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硬盘有坏道怎么回事【优秀20篇】

浏览

2156

文章

1000

篇1:什么是硬盘盘片划伤 划伤种类有哪些

全文共 1163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硬盘划伤是有恢复的机会,而且多数是可以成功,但是划伤的硬盘数据受影响比较大。当需要恢复数据的客户,被告知硬盘盘片划伤无法数据恢复时,也许你无法理解,怎么可能无法恢复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硬盘盘片划伤,同时让我们认识到数据恢复不存在100%的成功率。

正常的硬盘图片:

盘片划伤的硬盘图片:

一、盘片是如何划伤的?

首先,能划伤盘片的只有磁头。这个磁头在工作的时候是悬浮于盘片表面工作的,和盘片的距离以微米计。断电的时候磁头会回归泊位区(脱离盘片,停靠在一侧)。通常磁头划伤盘片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含:外力撞击导致剧烈震动,跌落,意外断电磁头未回到泊位区等。

内部因素包括:磁头组件缺陷,出现坏扇区。当出现硬盘划伤时,一般会出现硬盘异响,无法正常识别,不能正常读取数据,盘片出现的同心圆划伤痕迹等。

二、硬盘盘片划伤是如何造成的?

下图标注的是一个损坏的磁头:

下图硬盘在高速旋转,磁头在读取硬盘盘片上的数据:

磁头和盘片摩擦后的磁头:

三、划伤的种类有哪些?

盘片的存储是连续的,即CHS三维模式,可以理解为盘片上有N多个同心圆,有点像箭靶的形状,存储方式暂且无法清晰表述,简单说,如果划伤的轨迹是同心圆状的还好些,如果是由主轴向盘片外径方向划伤的(如图7),则很难处理。

为什么说圆圈样的划伤和半径线装的划伤一个容易些一个难些。我们还是把硬盘的数据存储理解成无数个同心圆,如果是前者,假设划伤的是一圈(只是假设),那么损伤的数据只是这一个同心圆,如果是半径状的,则所有在这个半径线涉及的的同心圆的数据全部遭到破坏。如果这个线等同于盘片半径长度,那么这张盘面上所有数据都遭到破坏。

四、盘片划伤后数据还能恢复吗?

出现硬盘划伤时,不要擅自操作给硬盘通电,晃动硬盘都是不可取的,会对其造成第二次破坏甚至导致数据的永远丢失。在出现盘片划伤的时候,通常要开盘进行数据恢复。开盘修复对开盘环境还有专业需求是要求很高的,所以非专业人士请勿操作。

这时候需要联系专业的数据恢复公司进行开盘操作是及其必要的,在无尘工作室拆解开盘腔,了解盘片损伤的类型和程度,检测该故障硬盘,排除其他一些故障,发现磁头损坏,盘片有轻微划伤痕迹,如果只是有轻微划伤,部分数据可能无法提取,一般恢复率恢复在90%左右。

如果是圆圈状划伤,且划伤的圈圈很多则放弃恢复。或者是半径状划伤,基本直接放弃。因为通常盘片有划伤的硬盘,本身的上面的磁头也损坏了(盘片划伤的主要杀手也是磁头),想要恢复这类数据,必然要替换匹配的磁头组件,更换磁头组件是要成本的(有备用的匹配的磁头,也有为了匹配要购买全新的硬盘拆解)。

从数据恢复专业角度来说,不能数据恢复的关键点在于:盘片划伤位置会产生很多毛刺,即使更换磁头后,这些毛刺会很快把读写数据的磁头再次磨坏,导致划伤以外的那部分数据也不能读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硬盘如何选择 SSD硬盘与HDD硬盘对比介绍

全文共 2057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很多人购买笔记本电脑以满足他们的计算需要,并且在购买时,必须对储存组件是固态硬盘(SSD)还是硬盘驱动器(HDD)做出选择。那么这二者哪一个是更好的选择呢?SSD硬盘还是HDD硬盘?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截了当的答案,因为每个买家有不一样的需要,购买者必须根据自己的需要,偏好以及购买的预算来评估决策。虽然SSD的价格一直在下降,但HDD的每GB的价格依旧具有优势。然而,如果更高的性能和电脑快速启动是人们所考虑的主要原因,而价格是次要原因的话,那么采用SSD硬盘就是必然的选择。在此,将对SSD硬盘和HDD硬盘这两种储存设备的优缺点进行一下比较。

什么是SSD?

典型的SSD是基于NAND技术的闪存,是一种非易失性储存器。非挥发性意味着什么?其答案是如果停止运行硬盘,其储存的内容不会遗失。这当然是任何类型的永久记忆的基本特征。在SSD硬盘的早期阶段,有人质疑其储存的数据将在几年后会失效,如今的技术打破了这一传言,因为人们可以长时间地频繁在SSD硬盘上读写数据,其数据储存完整性仍将会保存200多年的时间。换句话说,SSD储存数据的寿命可以超过人类!

SSD硬盘没有读写HDD硬盘数据的机械臂,而是采用称之为控制器的嵌入式处理器(或“大脑”)来执行与读取和写入数据相关的一系列操作。其控制器是决定SSD存取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与如何储存,检索,缓存和清理数据有关的决定可以确定驱动器的总体速度。在此并不介绍其执行的各种任务,例如纠错,读写缓存,加密和垃圾信息收集等。但良好的控制器技术通常可以获得更好的SSD。快速控制器的一个例子是SandForce SATA3.0(6GB/s)SSD控制器,支持高达550MB/s读写速度的突发速度。SandForce3700系列控制器于2013年底推出,并性能为1800MB/s的读/写顺序速度以及150k/80k随机IOPS。

SSD的外形尺寸实际上与常规硬盘相同。它具有标准的1.8英寸,2.5英寸或3.5英寸三种规格,可以像相同尺寸的HDD硬盘一样安装和连接。用于这些标准尺寸的连接器采用SATA接口。此外,还有尺寸更小的SSD,运用所谓的mini-SATA(mSATA)标准,可以插在笔记本电脑的mini-PCIExpress插槽上。

什么是HDD?

相对于技术世界来说,HDD硬盘驱动器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HDD硬盘在1956年首次由IBM公司推出,这是近60年前的技术。HDD硬盘运用磁性材料将数据储存在旋转的盘片上。读/写头悬浮在旋转盘片上方读取和写入数据。盘片转动速度越快,HDD硬盘所执行读写操作的速度越快。典型的笔记本电脑HDD硬盘现在能够以5400RPM(每分钟转数)或7200RPM的速度旋转,而一些服务器的HDD硬盘能够以高达15,000RPM的速度旋转。

HDD硬盘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廉价地储存大量数据。如今,1TB的储存器对于笔记本电脑比较普遍,并且其容量继续增长。虽然,每TB字节的成本很难计算,但可以肯定地说,所有HDD硬盘都比SSD硬盘的价格要低得多。因此,如果想要获得价格更低,容量更大的储存设备,运用标准的HDD硬盘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在外观方面,HDD硬盘本身看起SSD硬盘一样。HDD硬盘主要运用SATA接口。笔记本电脑硬盘最常见的尺寸是2.5英寸,而台式电脑中则运用尺寸较大的3.5英寸。而更大尺寸HDD硬盘中可以部署更多的磁盘,从而提供更高的储存容量。一些电脑硬盘可以储存高达6TB的数据。

SSD和HDD的比较

现在对SSD和HDD进行一些比较,并确定哪种硬盘最适合用户的个人需要。这个比较项目的方式是采用一个表格进行对比,其中绿色复选框表示项目比较的领先选项:

如果对这个复选标记进行汇总,发现SSD硬盘有9项领先,HDD硬盘3项领先,这是否意味着SSD硬盘的性能比HDD硬盘好三倍?并不是这样,正如以上所提到的,这一切都取决于个人的需要。这里的比较只是为了列举这两个选择的利弊。当决定哪个驱动器最适合时,以下是一些规则:

HDD硬盘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需要大量储存容量,最多容量为10TB。不想花费太多费用,不太在意计算机启动或打开使用程序的速度,这样可以选择采用HDD硬盘。

SSD硬盘可能是正确的选择:

愿意为性能支付更多的费用。 并不介意有限的储存容量或能够搞定(尽管SSD硬盘容量现在达到4TB,企业SSD硬盘高达60TB)

如今,HDD硬盘依旧是大多数普通消费者的选择,通常会选择HDD硬盘作为新配电脑中的储存选项,并且花费的成本更低。然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获得最高的计算性能,并且正在选择在其新设置中的SSD硬盘。因此,SSD硬盘正在成为标准储存设备的主流,特别是对于笔记本电脑来说,因为SSD硬盘针对移动设备具有诸多优势(现在它们是Ultrabook类别中的默认储存设备)。

总之,HDD硬盘和SSD硬盘各有自己的市场。而兼具SSD硬盘和HDD硬盘的性能和特点的mSATASSD设备和混合驱动器是消费者寻求两全其美的更好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硬盘数据恢复自学教程

全文共 11616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数据恢复自学教程

分区、格式化,然后再安装上操作系统才可以使用。一个完整硬盘的数据应该包括五部分:MBR,DBR,FAT,DIR区和DATA区。其中只有主引导扇区是唯一的,其它的随你的分区数的增加而增加。

主引导扇区

主引导扇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知道,以80H或00H为开始标志,以55AAH为结束标志,共64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是由分区程序(例如DOS 的Fdisk.exe)产生的,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这个扇区是不尽相同。如果你有这个意向也可以自己去编写一个,只要它能完成前述的任务即可,这也是为什么能实现多系统启动的原因(说句题外话: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所以才出现了很多的引导区病毒)。

操作系统引导扇区

OBR(OS Boot Record)即操作系统引导扇区,通常位于硬盘的0磁道1柱面1扇区(这是对于DOS来说的,对于那些以多重引导方式启动的系统则位于相应的主分区/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是操作系统可直接访问的第一个扇区,它也包括一个引导程序和一个被称为BPB(BIOS Parameter Block)的本分区参数记录表。其实每个逻辑分区都有一个OBR,其参数视分区的大小、操作系统的类别而有所不同。引导程序的主要任务是判断本分区根目录前两个文件是否为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例如MSDOS或者起源于MSDOS的Win9x/Me的IO.SYS和MSDOS.SYS)。如是,就把第一个文件读入内存,并把控制权交予该文件。BPB参数块记录着本分区的起始扇区、结束扇区、文件存储格式、硬盘介质描述符、根目录大小、FAT个数、分配单元(Allocation Unit,以前也称之为簇)的大小等重要参数。OBR由高级格式化程序产生(例如DOS 的Format.com)。

