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祖陵

祖陵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祖陵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祖陵问题。

分享

浏览

7617

文章

7

隆尧唐祖陵

全文共 1777 字

+ 加入清单

隆尧祖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的大唐西陵,为唐高祖李渊-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太宗贞观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国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陵、碑皆为河北省重点保护文物。

唐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不仅封土已平,而且整个陵区由于长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围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处发现大型砖墓室券形墓顶,方知陵墓位置。

唐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隆尧唐祖陵为唐高祖李渊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两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时始建。唐玄宗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在陵东500米处建光业寺,为唐陵附属建筑物。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多次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无忌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着手规划修建祖陵。664年,祖陵修建完工,历时十八年。唐高宗特敕二祖陵墓“各宜配守卫户三十人”,并诏令州县-代表皇帝每年巡祭祖陵。677年,诏令追封二祖为宣皇帝、光皇帝。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派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象城县令宗文素率象城、柏人、任县三县民众维修、扩建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725年完工后,刻立《光业寺碑》。

建初陵所处地势为东、西、北三面较高,南面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间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两边分列。其南,两旁墩立欲吼石狮。再南,六匹石马两厢并列,每马左侧站有马夫一人。最南,二石华表东西相对。遥望唐陵遗址,昔日气势雄伟、巍巍壮观之气势犹存。

唐祖陵经历了1300多年的沧桑之变,如今陵墓封土已平,整个陵区形成一片低于周围地面的洼地。陵区南北长约350余米,东西宽约80余米,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陵区南部神道长100米,宽40米,两侧原存唐代石刻自南向北依次有:石华表1对、翼马1对、鞍马及控马人各2对、文武侍臣3对、镇陵石狮1对,共20件,现存17件,毁失3件。

唐祖陵附属建筑光业寺,是护陵行宫,属皇家级著名寺院,规模雄伟宏大,坐落于唐祖陵东(现赵孟村西)500米处,寺内曾建有三大宝殿及钟鼓楼、宝塔、珠台、仙馆、碑林等。现仅存寺中“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简称“光业寺碑”)一通,高4.3米,宽1.1米,刻立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碑文3000余字,象城县尉杨晋撰文,详细记载了李唐二祖的生平、追封及建陵建寺之史实,是考证隆尧为李唐祖籍最权威的实物证据,是隆尧县历史价值最大的碑刻。

建初陵遗存的这一对石狮高1.5米,有两层座,是陵墓石刻中的代表,也是河北省唯一一组唐代帝陵级石刻,。第一层座与狮为整石雕成。石狮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势,其形态怒目前视,张口欲吼。颌下透雕三绺胡须,脑后毛发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侧各有一排卷曲的细毛;石狮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狮雕刻艺术精湛,形象逼真,其结构准确,夸张适度而不俗套。充分体现了初唐匠师在写实基础上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石狮曾先后遭遇1926年被外国人买下,中途被追回;“文革”中险被砸毁,因及时埋掉而幸免的两大劫难而幸存至今,倍显珍贵。

2006年隆尧唐祖陵作为唐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魏家庄镇:位于县之南端,镇政府驻地魏家庄在县城南偏西7.8公里,总面积43.5平方公里。辖20个自然村,25个村民委员会。南与任县接镶,北与柏舍乡相连,东与莲子镇乡相接,西与北楼乡为邻。1953年设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61年由城关析出设魏家庄人民公社,1984年废社为乡,1987年改乡为镇。 魏家庄所属行政村:魏家庄、郭贾、李贾、孟贾、王贯庄、。

展开阅读全文

赵宋祖陵

全文共 542 字

+ 加入清单

赵宋祖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五代、宋

赵宋祖陵,历史记载很多。以前都称“宋三陵”,即: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其真实地点就在保州,即今清苑县。

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是沿袭唐代的,不同的是宋陵仍在平地营建陵台,各陵集中于不到二十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陵区。出土的文物规格很高,大多为北宋初期和中期的遗物,跟河南巩县北宋皇陵的规模、形制和雕刻风格极其类似。在中国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地上,显著地代表墓主等级地位的,就是墓前神道两旁陈列的石刻群。

