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姚安

姚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姚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姚安问题。

分享

浏览

7704

文章

5

姚安套肠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姚安套肠是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的特产。姚安套肠是姚安本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在姚安的各种美食中,尤以套肠名满滇云,最为滇中一绝。这是除了姚安以外,其他地方不能生产和制作的。除姚安家传的师傅外,其他地方的老百姓都不会这种手艺,即便偶尔学得,味道也会出现较大差异。

姚安套肠是姚安本地土著彝人传统特色食品,也是云南彝族所特有的一种美食,十分具有特色。该产品以优质小肠为主料,有经验的师傅在购买肠子时,还要专门寻找姚安本地粮食喂养的猪肠子,只有这种肠子的肥瘦、柔韧比较适中,香味也才最为纯正。在清洗肠子时很有讲究,如果洗不干净,就会有臭味,但如果洗得过于干净,就会有苦味,这个分寸的掌握全在于师傅的经验和手艺。同时,调料的配置也有极大学问在里面,如果香、咸、麻、辣等味道配置不当,味道也会大打折扣。制作时,将各种调味料拌入洗净的猪肠子里,待味入到肠子后,在把肠子的一头放入到另一头中,由细到粗层层相套,在套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口味,在每层中夹以不同的香料灌制而成。风干后即可保存、食用。

食用时,模刀切成薄片,呈环状叠于盘中,上茏蒸透即可食,嚼来油而不腻、香酥味美,风味独特,堪称食品一绝,是馈赠亲友、宾宴之上乘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姚安风干鸡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不少地方有民间制作风干鸡的传统历史,其中以滇西北的姚安县风干鸡和滇东北的镇雄县风干鸡最为出名。风干鸡以肥嫩仔鸡为原料,最宜选用1.5-2.5千克重的阉鸡。

加工方法:鸡宰杀后,带毛开膛,掏出内脏,每只鸡约用八角10克、草果10克、白胡椒5克和食盐25-35克拌匀(也有加拌辣椒的),在鸡的腹腔内擦抹,腌1-2小时,再把刀口缝起来,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切忌雨淋、日晒。一般可保存三个月。

食用时,先去毛,洗净,加上配料,蒸、烤、炖、红烧、黄焖均可,其味芳香独特。蒸熟后整只鸡撕着吃,鲜香适口,别具风味。

姚安风士鸡营养丰富,每100克鸡肉(包括鸡皮)含热量233千卡,含蛋白质24克、脂肪13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较为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风干鸡不仅独具风味,能烹制成多种美味佳肴,而且便于保存,食用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姚安乳鸽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姚安坝区土地肥沃,耕地集中,气候温和,盛产稻、麦、豆类。农民喜饲养鸽子,一来鸽群觅食容易,二来繁殖迅速,民间有“四十天两见面”说法,即一对成鸽,40天可繁殖2-3对乳鸽。姚安养鸽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坝区农民几乎户户养鸽。栋川镇街头还专辟鸽市进行交易,省内外购者络绎不绝。年均可有20一30万只乳鸽上市。

初孵化出来的小鸽,在毛长全离窝之前称为乳鸽。乳鸽肉嫩骨酥,不肥不腻,既是席上珍看,又可入药,若用白附片与之炖成“鸽附汤”,有热血滋补之奇效,俗称“肉中人参”,对治疗体虚、神经衰弱,疗效甚佳。

展开阅读全文

姚安路军民总管府

全文共 3013 字

+ 加入清单

姚安军民总管府又称高让公故里,俗称高土司衙门。旧址始建于唐,后屡修,元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其建筑系三重堂古代宫殿式结构,历经元明清三代。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是元代西南军事和古姚州地方政治的合署办公区,它为三横一竖的“王字型”结构,由仪门、一重堂、二重堂、三重堂、古戏楼、过厅和两厢组成。仪门分生门、正门和死门,生门供官员出入使用,而正门是中央王朝的官员来视察时才可以通过,死门则是官府审理案件后留给死刑犯通过的。

一重堂,也称勤勉堂,在咱们北京的故宫有一个殿叫“勤正殿”,那里是皇帝执政的地方,而这里是元代云南省的公堂。体现了政务的标志,姚州升路,总管府治在光禄,光禄高氏功不可没。所以勤勉堂有联云:“惟世济忠孝,自远述职,故姚安升路,乃有承高候勋德;当宣上德化,勤敏趋事,至军民咸宁,以无负天地荫恩”,说明光禄的高家世代都尽忠尽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才有姚安路辉煌的发展。在正堂的外联上有联云:“笔端皆民命,一挥莫负苍生托;头上有青天,万事全凭方寸心”,从这副对联里就能看出,在姚安路军民总管府任职的官员,都是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办事审案就像青天老爷一样办事公平公正,不辜负老百姓的嘱托。在正堂的两侧有一些古代的办公设施和一些刑具,大家可以先请上一个青天老爷手拿惊堂木,两边站满衙役,上演一出当时办案的威严。