文件分配表

FAT(File Allocation Table)即文件分配表,是DOS/Win9x系统的文件寻址系统,为了数据安全起见,FAT一般做两个,第二FAT为第一FAT的备份, FAT区紧接在OBR之后,其大小由本分区的大小及文件分配单元的大小决定。关于FAT的格式历来有很多选择,Microsoft 的DOS及Windows采用我们所熟悉的FAT12、FAT16和FAT32格式,但除此以外并非没有其它格式的FAT,像Windows NT、OS/2、UNIX/Linux、Novell等都有自己的文件管理方式。

目录区

DIR是Directory即根目录区的简写,DIR紧接在第二FAT表之后,只有FAT还不能定位文件在磁盘中的位置,FAT还必须和DIR配合才能准确定位文件的位置。DIR记录着每个文件(目录)的起始单元(这是最重要的)、文件的属性等。定位文件位置时,操作系统根据DIR中的起始单元,结合FAT表就可以知道文件在磁盘的具体位置及大小了。在DIR区之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存储区,即DATA区。

数据区

DATA虽然占据了硬盘的绝大部分空间,但没有了前面的各部分,它对于我们来说,也只能是一些枯燥的二进制代码,没有任何意义。在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格式化程序(指高级格式化,例如DOS下的Format程序),并没有把DATA区的数据清除,只是重写了FAT表而已,至于分区硬盘,也只是修改了MBR和OBR,绝大部分的DATA区的数据并没有被改变,这也是许多硬盘数据能够得以修复的原因。但即便如此,如MBR/OBR/FAT/DIR之一被破坏的话,也足够咱们那些所谓的DIY老鸟们忙乎半天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你经常整理磁盘,那么你的数据区的数据可能是连续的,这样即使MBR/FAT/DIR全部坏了,我们也可以使用磁盘编辑软件(比如DOS下的DiskEdit),只要找到一个文件的起始保存位置,那么这个文件就有可能被恢复(当然了,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你没有覆盖这个文件……)。

硬盘分区方式

我们平时说到的分区概念,不外乎三种: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主分区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分区,通常位于硬盘的最前面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C磁盘。在主分区中,不允许再建立其它逻辑磁盘。

扩展分区的概念则比较复杂,也是造成分区和逻辑磁盘混淆的主要原因。由于硬盘仅仅为分区表保留了64个字节的存储空间,而每个分区的参数占据16个字节,故主引导扇区中总计可以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操作系统只允许存储4个分区的数据,如果说逻辑磁盘就是分区,则系统最多只允许4个逻辑磁盘。对于具体的应用,4个逻辑磁盘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建立更多的逻辑磁盘供操作系统使用,系统引入了扩展分区的概念。

所谓扩展分区,严格地讲它不是一个实际意义的分区,它仅仅是一个指向下一个分区的指针,这种指针结构将形成一个单向链表。这样在主引导扇区中除了主分区外,仅需要存储一个被称为扩展分区的分区数据,通过这个扩展分区的数据可以找到下一个分区(实际上也就是下一个逻辑磁盘)的起始位置,以此起始位置类推可以找到所有的分区。无论系统中建立多少个逻辑磁盘,在主引导扇区中通过一个扩展分区的参数就可以逐个找到每一个逻辑磁盘。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主分区之后的各个分区是通过一种单向链表的结构来实现链接的,因此,若单向链表发生问题,将导致逻辑磁盘的丢失。

既然要进行数据的恢复,当然数据的存储原理我们不能不提,在这之中,我们还要介绍一下数据的删除和硬盘的格式化相关问题……

文件的读取

操作系统从目录区中读取文件信息(包括文件名、后缀名、文件大小、修改日期和文件在数据区保存的第一个簇的簇号),我们这里假设第一个簇号是0023。

操作系统从0023簇读取相应的数据,然后再找到FAT的0023单元,如果内容是文件结束标志(FF),则表示文件结束,否则内容保存数据的下一个簇的簇号,这样重复下去直到遇到文件结束标志。

文件的写入

当我们要保存文件时,操作系统首先在DIR区中找到空区写入文件名、大小和创建时间等相应信息,然后在Data区找到闲置空间将文件保存,并将Data区的第一个簇写入DIR区,其余的动作和上边的读取动作差不多。

文件的删除

Win9x的文件删除工作却是很简单的,简单到只在目录区做了一点小改动——将目录区的文件的第一个字符改成了E5就表示将改文件删除了。

【硬盘市场的现实】

在前一篇专题里,我只是简单叙述了硬盘维修的一些知识和状况,这里有必要再对硬盘这个行业和市场进行更深入一点的说明,才能使读者顺利阅读和理解后面的部分。

有8~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电脑使用经验的人会有很深刻的体会——现在硬盘的质量是越来越差了。回想起来,从前的600MB、1GB、1.2GB、2.1GB时代,很多硬盘跟现在的硬盘相比,唯一不足的地方就是容量没有那么大,速度没有那么快;但在实际使用中,其他很多方面那些硬盘都比现在的硬盘要优胜。譬如噪音很小,甚至几乎要把耳朵贴在盘体上才能听到硬盘转动的声音;使用寿命长,我一个朋友家里一台IBM原装的486DX33电脑,里面的200MB硬盘居然到现在还在正常使用,没有噪音,没有坏道,寻道时间仍然可以达到标称的数值,性能没有任何下降;盘体质量好,我把自己能够收集到的从200MB到2.1GB的硬盘放出来,发现那些硬盘绝大部分的盘体至今还是闪闪发光,坚固无比,没有任何氧化、锈蚀和痕迹,而从3.2GB开始,使用超过3年或更久的硬盘盘体就开始黯淡无光了,甚至可以轻轻摇出响声来;电路板用料十足,下面有两张图,希捷3.2GB硬盘电路板是大板,昆腾15GB硬盘的是曲尺电路板,比较一下板的做工和上面的电子元件就很能说明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也不可能在一篇文章里面细细说明。对于硬盘耐用性变差这一点,厂商的说法是硬盘转速加快、数据密度增加、耗电量增加、发热更多,所以寿命缩短了。媒体的说法是硬盘产业整体利润率下降,竞争日趋激烈,硬盘厂商为了加强竞争力,必须采取措施 有效降低产品成本。这些说法固然有他们的道理,不过我今天不想在这里讨论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我想说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例子——这只是硬盘厂商面对的众多问题中很小的一个,当然不足以构成厂商采取实质性行动的原因,但在多种问题的综合作用下,情况就不一样了。我有一个老美朋友,因为不方便说姓名,我暂且把他叫Dick,在某硬盘厂家做事。有一年他放年假时跑到加拿大,逼着我让他在我家里睡了两天沙发。有一天偶然聊起公司不顺心的事情,他马上大发牢骚,说:“Jack(暂时这样称呼自己),你们中国人很让我头痛呢。”我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解释了半天,我明白了,原来他们公司的硬盘那段时间突然在中国市场的返修率直线上升,给公司的质保部门非常大的压力,也使公司的售后服务费用大大超出预算。公司马上派人去了解,得出的结论是虽然公司准备在海外设厂,在生产上有一定调整,导致某些型号的产品质量出现少许波动,但这并不构成中国市场返修率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提供3年的质保,很多用户在众多的宣传中知道这个牌子的某些型号有一些问题,就把目标扩大到全系列的产品,即使自己的硬盘用着一直没有事情,但还是在2年到2年半这段时间内跑到经销商那里去要求换盘。为了达到退换的目的,很多消费者使用了不良手段——用毛巾包裹硬盘,在加电开机后把硬盘往桌面上砸或者用锤子敲;或者使用一些自己编写或现成的小程序,发出一些指令,让硬盘磁头疯狂地来回摇动,在短时间内导致磁头悬臂变形和盘面产生物理划花。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公司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退换和返修率大大上升(要知道,一般地,当时他们公司的硬盘返修率是不到千分之一的,即使变成千分之二也已经超出好多倍了,更何况他们当时比这个更高)。公司让他研究解决这个事情,他经过了解和研究,知道其实其他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他们公司因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高,所以问题更严重而已。办法好想,他说可以更改一下硬盘的设计,这样硬盘退回时他们可以通过特别的手段查出硬盘是自然损坏还是非正常损坏的。不过公司对他这个方法却不屑一顾,因为这个设想虽然好,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的可行性——退换过程通常都是消费者和经销商之间的行为,而经销商没有这样的验证手段,等硬盘汇集到公司的时候已经太晚;同时,即使公司知道了硬盘损坏的原因,还是没有直接的证据来拒绝退换;更进一步,就算有证据,也还是不可能拒绝售后服务,以免被对手大肆宣传,得罪全体消费者。他正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憋气呢!