在东安村发现的两个石虎,相距约7米,在距地表约半米处发现。石虎是中国封建时代贵族、大臣墓前石兽的一种,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陵寝前的陪葬石刻动物,有展示死者生前威仪和驱鬼避邪的功用。

在西列石虎南侧4.5米处,有石象东西各一个。此外,还出土了石人,共三件,位于西列石象东南附近,距地表约2米。三件石人均头戴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腰束带,从三件石人的衣着、手姿、面部表情看,属侍俑类的控马官。

清苑北宋祖陵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对探究晚唐五代北宋初年皇室墓葬形制的演变,以及与河南巩县北宋皇陵、浙江绍兴南宋皇陵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辽祖州祖陵遗址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辽祖州祖陵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祖州即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之地。祖陵即辽太后及述律后的陵寝所在。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的西北部,距林东镇20公里。城内丛林茂密,泉水潺流。未进城区,但见两峰突兀,如斧削刀切,一左一右,对峙而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黑龙门”。环顾四周的峰峦,漫山绿树如盖,郁郁葱葱,小溪潺潺。祖州之秋,红叶婆娑,液泉流翠,景色绝佳。位于祖州城内的石屋(当地俗称“石房子”),由七块巨型花岗岩构筑而成,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安然端立。石屋怎样建造,作何用途,一直是千古之谜。古道、古桥、祖山、龟趺山、辽墓、翁仲、天梯山、木叶山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考古、探察、登山旅游。

辽祖州城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地处群峰环绕的山谷中,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陵的奉陵邑。天显二年(公元927年)太宗置。

祖州原为太祖所置“西楼”,是契丹迭刺部世里家族即辽国皇族世居之地。因太祖四世先人皆生于此,故太宗建城后名曰“祖州”。

祖州城依山而筑,呈不规则五角形,周长1750米。城墙为夯土筑,设四门,西北角有角楼遗迹,角楼西侧百米处各设楼橹。城内有内城建筑。有两明殿和二仪殿及其配殿。州廨、诸宫廨舍和绫绵院等建于城东。有丁字形大街贯穿内外城,直通市肆。街旁巷路如织、房屋密集处即为平民区。

辽末天祚帝时,耶律章奴叛,祖州遭破坏。天庆九年(公元1119年)金兵攻陷祖州,大肆抢掠,纵兵挖掘,巨火焚烧,祖州遭到彻底破坏。此后,金代虽一度在此设奉州,但不久即荒废。

祖州城是辽初重要城市,也是辽国第二政治中心,在研究辽初历史和建筑、习俗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1963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将祖州、祖陵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孝庄祖陵旅游区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孝庄祖陵旅游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孝庄祖陵旅游区坐落在前郭县长山镇,距市区35公里,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以东侧的孝庄祖陵陈列馆为主体,西有游船娱乐区,南有仿苏州园林区,北有卡丁车区和钓鱼台,中间有人工湖。南方园林特有的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曲苑风荷在此都一览无余。整个园林古朴典雅与现代时尚相得益彰。其中区内代表建筑孝庄祖陵陈列馆。该馆采用传统四合院建筑形式,三个展厅和门房以单面回廊相连。馆正厅展出的是孝庄文皇后生活纪事。西厅是孝庄祖陵纪实,东厅是孝庄祖陵的神奇传说和当地的民风民俗。馆中陈放着我省现存的古代大型碑刻、省级重点保护文物“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俗称“库里碑”。至今已有350多年,是目前吉林省现存清代碑刻中规模巨大、雕刻精细,艺术处理较完美的古代石碑之一,也是清皇室与科尔沁蒙古部联姻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欣赏和考古价值。馆外还有近期出土的拴马石,距今已有360多年。

长山镇:长山镇始建于1980年,下辖6个行政村、28个社、3个街道办事处、33个居民委。全镇人口38441人,其中:城镇人口29035人,农业人口9406人。幅员59.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4公顷。长山热电厂、长山化肥厂、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三大中省直企业座落在镇区之内。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全镇上下精诚团结,坚持以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汉皇祖陵园

