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花旦和青衣区别【推荐5篇】

浏览

7231

文章

5

篇1:具体来说说:花旦青衣老旦的区别有什么?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1、穿着

花旦头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袄、花裤。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即围裙)、“四喜带”(即自腰前方,下垂于两腿中间的饰物);青衣常穿青色褶子;老旦角色多是穿女老斗衣(正确的叫法应当是“劳动衣”);

2、特点

花旦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其造型则重念散白,重做功,重神采,不重唱功但要求唱腔的清秀美丽、灵敏乖巧;

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

老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3、妆容

花旦的妆是浓妆艳抹,而青衣的妆容很朴素,脸上只抹一些脂粉,化个淡妆;而老旦化妆很简单,本色脸不擦胭脂,也不画眉和眼窝。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青衣和花旦的区别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青衣花旦的区别,先来说说戏曲中旦行的几个类型,旦行是所有女角色的统称,在旦行下,又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等七种类型。而青衣,则是正旦的俗称或者说是别称。青衣这门角色,最早出现在北曲杂剧中,那时候可以演任何类型的女性人物,全是旦行的统称吧,到了后来旦角逐渐分化,这才被单独列出来。

青衣的动作造型需要端庄得体,唱腔要情真意切,而且不尚花腔,是旦行中比较正式的人物。由于其身上一般都是穿着青素褶子,所以被称为“青衣”、“青衫”等,它正式的名字是正旦。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泼机智,或者行为泼辣放荡的女子,一般会带点喜剧效果。花旦也是在北曲杂剧中就有出现,开始的时候是专门扮演妓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花旦和青衣的区别是什么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青衣花旦,在中国传统的历史上,就像是两个风华卓绝,风情万种的带有像谜一样的色彩的角色。而她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性格不同;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贤惠善良的年轻女子,其性格十分符合封建审美标准。而花旦则显得活泼开朗、天真烂漫,甚至泼辣。

他们扮演身份不同;青衣多半扮演千金小姐,是养尊处优的女子;而花旦则往往是她们的跟班,丫鬟之类的角色,但两者亲密无间,很有默契。

他们服饰不同;青衣有水袖,而花旦没有。青衣的衣服多是长衫,简洁但是高贵大方;而花旦的衣服呢色彩艳丽,以短衫、裤子或裙子、以及围裙或坎肩为主。

他们唱腔不同;青衣唱词繁多,唱腔复杂;花旦几乎不唱,以白居多。

他们表演动作不同;青衣的动作慢,幅度小.慢慢挥动水袖表达感情,十分委婉.但花旦的表演动作幅度大,喜怒哀乐都十分明显,她们的表情、动作、言语都毫无掩饰的告诉观众她们此刻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京剧中花旦和青衣的区别很大,别再傻傻分不清了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京剧表演中分很多角色,其中女子就有青衣花旦两种,很多人看京剧分不清青衣和花旦,总觉得两个都差不多,其实不然,两者之前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京剧里面最早的青衣被认为是端庄娴静女子的代表,而花旦指的是活泼的、泼辣的少妇,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不论是青衣还是花旦,两者都是属于旦角。青衣在京剧里面位置十分重要,所有青衣又被称为正旦,代表的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部分角色都是贤妻良母,或者贞洁烈女之类的。年龄是青年到老年,到了老年就是老旦。青衣的表演主要是以唱为主,区别于花旦,花旦的表演中还有说的成分,花旦扮演的角色都是浪漫的、性格开朗的未婚女子。

花旦和青衣的区别在于花旦是活泼的、泼辣的,而青衣主要是贤妻良母,是端庄的、贤惠的、严肃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青衣和花旦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119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区别在于扮演的角色性格不一样。花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但是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我相信喜欢听戏曲的人一定都知道青衣和花旦吧,但是还是有少数人不知道青衣和花旦是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2

青衣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正旦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散白,而且唱工相当繁重。典型的正旦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孟姜女哭长城》的孟姜女,《雪梅教子》中的秦雪梅,《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正旦扮演的。

3

花旦是中国传统戏曲角色行当 。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性格活泼或泼辣放荡,常常带点喜剧色彩。花旦一词,来自元代夏庭芝的《青楼集》:“凡伎,以墨点破其面者为花旦。”

4

花旦,兴起于元杂剧。多扮演热情、机智的女性,如关汉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其后的“昆山腔”中,称为“贴旦”。昆曲(剧)中,至今还有“一、二、三、四、五、六、贴”之说。即为老旦、正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闺门旦与贴旦。贴旦还兼演娃娃生,如《认子》中的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到北京,引进跷功(即脚上绑木质小脚,模拟缠足行走),更成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当属京剧“四大名旦”中“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以及创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闺门旦、大小花旦获誉;于先生以演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称绝。

5

花旦,兴起于元杂剧。多扮演热情、机智的女性,如关汉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其后的“昆山腔”中,称为“贴旦”。昆曲(剧)中,至今还有“一、二、三、四、五、六、贴”之说。即为老旦、正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闺门旦与贴旦。贴旦还兼演娃娃生,如《认子》中的江流僧(即幼年唐三藏)便是。清代,秦腔演员魏长生到北京,引进跷功(即脚上绑木质小脚,模拟缠足行走),更成为花旦表演中的特技。近世善演花旦的名宿,当属“四大名旦”中“荀派”创始人荀慧生,以及创成“筱派”的筱翠花(本名于连泉)二位。荀先生以演闺门旦、大小花旦获誉;于先生以演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称绝。两位都长于使用眼神。于先生在富连成科班坐科学习时,就以眼神充足,令同科学习的丑角不敢和他对视。否则便不知所措,忘了台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