当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硬盘厂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虽然采取这样的措施同时也是基于一个全球的大环境。当时的竞争激烈,硬盘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厂商如果同时再要负担这样沉重的售后服务的话,就根本没有任何利润可言了。于是,他们解决的方法出奇地一致——降低产品成本,缩短保修期限,以便保持相当的利润。这里,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少数消费者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损害了全体消费者的利益,其他大部分遵纪守法的消费者要替他们陪葬。我这里绝对不是要鼓吹让大家都跑去退换,因为这样只会导致市场进入恶性循环,少数人会因退换好像会占了便宜而窃笑,但最终受到损害的还是他们自己,而且还赔上了其他没有这样做的人。[Pophard:希望大家能遵守这个行业的游戏规则,使市场呈良性循环发展,大家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售后服务,也可以用上更优质的产品。]

当然,在一片降低成本的呼声中,也有部分厂商跑得太远,偏离了正常轨道。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伺服口的处理问题。熟悉硬盘的朋友都知道,硬盘上面有一个孔,一般都是用铝质贴纸封住,有的甚至还用金属片包住封口的贴纸,防止它被破坏,这个就是伺服口(有一些销售人员叫这个是真空封口,其实是错误的,硬盘内部并不是真空,磁头要靠空气的气垫原理悬浮在盘片的上方来读取数据。这个封口的作用其实是防止灰尘进入硬盘内部,因此,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硬盘内部是无尘的)。一般而言,盘片的磁道构造都不是在装配之前进行的,想想都知道,3英寸的盘片上要储存几十GB数据,磁道一定是要非常细密的才可以做到。如果在装配之前构造磁道,那么只要装配中出现非常微小的误差,都可能使装配好的硬盘在工作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同时,装配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轻微的碰撞,产生坏扇区,如果在装配前构造磁道,就不可能找出这些坏扇区来加以屏蔽了(详情请参阅第10期《软件能修复硬盘吗?——硬盘损坏全分析》)。而伺服口的作用,就是在装配好硬盘以后,机械手能够从这个孔伸进去进行扫描和写入伺服信息,构造磁道,这样,只需要对硬盘进行一次扫描和写入过程就可以完成伺服信息的写入,而又能最大限度保证伺服信息的准确和硬盘成品的可靠性。伺服口的数量有可能是1个、2个、3个或者更多。单片单面的磁盘只需要1个伺服口,单片双面的需要2个,双片3面的也是2个,双片四面的是3个,如此类推。

伺服口是不可以破损的,一旦破损,空气中的灰尘就会进入硬盘内部。而对于磁盘的盘面来说,一粒灰尘就相当于一个炸弹。即使只有一粒灰尘进去,在高速旋转的盘片上,灰尘会像弹球一样跳来跳去,不断击中盘面,形成大大小小的坏扇区。因此,硬盘厂商对于这样的硬盘是不予维修的。大家可以看到,在伺服口的贴纸上,都会有这样的说明——Warranty Void If Remove(一旦破损,保修失效)。但正是在这个盘体最重要、也是最脆弱的地方,某个硬盘厂商有意无意地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设计失误。如图,某些硬盘厂家用来保护伺服口的材料,除了没有足够的凹陷以外,保障硬盘内部绝对无尘工作环境的竟然是一张15mm×8mm、厚不到0.1mm的小纸片(真的是纸片)!只要一个不小心刮破这张薄纸,整个硬盘就全报废了。稍有DIY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硬盘安装的过程中,要把硬盘插到硬盘架上,其侧面和机架有点磨擦是很正常的事,而且这个地方也是拿硬盘时手指最容易戳到的地方,没有足够的凹陷而把纸片暴露在这个位置上那简直就是在玩火了。如果哪个硬盘厂商在不少顾客因为不小心刮破了这张纸导致硬盘报废后,拒绝为顾客提供三包服务,而要让顾客来为他们的设计失误买单,那样就确实有点过分了。

正是因为厂家对低成本的追求,使一个虽然已经存在很久,但是一直没有获得足够发展空间的行业得到了期待已久的发展时机,这就是硬盘维修行业。因为如果硬盘能够一直都非常稳定地使用比较长时间的话,那么对于用户来说,没坏的不用修,用个六七年的话即使坏了也没有维修的必要了。但现在情况有点不一样了,不少硬盘刚过了保修期不久就坏是很常见的事情,而花一千或几百元买来的硬盘用了两年就扔的话恐怕谁也不会心甘情愿吧,这就造成了对硬盘维修的市场需求。

【形形色色的硬盘维修】

在《硬盘损坏全分析》中已经分析过硬盘故障的种类,这里就专门针对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几种来逐一分析,概括地说明一下专业硬盘维修的一些具体方法。

1.逻辑坏道

这是日常使用中最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磁盘磁道上面的校验信息(ECC)跟磁道的数据和伺服信息对不上号。出现这一故障的原因,通常都是因为一些程序的错误操作或是该处扇区的磁介质开始出现不稳定的先兆。一般在操作中的表现就是文件存取时出错,或者硬盘克隆的时候到了出错的地方就弹出出错信息,不能再继续下去。消除这些逻辑坏道的方法其实比较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系统的磁盘扫描功能。在DOS下面用Scandisk扫描,系统可以把逻辑出错的扇区标出来,以后在进行存取操作时就会避免操作这些扇区。当然,如果单单是软件的错误操作造成的,也可以用原厂的工具进行全盘低格来重新恢复所有有逻辑错误的地方。也有的人利用HDD Regenerator、效率源之类的软件消除扇区错误,重新激活这个扇区。不过对于那些因为是该扇区的磁介质不稳定造成的错误,这里还是不推荐使用重新激活的方式,以免在储存了重要信息后再次出错。

2.物理坏道

这个也是比较常见的硬盘故障,实际上是因为震荡、划伤等原因导致一些扇区的磁介质失去磁记忆能力而造成的。通常这样的损坏修复都比较麻烦,因为在硬盘内部的磁道列表中,这个扇区是被标记为正常的,是真实的物理存在,所以它不能通过扫描、格式化、低级格式化或者激活扇区的方法消除,而必须把这个扇区加入到设置在硬盘内部的系统保留区内,由工厂设置的缺陷列表(G列表和P列表)中去,才能在硬盘控制系统的可见范围内消除这个坏道。当然,这样做需要专门的软件(目前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而且已经经过长时间市场实践检验的就是PC-3000),价格也非常高,如果大家想要这样做,只能找具有这样设备的专门维修商来修理了。对普通用户的价格大概是每个硬盘100~150元,是否值得就让大家自己考虑了。

不过,这里有必要提醒大家一下,请多多关注各大硬盘厂商的网站,有些厂商提供的原厂工具也可以对少量物理坏道进行处理,把它们加入G列表甚至P列表。譬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数据的Data LifeGuard Diagnostics。这些原厂的工具软件都是作为向购买该厂硬盘的消费者提供的售后服务而免费提供的,不但扫描速度快,而且辨别准确率高,能够对比较普遍出现的硬盘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对硬盘内部进行操作毕竟是比较危险的,还是原厂的东西比较可靠。除非碰上原厂工具不能解决的问题,否则不推荐大家使用第三方工具软件。

相对于上面那种比较高级的隐藏方式,也有一些要求不高的用户,不需要这样高级的隐藏方式,那么他们可以通过FBDisk和Disk Genius这一对软件的组合来把坏道所在的位置做成隐藏分区隐藏起来。具体的操作并不复杂,即使是稍有计算机经验的“中鸟”也应该可以很容易掌握,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小技巧:加入坏道列表和隐藏分区这两种方法在效果上的区别有两点,第一是隐藏分区方式会减少硬盘的可使用容量,而加入坏道列表则不会;第二,在坏道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多个隐藏分区才能全部屏蔽坏道,造成分区过多,影响硬盘使用效果;第三,坏道列表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坏道数量不能超过一定的值,如果坏道数量大而相对集中,隐藏分区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这里介绍另外一种折中的方式,类似于隐藏分区,但又不会因为分区过多而影响使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照你自己的需要对有坏道的硬盘分好区,然后准备一个500KB左右大小的文件——我觉得一张JPG图片就不错,不断复制,生成许多同样的副本,用编号来为这些文件命名,从1开始一直下去——用ACDSee的批量编号命名功能就很好。然后,开始一个一个复制到有坏道的硬盘里面去,碰到有咔咔声响、或者复制速度突然变得很慢的地方,就是坏道了,记下当时这个文件的编号,如此不断继续,一个分区完了就进行另一个分区。把整个硬盘都填满以后,所有被记下编号的文件就是硬盘坏道的地方了,把这些文件设置成“只读”、“隐藏”,其他全部删除。这样,只要你不去动这些剩下的文件,磁头就不会去动那些个坏道了,非常方便,比隐藏分区要好。如果你的系统设置是可以看到隐藏文件的,而你又恰恰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觉得这些文件的存在还是太碍事,那么新建一个文件夹,把文件都拖到里面去,用超级兔子之类的工具隐藏掉这个文件夹,那就“整个世界都清净了”。)

3.大面积物理坏道

这样的硬盘就算是重病缠身,能继续用多久就要看天意了。如果有几块不同的大面积物理坏道,而且分布在不同的盘面上,那么我劝大家别花这个力气了。如果是虽然有大面积坏道,但全部都聚集在一个盘面上,那么你的运气比较好,真要修的话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损失硬盘容量。方法就是通过专门的软件,把有坏道的盘面整个屏蔽掉(其实就是把负责读取这个盘面的磁头停掉,并且在硬盘保留区的控制信息中抹去这个磁头的信息,当作没有这个磁头存在),这样就等于像做肿瘤切除手术一样,把这个有大面积坏道的盘面整个切除。如果是单片双面的硬盘,这样要损失一半的容量,双面三片损失1/3,双面四片损失1/4。给硬盘做这样的“手术”同样需要找具有这种设备的专门维修商,至于值不值得这样做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

4.磁头定位不准

这个问题也经常可以碰到,其实就是磁头因为装配上的轻微误差,导致在硬盘长时间使用后问题恶化;又或者是硬盘的磁头长期工作后出现疲劳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候一些硬盘读写特别慢,拷贝一个文件老半天没有反应,或者有时候会听到轻微的咔咔声,也许就是磁头定位不准而产生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还是需要找专门的专业软件或者找有这些专业软件的维修人员,通过软件对磁头的控制程序做出轻微的调整,一般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不过如果硬盘已经有一定的“年纪”了,或者平时就是不间断、大负荷使用的话,磁头就确实已经疲劳或者老化了,即使经过调整暂时把问题掩盖起来,还是会在不长的时间内再次出现的。

5.磁头变形

这个跟磁头定位不准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微小的变形,对于读取数据所需要的精度来说也已经是太多了,用软件调整的方法不一定可行。处理这样的问题,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像处理大面积坏道一样,把这个磁头停掉。这同样会损失这个磁头所负责读取的盘面的那一部分容量。

6.控制芯片或者电路板烧坏

这样的问题没说的,一般最直接的方法都是找另一块同样型号的硬盘的电路板,把坏的电路板换下来(维修的人管这个叫“换板”)。或者找一块相同型号的芯片,写进同型号硬盘的芯片信息,然后换到电路板上去。

