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程婴

程婴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程婴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程婴问题。

分享

浏览

5565

文章

2

历史上有程婴吗?程婴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全文共 9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不少人都在说这个《赵氏孤儿》还挺好看的,很多人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个程婴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人呢?程婴在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具体的原因吧!

程婴在历史上存在不存在一直存疑,一直在讨论一直没有结果的。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以下简称《赵世家》)载,赵氏先祖在晋景公三年(前597年)曾遭族诛之祸,赵朔遗腹子赵武在公孙杵臼和程婴的佑护下侥幸免祸,后赵武长大,依靠韩厥等人的支持恢复了赵氏宗位。

这个历史故事在宋元之际被改编成剧本“赵氏孤儿”,从此广为流传,几乎妇孺皆知。但此事具有多少真实成分?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

(1)万斯大《学春秋随笔》认为:《赵世家》所载“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合之《左传》所载,确为可据。盖当时因(庄)姬谮讨同、括,遂并治弑灵一狱,追论赵盾,欲灭其家。武方幼稚,从母匿公宫幸免。”沈钦韩《春秋左氏传补注》依据《左传》宣公二年所记又认为:“赵盾以赵括为公族大夫,为赵氏宗族之主,此时赵括被杀,赵氏宗族祭祀随之废弃,故后文韩厥有‘无后’之语。以前赵武依赵括,括被杀,无所依归,只得随母在舅父家畜养。”

(2)杨伯峻不赞成万斯大、沈钦韩的观点,称:“此两说似均难足信”,并进一步说:“《赵世家》记载赵氏被灭与赵武复立,全采战国传说,与《左传》、《国语》不相同,不足为信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鲁成公八年(前583)条。又,清梁玉绳《史记志疑》卷二三晋景公三年条亦认为,此事“妄诞不可信,而所谓屠岸贾、程婴、杵臼,恐亦无此人也”云云。)。

(3)《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所刊杨秋梅《“赵氏孤儿”本事考》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新看法,但仍有可商榷之处。

万斯大、沈钦韩认为赵氏孤儿一事疑信参半,杨伯峻先生认为是全采战国传说。

《程婴救孤》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三百余口被奸贼屠岸贾杀害,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上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善良与残暴的比拼。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妻之悲,被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和十六年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凸显了程婴人性深处的光辉,折射出坚忍、顽强的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程婴是什么历史人物 程婴是什么人物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程婴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义士,因其拯救赵氏孤儿的义举受世人称颂。程婴是晋国士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在晋景公年间,赵氏一家为奸人屠岸贾所害,程婴为了保护赵朔的儿子赵武,和老臣公孙杵臼设调包之计,牺牲自己的儿子。直到二十年后,赵武尽知冤情,禀明国君,最后拿住奸人屠岸贾,为全家报仇。

《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

《赵氏孤儿》这个历史故事来源于《史记》。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杀掉了赵氏全家老小,只有赵朔的妻子藏了起来。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两个人希望报答赵氏的知遇之恩,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

最后程婴背负着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在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多年后,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