全文共 1444 字

+ 加入清单

汉皇祖陵园为文化旅游景点。

汉皇祖陵园

丰县汉高祖刘邦的老家,被史家称为汉高故里,俗称汉皇故里,其位置在今丰城西北七公里处的丰单公路北侧赵庄镇金刘寨村,汉皇祖陵园,就座落在村西白银河旁,因这里是刘邦的出生之地和儿时生活的地方,又是汉文化的发祥地.故而此处古今扬名,四海皆知,皆称汉之故里,也曾吸引历代的达官贵人,专家学者,特别是刘氏后裔前来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寻根拜祭,又因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和影响古今中外的大汉文化,故而刘邦被文史学家称之为汉之始祖,汉皇祖陵园俗称汉皇林,此处是刘邦的曾祖父—魏国大夫刘清之墓所在地,白银河水绕陵园西北侧而过,这里交通方便,风景秀丽,是古今名人朝拜的胜地,汉皇祖陵以刘清墓为中心,正北建有刘氏家祠,名汉里祠,东北角建有汉高祖刘邦的庙,名曰西王庙,西北角建有光武帝刘秀的庙,名曰东王庙,正东侧建有刘备关公张飞桃园三结义庙,名曰三义庙,西侧为玄帝庙,前面为汉皇大殿,殿前为陵门,门前设有气势壮观的千米神道,神道两旁列以石人,石马,石丞相等大型石雕,被誉为古丰胜景,因改朝换代,黄河屡决,古迹多有破坏,为了宏扬汉皇文化教育,开发旅游资源,振兴丰县经济,由刘邦的后裔率先发起,各级人民政府大力支持,各方集资献力,于1990年月11月9日,开始对汉皇祖陵进行大规模修复,历三年之久,初步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目,陵园分前后两大院,前院建有古典式的汉皇大殿及东西厢房,大殿内陈列着汉皇二十四帝画像,塑像及简介和名人题词,东厢房陈列着开创平民天子之先河的汉高祖刘邦生平事迹展,西厢房是刘邦后裔遍全球,即是古今中外,世界各地,刘氏宗亲会领袖的画像和玉照,陵门前两侧有威武雄壮的大石狮把门,壮观而威严,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奇花异草分外美丽,浓厚的一派皇家园林风情,后院有犹如小丘的刘清之墓,以及刘邦显祖碑林,墓两侧设有两座刻有汉之故里和西汉高祖字样的古代石碑和碑亭,海内外刘氏裔孙,多在此院举行祭拜活动。

汉皇祖陵自修复以来,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极大反响,无数的专家学者、墨客骚人、党政要员、名人商贾,前来参观旅游,考察访问,特别是海内外的刘氏宗亲,寻根问祖者,访宗亲者,更是络绎不绝,自1992年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海内外宗亲组成大型团体前来寻根,并慷慨解囊,乐作奉献,其中有马来西亚,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美国,韩国.西班牙,日本,缅甸,印尼,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达数千人之多,同时在汉皇陵的发起主办人刘邦的第七十三代孙刘恒心先生的带领下,以汉皇故里,汉皇祖陵为纽带,首先发启并组建了世界刘氏宗亲联谊会和中华刘氏宗亲联谊会,开展了大规模国内外的,文化的,经济的,艺术的,医学的等多种研讨和交流活动,世联会每两年一次,已在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国徐州,泰国曼谷,中国平顶山召开了三次,并分别成立全世界刘氏汉文化研究会,企业家协会和文艺家协会等组织,借以推进汉文化的发展,民族经济的振兴和祖国的统一,汉皇祖陵园已成为全世界刘氏家族公认的先祖莫地和共同朝拜的圣地,也是中外学者公认的汉文化发祥的地方。