说句实在话,其实硬盘保留区的信息和内部指令,是由硬盘厂商开发出来的,也受到知识产权和专利的保护,那些专业软件通过破解内部信息和指令的方法来维修,从严格的法律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途径。而且,对于硬盘维修这个行业,硬盘厂商心里面肯定是蛮不舒服的——要是所有人在硬盘坏了的时候第一时间都是考虑先试着修一下,将就着用,那么谁还会去买新硬盘呢?在这个微利时代,厂商的盈利要建立在大量出货的基础上,如果销售量上不去,那么对硬盘厂商的打击是相当大的。尽管如此,但是他们嘴上却不能有任何表示——不让消费者维修,逼着他们买新的,这个罪名可没人担当得起。于是,硬盘厂商只能在暗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硬盘保留区的信息和指令被破解。

首先是不断开发新的信息格式和新的指令集。不同厂商的硬盘内部的信息格式和指令固然不同,就算是同一个厂商的不同型号硬盘,内部的信息和指令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破解的难度——为了能维修不断增加的新的硬盘型号,开发这些专业软件的公司就必须不断研究新的硬盘。

其次是采用芯片和硬盘内部信息结合的方式来杜绝换板。现在的硬盘,在控制芯片内部和硬盘保留区内都有一个唯一的串号,每一个硬盘的串号都是不一样的。在硬盘启动时,硬盘内部控制程序会先把在芯片中的串号和保存在磁盘上面的串号作对比,两者一致才继续初始化;如果两者不一致,就挂起。这样,即使更换了同样型号的硬盘电路板和芯片,也会因为内部串号校验的时候不能通过而无法启动硬盘。

最后一个方法是“釜底抽薪”,从根本上扼杀这些靠破解指令生存的公司的空间。其实,以前很多硬盘厂商提供的工具里面是有盘片扫描、加入坏道列表等功能的,像希捷的Disk Technician Factory Test。只是后来因为厂商希望加快硬盘的生命循环周期,才把这些功能去掉了。但是现在,一些厂商又开始在最新版的原厂工具里面重新加入这些功能(像IBM/日立和西部数据),有的甚至还加入了对硬盘固件(BIOS或Firmware)进行简单修复的功能。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工具真的会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厂商们在功能上都作了一定的限制,避免功能太强,但即便是这样,也足够应付日常产生的绝大部分问题。原厂的工具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而其他公司的工具价格都是上万元,用户们用脚趾头都可以作出选择,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这些第三方公司的软件的生存空间。

不过对于硬盘维修,最近国内业界发生了一些事,使我觉得有不吐不快的感觉。目前能称为专业级的软件,一般都是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如PC-3000、MHDD、HDD、HRT等等,国内目前能放上桌面的大概就是效率源了。根据效率源的宣传资料,他们说是可以“修好”物理坏道,让硬盘“完全跟新的一样”,这样的话就比较值得认真探讨一下了。真的是可以“完全跟新的一样”吗?其实磁盘表面的物理损坏,无非来自两种原因——磁介质不稳定和表面破损。一个扇区的磁介质不稳定,对相邻的其他扇区的磁介质影响非常非常微小,因此屏蔽掉后确实不会影响使用;而且只要其他的扇区磁介质仍然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个硬盘还可以继续稳定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但是构成物理坏道的原因,差不多90%来自因为碰撞、磁头划伤而导致的盘片表面破损。这种破损对周边扇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破损处表面的磁介质晶体处于碎裂和疏松状态,在硬盘盘片以5400转/分或者7200转/分的转速高速旋转时,该处的破损晶体要承受多大的内应力、多大的离心力、多大的空气摩擦力、多大的热张力,都是有定律可遵循、有公式可计算的。在多种力的作用下,这个伤痕就会慢慢向四周蔓延,导致周围的扇区也出现坏道,并且越来越多。因此,类似效率源这样的宣传其实是不科学,也不负责任的,硬盘虽说是高科技产品,但总还是地球人造出来的,还是要遵守地球上的物理定律的吧?还有,最近效率源推出了全新的版本,据说是全面改进了维修方式,比外国产品还要先进。通过一些朋友的帮助和其他渠道,我找到了他们的试用版,在试用以后,发现这个软件在设计上存在非常大的问题,一是对芯片组的兼容性有很大漏洞,在我的MVP3机器上运行昆腾模块就出现挂起不能启动的错误;第二是出现漏查和把好盘修坏的错误,在一块被效率源迈拓模块修好了的迈拓盘上,用MHDD扫描仍然发现有错误,而在经PC-3000扫描过的迈拓硬盘上,效率源却说有坏道并且大肆修复一番,把缺陷列表改得不成人形了。看来,这个版本的推出实在是过于匆忙了,连作为软件产品的基本稳定性都还没有具备。另一方面,应该是效率源为了缩短扫描时间(如果按照MHDD的默认扫描方式,一块有5000个坏道的40GB硬盘扫描1个星期大概还不能完成),采用了简化算法来扫描,结果快是快了,但也出现了很多漏查和错误判断。这个问题也凸现出在程序设计的基础理念、总体控制、查错算法和对硬盘内部信息的理解上,国内的技术员跟国外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

其实,从总体上说,用软件来维修硬盘,本身就是层次比较低、成本也比较低的维修方法。因为用软件修,毕竟还是需要硬盘可以转动、机器可以认出硬盘型号和参数、磁头仍然可以运动并读写等等先决条件,一旦碰到一些死得特别彻底的(如硬盘哐哐响,盘体明显变形等),软件也就根本没有办法了,所以财大气粗的老美就对软件维修硬盘这个玩意儿不大感冒(这也是一众硬盘厂商没有对破解硬盘信息的公司采取决定性法律措施的原因之一),但是老美却具备世界上最尖端、也是最高成本的维修技术。至于他们拿这些技术干什么用的,下面很快就会提到。下面先讲一下成本比较高,可以修一些已经本身不能动、机器认不出、可以说已经判了“死刑”的硬盘的方法——开盘维修。

通常,普通的老美用户都不修东西,硬盘坏了就扔掉换一个。类似象上面那些层次的损坏,除了逻辑错误,他们都是不去修的。但是,也确实有一些非要维修不可的时候,对于一些有盘体变形、磁头松脱、盘片偏心、马达损坏等问题的硬盘,却非要修的时候,他们通常会采取开盘维修法,拆开硬盘,矫正或者更换盘体、磁头,矫正盘片转轴、更换马达等等。不要以为这样很简单,因为开盘维修需要无尘程度非常高的无尘工作台甚至无尘工作间,光是配置一个这样的工作环境就不是普通公司可以承受的。目前国内能达到100级的无尘工作台或者超净工作室已经不多了,而对于维修这些损坏种类的硬盘来说,需要更高级别的无尘工作空间。单单是维持这样一个工作环境就已经所费不菲,难道老美们都疯了,要把钱往海里扔?当然不是,因为不单单在美国,在俄罗斯或者其他国家,同样有具备这样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维修公司,来对那些非修不可的硬盘进行维修。

说句实在话,一个硬盘才多少钱?值得那样大动干戈?确实,单单是维修硬盘本身的话就实在是太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了,但这些公司的目标明确得很,只有一个字——利!所谓“利之所在,趋之若慕”,他们之所以舍得下这样的本钱,当然是背后存在着比这个本钱更大的利益,而这个利益就是——数据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有什么 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区别介绍

全文共 5287 字

+ 加入清单

在传统的电脑配置中,硬盘都是使用的普通硬盘,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固态硬盘,而且还出现了逐步取代普通硬盘的趋势。那么,到底是普通硬盘好还是固态硬盘好?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有哪些呢?

传统普通硬盘也就是机械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 Drive),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机械硬盘的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机械硬盘一致。

固态存储技术(简称为SSD),一般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 MEMORY 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比较常见的SSD,象我们经常使用的U盘,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存储器及另外一些ATA、SCSI、FC接口的Flash Disk,统称为闪存盘;SSD的另一种是DDRRAM Base SSD,采用DDRRAM作为存储介质、仿效传统磁盘驱动器的设计、可被各种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工具进行卷设置和管理,并提供工业标准的PCI和FC接口用于连接主机/服务器或存储网络的存储设备,可分为SSD驱动器和SSD盘阵列二大块,是一种真正高性能的存储,而且它的使用寿命非常长,几乎包含所有闪存盘所拥有的优点或它所欠缺的部分,美中不足的它却需要电源保护数据安全。

基于FLASH 的SSD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所以闪存盘的容量一般都非常小,上G的已经算大了,目前最大的有64G的Flash Disk。适合于个人PC用户使用,但应用到企业的存储系统就无能为力了。采用FLASH内存的SSD具备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并且在噪音、便携性等方面都有硬盘所无法媲美的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金融、电信、电子商务等部门中都有广泛的使用。

而DDRRAM Base SSD相对普通HDD硬盘的最显著优势就是速度,例如一个每分钟15000转的硬盘转一圈需要200毫秒的时间,而在SSD上由于是数据是存放在半导体内存上,能够在低于一毫秒的时间内对任意位置的存储单元完成I/O(输入/输出)操作,因此在对许多应用程序来说最为关键的I/O性能指标——IOPs(即每秒多少次IO动作)上,SSD可以达到硬盘的50~800倍。

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的 区别 有哪些呢?在使用时怎么选择是用固态硬盘还是普通硬盘呢?

