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宏佛塔在哪里(优秀20篇)

浏览

4033

文章

39

篇1:马哈木尼佛塔

全文共 486 字

+ 加入清单

马哈木尼佛塔又称“大佛塔”,位于曼德勒的西南部,是一个佛教圣地,也是曼德勒香火最旺的地方,供奉的是马哈木尼佛像,相传为佛祖亲自开光。当地人将这座佛塔视为佛祖真身,认为他能带来所有的奇迹,在缅甸有着神圣地位。

马哈木尼青铜佛像高约4米,关于它的由来有着很多不同的传说和故事,可以确信的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曼德勒城,但佛像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来,维一受损地方是纯金皇冠和金制品被溶化混在一起,重修工程一直延续到1884年。如今不断涌入的男性香客依习俗将金叶铺贴在佛像身上,经多年积累,金叶厚度已经超过16厘米,整个佛像身体变了形,这也显示出此佛寺香火之鼎盛。

马哈木尼佛塔周围居住着相当多的僧侣,因为他们认为居住于此就可得到佛祖的庇护。平时年轻人结婚要先到马哈木尼佛塔跪拜、祈福,身着华服,场面隆重,气氛温馨。

Mahamuni Buddha Temple

必去理由:缅甸最重要朝圣地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缅甸[Myanmar]

景点所在省、州:曼德勒省 [Mandalay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曼德勒 [Mandalay]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章古台佛塔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章古台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章古台佛塔,是奈曼旗清代-教重要建筑遗迹之一,为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

该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章古台苏木所在地以东120米的高地上,远距10里可见,颇为壮观。该塔由青砖砌筑,塔前是被拆毁的胡硕庙遗址,方园一平方华里,布局至今依稀可辨。塔身高4丈余,底宽2丈多,共分5阶。上两阶呈圆状,有铜顶箍,十三天,佛眼等。佛眼分东、西、南、北四向,内有四尊佛像,为首者是-教鼻0喀巴,佛眼四向还挂四个响铃,风吹铃鸣,轻风微响,疾风骤鸣。下三阶呈方型次第积迭,构强固的塔基。

第二阶四面刻有该塔的募捐和设计者的名单,现已驳落不全。每阶都有神像浮雕,四面对应,工整美观。

据考证,该塔及胡硕庙均系清朝中叶所建,至1949年已传七世,约200余年。塔与庙为一组建筑,同是佛门标志,当年香火颇盛,为奈曼四大庙之一。土改时,胡硕庙被拆除,-走散,仅余此塔。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梅州千佛塔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梅州佛塔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坐落于梅州市东郊大东岩山顶,建于大宝八年(公元965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现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塔分为七层,通高4.2米,呈四方形,塔底边长1.6米,为生铁铸成,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为保护铁塔,1991年12月3日在铁塔上方新建一座千佛塔,整个佛塔用花岗石筑砌而成,塔高九层36米,八角形,宏伟壮观。佛塔二至八层墙内镶嵌千尊汉白玉佛,九层供奉千尊鎏金铜佛,塔顶托起一座七层小石塔,形成塔中有塔,塔上有塔、铁佛、玉佛、金佛共容一塔的"三千佛塔"的艺术特色.

该塔始于修慧寺内,后毁,乾隆初年由嘉应州官王者辅迁置于梅城东郊山上,1989年迁入普同塔院内。1990年,普通塔院新建了一座高36米的大塔,共九层,首层置千佛铁塔,二至九层内壁镶了千尊汉白玉佛像,顶层安放着千尊金佛。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金山街道东岩莲花山顶千佛塔寺内

类型:古迹古塔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门票信息:

门市价:5.0元

金山街道: 金山街道是梅州市梅江区所辖。是根据省民政厅粤民区91号文精神,由原金山办事处、东山办事处、东郊镇撤并而新设立的。于去年8月14日由区委宣布挂牌成立。辖区东界梅县西阳镇,西面与西郊办事处相连接,南濒临梅江河,北临梅县城东镇。总面积41平方公里,总户数16590户,总人口82041人,农业人口6553人,非农人口65488人。下辖10个居委会和10。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于青海玉树州称多县仲达乡,通天河南岸。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刹,名为“仁真敖赛寺”。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为“臧娘佛塔•盛德山”。

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将臧娘周围的苯教仁真敖赛寺、巴钦班觉寺、巴格达宗寺合三为一,在臧娘佛塔脚下创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筑物数十座。现存有大、小经堂及0殿、僧舍等古建筑物,墙面涂有竖向黑白相间条带,这显然是萨迎派寺院的象征物。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的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朝皇帝封为国师的巴思八亲临寺院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千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创建人孟德嘉纳大师的僧衣、靴子、-及经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师的颂文,官府文件等文献资料;有数千件历代宗教法器、供器、佛像,还有为数极多的历代石刻佛、0、人物像及嘛呢石等;佛塔回廊墙面上有宋代壁画50多平方米,至今仍鲜艳夺目。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臧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臧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臧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臧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臧娘艺术为生。臧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2001年6月,臧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利州佛塔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利州佛塔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利州佛塔,又名精严禅寺塔,矗立在喀左县蒙古族高中古塔分校内。此塔建于辽代咸雍五年(1069年),塔高34.1米,为八角密檐式砖塔,是一座稀有的砖雕艺术品,被列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信步来到塔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枝繁叶茂、浓荫蔽日的两株古槐。过古槐、仰望古塔,总会看到成群的紫燕围着古塔上下翻飞,燕鸣呢喃,那明亮的欢鸣之声,犹如佛经传颂之音,又似莘莘学子的朗朗读书之声,令人陶醉其中。每当临近考学之际,祭塔之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虔诚膜拜。

古塔塔身为等边八角型,塔基边长均为5米,石条砌成,高出地面6米。古塔的下两层为塔身,空心楼阁式,塔身以上共七层,为实心密檐式,收度很小,在辽代塔中很是少见。精严禅寺的第一代住持圆盖圆寂后就葬于塔内。每层塔面为白色,整个塔身灰白相间,上部迭砖六檐,檐下饰方砖浮雕一周为“二十四孝图”。浮雕上面有莲花座,座上除了正面外,每面各有三只砖雕狮子驮着平座。平座上为第一层塔身,南面辟有门额为圆拱状、内外相同的券门,两侧嵌有石碑,上面分别用正楷刻着“万古”、“流芳”四个字。东、西、北三面为假门,门侧为面目凶狠,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威风凛凛的浮雕力士。其余四面雕有八大金刚,神态惟妙惟肖。第二层塔身守卫四门的为八尊力士,基本与第一层相同。另有八尊慈眉善目,神态各异的菩萨浮雕,使古塔平添几分亲切和敬意感。塔身以上七层密檐均为砖雕斗拱出檐,斗拱之间是砖雕花卉。塔顶为攒尖式,中心露有铁刹杆,塔心内部空心到顶。第一层塔室为八角型,室顶中心有一方孔通往第二层塔室,第二层塔室为方型,室顶中心有一方孔直通塔顶。

来源: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彭州佛塔

全文共 430 字

+ 加入清单

彭州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彭州有一个巨大的佛塔群,多数隐立于深山密林之中。其中云居院塔、正觉寺塔、镇国寺塔被列为第六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塔都因寺得名,在历经千年风霜和人为破坏之后,寺庙已经不在,只剩这些幸存的塔子,长满荒草的塔身仍然庄严屹立,默默地代言着北宋时期辉煌的建筑艺术和彭州那段兴盛的历史。

彭州佛塔位于四川省彭州市。彭州佛塔众多,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三座:正觉寺塔、云院寺塔、镇国寺塔。彭州佛塔建筑构思巧妙,在注重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更注重装饰风格及艺术造型,既有北方佛塔壮丽恢弘的建筑风格又糅合了川西精致典雅的建筑理念,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宋代佛寺建筑在四川地区的代表。

