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盲肠

盲肠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盲肠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盲肠问题。

分享

浏览

3898

文章

4

盲肠与阑尾是不是一回事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盲肠是与小肠相连的大肠开始的一段,像个盲囊,医学上称之为盲肠。它 目只有6-8厘米长,可使在小肠中已消化吸收过的食物残渣进入大肠,而不能返流。它还有控制食糜过快进入大肠的作用。阑尾在盲肠的内侧,细而长,像条虫蚯蚓,有7-9厘米长。它是一个退化了附属器官,没有什么生理功能,是多余的肠子。现在有的外科医生用它来修补尿道。由此可见,盲肠与阑尾是两段肠子。有的人把患阑尾炎开刀说成是盲肠炎开刀,显然是说错了。真正的盲肠炎是大肠前端的那端肠子发炎,不能与阑尾炎混为一谈。说起盲肠,它还是一个有功能的器官。它有防止食物倒流,以及吸收水分、暂时贮藏食物、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盲肠中的细菌还会制造人体需要的维生素B复合物、维生素K等。为此,一旦盲肠发炎,不可像阑尾那样一刀切除了之。

展开阅读全文

小儿回盲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全文共 722 字

+ 加入清单

盲肠综合征又称粒细胞减少性肠病、粒细胞减少性小肠结肠炎,亦有称之为白血病合并盲肠炎。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病变,如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病人可合并此病征。病变可累及回肠末端、盲肠、阑尾及右半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腹泻、血便、恶心、呕吐等,下面来看看小儿回盲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是什么吧?

一、发病原因

本病征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一般认为与粒细胞减少、白血病细胞肠道浸润、强力化疗药物的应用(尤其是阿糖胞苷)和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二、发病机制

白血病可使胃肠道广泛受累,可有结肠黏膜出血、坏死,小肠黏膜溃疡、回肠穿孔、阑尾炎。本病征多累及回盲肠和右半结肠,其可能原因是因为该区域淋巴组织丰富,肠腔较扩张,肠壁较厚,容易继发黏膜缺血和细菌感染。白血病浸润是本病征的发病基础,强力化疗药物的应用和粒细胞减少时的继发感染是本病的直接原因。

小儿回盲肠综合征症状:

本病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粒细胞减少期间的发热、腹痛、腹胀、腹泻、血便、恶心、呕吐等。粒细胞计数严重减少,可低于0.5×109/L。体温多在38~39℃。腹痛多为持续性右下腹痛,类似阑尾炎;亦可呈弥漫性疼痛,类似腹膜炎。腹泻严重者可有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表现,大便性质不定,可为水样便或果酱样血便等。腹泻严重并发败血症者,可出现循环障碍,病死率可达80%。

腹部体征:腹部膨隆,腹肌可紧张,以全腹压痛,以右下腹为甚,或固定于右下腹压痛,可有轻度肌卫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水征阴性。X线检查无特异性表现。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儿回盲肠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宠物兔盲肠的消化特点

全文共 938 字

+ 加入清单

英国安哥拉兔

兔与反刍动物同是食草兽,为什么兔对粗纤维的消化率比反刍动物低得多呢?兔对粗纤维的消化主要在盲肠中进行,H.P.S.Makkar等(1987年)对兔盲肠与牛瘤胃内容物酶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兔盲肠纤维分解酶的活性比牛瘤胃纤维分解酶活性低得多,这就是兔对粗纤维消化率低的主要原因。尽管如此,粗纤维对兔的消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粗纤维可保持消化物的稠度,有助于形成硬粪,并在正常消化运转过程中起着一种物理作用。粗纤维在日粮中应占有一定的比例,当饲料中缺乏粗纤维(低于5%)时,胃内容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为正常的两倍。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引起消化紊乱,采食量下降,腹泻、死亡率升高。如果粗纤维含量升高时,日粮中所有成分的消化率都下降。日粮中粗纤维的适宜比例应为12%~14%。

对淀粉的消化

兔盲肠内纤维素分解酶活性较低,但淀粉酶的活性却较高,因而兔盲肠应用日粮淀粉、糖产生能量的能力较强。但盲肠中淀粉酶活性高有可能引起肠炎。如果喂给富含淀粉的日粮,在活性高的淀粉酶作用下,能产生可被细菌利用的底物,使细菌增殖加快并产生毒素,所以喂给高淀粉日粮,家兔会发生拉稀现象。