信息来源:中国丰县网

赵庄镇:赵庄镇位于丰县城西北15公里处,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地处冲击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粮棉。面积91平方公里,有耕地500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辖18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全镇共有19528户,65579人,其中农业人口61584人,有回族、朝鲜族等9个少数民族15人。 赵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民风淳朴,据传。

展开阅读全文

嫘祖陵

全文共 619 字

+ 加入清单

祖陵为文化旅游景点。

嫘祖陵(墓)位于盐亭县的金鸡镇的青龙山,远在秦汉以前就已建成,是人们思古怀亲追忆祭祀嫘祖的地方。恢复重建的嫘祖陵为八卦形,以山为陵,外露三方,内藏五方。陵墓边长为24.95m,意为二十四节、九五至尊,陵直径60m,高190m,属中华女祖第一陵。1993年,四川省老领导、学者杨超为原墓题写的“嫘祖墓”碑,包含在陵墓正中。陵前碑亭,宽14m,高9m,采用八卦中的坤卦形结构。陵碑高2.8m,宽1.2m,厚0.3m,“嫘祖陵”三个古篆体大字是由新加坡著名华人书法家丘程光先生到盐亭书写的。

碑亭前的香炉也是目前全国别具特色的石制龙凤浮雕香炉,长7m,宽1.5m,高2.5m。

陵(墓)区墓台为半圆形,左右两边各设圆形化钱炉一个,正中为排楼。排楼前面是直通嫘祖湖起点平台的神道。神道全长400m,宽20m。设下平台、中平台和上平台。平台与平台之间分12组阶梯相通,象征每年12个月。各组阶梯依据农历每月天数设计梯步数,按“地支”顺利排列,并在每组梯步中雕刻十二生肖图案。神道两侧是56根图腾柱,象征中华56个民族。中平台设计为正方形九宫大祭坛,边长90m,分9块正方形-台,每个-台边长30m,高低错落,寓意九宫八卦。大平台正面设20m高嫘祖像浮雕墙,东南西北设4道石刻门,寓意春夏秋冬。大平台主要用于大型祭祀活动,可容数千人。

嫘祖陵(墓)左右两侧山嘴将各建钟亭鼓亭一个,晨钟暮鼓,山谷传声,使人肃然起敬。

景点位置

绵阳市金鸡镇

展开阅读全文

周祖陵景区周祖陵森林公园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祖陵景区(周祖陵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甘肃庆城县城东山,因山顶有一座著名的墓冢──周先祖不窋陵而得名。据史料记载:不窋失农官之后,西徙定居今之庆阳,在陇东庆阳一带创建了华夏文明的农耕文化。由于他功绩卓著,死后人们把他葬于此山。

从风城过大桥,到周祖陵山下,经过茂密的林带和蜿蜓崎岖的简易公路可达停车场,停车场上面的建筑群用822个石台阶连接在一起。山顶周祖文化区,总体布局严谨规范,错落有致。

首先是肇周圣祖牌坊,正面有杨成武上将题写的“肇周圣祖”四个刚劲大字,字的两边四个柱子上刻有两副对联,正联为“望天门三皇五帝周祖名峰群仙聚会,思庆洲岐傅李米人杰地灵万众来朝”。次联是“绝顶始知世外境,凭栏一望古今天”。牌坊的背面有“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穿过牌坊,正面就是周祖大殿,大殿建于平台之上。殿内正面有周先祖不窋、儿子鞠陶、孙子公刘三尊雕塑神像,像高2.8米,体态逼真,栩栩如生。殿内两侧还有庆节、皇仆等十尊画像,整个大殿显得典雅、肃穆。周祖大殿的西北角为周祖不窋的陵亭。亭后是周祖碑亭,石碑正面有“周祖陵”三个大字。

八卦亭位于周祖大殿东南侧,八卦亭的南面为三十八王庙,庙为五间歇山前廊殿,建筑面积174.41平方米,共22个明柱,

内有从文王姬昌到赧王姬延共三十八尊塑像和画像,设计典雅,形象逼真。八卦亭的东侧则为簪尖式碑廊。西面为览风亭,是观看游览风景之地。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东山

开放时间:

8:00-18: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