2006年,彭州佛塔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云居院塔

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0米。

2.镇国寺塔

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0米。

3.正觉寺塔

保护范围:以现围墙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4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固都陶佛塔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固都陶佛塔的意思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功德佛塔, 全名是玛哈罗迦玛若盛佛塔,玛若盛是佛的称号。

佛塔于1857年修建完成,当时召集了全缅甸和东南亚共计2400余名高僧,召开了第五次修订佛经结集大会,最后将结集的三藏经等刻在729方云石碑上,建造成了珍存三藏经的佛塔。

这些石碑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书”,它的规模是佛教世界绝无仅有的,据说如果一个人每天阅读8小时,要读完这些“书”,一共需要450天。佛塔内墙的每一个入口处,雕刻有佛本生故事和护门神像的柚木大门。佛塔的四个长廊也都建造得雄伟堂皇,令人赞叹不已。

交通

可乘人力三轮车或皮卡车前往,与曼德勒山很近,可以顺路游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冯家坝佛塔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冯家坝佛塔为平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冯家坝佛塔位于平昌县灵山乡民意村,该塔坐西南向东北,石质仿木结构,七层楼阁式塔,攒尖顶,通高10.2米。塔基为八边形,底座边长1.4米,高1.2米,。塔身第一层、二层、四层、六层为四边形,第三层、七层为鼓形,层层上收,塔身东面一至三层开窗,第一、二层刻动物、花卉图案,第四层墙面有文字记载修塔记事和捐资人姓名及“明崇祯五年”题款,塔的整体为实心。该塔造型美观,为平昌少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临海千佛塔

全文共 709 字

+ 加入清单

临海千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佛塔位于临海市巾子山西麓龙兴寺内,又名多宝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744年)。现存塔身系元大德三年(1299年)重建。此塔为楼阁式砖木混合结构,六面七层,中空,每层一门,二层至七层除一门外,面面有龛,每面都是模压烧制的佛像砖贴面,共有佛像1003躯,故名千佛塔。

千佛塔至1976年时曾作维修,将因毁坏而呈不规则状的塔顶改成攒尖顶,但未按照原状复原。1999年,再次对塔进行维修,将塔顶恢复成原状。

如今的千佛塔共七级六面,砖木混砌楼阁式,其内中空,单壁筒状结构。塔经修缮后高约30米,勒脚边长3.66,对角径7.12,塔内空径1.8米。从第一级起,每层都设有一个壶门;从第二层开始,每级每面除虚门外,均设有壁龛,至七层,每层高约4.17米,构造略有不同,壁龛中的佛像砖数量也有少许差异,因之每层佛像砖数量不尽一致,少则一百三十八块(四层),多则一百八十七块(六层),全塔共计一千零三块。佛塔的建筑手法各层平座均采用石板出跳的特征颇为罕见,而比例准确、造型优美的塔砖佛像,更是这多宝塔的荣光体现。

元代佛像造像多表现为头大身小,颈部较短,躯干挺拔,健劲有力度,莲座较低矮,呈大梯形,莲瓣多宽肥,朴素无纹。六面体的塔身上,每一面都整齐地镶嵌着浮雕佛像,迎面望去,十一尊一排,自下而上四排,共四十四尊仪态大方的坐姿佛像,盘膝交腕,结跏趺坐,其神恰似《楞严经》中“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常自思惟”之状;佛教虽主张于不着相,但若示众,着于相的兴许就如这般神情祥和,叫人安定。趋近观摩,七百年时光的雕刻,风雨霜电的刻划,早已写就了“荧光列宿,满月丽天”的图景。

现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佛塔的意义与作用

全文共 712 字

+ 加入清单

佛塔的建立最开始是为了供养舍利等圣物吉祥物,纪念圣者。建造佛塔期盼着可以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以恭敬之心礼敬佛塔,即使是最简单的顶礼、洒扫、供养等,也能累积深厚的福缘,获得无量的功德。