在勤勉堂的对面是古戏台,匾额上有写“礼乐遗教”,是宣扬儒教的礼仪文化的体现。古时有官方往来或重大接待时,办完公事,便可以过厅座下喝喝茶,这时就可以欣赏古戏了。之前有游客朋友问到在勤勉堂这么严肃的公堂对面怎么会有古戏台呢?这样的格局是不对的,这是因为咱们这当时是地处边陲之地,而边疆民族文化又特别鲜明,所以这就是中原文化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体现。

两旁有六房,提到六房就不得不提随唐的三省六部(也称三邦六部)的国家管理制度。三省六部隋文帝首先提出,唐太宗明确了三省职责,中书省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通过后再交由上 书省执行。六部为吏、户、礼、兵、行、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能明确划分,既便于集思广益,又使之相互牵制,从而避免出现权臣专权的局面,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被称作中国官制史上最重大的变革,国家管理制度在唐朝改革后历朝上基本上均以沿用,包括当时咱们的军民总管府也是沿用三省六部制进行管理的。

从葫芦门进入西花厅,这里是官府家眷生活起居之所,两侧是他们的工房和休息的地方,主要是纺织、刺绣和手工艺品等,现在是我们的休闲品茶区。后院有个戒石亭,亭上挂了清末年间曾国藩有名的旧句:“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这道,凛心箴即是官箴”。这副对联是清末年间曾国藩(直隶总督府都督)的旧句,现在挂在河北的直隶总督府的旧址里,这副对联挂在这里,是要时时刻刻提醒官吏廉身自洁,执政为民,国家才能繁荣昌盛。两个院落有石花木点缀,清幽雅致别有情趣。

二重堂也叫思補堂,这里就是元代时云南省最高行政机构了。正殿为极具元代标志性建筑特征的“马鞍型”,因为元朝是蒙古族的天下,而蒙古族也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元代“马鞍型”建筑,有着四平八稳的结构特点,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固。所以元代军民总管府历经700余年,尤其在地震偏多的姚安仍巍然屹立,就是取决于这个特点。它这样的建筑是属皇家建筑样式,即使是作为路一级的总管府,可以说也是没有资格享受,但也许是因为地处边陲,化外之地,割据称雄习惯了,就不一定拘泥于尊礼守制的缘故吧!

两侧是会文馆和会武馆,是接待文武官的地方,也是文武官的议事厅。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在府衙的后面会有一个议厅呢?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央政权包括了行政和军政,而古姚州是边疆民族文化特别鲜明的地区,在我们姚安路军民总官府任职的官员即掌管着兵权又掌管着政权,可以说是文武同治,这样的统治方式在整个中国来说是很少见的。

正殿也就是议厅,这里是元代云南省的军政中枢,体现了军事和政治同治的标志。先请大家看一下正面的这块匾额,“夙夜匪懈”,大家知道它的含义吗?就是说要不分白天昼夜的思考问题,不能怠慢。早在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始置弄栋县,唐代设姚州都督府,元代设姚安路,明朝设立姚安路军民总管府,清代属姚州府,历史文化非常深厚,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战备要地,史称《三川之门户,南诏之中枢,滇中之锁钥》是中原时入滇和洱海的咽喉要地,也是著名的古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古滇云南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也曾经是三国时诸葛亮南征,五月渡泸如蜻蛉首擒孟获得古战场。我想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天宝战争吧!而姚州都督府就是天宝战争的导火索。当时唐王朝的皇帝是李隆基,宰相是杨贵妃的亲戚杨国忠,唐玄宗李隆基改元天宝后,政治愈加腐败,李隆基耽于享乐,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杨贵妃一家势倾天下,任意挥霍,使国政先后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又放任边地将领拥兵自重,安禄山任三道节度使,军权在握。当时南诏国作为唐王朝的附属国,势力不断壮大,威胁到唐王朝在云南的利益。杨国忠一直想消灭南诏国,便派遣张虔陀出任姚州都督府都督。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国第五代王阁逻凤带着他的妻子到姚州都督府拜见张虔陀,张虔陀便借此机会侮辱他的妻子并0钱财,阁逻凤非常生气,回大理后便发兵功打姚州的37州县,杀了张虔陀,揭开了天宝战争的序幕。次所杨国忠派人鲜于促通率领八万大军进功南诏,兵至曲靖,阁逻凤深感问题严重,并派遣使者求和谢罪,被杨国忠拒绝,并囚禁使者,于是阁逻凤投靠了土蕃,土蕃就相当于现在的西藏,并和土蕃一起于唐军激战,结果唐军覆灭。杨国忠掩盖了败绩,还在长安“庆祝胜利”,同时又派李密率领10万大军再征南诏,阁逻凤以逸待劳,避而不战,待唐军疫染粮尽,死亡过半,自行退兵,南诏军与土蕃趁机合击,唐军两度全军覆灭,李密本人沉江而死。而当时正是唐王朝藩镇割据严重之时,全国85%的军队都在各藩镇手里,而朝廷能调动的军队只有15%,平南诏国就派出了朝廷的所有守卫京都兵力,次年发生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时朝廷已无兵力反击,使安禄山率领区区15万人就攻打到了京城。发生在古姚州城的天宝天宝九年战争,是我国唐王朝历史上的一场浩劫,也是导致安史之乱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所在。两侧还有战服、兵器和唐代的疆域图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三重堂叫“怀远堂”,现为滇中国学院,滇中国学院是依托楚雄师院中国语言文学云南省硕士点建设一级学科而设立的一个学术及文化平台,其重要职能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探寻滇中地区各民族传统社会文化与华夏文化之圆融历程,切实服务于滇中地区现代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人文科学领域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发展学术的影响力,提升人文科学研究水平,向社会呈现更多有品质的学术成果。

