁凸凹相向又像一对蜜月夫妇,被活生生拉开的样子;在关口抬头往关顶仰视,湛兰的天空仿佛一条细而长的带子,朵朵白云像一瞬即逝的仙鹤,岩随云动,两壁似乎马上要合拢。

从关门往里走,有万丈绝壁,青藤飞挂而下,飞泉倒悬,还有一丛丛水芭蕉,再往里走,有三层瀑布,一排排起伏翻动的野草,几棵古松斜立,黄雅秀美,每逢盛夏时节,石门关、石崖上、清泉边、兰花、杜鹃、映山红、争妍斗艳,满山馨香。

最令人惊叹的是,在附近的松林村后山,于1994年10月发现一处面积约16平方米的大型崖画,有动物、人物、果树、手掌银、房屋、追猎、圈舞等200余图,最大的画面约有1平方米,最小的约5平方厘米。经专家鉴定为青铜器时代的作品,并定名为"漾濞苍山崖画",为研究两三千年前的社会、民族、宗教、艺术、生产生活等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并成为人们观赏和游览的一大景观。

地址: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苍山西镇石门关景区

类型:峡谷

开放时间:

08:30-17:00。

门票:

石门关门票+玻璃栈道成人票150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漾濞江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

滔滔漾濞江,由北向南,穿峡度野,触石吞崖,险滩栉比,纵贯全境。

漾濞江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为祖国滇西高原的四姐妹江。代宗大历十四年,曾被南诏主牟封为四渎(以黑惠江代漾江之名。)干冬季漾濞江虽不像另“三渎”深沉狂暴,而每逢七八月雨季,亦不逊高原大江之色。她时而满川红涛、时而一江雪浪;时而如霹雳轰鸣,时而若万琴争发。以摧枯拉朽之势,移山填海之姿,奔湍在莽莽的横断山脉云岑中。沿江岸,或乱石嵯峨,云飞雾腾,江风啸啸;或两岸青山,江声松涛,秀色逸人;或桃柳绿岸,绣壤成片……漾濞江,汇纳了两岸的千壑万涧流水,滋润了两岸的青山绿野,调节了横断山脉群落中的气候。

据“永昌府志”载:“碧溪江,一名神庄江、一名漾水。因黑惠江、源出剑川,经赵賧绕苍山之西,与漾水合流,即谓之漾濞江……”

据当地老者说:过去,漾濞江两岸,长满野柿子林。每值八、九月,柿子盛熟,象燃烧的火焰,映红了青山碧水,故又美名柿子河。

漾濞江,即汇漾水濞水而名,此二水为何各名“漾”和“濞”呢?或者说,“漾濞”两字,含其何义呢?“乃因江河水文地貌特征取名。漾为形声字,含有水波荡漾、源远流长之意。‘文选’王粲‘登楼赋’:‘川既漾而济深’。‘濞’字亦为形声字。‘说文解字’:‘水暴至深’。又‘文选’左思‘吴都赋’:‘濞焉汹汹’。因二水行经横断山脉之间,东西两岸皆悬崖峭壁,江流湍急,发出咆哮之声,故名”。(注一)

漾濞江,古有“一水跨三府”之称。即流经丽江府,大理府,永昌府。故“其上源则来自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罗凤山,中经剑川湖,又南与弥沙河汇合,再南经乔后,洱源、邓川、大理、漾濞……从合江起向南,为巍山与漾濞两县天然分介。到卡马咱附近流入长宁县,最后在南涧与凤庆两县交界的岔江,注入澜沧江”(注二)。从源头罗凤山注入澜沧江,全长349公里,称黑惠江,属澜沧江水系而漾濞江又是黑惠江中游段,在县境内全长115公里,流经脉地、双涧、淮安、平坡、小村、瓦厂及鸡街等六个区。汇合了登头河、双河、古鲁波河……等117条河流。其中,数西洱河与顺濞河水量最丰。