意义作用

佛塔的建立最开始是为了供养舍利等圣物吉祥物,纪念圣者,人是不可以随便进入的佛塔的。佛塔的结构外观也是代表了佛陀的圣意、法身,它的每个部分都揭示了成佛之道。佛塔下面的塔基代表十善业、三阶代表三宝、狮座代表法住于世、莲座代表六度、基座四角代表四无量心,整个佛塔则代表包括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建造佛塔可以净除恶业、障碍及广积福德,不但能够令自己证悟菩提道,而且能够圆满饶益众多受苦的有情,让他们解脱,进而取得安乐的佛果。

扩展资料

塔是一种佛教建筑,所以也称佛塔。塔最初产生于印度,他是埋藏佛舍利的纪念性建筑,把佛的舍利埋藏于地下,在它的上面堆筑出一座半圆形的土堆,外面用石材包砌并有雕刻装饰,名称为“Stupa”,翻译为“塔波”或称“浮图”,简称为塔。这种半圆形的塔随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原有的楼阁相结合而产生了中国式的佛塔,它的形象是下面为中国木结构的多层楼阁,在楼阁顶上安放一座“塔波”作为阁楼之顶,所以称为楼阁式佛塔。木结构的楼阁式塔因为很高,极易受到雷击而引起火灾,古代不少著名的木塔都因此而被烧毁,所以逐渐用砖代替木料而建造高塔。这张砖造楼阁式塔在实践中又发展出一种密檐式塔,它的特点是把塔的底层以上的各层楼压低,形成多层屋檐相叠,将塔分为塔身、密檐,塔刹(即塔顶)三部分,其中密檐部分所占比例最多,故称密檐式塔。之后,又从印度等地传入佛教的喇嘛塔、金刚宝座塔等几种形式,形成了中国佛塔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勐底佛塔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勐底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勐底佛塔

在遮岛东西二台坪子。因遮岛镇街上,原有佛寺已被拆除,傣族群众于1983年动工兴建此塔。1986年俊工、塔白色,高16.2米,底部直径14米,低部贺周近44米。后用金粉涂涮,旁建有奘房(大雄宝殿),占地面积约10亩。现主持召并亚波嘎是州、县、镇三级代表及政协委员。

在常寨后山、建于清道光年间,有碑,为清道道光四年(1824)年,季春月(三月)下浣住持,僧解聪立。原寺已毁,后重建。目前,已建有天“王宝殿”、“观音殿”、“五观堂”、“食堂”、“僧房”等,占地面积33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繁峙万佛塔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繁峙佛塔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万佛塔,又称狮子窝琉璃塔,位于繁峙县岩头乡大草坪村富家庄自然村西南2公里处。坐北朝南。平面呈八边形,边长6米,占地面积173.82平方米。

据塔刹座题记载,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塔基八边形,束腰须弥座,高1.7米,塔身八边十三层,通高35米。通体镀琉璃砖,每层各面分五层十五排佛像,共计万尊。

塔身为双层套筒结构,原可沿台阶上至五层,现已封闭。一层檐下设仿木结构砖雕,四面门两侧各雕力士像。塔南侧存石狮2尊,时代不详。2004年6月10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网

大草坪村:大草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广德寺多宝佛塔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广德寺多宝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位于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隆中山东北广德寺北端。是我国仅存的少数几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

多宝佛塔

广德寺,始建年代不详,唐代名云居寺。后毁。明景泰年间重建。原位于隆中山,成化年间迁现址,改名广德寺。明末遭兵燹,仅存多宝佛塔。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各代均有重修。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5万平方米。中轴对称布局,现存山门、藏经阁、方丈室、东西客堂及多宝佛塔等。

