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烈女

烈女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烈女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烈女问题。

分享

浏览

959

文章

3

水神山烈女祠

全文共 733 字

+ 加入清单

水神山烈女祠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山也称烈女山,位于盂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海拔1200米,三山环抱,山势迤逦,松柏叠翠,在山腰处,建有一庙宇———烈女祠,亦名“圣母祠”,当地人称“奶奶庙”。相传,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后周世宗柴荣之女柴花公主为避战乱,携宫女潜入此山,面对国破家亡,回天无力,悲愤之极,自缢于山上的一棵枣树之下,后人为纪念其忠贞节烈,立庙祀之。关于这段传说,光绪七年版《盂县志》中艺文志《水神辨疑》记载:“水神山即烈女山,庙祀柴花圣母,俗称周世宗女,秉性贞烈,不欲适人,经于此山为神。旧志言之谓贞烈,为神似也”。烈女祠始建年代难考,但从文献记载有金代盂州知州《游烈女祠诗》可以推断,该庙至迟建于金代,以后元、明、清三代历加修缮,才有今天的规模。水神山灌木丛生,一到春夏,山花争艳,碧草如茵;而到了秋天,则是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如画境一般。烈女祠位于水神山半山腰,整个建筑群由低到高,依山傍壁而建,曲折迂回,高低错落。从山脚拾阶而上,路的尽头是一面石壁,上刻有民国时县知事王育昌题诗:“向前有别境,转步登云梯”。峰回路转之后,是一座石牌坊,-“洞天福地”四个大字,再往前走,便是山门,古朴雅致,并不奢华,门上的一块红底蓝纹的牌匾写着“蕊珠宫”,落款是咸丰二年七月。进入山门,在照壁的位置是一神龛,内祀一神,左右各有石碑一通。往左转,便正式进入庙中,由低到高,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段八十一阶的石阶,石阶的左侧是厢房,右侧为碑房。拾阶而上,便进入正殿庙院。正殿前是马王殿,左右各建有钟、鼓楼,北附道院。正殿三间,进深七米,台基高约三米,殿身宽阔,悬山式屋顶,琉璃脊兽,制作精良。殿内雕梁画栋,两侧墙壁有壁画,山水人物,云龙画凤,笔力流畅,色泽鲜明,保存完好。

展开阅读全文

香港芙蓉山烈女宫

全文共 947 字

+ 加入清单

烈女宫位于香港荃湾芙蓉山。供奉的“姚大圣母”是一位鹤佬的少女神,相传因拒奸而跳崖自杀,朝廷感其贞烈,就封了她做烈女,其族人后来更建有“烈女宫”祭祀。

相关信息

烈女宫位于香港荃湾芙蓉山。供奉的“姚大圣母”是一位鹤佬的少女神,相传因拒奸而跳崖自杀,朝廷感其贞烈,就封了她做烈女,其族人后来更建有“烈女宫”祭祀。

传说

相传烈女宫在香港的出现,却是透过一位灵媒的突然现身,她的名字叫邓红娇,人人都叫做邓婆婆。

邓婆婆能够与姚大圣母沟通,化身成灵媒,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在这以前,她只是一个育有四名子女的客家农妇。邓婆婆随夫在1949年到香港,后经多番搬迁,才在荃湾马闪排村落户,但生活艰苦,仅靠丈夫做腐竹为生。在这段期间,灵异的遭遇突然降临到她的身上,她竟像神经病似的,变得终日迷迷糊糊,自言自语。其夫初时也道她撞了邪,谁知邓婆婆忽然自称是“姚大圣母”下凡,本名姚兰薇,是来自博罗罗阳石坝观音阁,十七岁时死。她已经观察了婆婆三年,知她有仙骨,于是寄托在其身上行仙迹,只要他们供奉其神位,三餐闲饭都不用愁。

相传自此以后,婆婆就开始拥有医病、预言及驱邪等等的神奇法力,只要她伏在木屋小房的神案上,圣母就能上身解答信众的问题(其夫在旁翻译客家话),而她第一个病人更因而医好了乳癌。

由于邓婆婆的灵验,她的名字很快就传遍了荃湾一带的村落,而“姚大圣母”的威名亦在荃湾扎根,后来政府收地,邓婆婆便在芙蓉山上兴建了一间百多尺小庙,作“姚大圣母”永世安居之所,并采用其家乡故庙的名字,称为“烈女宫”。

据说邓婆婆去世后,再没有人懂得法力,圣母将另寻新的托灵肉身,日后若教他们发现,必定前往相认。

活动风俗

由于很多旧村还未清拆,每年的两个姚大圣母诞期:农历六月十六成仙日和十月十六出生日,烈女宫都必定人山人海,更有抽花炮的活动,这些炮都来自附近的坊众组织,包括有下花山莲圣堂、马闪排全圣堂、西楼角顺利堂、沙咀道胡绍南武馆、油柑头合众堂、石围角北螳螂群英堂,可见其信仰遍及荃湾各地,而姚氏宗亲会也有代表每年庆贺。而下花山村民姚坤源更因笃信圣母,后来在下花村的村口分灵再建一座烈女宫,使区内有两座烈女神庙,成为一大地方特色,可惜下花村庙车路难到,一般游人不易找得。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荃湾区芙蓉山

乘车线路:乘九巴51路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广海古迹烈女坟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广海古迹烈女

广海民间广泛传颂一位烈女面对倭寇屠刀宁死不屈的故事,这位烈女系广海统领彭景祥之女,名字不详。其父兄战死,城陷敌手时,彭小姐年方18岁。有倭寇头目率兵搜掠至彭家,见彭小姐年轻貌美,淫心顿起,便欲实施-。彭小姐厉声斥责、竭力-,出其不意地抽出身上暗藏的剪刀猛刺倭寇头目双眼,然后自刺身亡。倭寇离开后,彭小姐僵卧3天,面色如生,邻里乡亲感其节烈,将尸体偷运出城,埋葬于西郊马鞍山下,在坟前立碑,-“烈女坟”。

至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肇庆孝廉梁樵石游广海,闻知彭小姐事迹,深受感动,亲往茔坟拜祭,叹曰:“古往今来身陷贼手者多矣,从未闻有如是之贞烈者,况巾帼乎?安可令其埋没而不彰也?”便叫手下将坟墓重新整修,上表朝廷,将彭小姐正式谥为“彭大娘”。此后,地方官府及民众多次修葺烈女坟。尤其是1938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为弘扬民族大义,激励邑人抗日救国,台山县县长覃元超发起重修烈女坟的活动,新坟落成之日,台山及附近几邑军民数千人云集于坟前,祭奠烈骨忠魂,誓死抗日之声,山呼海啸!解放后,台山人民政府于1997年重建烈女坟墓园。

此外,广海城的名胜古迹还有余氏避寇的石洞及“余氏石室”之石刻;有纪念抗倭英雄张贡生的“皇帝牌”;有雄伟的广海古城墙遗址;有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新娘房”;有山水美景石窟口及石窟诗林;有充满神奇色彩的李斩指墓……与此同时,民间故事、传说也多若繁星,文化底蕴深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