漾濞江河床低矮,两岸沃野,除少量面积因势修渠灌溉,以及电力抽水灌溉或水轮泵排灌外,大面积犹需两岸涧水灌溉。既不广得其泽益,亦不深受其洪灾。如一九六六年,漾濞江爆发了一次百年罕见的洪水,浪拍江村墙角,冲毁江畔良田,古老的云龙桥也难幸免于难、江东桥墩被冲垮了。倘若漾濞江河床高,这场洪灾、就不堪设想了。

漾濞江,现简称为漾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漾濞核桃、核桃乳

全文共 660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大理点苍山西麓的漾濞县素以“核桃之乡”驰名于国内外

漾濞县漾濞江环抱青山巍峨挺拔,地域辽阔,雨量充沛,土层肥厚,山山箐箐、沟沟凹凹长满了枝叶繁茂、果实累累的核桃树。漾濞核桃有果大、壳薄仁饱满、色白、出仁率高、味香、营养丰富等特点

清代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核桃以漾濞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平坡罗家村附近有一棵被当地群众称为“核桃王”的泡核桃树,高17米,树冠占地8分多,每年采摘的核桃可榨油200多斤

核桃是群众喜爱的滋补食品,生熟都能食用。做糕点、糖果、佐料、食油经常少不了它。春节包元宵(汤圆)用核桃作馅,中秋佳节要食鲜核桃,在饭店或家庭餐桌上,油煎核桃仁成为美味佳肴

不少人家把核桃切为薄片,用烧开的红糖水冲在核桃茶,喝后能润肺化痰,提神补气。在漾濞,好客的主人常常用核桃、蜂蜜招待客人。据说,核桃蘸蜂蜜可以滋补身体,延年益寿。 位于漾濞县的大理神达实业公司生产的天然食品----植物蛋白饮料漾濞宝牌核桃乳,是由北京营养源研究所研制,1994年生产出产品,现年生产量为5000吨。 漾濞核桃乳是取点苍山清泉与漾濞特产核桃经科学配方精制而成。产品具有润肺、生津、补肾、健脑、生发乌发和美容养颜之功效。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磷脂、脂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漾濞核桃乳问世以来,相继荣获1994年中国保健商品博览会金奖,全国林业名特产品博览会银奖。1995年6月再次获得第二届中国国际饮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优质清真食品推荐会审定为中国优质清真食品,并列为大理州旅游指定保健饮品。( 大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漾濞飞凤山

全文共 902 字

+ 加入清单

凤山

登上漾濞县城东北面的皇庄(又名卧龙岗)回首西望,但见一山如凤,轻舒羽翼,引项高歌,大有欲腾空而起,直上九霄之势。

此山即是飞凤山。《永昌府文征》载:“飞凤山,一名灵鹫山……

”清雍正年间曾在山麓建有武侯饲。道光年间改建成化平书院(后改称凤清书院)。书院内立有《化平书院序》、《重建凤清书院募引》等碑,均于50年代散佚。1937年滇缅公路漾濞段勘测时,初定要经飞凤山过漾濞江,后经地方父老数番陈说利害,才将公路改由近旁柏木铺村后绕过,“飞凤”方能永久地栖于漾濞江畔。

经过几十年的严格管护,又经过十几年的悉心营造,一片片杉松、蓝按、针叶松、华山松等树木蓬蓬勃勃成长起来——“飞凤山森林公园”已悄然出现在人们面前。飞凤山森林公园建设已列入了地方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投资35万元的“望江亭”主体工程已经建成,它与先期建成的卫星地面接收站遥相呼应,给公园增添了几多现代生活的气息。

公园虽无更多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却也不乏通幽曲径、修竹茂林和别具自然的野趣,实为漾濞县不可多得的踏青春游、避暑消夏的绝好去处。

游飞凤山森林公园一般由右路上山,左路下山。山左山右,景色自不相同。过云龙桥往左行数十步再往上走,便是“公园”大门。进门后依山而上,步步登高,但觉林木森森,凉风习习。林间流动着一丝丝似有若无的绿色烟霭,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如此行约三四百米,即能见到一条露头藏尾的小路从林间往左如蛇般延伸出去。这路也是最近几年才修筑的,青年们游园多走此路。小路虽然三弯九曲,却也算平坦。游人漫步其间,恰如在起伏连绵的绿浪间随波逐流,时隐时现。