多宝佛塔

多宝佛塔位于佛寺后,建于弘治七年(1494)至九年(1496)。通高16.8米。分塔座与塔身两部分,塔座八角形,直体,边长5.32米,高7.26米,设角柱,叠涩檐,四面施石券门,正门上有壁龛座佛一尊,上额石刻“多宝佛塔”四字,塔心设八角形单层仿木结构砖塔,檐下施斗拱,四壁设龛,龛内浮雕座佛。塔内设石阶,盘旋可达塔座上方。塔座上方立有五座塔,四隅各立有一座高6.65米的六角攒尖顶楼阁式小塔,正中立高9.54米-塔,八角须弥座,覆钵式塔身,十三天相轮,石宝珠塔刹。全塔内外共有石佛48尊,故称多宝佛。该塔结构严谨,匠心独运。其额、枋、斗拱等建筑构件和石龛、佛像及装饰纹样的雕刻手法既体现了中国建筑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印度佛塔建筑的特点,显示了建筑技术和艺术的高超水平。

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允燕佛塔

全文共 1372 字

+ 加入清单

允燕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允燕塔位于盈江县城平原镇东2公里处的允燕山二台坡。海拔857米,东经97°57′,北纬24°42′。属横断山脉高黎贡山延支脉西南余脉。大盈江经允燕山脚从东往南向西绕过。塔东北是傈僳族阔时节标志《木多依》,景颇族目瑙纵歌节标志《目瑙示栋》和中波台。塔东南有傣族泼水节标志《浴佛塔》。正北方为马鹿场,西北方是勐町村和县城平原,正西为棒腮寨。

允燕塔始建于1947年。因1946年盈江发生特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瘟疫蔓延,为求佛保佑,由盏达(今盈江县)土司后裔思鸿升的弟媳线云宵女士主持筹资修建。由于国内局势动荡,各种流言蜚语传来,工程时建时停,直到1952年才完工。文革期间虽遭局部损坏,但塔基、主塔和小塔主体尚存。1982年、1993年两次维修。

允燕塔为土基结构。是滇西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标志性建筑,属于覆钵形金刚座式群塔,由1座主塔和40座模型塔组成。

塔基(金刚宝座)由5层叠加而成,底层呈正方形,底边长(宽)约为19.3米,高1.1米,第一层28个模型塔内设有佛龛。第二至四层基座均为方形束腰须弥座,四角各置模型塔1座,共12座,不再设有佛龛。第五层塔基为八角形束腰须弥座,顶端筑成圆台,周边雕有一仰莲瓣,呈一莲座,主塔立于莲花座之上,塔下身是一巨钟,中间一周有形态各异的手拉108个佛珠串的“七护卫”浮雕,分别是虎、狮、白象、鼠、羊、龙、鹰之化身,传说还有一隐身黑象在塔下巡逻。浮雕上面为刺绣袈裟纹饰。塔身上部筑一串扁圆形连珠相轮,相轮上置一仰覆莲座聚宝瓶,构成塔刹。刹顶冠以金属宝伞和风标。塔身及塔刹通体涂饰金粉,朝晖夕阳之下,金光闪烁,十分壮观。

允燕塔坐南朝北,方向偏东5°左右。由允燕山北麓进入塔区筑有一条水泥通道,两侧为茂密的林木,通道全长93米,宽4.5米。起端与终端高差约10米。在通道进入塔基四周地坪入口处,置有二尊“嘎朵”(缅语,意为怪兽),造型奇特,相当于汉族地区的麒麟或狮座。

滇西现在6座方基座塔中,以允燕塔规模最大、塔身造型最为精致,保持了佛塔的原真性与完整性,其文物价值与上世纪90年代重建的佛塔相比要高出一筹。

允燕塔与缅甸曼德勒省瓦城的“罗伽骠塔”塔身浮雕图案及塔基造型相同。塔身结构,塔刹结构及图案与曼德勒省实皆市的“烦鸟帕耶信塔”相同。正是中缅两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物证。