SSD(固态硬盘)和HDD(机械硬盘)之间的巨大差距来源于它们的结构,SSD为全电子结构,采用集成电路存储技术,使用存储芯片加上寻址控制器来组成的硬盘,类似于U盘技术,没有任何机械运动部件。传统的机械硬盘HDD采用高速旋转的磁盘来存储数据,通过磁头来读写,这一机械运动过程中带有延迟、并且无法同时迸发多向读写数据。

1、性能方面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构造是完全不同的。固态硬盘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固态硬盘最大的优势就是几乎没有寻道时间,固态硬盘在操作系统中就是一个普通的盘符,用户可以完全把它作为存储介质来使用。由于全部采用Flash存储介质,它内部没有机械结构,因此没有数据查找时间、延迟时间和寻道时间。众所周知,普通硬盘的机械特性严重限制了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电脑运行速度最大的瓶颈恰恰就是在硬盘上,所以固态硬盘的诞生,恰好能解决这一瓶颈。

通过以上传输速率测试图可以看出,固态硬盘表现出色,波浪形的曲线,最小传输率也有91.2MB/S,平均传输率则达到135.7MB/S,虽然离标称的170MB/S最大速率有一定差距,但相比机械硬盘只有63MB/S的速率,固态硬盘的成绩已是相当可观。值得一提的是,在介绍固态硬盘时我们已介绍到,固态硬盘采用随机存取,没有磁头结构,寻道时间为非常接近零,这是机械硬盘永远无法达到的。

在册数过程中,机械硬盘在瞬间的传输速率暴降到9.8MB/s,而固态硬盘则是波浪形的,最小与最大传输速率相对稳定很多。

2、基本的读写原理不一样

固态硬盘是主控读写nandflash,机械硬盘是磁头读取转动的磁碟,而且,读写方式也有区别,固态硬盘是按位读写(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型号会有240GB的写入速度没有480GB高的原因)机械硬盘是基本可以理解为顺序读写,这也是为什么固态硬盘不需要做磁盘碎片整理,而机械硬盘用久了就必须做一次磁盘碎片整理;

3、 读写速度不同

系统启动和软件启动耗时对比和数据读取延时对比:

固态硬盘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持续读写,现在sata3的固态硬盘基本已经达到sata3的理论值,500左右,而7200转的单碟1T盘,持续读写最多大概170。 也就是小文件读写,这一点是ssd远胜于机械硬盘。

平均读写,由于圆的最外层线速度最大,所以磁盘的最大读写仅仅出现在磁盘的外圈,越往里越慢,而ssd的速度,基本是一条水平线。 访问时间,ssd由于不需要hdd那种物理上的寻道,访问时间比hdd短了非常多。

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固态硬盘在传输速度上有很大的优势,最高可达500M/秒,其中读取速度达到400-600M每秒,写入速度同样可以高达200M每秒。

对于1G的文件只需几秒就可搞定,而传统的IDE硬盘读取速度极限是无法超越200M每秒,写入速度也很难突破100M每秒,平时基本在几拾M每秒,这样对于常常需要读取大文件或处理大文件的用户来讲,使用固态硬盘是不错的选择。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数据安全

我们都清楚传统的硬盘是通过磁头读取盘片来完成数据读写的,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盘片和磁头碰撞更容易造成数据受损,还有就是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造成盘片受损造成数据丢失,而固态硬盘没有盘片,所以只要其芯片不受到外形挤压产生形变,数据就能获得安全的保存,所以在数据安全方面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是很大的。

5、写入次数

固态硬盘拥有写入次数限制,也就是说有寿命问题,SLC主控SSD具备10万次写入,而一般的入门固态硬盘采用的MLC主控,其写入次数仅有1万次,理论上说,SSD寿命会较短,不过实际测试可以发现 ,SSD日常使用MLC1主控SSD也能用上五年左右,因此寿命上也是可以的。

机械硬盘尽管没有写入次数限制,但是基本使用也基本上就三五年吧,因此两者之间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6、数据恢复

固态硬盘上的数据删除后,是无法借助数据恢复等软件恢复的,而传统的普通机械硬盘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数据恢复软件找回,这也是固态硬盘的一个不足。

7、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在使用上的区别

在使用上,SSD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的区别也很大,普通硬盘不管是安装什么系统,都是一样运行,XP或者win7系统都是一样的使用。而固态硬盘则有很多讲究,特别是对于XP系统,固态硬盘支持不友好,使用XP系统会缩短使用寿命,XP系统没有对固态硬盘进行优化,他会经常对固态硬盘读写固态硬盘不擅长的小文件,这样不仅速度会慢,而且还会无谓的消耗硬盘的寿命,最关键的是XP下硬盘的TRIM(垃圾回收功能)不能开启,固态硬盘的性能会很快衰减。另外,安装XP系统的话,固态硬盘一定需要做好4K对齐,这样性能才能有所提升。

在安装使用上,固态硬盘建议使用win7版本以上的系统,并且必须开启AHCI,4K要对齐。可以下载AS SSD Benchmark(固态硬盘测试软件) 来测试一下,能显示AHCI是否开启,4K是否对齐。

8、经济价格

固态更盘在速度及安全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是最新技术所以在价格方面相对传统硬盘来讲高了很多,固态硬盘现在的价格一般是传统硬盘的2-3倍,但是随着摩尔定律的不断发展,固态硬盘NAND闪存芯片密度会越来越大,则存储量越来越高,以后的价格也会越来越低,可以预见得到固态硬盘取代传统硬盘势在必行。

9、 无噪音

固态硬盘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机械硬盘噪音较大。 由于SSD和HDD的内部构造完全不同,SSD内部只有存储芯片和电路板,运行时几乎0噪音。而HDD内部有一个高转速的马达,运行的时候会发出噪音和震动,如果震动再和你的机箱产生共鸣的话,那声音可真是闹心哦~ 对于目前电脑内部各个配件性能来说,硬盘的性能是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即使其它硬件配置再高,如果硬盘性能不足的话,会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10、功耗

HDD最大功耗约为5-10W左右,而SSD通常是3W以内,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11、抗震能力

传统的机械硬盘内部有高速运转的磁头,其抗震能力很差,因此一般的机械硬盘电如果是在运动中或者震动中使用,很容易损坏硬盘。而机械硬盘采用芯片存储方案,内部无磁头,不怕碰撞、冲击、振动,具备超强的抗震能力,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12、工作温度范围更大

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13、有寿命限制

现在的固态硬盘都有固定的读写次数,这也是许多人诟病其寿命短的所在,但是其读写次数相对于普通硬盘的使用寿命而言,影响不是很大。 那么,固态硬盘和普通硬盘可以同时一起安装在电脑里吗?

理论上,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完全可以一起搭配使用的,一般是固态硬盘安装在第一个SATA接口,用作主分区,安装操作系统以及部分软件,以保证电脑的运行速度和开机速度,机械硬盘只是用来存储资料和文档。不过现实使用中,搭配安装需要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电脑内部需要有双硬盘位置;

2、电脑主板需要有SATA3.0接口;

3、先单挂固态硬盘装系统,安装好后再挂机械盘,可以更好识别硬盘;

4、开启硬盘AHCI模式,开机进系统前点击del键,进入BIOS并开启AHCI。

固态硬盘虽然有很多普通硬盘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有很多缺点:

1. 成本高

每单位容量价格是传统硬盘的5~10倍(基于闪存),甚至200~300倍(基于DRAM)。但是随着固态硬盘使用范围的扩大,价格已经越来越贫民化,跟普通硬盘价格区别已经不那么大了。所以固态硬盘费用高这一点劣势已经越来越淡化掉了。

2、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屏蔽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

3、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达100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特制的文件系统或者固件可以分担写入的位置,使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达到20年以上。

4、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写入时比传统硬盘慢很多,也更易受到写入碎片的影响。

5数据损坏后难以的恢复。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如果硬件发生损坏,通过目前的数据恢复技术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如果固态硬盘发生损坏,几乎不可能通过目前的数据恢复技术在失效(尤其是基于DRAM的)、破碎或者被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

6、根据实际测试,使用固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在空闲或低负荷运行下,电池航程短于使用7200RPM的2.5英寸传统硬盘。

7、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在任何时候的能耗都高于传统硬盘,尤其是关闭时仍需供电,否则数据丢失。

8、据用户反映,使用低廉的MLC的固态硬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比传统硬盘慢。这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机制不适于固态硬盘。在Linux下无此问题。

从发展来说,hdd目前基本上没什么发展余地了,存储密度很难再提高,速度更不用说了,ssd前景相对较好,很多传统硬盘制造商开始研发ssd或者收购其他闪存制造公司,比如西部数据就收购了sandisk,而技术上,以intel和三星为代表的公司已经开始推广pciex4的ssd,持续读写已经到了2GB以上。固态硬盘的优势就是速度快,而这一点普通硬盘是追不上的。对于要求速度快,经常出差的朋友,最适合选择固态硬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jvc硬盘摄像机推荐

全文共 1124 字

+ 加入清单

导语: jvc 是一家专 门 从事于汽车电子产品事业、专业系统事业等的大型企业,旗下的产品无数,但它的旗下有一类产品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这类产品是只需要链接电脑,就可以直接将内部的视频或者动态影像拷贝到电脑上的硬盘摄像机。jvc的硬盘摄影机怎么样呢?小编今天的文章就来跟大家详细介绍一下jvc硬盘摄像机。

一、 JVC MG330

JVC MG330是一款定位于普通家庭用户的入门级产品。 价格比较低廉。但是性能配置实用、够用,外形更加时尚和轻保独特的轻触式按键,让操作和实用更加的方便。与前代产品相比,MG330要更显轻薄、小巧。MG330提供了三种颜色可供选择,分别是枫叶红、时尚蓝和金属银.