进一步门庭,添十分景色。继续向上攀登三四百米,即可登上“凤肩”。这里林木稀疏,视线豁然开朗,可以饱览漾江、苍山秀色和飞凤山雄姿。举目远眺,点苍山巍峨壮观、气象万千。

俯首鸟瞰,漾濞江水如玉带,缓缓东流。人们到此会情不自禁地忆起前人咏漾濞的诗句:四围青山环抱,中间一水蜿蜒。

飞凤山真是一幅常看常新的水粉画!春日里,百鸟朝凤,啁啾和鸣;仲夏间,千枝滴翠,万木葱笼;秋风中,群蝉欢歌,枫林似火;严冬时,山色如黛、林壑藏春。飞凤山四时之景不同,无论何时来游览,皆可令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漾濞云龙桥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云龙桥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云龙桥

云龙桥位于漾濞县城西边的漾濞江上。志书赞为“濞江飞虹”。云龙桥始建于明代,为博南道古津梁,现已更换为钢缆吊桥。桥长53米,宽2.3米,高12.9米。9条钢缆临江飞跨,上复栎木访板作桥面,左右各是一缆当扶手,两岸均建有桥亭。

云龙桥以险要壮观而成为漾得县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漾濞是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在这段古道中,要数漾濞江峡谷地段最为惊险。江边栈道人马难行,江流湍急舟揖难渡。

明代曾有诗形容其险要道:过了漾濞渡,阎王清上簿;到得龙尾关(即今下关),才是到人间。以往,为了开拓漾濞江峡谷与外界的交通,当地民众曾不止一次在怪石磷峋的峡谷间扯溜索、拉藤绳、架木桥。但这些交通设施或毁于洪水,或毁于兵燹。

传说某日清晨,忽见一缕彩云在漾濞古镇西角绵亘江上,

如同蛟龙过江。民众认定是神龙显灵,示应新选桥址于此。遂于此处江面上建起铁索桥,并形成漾濞一景:铁锁云龙。电影

《五朵金花》、《奇情侠侣》均有在此桥上拍摄的镜头。

《徐霞客游记》中有道:“抵漾濞。居庐夹街临水,甚盛。有铁索长桥在街北上一流一里……渡漾濞之水”。可推见此桥应建于明代或明代以前。

每当如火红霞染透漾江峡谷的时候,人们纷纷到此漫步凭眺,留连忘返。是时桥下江水盈盈,水上长桥悠悠,村舍炊烟袅袅,好一幅田园山水画。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漾濞核桃三道蜜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核桃三道蜜是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的特色小吃。漾濞核桃三道蜜是漾濞彝家人的传统小吃,是招待贵客的礼节性食品。

第一道蜜——“蜂蜜核桃茶”,这是小小的蜜蜂从苍山的深山峡谷中采集酿造的百花蜜,加上核桃仁片和少许生姜,是地地道道的原汁原味的绿色天然食品,味甜美无比,具有健胃解渴等功效;

第二道蜜——“荞粑粑蘸蜂蜜”,荞粑粑蘸蜂蜜也是彝家人的风味小吃,山荞生长在彝山的高寒清冷的大山深处,它在贫瘠的土中萌芽,在干旱中生长,在清苦中孕育,在冷风中开花,在高寒中结果,从不受外界的空气污染,是彝家人喜爱的食品,彝家人出远门,都喜欢怀中带一块荞粑粑,饿了啃一点荞粑粑,喝一口山泉水又行路,做得好的荞粑粑放置一个月都可食用,荞粑粑还有药用疗效,如肠胃不好,消化不良,吃上几口荞粑粑,就可以消除病痛呢;