1992年,缅甸曼德勒省掸族佛教协会主席吴宰妙旺来访,并提出要赠送盈江允燕塔玉佛一尊。1993年4月由吴宰妙旺率领85名僧侣护送玉佛至允燕塔,佛像高11.8英尺,重10吨,盈江县佛教协会在允燕塔南山坡建寺,是中缅两国友好交往历史的延续,允燕塔成为中缅两国人民“胞波”(亲戚)友谊的纽带。

1983年1月13日云南省政府公布允燕塔为云南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稿源:盈江县文体局

平原镇:平原镇地处县城,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境内旅游景点胜多,民族风情浓厚。是盈江县商品的重要集散地,是连接15个乡镇的桥梁和纽带。平原镇是由原平原镇、岗勐乡及莲花山乡合并而形成的一个镇,全镇国土面积386.3平方公里。东与新城、旧城两乡镇相接,南与弄璋镇相邻,东南的山梁林地与陇川县的护国乡接壤,西与昔马、太平两乡镇相连,北与勐弄乡接壤。 平原镇是盈江的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脚扎川万佛塔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脚扎川万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脚扎川万佛塔位于华池县紫坊畔乡川畔村杨道坡自然村北部的塔儿洼。约建于宋。

脚扎川万佛塔采用当地红砂岩石凿磨镶砌而成,平面呈八角形,顶部残损,现存11层,残高8米。万佛塔由塔体、塔檐两部分组成,向上逐层微敛。塔身各面均雕有3层佛像,每层排列6身,现存造像1008身。所雕造像均为佛说法图,样式一致,姿态单一,自成一体,互不相连,工艺古朴。

脚扎川万佛塔建造风格独具特色,是研究西北地区宋代建筑史、建造技术、建筑工艺及佛教文化的实物依据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释迦文佛塔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释迦文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释迦文佛塔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城南广化寺的东侧。

释迦文佛塔始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塔为石构的仿木楼阁式建筑,通高36米,平面呈八角形,共五层,造型古朴庄重、结构玲珑精致。须弥座的束腰部分浮雕有狮子滚珠和牡丹的图案,转角处浮雕有侏儒形象。塔第一层的东西两面开门,其余各面设有佛龛,门龛的两旁浮雕有罗汉人物像,各具神态,造型生动。回廊的阑板上浮雕海水卷云纹样。第二层至第五层,其中四面开门,四面设佛龛,门旁浮雕金刚武士,龛旁浮雕观音菩萨。各层的塔檐长而薄,精巧美观,倚柱瓜楞形,柱顶的斗拱作双抄三下昂。檐下各出两层叠涩,浮雕有凤凰、双头羽人、飞仙、奇花异草等纹样。塔为八角空心室,宽敞明亮,有石阶可供游人登上塔顶,观赏风景。(国家文物局)

新塘社区:新塘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欣毕梅佛塔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欣毕梅佛塔位于缅甸实皆省的敏贡,有人称之为“波浪佛塔”,有人将其誉为“奶油蛋糕佛塔”,这就表明了佛塔的外表为纯洁的白色,并且是一层层的,犹如波浪,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欣毕梅佛塔建造于1816年,据说是孟既国王(Bagyidaw)为了纪念他的第一任王后欣毕梅公主(Hsinbyume princess)而建立的,名字也是因其命名。根据缅甸的占星术,欣毕梅佛塔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因而成为众人游览的一大景点。宝塔是仿造佛教中须弥山的形式而建造,整体设计为巨大的圆形,在塔身周围环绕着着如同波浪一样的七层塔基和象征高山的五层小塔。虽然建筑不是很大,确是无比的优雅。

可惜的是孟既国王建造的佛塔毁于一场大地震中,现存的佛塔是其复制品,复制品都如此美丽,如此优雅,如此赏心悦目,更不用说原来的佛塔了。

Hsinbyume Paya

必去理由:缅甸最优雅的佛塔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缅甸[Myanmar]