二、 JVC HD7AC

JVC HD7AC是一款定位于准专业级别的高清数码摄像机。作为定位于高端市场的DV产品,JVC HD7AC也是一款使用3CCD技术的摄像机。它还具有10倍光学变焦的富士龙镜头,此镜头还带有光学防抖技术。

三、 JVC MG505AC

作为一款上市已久的迷你高端硬盘式DV产品,JVC MG505AC在外型和性能方面都有出色的使用表现,当然经过不断的价格调整,该机已经来到了一个相当实惠的价位。值得选购。

四、JVC GZ-MG630

JVC GZ-MG630是一款高清硬盘式数码摄像机,内置60GB容量硬盘,拥有 简约 时尚的外观设计,搭载80万像素CCD 传感器 ,35倍光学变焦KONICA MINOLTA镜头,2.7英寸显示屏,并支持1080P高清摄像,整体性能表现全面,硬件配置也十分不错。

JVC数码摄像机MG630拥有35倍光学变焦系统,60GB容量硬盘空间,可以满足入门级消费者大容量、长时间的拍摄需求。

五、JVC MG465

外观方面,JVC MG465AC采用 玛瑙 黑的外观设计,显得非常的稳重,更具专业气息。性能卓越,对于硬盘DV来说,这款JVC MG465AC数码摄像机的价格还是比较实惠的。

六、JVC GZ-HD30AC

JVC GZ-HD30AC是一款内置80GB大容量硬盘,还具有闪存存储模式,可拍摄1080全高清格式的DV。JVC GZ-HD30AC外观以黑色为主,性能不错,性价比不错。JVC GZ-HD30AC最大的卖点在于,硬盘足够大,不用担心存储不够,而且还带有摄影补光的功能,能适应环境拍摄。

Jvc旗下硬盘摄像机型号有很多,而目前为止,很多硬盘摄像机的型号都已经渐渐的退出市场,但对于很多不会采集软件的网迷来说,硬盘摄像机的使用更为适合,而jvc的硬盘摄像机内存空间都比较大,用户们一旦有大量的拍摄要求,它均可以满足。小编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小编的文章能够帮助大家对jvc硬盘摄像机有跟多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硬盘坏了怎么办 硬盘修复操作方法步骤介绍

全文共 872 字

+ 加入清单

硬盘是计算机中颇为重要的储存媒介,想必即使是懂电脑知识较浅如你也多少听闻过。很多时候,如果你想要重新装置系统,如果硬盘坏了,那么是无法重装成功的,因为硬盘在当中起到了机器重要的作用。所以硬盘坏了会导致计算机整个性能基本直降,如果你正好碰到了这种问题。那么对于修复硬盘的方法有哪些呢?也许以下知识能够帮助到你。

硬盘坏道症状

1、读取某个文件或文件运行时,硬盘反复出现文件损坏等提示;有时甚至蓝屏。

2、系统每次启动都会进入自动运行Scandisk磁盘扫面错误显示。

3、当使用第三方管家软件,进行电脑内存垃圾清理时,所显示的系统垃圾明显超出硬盘承载额度。

修复硬盘步骤

1、当硬盘出现了坏道显现,我们可以用系统自带的工具进行检测修复硬盘。

2、第一步启动电脑,进入桌面上我的电脑,接着选择要进行检查的盘符,鼠标右键,选择属性。属性的页面弹出来之后,选择工具选项卡。

3、鼠标单击“开始检查”这个按钮,打开检查工具,在自动修复文件错误、扫描并试图恢复坏扇区的前面选项中均打上勾。选完后,按“确定”按钮。就会开始自动修复硬盘坏道。在修复过程中有一段时间,切记在这段时间里高强度打开其他软件,或者关闭计算机。

4、另外针对逻辑上的坏道,可以采用一些第三检测软件进行修复。PS:可以在一些关键软件中直接搜索下载就行了。例如像:HDTune,这是一款在国内非常流行的硬盘修复软件,与其他检测软件相似,都有着汉化的中文版本。软件将从硬盘的各个方面提取详细信息、针对具体设备,从多个角度对硬盘的性能起到优化作用。

5、好的检测修复软件还有像HDDlifePro、NortonDiskDoctor之类的,在性能侧重上面方向不一样。好的硬盘修复软件能够轻松地诊断硬盘中出现的问题。

以上知识你了解了多少呢?其实以上只是从一个方面解析,对于硬盘是否完好我们在仔细听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就能够得知。如果计算机在使用时频繁发出“咯咯”的声音,就说明硬盘已经开始逐渐衰老或者积灰过多,这个时候小编建议的是大家可以将硬盘拆取下来进行清洗,因为不少问题都是由硬盘积灰过多引起来的,清洗过程要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移动硬盘只亮灯不读取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移动硬盘只亮灯不读取,灯亮说明硬盘已通电,将移动硬盘换一个USB接口或是其他电脑试试,判断是电脑问题或是移动硬盘的问题;若换后可正常读取则为原USB接口中的两根数据线接触不良问题;此外还有可能是接口供电不足问题更换一个USB接口就可以解决。详细的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法如下:

1、将移动硬盘换一个USB接口或是其他电脑试试,判断是电脑问题或是移动硬盘的问题;

2、若换后可正常读取则为原USB接口中的两根数据线接触不良问题,若不能正常读取,则为硬盘问题;

3、检测硬盘,若正常,可进入“设备管理器/通用串线总线控制器”,查看USB设备中是否有该移动硬盘设备。有,且设备项显示正常可用,则多为接口供电不足问题,可将硬盘改插在USB3.0接口,即可正常工作;

4、多发生在老电脑和使用较长的移动硬盘上,可能是主机上的USB接口500mA的电流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亦或是数据不通畅导致。

展开阅读全文

篇8:u启动diskgenius工具如何进行硬盘低级格式化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需要进行磁盘低格?这是因为删除硬盘上的数据它只是在文件头标注了‘ 删除 ’的标记,实际数据并没有删除。如果进行重复数据覆盖也会彻底删除数据。而我们不想这么麻烦,直接彻底删除数据再进行重装系统该怎么办?小编就在这和大家分享使用diskgenius进行磁盘低级格式化,彻底删除不留痕迹!

首先, 重装系统 之前先将做好的u启动u盘启动盘插在电脑的usb接口 (台式机建议插在主机机箱后置的usb接口) ,设置启动向导将u盘设置为首选启动项,重启电脑进入u启动主菜单界面后选择“ 【06】 运行最新版DiskGenius分区工具”, 如下图所示:

进入到多功能经典dos工具菜单找到其中的“ LFORMAT 低级格式化 ”在光标处输入“ LFORMAT ”, 如下图所示:

按回车键,在新界面按下“ y ”键,进入到“ Low level formatter...1.1!! ! ”其中“ Select Device ”是选择分区进行低格,而“ Low level Current Device ”是对整个磁盘进行低格, 如下图所示:

等待硬盘低级格式化的自动完成即可,这个过程比较慢,需要耐心等待。如何使用diskgenius进行磁盘低格就介绍到这里了,如果在重装系统时需要彻底删除不留痕迹不妨先试试低格硬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硬盘并口和串口的区别

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不经常接触电脑的朋友可能会很多一些电脑小知识不理解,比如说并口和串口的问题,那么什么是串口硬盘,什么是并口硬盘呢?这两者哪个速度快一些呢?下面介绍一下硬盘并口和串口的详细内容。

并口和串口的区别是什么?

通俗的说,串口形容一下就是 一条车道,而并口就是有8个车道,同一时刻能传送8位(一个字节)数据。但是并不是并口快,由于8位通道之间的互相干扰。传输受速度就受到了限制。而且当传输出错时,要同时重新传8个位的数据。串口没有干扰,传输出错后重发一位就可以了。串口硬盘就是这样被人们重视的。

“串口硬盘”与“并口硬盘” 区别

随着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主板和硬盘都开始支持SATA(串行ATA),SATA接口逐渐有取代传统的PATA(并行ATA)的趋势。那么SATA和PATA在传输模式上有何区别,SATA相对PATA又有何优势呢?这就正是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

何谓并行ATA

ATA其实是IDE设备的接口标准,大部分硬盘、光驱、软驱等等都使用的是ATA接口。譬如现在绝大部分的朋友用的都是并行ATA接口的硬盘,应该对它80针排线的接口是再熟悉不过了吧?平常我们说到硬盘接口,就不得不提到什么Ultra-ATA/100、Ultra-ATA/133,这表示什么呢?这告诉我们该硬盘接口的最大传输速率为100MB/s和133MB/s,且硬盘是以并行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wWw.PC841.CoM所以我们也把这类硬盘称为并行ATA。

何谓串行ATA

串行ATA全称是Serial ATA,它是一种新的接口标准。与并行ATA的主要不同就在于它的传输方式。它和并行传输不同,它只有两对数据线,采用点对点传输,以比并行传输更高的速度将数据分组传输。现在的串行ATA接口传输速率为150MB/s,而且这个值将会迅速增长。

串行ATA和并行ATA传输的区别

现在的并行ATA接口使用的是16位的双向总线,在1个数据传输周期内可以传输4个字节的数据;而串行ATA使用的8位总线,每个时钟周期能传送1个字节。这两种传输方式除了在每个时钟周期内传输速度不一样之外,在传输的模式上也有根本的区别,串行ATA数据是一个接着一个数据包进行传输,而并行ATA则是一次同时传送数个数据包,虽然表面上一个周期内并行ATA传送的数据更多,但是我们不要忘了,串行ATA的时钟频率要比并行的时钟频率高很多,也就是说,单位时间内,进行数据传输的周期数目更多,所以串行ATA的传输率高于并行ATA的传输率,并且未来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我们要采用串行ATA接口

这个回答很简单,当然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率。随着当前设备需求的数据传输率越来越高,接口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并行ATA接口逐渐暴露出一些设计上的“硬伤”,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并行线路的信号干扰。由于传统并行ATA采用并行的总线传输数据,必须要求各个线路上数据同步,如果数据不能同步,就会出现反复读取数据,导致性能的下降,甚至导致读取数据不稳定。

而采用排线设计的数据线,正是数据读取无法更快的“罪魁祸首”。由于并排的高速信号在传输时,会在每条电缆的周围产生微弱的电磁场,进而影响到其他数据线中的数据传递,还会因为线缆的长度和电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总线频率的提升,磁场的强度也越来越大,信号干扰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从理论上说串行传输的工作频率可以无限提高,串行ATA就是通过提高工作频率来提升接口传输速率的。因此串行ATA可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率,而并行ATA在没有有效地解决信号串扰问题之前,则很难达到这样高的传输速率。

并行ATA接口在总线频率方面受到其设计的制约,并不能一味地提升,而随着对数据传输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最快的并行ATA接口ATA133的频率为33MHz,这个几乎已经达到了并行接口的极限,再继续改造线路已不太现实。所以推出新的接口势在必行。

除了传输率较高之外,SATA还有哪些优点呢?