第三道蜜——“核桃蘸蜂蜜”,核桃蘸蜂蜜是漾濞彝家人最具特色的一道招待贵客的食品,用核桃蘸上清亮碧玉般的土蜂蜜,吃到嘴里,这时你自然深深体会到什么是香、甜、鲜、脆的真正滋味。在古时的南诏、大理国时代,地方1把核桃作为高贵、典雅之礼品贡奉给朝廷皇帝享用。核桃也是药用补品,经常吃核桃,可以补肾固精、乌发养颜、补气养血、润肠化痰,更有健美之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漾濞玉皇阁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玉皇阁为文化旅游景点。

玉皇阁

传说很早以前,有朱、史二道人结伴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大川,其中一人还随身携带着一尊雕琢精巧的玉皇大帝金像。当他们来到漾濞石门关前一处地方时,只见一道金光自携像道人怀中进出,随即化作彩云忽忽悠悠径往石门山上飘去,萦绕在悬崖峭壁之间。细看时,怀中金像已无踪影。二道人悟知必定是因为此山灵异,引得玉帝金像化云而去。于是收定心猿意马,打消云游之念,在玉帝金像化成的彩云素绕之处建玉皇闻静修,终于得道。因为有此异事,乡里民众就在金像化云之处建现供奉,久而久之该地使得名“拜福台”。

玉皇阁之奇在于周围皆系绝境。在石门北崖之上的方寸之地里劈山削岩建成,背靠陡崖,面临绝壑。阁东绝壁间有一由岩层断裂而成的石室,高、宽各丈余,纵深数丈。“洞前石崖,上下危削,古木倒盘,雷烟揽翠”——徐霞客当年所见到的景致如今依然如故,而其“杳然别天之想”,却不知有几人能品味得出。

阁后峭崖之巅近年新建一塔,虽无名塔之雄,却有临壑之险。塔东10米开外,便是玉皇阁前悬崖的上延段,依然是壁立千仞;“穿林野鸟飞难度”。塔西约8米处有一地穴,俗称仙人洞,另一端开口于绝壁之上。洞穴窄小,出入不便,因而生发出“恶人难得平安出入”的传闻,更引得游人非冒险一试不可。钻穴而入数十米,便可在另一端穴口凭临“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妙了。

阁因山而名,山有阁更秀。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之举和人类的巧夺天工之美,在这里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一日畅游,足可使游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漾濞大泡核桃

全文共 1145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大泡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泡核桃(又名漾濞核桃、棉核桃、茶核桃、麻子),原产漾濞县,现广泛分布于大理、丽江、怒江、保山、临沧、楚雄、红河、昆明、曲靖、景东、昌宁等州(市),以及贵州、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为云南和贵州早期无性优良品种,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1979年在全国科技协作会上被评为全国优良品种之一。2004年漾濞大泡核桃通过原产地标记注册论证,漾濞大泡核桃干果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

坚果扁圆球形,果基略尖,果顶圆。纵径3.87cm,横径3.81cm,侧径3.2cm,三径平均3.5cm。壳面大而有浅刻点,缝合线窄,中部略隆起,结合紧密,先端钝尖。内褶壁及横隔膜退化,膜质,取仁易,可取整仁,核仁补充,饱满,昧香甜而不涩,黄白色。单果重12.3~17.1k,壳厚0.4~0.9mm,仁重6.0~9.4k,出仁率53.2%~76.56%,核仁含脂肪67.3~75.3%(不饱和脂肪酸占89.9%),蛋白质含量13.43~17.32%。

树势强,树姿直立开张, 高达30多米,冠幅达734米,树冠呈半圆球形,树冠直径15m左右,分枝力成果期为1:1.36, 中短果枝结果为主,中果枝率达94.1%,每果枝结2~4个果,平均坐果2.3个以上,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产核仁量高达340k以上。单株产量最高达3.7万个,折合488.4kg,成果期株产坚果75kg,高产可达111kg。

幼树5~7年开始挂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上,通过科学管理,定植后可提早至3~5挂果。在漾濞县海拔1900米左右的地区,3月上中旬芽萌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雄花开放散粉,4月上中旬雌花开放,同一株树,一般雄花败落10天后雌花才开放,至白露节令,一般9月上旬坚果成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开始落叶。