对饲草中蛋白质的消化

家兔能有效地利用饲草中蛋白质,甚至对低质饲草中蛋白质也有较强的利用能力。H.P.S.Makkar等研究也发现,兔盲肠蛋白酶活性远远高于牛瘤胃。

虽然家兔对粗纤维消化能力较低,但纤维性饲料通过消化道速度较快,在通过消化道过程中非纤维成分被消化吸收,以此来补偿粗饲料的低营养价值。因此,科学家们曾断言,家兔借助粗饲料快速通过消化道,及时排出难以消化的纤维,在利用低质量、高纤维粗饲料方面的能力是很强的。

圆小囊的消化功能

盲肠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发酵粗纤维,将其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并在盲肠被吸收。在盲肠内容物发酵过程中,往往使盲肠酸度增加,从而危及微生物的生存。在回肠与盲肠相接处的膨大部位有一厚壁圆囊,称为圆小囊,它能分泌碱性液体(pH8.1~9.4),中和盲肠中因微生物发酵而产生的过量有机酸,维持盲肠中适宜的酸碱度,创造微生物适宜的生存环境,保证盲肠消化粗纤维过程的正常进行。

圆小囊是一个淋巴球囊,具有防护作用,由于囊壁较厚,也具有压榨作用,有助于粗纤维的消化。此外,还具有吸收消化终端产物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宠物兔盲肠便的相关知识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兔子正常便便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兔子吃自己的便便,而这种行为也属于正常现象,是兔子在进化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生物学特性。而兔子吃的便便就是我们说的盲肠便,它们的形状类似葡萄,因而也称为葡萄便。该便通常在夜间排出,兔子从三周左右开始,就会有盲肠便了。

一、盲肠便形成的原因

宠物兔吃进肚里的食物,在通过胃、小肠、盲肠等的消化吸收后,会有一部分不能在消化的食糜残渣直接通过结肠送往直肠,当水分被结肠直肠吸收干分后变成了圆球粪便,经肛门排出,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正常呈圆球状的便便。

还会有一少部分可在吸收利用的食糜,由结肠逆转到盲肠,来由庞大发达的盲肠中所含微生物进一步的分解、消化,转化成营养价值较高的营养物,这种营养物呈糊状,含水量较高,里面含有大量的微生物、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磷、钾、钠、脂肪酸等,在到达结肠前段时,被黏液包裹呈串状、球状,从而形成类似葡萄一样的软便,移至肛门口,经由兔兔弯腰吞下,达到二次吸收营养的目的。

盲肠便

二、盲肠便的特征

柔软黏稠、有明显完整的轮廓,有光泽并付有弹性,不具有或很少具有沾染性,兔子尾部的毛基本不会被沾染到,有些长毛兔会有少许的沾染,这也属正常,我们可以定期为长毛兔修剪肛门周围的长毛,这样还可以方便长毛兔吃到自己的盲肠便。

三、盲肠便有何作用

盲肠便不是单纯的粪便,其中富含有益菌(1克盲肠便中含微生物大约为97亿个)、维生素K、维生素B族、及菌体蛋白等,对兔兔健康十分关键,故,因生病、术后带头套、疼痛、肥胖、截肢、瘫痪等原因吃不到盲肠便的兔兔,容易导致食欲下降,肠蠕动迟缓,菌群数量减少、以及被营养不良压垮。盲肠便味道很刺鼻,因为它里面包含着大量盲肠中的有益菌和蛋白质。

四、盲肠便过多的原因

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是看不见的盲肠便的,因为都会被兔子直接从肛门口处吃掉,如果你发现看见了盲肠便,就有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

1.摄取了过多营养:如兔粮、苜蓿或一些其他的零副食吃的过多,这种情况你可以通过控制饮食,把兔粮、苜蓿、副食减量喂就行。

2.生病:外伤、术后带头套、骨折、瘫痪,这些情况会让兔兔吃不到自己的盲肠便,这样会给兔兔造成营养不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来帮它挑拣些新鲜的盲肠便来喂兔子。

3.肥胖:肥胖造成兔兔行动不便,弯腰困难,也会吃不到盲肠便的,而减肥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

4.菌群失调:肠道内的菌群失衡,也会产生过多的盲肠便,这种情况可通过服用一些益生菌来调理。如果兔子发生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时,它们会停止生产盲肠便,这样就会导致大量营养物质、水分和电解质的损耗。服用抗菌药物不但会杀死致病菌,同时也会杀死肠道内的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衡,所以在服用抗生素时,要注意保护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数量,可以通过补充益生菌类药物来达到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