1.数据更可靠

在校验方面,并行ATA总线只是简单的CRC校验,一旦接收方发现数据传输出现问题,就会自行将这些数据丢弃、然后要求重发,如果数据信号相互干扰过大,就会严重影响硬盘的性能。

而串行ATA既对命令进行CRC校验,也对数据分组进行CRC校验,以此提高总线的可靠性。

2.连线更简单

在数据线方面,并行ATA采用80针的排线,串行ATA由于采用点对点方式传输数据,所以只需要4条线路即可完成发送和接收功能,加上另外的三条地线,一共只需要7条的物理连线就可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由于传输数据线较少,使得SATA在物理线路的电气性能方面的干扰大大减小,这也保证了未来磁盘传输率进一步的提升。

和并行ATA相比,串行ATA的数据线更细小,这也使得机箱内部的连线比较容易整理,有助于机箱内部空气的流通,使得机箱内部的散热更好。同样,串行ATA还有采用非排针脚设计的接口和支持热插拔功能等优点。

串行ATA推出之后,并行ATA还会存在吗

总的说来,串行ATA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当然,目前还有一些相对比较低速的设备在使用并行ATA,如光驱、刻录机等设备,并行ATA的传输率已经可以满足的需要,所以,并行和串行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存。当然,串行ATA支持所有的ATA设备,也可支持光驱等设备,但是串行ATA目前会先运用在硬盘上,未来将会支持更多的存储设备。

目前我们使用的硬盘绝大多数都是串口STA硬盘STA,在比较老的电脑中有时候还可以看到以前的并口硬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口硬盘正逐渐的退出了我们的视线,所以大家在DIY组装电脑的过程目前来讲可购买的都是串口硬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联想e430c笔记本bios设置硬盘模式如何改

全文共 710 字

+ 加入清单

联想e430c笔记本使用u启动u盘启动安装xp系统时,我们需要先修改它的硬盘模式,否则会出现进入系统失败的情况,那么联想e430c笔记本bios硬盘模式怎么改呢?今天就教大家联想e430c笔记本bios设置硬盘模式怎么改的操作步骤。

进行修改 联想 e430c笔记本bios设置硬盘模式之前,我们需要知道它的bios设置启动热键,我们可以从网上查找,查找到的结果为: F1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行 联想 e430c笔记本bios设置硬盘模式 的工作了:

1、打开电脑,在出现开机画面时,按F1进入 联想 e430c笔记本bios设置界面, 如下图所示:

2、然后使用左右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config ”,再用上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Serial ATA (SATA) ”选项,按回车键执行, 如下图所示:

3、进入到Serial ATA (SATA)窗口界面后,使用上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 【AHCI】 ”按回车键执行,由于ahci硬盘模式只支持win7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统,所以我们需要更改它, 如下图所示:

4、在弹出的窗口中使用上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 compatibility ”按回车键确认选择, 如下图所示:

5、完成上面的操作后,我们就可以看到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 后面跟的是“ compatibility ”,然后按F10保存并退出, 如下图所示:

到此,联想e430c xp系统硬盘模式更改bios设置教程就介绍到这里,如果联想e430c笔记本用u启动u盘启动安装xp系统时就可以参考本篇文章bios硬盘模式怎么改来帮助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SCSI硬盘的缓存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SCSI硬盘缓存缓存(Cache)是SCSI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先将数据传送到缓存,再由缓存和外边数据总线交换数据。它是SCSI硬盘电路板上的一块存储芯片,与硬盘盘片相比,具有极快的存取速度,实际上就是相对低速的硬盘盘片与相对高速的外部设备(例如内存)之间的缓冲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实际传输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够大幅度地提高数据命中率从而提高硬盘整体性能。

现在主流SCSI硬盘的缓存一般为4MB和8MB,部分高性能的SCSI硬盘甚至达到16MB。但某些低端产品也只使用了2MB缓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移动硬盘打不开,提示需要格式化

全文共 523 字

+ 加入清单

这是硬盘分区出现故障的缘故。首先打开DiskGenius软件,选择【恢复文件】按钮;等待扫描完成后,勾选扫描出的文件,将文件勾选上,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复制到指定文件夹】选项;最后可以把移动硬盘格式化,再重新导入恢复的数据。下面是具体分析:

1、移动硬盘出现打开分区时候提示格式化,是分区出现故障。硬盘自身的坏道,使用时强插拔都可能引起分区故障。如果数据不重要可以尝试格式化和重新分区。如果数据比较重要建议先使用数据恢复工具将硬盘数据提取备份,再格式化硬盘;

2、以DiskGenius软件为例,打开DiskGenius软件,选择丢失数据的分区,然后点击【恢复文件】按钮;

3、在弹出的窗口上选择【完整恢复】,然后点击【开始】按钮,软件会对所选区域进行扫描;

4、扫描完成后,在软件列表中会列出扫描出的文件,找到文件后,将文件勾选上,然后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复制到指定文件夹】选项;

5、设置目标文件夹来保存恢复出来的文件,建议目标文件夹不要设置在丢失数据的分区,以避免文件被覆盖导致文件无法正常恢复;

6、恢复完成后,就可以对移动硬盘进行快速格式化,在移动硬盘的盘符处右键选择【格式化】,点击【开始】等待格式化完成,最后就可以把数据复制回到移动硬盘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电脑双硬盘无法启动什么原因 电脑双硬盘无法启动原因介绍

全文共 605 字

+ 加入清单

不少小伙伴装了双硬盘之后,开机后屏幕上提示 Invalid partition table(无效磁盘分区,硬盘不能启动)。针对这一问题,小编给出的搞定方式如下:

【双硬盘无法启动问题分析】

Invalid partitiontable 硬盘问题或者你安装的系统有问题

Invalid Partition Table 无效分区表.造成该问题的原因一般是硬盘主引导记录中的分区表有错误。当指定了多个自举分区(只能有一个自举分区)或病毒占用了分区表时,都会有上述提示。可以理解为:没有正确识别系统主分区导致!

【 双硬盘无法启动 搞定方式】

问题电脑为:128G固态硬盘 + 机械1TB双硬盘,双硬盘,分区位(SSD分成系统盘50G,剩余逻辑分区,机械4个分区)后 ,装入WIN7系统 提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 (无效的分区列表)

列举华硕主板为例,也是比较常见的。华硕主板设置方式:

1、 开机反复按DEL键,进入主板bios,按F7回车进入高级模式。

2、 进入高级模式后,切换成中文简体,更好的识别,如果懂英文的可以忽视了!

3、 右边的箭头选择至启动选项,滑到下面的BBS硬盘属性

在这里可以看到,第一启动项是机械硬盘,第二启动项是固态硬盘,很显著是乱了顺序。

4、 回车选择固态硬盘做第一启动项就可以了,相当简单。

最后我们返回上一层,按F10保存,然后按回车确认就可以了,之后就可以正常开机进入系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固态硬盘无损4K对齐操作步骤介绍

全文共 731 字

+ 加入清单

SSD最小的读写单位是4K。因此大家都知道运用SSD最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4K对齐”。否则会严重影响SSD读写性能。那如果我们在安装SSD时,忘记了“4K对齐”,并且SSD里连系统都装好了,已经开始运用了。怎么办?能不能不重新格式化分区、重装系统,“无损4K对齐”呢?

当然能。而且方式众多。但是我们只选择最简单最快速的方式来对SSD进行“无损4K对齐”。下面分享一个只需要2步,用时10分钟以内的SSD“无损4K对齐”的方式。

软件:Paragon Alignment Tool 3.0

“无损4K对齐”操作步骤

1.选择你要操作的硬盘

一定要记得只选中你需要操作的硬盘。

2.选中过后,点击Align partitions。剩下的交给时间。10分钟以内,“无损4K对齐”就完成了。

是不是非常简单呢?这是最简单,最快速的“无损4K对齐”的方式了!下面再来看看,这个光威Gloway 悍将480G SSD的测验速度。

顺序读写貌似4K对齐前后没有什么变化。厉害了!以前用的一个金士顿的SSD,4K没对齐,读写速度降低很多。但是这个光威Gloway悍将480G SSD,即使4K没有对齐,貌似对顺序读写的影响都不大。我们再往下看。“4K”这里好像也没有什么影响。

但是在“4K-64Thrd”这项,光威Gloway悍将480G SSD“4K对齐”前后的差别就大了。而“4K-64Thrd”的差距直接导致“4K对齐”前后这个SSD的总评分出现了几乎一倍的差距。4K对齐后,光威Gloway悍将480G SSD的总评分从500多,变成了1000多。这才是这个SSD的真实性能。

所以,运用SSD,我们一定要“无损4K对齐”哦。没“4K对齐”也没有关系。用上面的方式轻轻松松就搞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计算机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的简易解决方法

全文共 521 字

+ 加入清单

计算机每次开机启动时,都要自动进行硬盘检测,可是在检测进度位于66%位置处时检测操作就无法进行下去了,此时也不能使用热启动功能来重新启动系统,必须关闭电源进行冷启动。

现在只能在系统启动画面提示检测硬盘的那一刻,及时按下键盘上的任意键来忽略硬盘检测操作,之后登录进Windows系统界面后执行任何操作都很正常。

那为什么系统在对硬盘进行检测操作时,硬盘检测无法顺利通过呢?会不会是硬盘发生了硬件损伤呢?

从上面的现象描述来看,我们估计单位共用计算机的硬盘有可能发生了硬件损坏,遇到这种现象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赶快将硬盘中的重要数据内容,挪移到其他相对安全的位置处。

在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将系统切换到DOS运行状态,并在DOS命令行中执行“fdisk /mbr”字符串命令,来尝试修复硬盘中发生的软故障;要是这种修复方法尝试无效的话,我们可以到网上下载安装一些专业的硬盘坏道检测工具,来仔细检查本地硬盘中是否存在坏道现象,如果找不到硬盘坏道的话,那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的现象很可能是逻辑故障引起的,此时我们唯一可以使用的办法就是找到对应品牌硬盘的逻辑坏道修复工具来重新修复一下硬盘,相信这么一来硬盘检测无法通过现象就能被解决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电脑硬盘坏了怎么办 电脑硬盘修复方法

全文共 1173 字

+ 加入清单

摘要:硬盘坏常的现象是开机或运行时容易蓝屏,但还是能进系统。这个问题一般比较的容易修复,主要是系统分区出问题了。比较常见的笔记本硬盘坏可能就是在未关机的情况下拿来拿去导致磁盘头信息损坏。如果是0信息被损坏,则低格即可。今天小编就为您介绍电脑硬盘的修复方法,希能够帮助到您。

【硬盘修复】电脑硬盘坏了怎么办? 电脑硬盘修复方法介绍

电脑硬盘修复方法介绍

笔记本 硬盘 比台式电脑的硬盘更为容易坏,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笔记本电脑易搬动,除不小心被摔导致硬盘坏外,有些童鞋们更是喜欢不关机而是待机,然后随意将笔记本带来带去,尤其是在公司上班使用公用电脑的人,不晓得爱护电脑,甚至一点不爱护,笔记本硬盘坏的情况更多!