该品种抗逆性强,寿命长,高产,百年大树结实累累,丰产性状好,坚果质量最佳,是果油兼优的优良品种,是目前云南等南方地区商品核桃生产最主要的栽培品种。

- 漾濞核桃 -清代安微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说:"核桃以漾濞江为上,壳薄可掐而破之."漾濞县在大理县西部,以盛产核桃著称. 如果你到漾濞山区彝族家中去作客,他们一定会用当地的传统食品核桃蘸蜂蜜来款待你.这是一种润肺化痰、香甜可口的食品.漾濞核桃果大、壳薄、仁厚、味香、出油率高,是我省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漾濞山区满沟满岭都是青翠茂密的核桃林.核桃树粗壮挺拔,有许多百年老树.平坡公社高发大队有一棵核桃树,两米围,亭亭如盖,占地达半高,一般年产核桃两百多斤,可榨油近70斤.这棵树被称为"核桃王". 核桃仁含油量高,可榨油,生熟都能吃.大理一带传统的节日食品,如春节的元宵、中秋的月饼,都以漾濞核桃仁作馅,香脆甘甜.漾濞核桃也是馈赠亲友的一种礼品.( 大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漾濞苍山崖画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山崖画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该崖画地处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苍山西镇金牛村东南方向约距三公里外的点苍山半坡吃水箐,海拔2070米。该地形略呈交椅状,中横一缓坡,绘有崖画的巨石卧于缓坡顶上。

巨石系花岗岩质。宽19.9米,高8.25米;崖顶有崖房,画面基本平整;北偏东59度走向;崖下系泥质平地。崖画长5.6米、宽4米,总面积22.4平方米。崖面分别以土黄色和赭红色线条绘制,其内容共分为五组。由于崖画风化剥落及岩浆淋覆,可以辩认清楚的图象有人物、动物、植物手摸印等200多个,以及表意图象等,内容有:放牧:采集(摘野果)、狩猪、舞蹈、房屋(干栏式)等。反映了先民生动而丰富的原始生活……

来自全国各地的崖画专家普遍认为该崖画系西汉之前作品,很可能是最古老的史前艺术。与广西、西北等地的崖画有一些相同点,同时又有较显著的区别;与云南其它地区发现的崖画也有一定区别;该崖画画面集中,内容丰富,图象生动,是不可多得的一处崖画。专家们赞扬该崖画不仅在滇西,且在全国亦属崖画精品。

该崖画填补了大理州以往无崖画的空白。对研究大理地区古代社会史,民族史,艺术发展史,提供了古朴面形象的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证实点苍山西麓,很早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同时,为开拓点苍山文化长廊和发展旅游业等,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该崖无凝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漾濞古驿道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驿道

县内古驿道有四条,分别为漾关驿道、漾永驿道、漾剑驿道、漾云驿道。其中漾关驿道、漾永驿道从与下关交界的四十里桥起,西至与永平交界的顺濞河止,长70余公里。沿途有平坡、鸡邑铺、金牛、马厂、太平等古街,至今残留的数段驿道仍在通行,部分古街店铺犹存。漾剑驿道南从县城起,顺漾濞江岸往北至剑川止,长约150多公里,现今仍存数段遗道。漾云驿道从上街云龙桥往西北方向而行,经罗屯、沙堡登过十一个村到与云龙交界的大双河,直达云龙县城,长约110多公里。残留多段遗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漾濞普光寺

全文共 955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普光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普光寺

普光寺,坐落在漾濞县城南5公里云台山林业局驻址内。这里傍山依林,林木葱郁,交通方便;山花掩径,林禽争鸣,自然风景极为优美。据传普光寺始建于宋朝,后毁于兵火,明末清初重建。50年代曾被地方粮食部门征用改造为仓库。