景点所在省、州:实皆省 [Sagaing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敏贡 [Mingun]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晒佛塔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晒大佛是庄严盛大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也是藏族风情的集中展示 。

景点介绍

晒大佛是藏传佛教寺院所举行的传统法事活动,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农区。各地活动日期不尽相同。大佛是大型的唐卡,是每个寺庙的镇寺之宝。唐卡有多种形式,多用天然的颜料像绿松石,珊瑚,金子等,常年如新,色彩鲜艳。晒佛之日,当东方第一缕曙光照射到大地之时即为佛像展开的最佳时辰,由寺院喇嘛将大佛卷拢后扛出,并由仪仗队吹着号角在大佛前面开道。届时便有无数群众自发地加入扛佛的队伍中祈求平安。 晒佛法会不仅是庄严盛大的藏传佛教法事活动,也是藏族风情的集中展示 。

地址: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扎什伦布寺

类型:寺庙

游玩时间: 建议0.5-1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藏娘佛塔

全文共 786 字

+ 加入清单

藏娘佛塔为文化旅游景点。

藏娘佛塔位于通天河南岸玉树县仲达乡歇格村桑周寺,距乡约40公里。2001年6月25日藏娘佛塔及桑周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藏娘佛塔是由藏传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画像、造塔等权衡制度的制定者(上述权衡制度也收录在《大藏经●丹珠尔》)中孟德嘉纳(又称尼德加那)于北宋天

圣七年(1030年)设计并主持修建的。因此,该塔可称为标准藏传佛教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萨迦派(花教)、噶举派(白教)、格鲁派(黄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传佛教佛塔。《大藏经●丹珠尔》外,藏汉许多史书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红史》、《汉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统记》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记述。

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古建筑文物价值,而且还保存和收藏着许多非常珍贵的宗教、历史文物。有从原苯教寺院传下来的宋代以前铜铃、银碗、鼓号等,有元帝师八思巴亲临庙赠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历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数以万计的泥制小佛像(“擦擦”),有孟德嘉纳大师用过的僧衣、靴子,以及为数众多的文物。文物中还有一种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细、模样逼真,仔细看小塔上还刻有八个小塔,里面装有药物可食用、可护身。听说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经许多专家考证,这样小而如此精致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孟德嘉纳遗留下来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玉树地区广为流传。因此,藏娘塔不仅宗教上有意义,而且在艺术上也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近五十年来仅藏娘地区就出现了上百名民间艺人,其中在藏区最著名的拉俄-等人,他们都以传播藏娘艺术为荣,以传播藏娘艺术为生。藏娘的唐卡艺术和佛雕艺术在尺度、线条、规格、立体感、色泽等方面都能与热贡艺术相媲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东坑佛塔

全文共 432 字

+ 加入清单

东坑佛塔为福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东坑佛塔位于福安市潭头镇东坑村,年代为宋代,类别为古建筑。

位于太逢村东坑村佛塔岗上。始建宋代,坐西北向东南。石构、七层、四角,总高2.23米,塔顶高0.61米,塔座高0.46米,宽1.15米,占地面积2.56平方米。每层塔身四面都刻有佛像浮雕。现存塔身位置有些措置,可能还有丢失。但该塔造型雕刻手法均属于早期宋代,对研究我市制造石塔技艺和民间人文均具有一定价值。

2013年2月20日,福安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该佛塔四周外延伸10米。

潭头镇:福安市辖镇。1969年设潭头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府18公里。面积150平方公里,人口3.7万。辖潭头、富罗坂、东升、大-庄、建柄、渔溪洋、泥洋、高岩、东昆、西洋境、枢洋、柯洋、南岩、千诗亭、东岭洋、棠溪、汾洋、祠堂前、柘头、后洋、太逢、东坑、上坪洋、西坑、坑坪、下洋、半坑、后繲垄、鹅山29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薯类,兼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