工具/原料

电脑

笔记本硬盘

DiskGenius

DM

方法一:一般问题普通修复

1、硬盘坏常的现象是开机或运行时容易蓝屏,但还是能进系统。这个问题一般比较的容易修复,主要是系统分区出问题了。我们打开DOS命令提示符窗口,输入命令“chkdsk c: /f /r /x”进行强制修复:

2、由于是修复系统分区,需要重启电脑才能修复。

3、个别小的问题,也能用些修复软件修复成功。这里推荐你先用DiskGenius试试。为避免误判,建议先执行“工具”菜单中的“检查分区表错误”:

4、如果没有修复,则执行“硬盘”菜单中的“坏道检测与修复”功能:

5、如果是开机过程中硬盘有问题,则这里不需要全部检测和修复,要不然会很久。设置好后就可以“开始检测”和“尝试修复”了:

6、再严重点的问题,可以再用比较专门的工具来检测下,如果能修复最好了:

方法二:严重问题低格修复

1、比较常见的笔记本硬盘坏可能就是在未关机的情况下拿来拿去导致磁盘头信息损坏。如果是0信息被损坏,则低格即可。比如我们用DM软件进行低格。

2、启动DM后默认情况是不能低格的,需要打开高级菜单才能执行低格。即在DM的主界面中按“Alt+M”切换到高级菜单,选择菜单中的“(M)aintenance Options”命令即可进入高级菜单:

3、然后选择“(U)tilities”项,进入低级格式化界面:

4、然后DM会显示找到的硬盘的列表,选择想要操作的硬盘,并按回车键。这个步骤极其重要,千万不能选错。如果你只有一个硬盘直接回车即可:

5、选择硬盘后,然后再选择“Low Level Format”,进行低级格式化:

6、这时会弹出警告窗口,按“Alt+C”确认后继续:

7、确认之后,还会弹出让你再次确认的窗口,选择“YES”:

8、确认后就开始进行硬盘的低级格式化操作了,并会有详细的百分比进度显示:

9、低格操作需要很长时间,建议睡觉前进行吧,睡觉时让它自动执行就行了。

10、另外,很多笔记本硬盘坏了,根本不能用来安装系统了,这时不要灰心,由于笔记本 硬盘 很小巧,所以可以买个移动硬盘盒,用来当移动硬盘用一定可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惠普笔记本硬盘怎么样 惠普笔记本硬盘报价及修复介绍

全文共 1214 字

+ 加入清单

惠普品牌一直都是笔记本业内的佼佼者,惠普不光生产笔记本,它还生产各类各样的笔记本元件、硬件。例如说惠普笔记本硬盘,在市场上,它的硬盘价格大多在百元左右,质量好的要在千元以上。想要购买到合适的惠普笔记本硬盘,就一定要选择大容量的硬盘,一般情况下,1GB的价格在0.4元,购买400元左右的惠普笔记本硬盘绝对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哦。

惠普简介

惠普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帕罗奥多(Palo Alto),是一家全球性的资讯科技公司,主要专注于打印机、数码影像、软件、计算机与资讯服务等业务。惠普(HP)是世界最大的信息科技(IT)公司之一,成立于1939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惠普下设三大业务集团:信息产品集团、打印及成像系统集团和企业计算机专业服务集团。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沈阳、南京、西安、武汉、成都、深圳等都设有分公司。中国惠普在大连设有惠普全球呼叫中心,在重庆设有生产工厂。

报价

1.原装HP/惠普,454146-B21、SATA 3.5服务器硬盘,350元。

2.惠普笔记本电脑 ,8460P i5-2520M 4G内存,320G硬盘14寸休闲游戏使用,1350元。

3.惠普,2540P I7 128G固态硬盘+机械硬壳、12寸笔记本电脑金属,659元。

惠普硬盘修复

1、具体步骤如下(以WindowsXP为例),在我的电脑中选中盘符后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驱动器属性窗口中依次选择“工具→开始检查”。并选择“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和“扫描并恢复坏扇区”,然后点击开始。

2、扫描时间会因磁盘容量及扫描选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Windows98甚至以上的操作系统中,并不能显示每个扇区的详细情况,所以通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好还是选择DOS下的磁盘检测工具Scandisk。Scandisk会检测每个扇区,并且会标记坏扇区,以免操作系统继续访问这个区域。保证的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数据的安全性。

3、注意:一般来说,通过上述的方法,修复完成之后惠普硬盘上坏道仍然存在,只是做上了标记,系统不会继续访问了,但是随着对惠普硬盘的继续使用,我们可能会发现惠普硬盘坏道有可能扩散,所以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较妥善的办法是对惠普硬盘数据进行备份,然后重新分区格式化惠普硬盘,一般来说,如果惠普硬盘上的故障仅仅是逻辑坏道,就可以彻底的解决问题。当然,建议在进行重新分区和格式化之后,使用DOS下Scandisk再次对惠普硬盘进行检测,确保惠普硬盘逻辑坏道的完全修复。

如果您的惠普笔记本硬盘出现了损坏问题,这个时候一定要选择新款硬盘,因为出现多次损坏问题的硬盘即便修理过后,也会影响人们的使用的。我们可以在惠普笔记本售卖处选购硬盘,也可以在网上旗舰店进行购买。一般情况下,旗舰店的价格会稍微便宜一些哦。温馨提醒,为了硬盘不再出现损坏现象,我们一定要对电脑进行防尘处理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哪个好 选择硬盘方法介绍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对电脑进行组装的时候,少不了对硬盘选择。我们的硬盘大致有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之别,那么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哪个好呢?很多人对于这两种硬盘的区别并不是很了解,并且在选择的时候,也不是很懂两者哪种更适合我们使用。想要组装电脑的你,先来了解一下吧。

一、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联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

二、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组成的硬盘。固态硬盘的接口规范和定义、功能及使用方法上与机械硬盘的相同,在产品外形和尺寸上也与机械硬盘一致。固态存储技术,一般可以分为二种,一种是基于闪存的SSD,采用FLASHMEMORY作为存储介质,这也是我们通常比较常见的SSD,象我们经常使用的U盘,数码相机等一些电子存储器及另外一些ATA、SCSI、FC接口的FlashDisk,统称为闪存盘。

三、产品选择

基于FLASH的SSD的优点就是可以移动,而且数据保护不受电源控制,能适应于各种环境,但是使用年限不高。所以闪存盘的容量一般都非常小,上G的已经算大了,目前的有64G的FlashDisk。适合于个人PC用户使用,但应用到企业的存储系统就无能为力了。采用FLASH内存的SSD具备相当高的数据安全性,并且在噪音、便携性等方面都有硬盘所无法媲美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为什么电脑升级固态硬盘后还是卡 电脑升级后还是卡解决方法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硬件升级确实可以提升电脑的运行速度,但为什么电脑升级固态硬盘后还是卡?下面给大家分析下原因,一起来看看吧。

一、没有SATA3.0接口,主板仅提供SATA2.0接口

对于一些老台式电脑与笔记本来说,仅提供了SATA2.0接口,并没有SATA3.0接口,更别提更先进的M.2固态硬盘接口了。虽然SSD能同时兼容SATA2.0和3.0,不过固态硬盘使用SATA2.0接口,同样无法发挥SSD最佳性能。

SATA2.0接口最高仅支持300M/S的速度,虽然这样的接口升级SSD,速度会比机械硬盘好。但鉴于目前的固态硬盘速度基本都达到了500M/s水平,这意味着仅有SATA2.0接口的老电脑升级SSD,也无法完全发挥应有的水平。

因此,老电脑升级SSD前,也要查看下电脑主板是否配备SATA3.0接口。如果没有配备新接口,非要升级SSD,提升一些性能的话,建议买价格便宜一些,速度相对较慢的SSD,因为再快,主板支持不了也是浪费。

二、电脑性能太弱

对于一些老爷机,搭载的还是曾经的入门双核处理器,单核性能太弱的电脑,不建议升级固态硬盘。

由于CPU的单核性能对于SSD的速度影响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系统负责数据传输多为单一线程数据读写,所以如果CPU太老,单核性能太弱的话,会直接影响到SSD在4K读写方面的表现。

一般来说,如果还是用的五年前的电脑,CPU一般都不会太好,加之主板可能也不支持SATA3.0,这样的老爷机没有升级SSD的必要,因为即便是升级了,由于SSD性能无法得到发挥,加之CPU拖后腿,电脑该卡还是卡。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怎样用移动硬盘装Win7系统?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在移动硬盘上选择【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选项,并取消【压缩此驱动器以节约磁盘空间】勾选;将Windows7镜像文件下载到移动硬盘;将移动硬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在系统开启中按下快捷键进入启动菜单,选择usb -hd启动;最后按照安装程序引导设置就可以完成。以下是详细介绍:

1、首先需要在移动硬盘上设置,右键【计算机】选择【管理】,打开【计算机管理】,随后选择【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选项;

2、打开计算机之后在移动硬盘的盘符图标上右键选中【属性】,查看是否启用了磁盘压缩功能,将【压缩此驱动器以节约磁盘空间】的勾选中取消;

3、将下载的Windows 7光盘镜像文件全部提取或者解压至移动硬盘,等解压完毕就设置完成;

4、将移动硬盘插入电脑的USB接口,如果是台式机建议插到主机后面的USB口,打开需要安装系统的电脑;

5、在系统开启的过程中按下快捷键进入启动菜单,快捷键一般是F8、F12,具体根据主板和电脑品牌而不同,将计算机的引导顺序设置为usb -hd启动;

6、随后只需根据安装程序的引导进行设置,最后重启就可以进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