1976年粮食部门将该寺房产转卖给云台山林业局。1983年该寺地基收回地方,以待开发。1986年初春,周围群众自筹款项在原地基上进行庙宇修复。至1991年,下关、大理、巍山、祥云、昆明、四川等地来的游客络绎不绝,普光寺就此以每年七八万元香火功德的收入,专用于会期活动和修复扩建。县内外古建筑和雕塑方面的民间艺人,以极其深途的审美眼光,构筑了以“普光高照”为主庙的楼台亭廊、梵宫舍宇、招待所等共11幢27间的建筑群。主庙建筑久远,原为单层平房,1983年后两次重修扩建装饰,现为楼房3间,雕梁画栋,文墨苍劲,佛像数尊,香烟不断。沿后台上为大雄宝殿楼房3间,右侧分别为药舍楼房4间,招待所楼房4间。诸天阁一幢3层5间。该寺占地面积约9亩,建筑占地面积约5亩。

远看普光寺,古木参天,炊烟缭绕,坐向各异的大小殿宇隐现于古木葱郁之中。围墙外,一棵棵老桉树参天入云,一排排银槐枝干横出,繁茂挺秀。近视观音殿、大雄宝殿、岳王殿、十帅殿、老君殿、女娲殿、山神山王殿以及白龙太子庙等,殿宇飞檐斗拱,雕木楼墨,精湛巧妙,出神入化,风雅别致。一尊尊“儒、佛、道”三家的彩绘造像,神态万般;梵僧、侍从活灵活现,使灿烂的文物古迹与优美的自然景色互相辉映,“人工”与“天工”融合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图。

普光寺寺庙主持人员,一直为群众自发举荐。他们中有莲池会会长、副会长、会计、保管及常年住寺者。招待所专为远地来客服务。会期每年二十七期,仅大的会期便有:正月初一弥勒会、正月初九玉皇会、二月十九观音会、三月十八黄主会、四月二十八岳王会、五月二十五五谷大神会、六月初一至初六南斗会、七月十五至十七中元会、八月十五0会、九月初一至初九北斗会、十月十八虚空地母会、十一月十九日太阳会、十二月十五日0会等等。大会期赶会人数多达数千人,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小会期人数也有几百上千人,来人以县内城乡、山区、周围群众为主。普光寺因其交通十分方便,自然景色优美,场地阔达,每每成为中小学师生们春秋踏青、野炊的好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漾濞卷粉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漾濞卷粉是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的特色小吃。漾濞卷粉,用优质大米做成,味美可口,可当餐食。距今大概有30年左右的历史,是漾濞一道很受欢迎的地方小吃。

漾濞卷粉的发源地属越南,当年滇越铁路运行后,一些越南百姓为了谋求生计,开始在滇越线上卖卷粉。后来传到云南开运、贵州、广西一带。那时候它的制作和加工方法经过,演变已经和现在的卷粉差不多了。只是在配料上还有一点点差距。到了1980奶奶左右,漾濞当地认为了谋求生计,在贵州亲属的鼓励下在漾濞小街开始了第一家卷粉的加工制作和销售,逐渐在漾濞流行开来。

一开始的漾濞卷粉用豆芽、香菇、辣酱等做馅,因为漾濞盛产核桃,后来改用核桃。由于当时的漾濞交通落后,百姓上街赶集多由骡马代步。那时候的漾濞卷粉多是山上的百姓喜欢吃,为了骑马赶路,就只加核桃酱、自家腌制的老坛酸菜(葡菜),有的人喜欢辣椒就再加一点点的辣椒,卷起来方便快捷,还可以边赶马边吃。于是漾濞卷粉就基本成型,流传至今……

漾濞卷粉的做法(原料):优质大米、苍山雪水、核桃(或花生)仁末、酸腌菜、花椒油、大蒜油、味精、酱油、芫荽等佐料。制作要诀:①将优质大米用水浸泡2-4小时;②把浸泡的大米磨成米浆;③把米浆倒入圆形平底锅模具内,放入沸水中蒸熟或煮熟后再晾放在簸箕中;④把已蒸熟或煮熟成圆形的卷粉平放于菜板上,用菜刀平分为2;⑤将切分后的卷粉抹上核桃(或花生)仁末和放上适量酸腌菜及其佐料,将其卷成卷短切后,即可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