光禄镇:光禄镇位于姚安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古城镇之一。古镇座落在光木山麓的缓坡上,座西北面东南。背靠光木山,左面有小邑后山,右面有高陀山。在光木山和高陀山之间,有大康郎菁,溪水常年不断,经古镇流入蜻岭河。古镇山环水绕,绿树成荫。光禄古镇历史悠久。汉武帝元封2年(公元前109)年,就在这里的旧城村高陀山筑建弄栋城。唐、宋时期,城镇规模多次扩建。

展开阅读全文

姚安德丰寺

全文共 1011 字

+ 加入清单

姚安德丰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德丰寺位于云南省楚雄市姚安县城栋川镇德丰路,是一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系三重堂古代建筑群,与北京故宫为同时代建筑,是云南省现存明代斗拱建筑中最为完整的一座。寺内正殿装置18扇格子门,殿内有高大的铜铸释迦牟尼佛像,此外,殿内还有一尊被称为“老睡像”的佛像。

传说清朝初年有一位高姓土司,民间认为他能治百病,带来吉祥,便塑像纪念他。还保存的德化铭碑,刻于宋大理国元亨二年(公元1186年),为云南八大名碑之一。该寺现为博物馆馆址,馆内保存珍贵历史文物600余件,品种、数量、质量均为全州之冠。尤其是馆内文物展及铜像等,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是一个含文物简史参观及娱乐欣赏的旅游景点。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德丰寺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寺院由前堂、二堂、正殿及两厢两耳三重堂建筑组成。正殿面宽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其梁柱结构主要采用构架式结构法,全由木料架叠而成,无半点钉楔痕迹。这种独特的工艺,是以木架为骨干,下面立柱,上面为立方檀子构成的骨架,承载屋顶的全部重量。这种结构的建筑,墙壁并没起到支撑重量的作用,仅仅是间隔内外,防御风雨侵袭而已。正殿的头拱结构美观,耸然悬于立柱和横柱的交接处,既加远出檐,美观大方,又能增加梁柱的承受力,把美观与实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显示了申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德丰寺古建筑群,由山门、前堂、二堂、正殿、两厢、两耳和地藏寺组成。正殿面阔5间,进深4间,单檐歇山顶,梁柱为抬梁式,系叠木而成,无钉楔痕迹。正殿施斗拱以增强荷载力和延伸出檐。整个建筑,布局严谨,是云南现存明代较为完整的木结构建筑。中有明代铸造的金身释迦铜像1尊,高约2米。

德丰寺内所存《兴宝寺德化铭》与《嵇肃灵峰明帝记》碑,两碑同刻于一石。碑立于大理国元亨二年(1186年),碑文记述建寺经过,高氏功德及祭祀嵇肃山盛典。此碑原置阳派村兴宝寺,1962年移至德丰寺,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栋川镇:栋川镇位于姚安坝子中部,位于东经100°56′~101°34′,北纬25°13′~25°45′,是县城所在地,历史悠久,为元代所开辟,文化底蕴深厚,是“姚安花灯”发源地,素有“花灯之乡”的美称。东接前场,南邻太平,西壤官屯,北连光禄,南永公路穿境而过,距州府楚雄78公里,距省会昆明230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公里。总国土面积为12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