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侗寨

侗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侗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侗寨问题。

分享

浏览

7227

文章

34

如诗如画 美如仙境 贵州 黎平肇兴侗寨

全文共 1116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贵州乡村自然景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很多人都被贵州自然景区的独特风光所吸引。那么大家是否去过位于贵州黎平的5A级景区“肇兴侗寨”呢?接下来就让城市文化来为大家解说当地的美景特色吧,一起来看看!

黎平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东南部,地势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从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最为快捷的陆路通道。

就侗族南部而言,肇兴侗寨是屈指一数的,有“千家肇洞”和“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侗族乡素有“七百贯洞,千家肇洞”之说。七百贯洞,指从江县贯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兴。想要感受南部黎、从、榕地区侗家人气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叶茂,就非得来肇兴不可。论规模之大,苗家有西江大寨,侗家有车江大寨、肇兴大寨。相比较车江大寨,肇兴大寨因为五座村寨难分彼此地团结在一起而在气势上更胜一筹。且不说别的,单是五鼓楼、五戏台、五座风雨桥,聚集在一起所造就的风景,就不只是美丽,而是壮丽了。再加上那些鳞次栉比的吊脚木楼、歌坪、禾晾、禾仓、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环绕分割的寨子里,甚至会有失去方向、没有尽头的感觉。

主要景点

五大团鼓楼

寨子虽为一体,但按侗家一个族姓一座鼓楼的规矩,肇兴大寨五个大团都有自己的鼓楼即“仁、义、礼、智、信”五座鼓楼,被称为“肇兴鼓楼群”。楼之最,蔚为壮观。肇兴侗寨在穿寨而过的小河上,还建有五座小型拙朴的花桥,以配鼓楼。其仁团、义团的花桥与鼓楼、戏楼,匠心独特。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以鼓楼群最为着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仁团鼓楼:七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1.7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

义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8米,占地81.6平方米。

礼团鼓楼:十三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3.1米,占在70.3平方米。

智团鼓楼:九重檐八角歇山顶,高14.9米,占在77.3平方米。

信团鼓楼:十一重檐八角攒尖顶,高25.9米,占在78.3平方米。该鼓楼有一副楹联:“鼓乐声声京城震动雄证当今盛世;楼阁巍巍侗寨欢呼讴歌天下太平”。

鼓楼: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高友侗寨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高友村位于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距离著名的世界名桥程阳桥和程阳八寨景区22公里,是广西林溪八江风景名胜区中最重要的民族生态休闲摄影旅游景点。高友侗寨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和谐美丽的故事,寨子名字的侗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寓意是“高山的朋友”。据考证,高友侗寨建寨史于明代天顺年间,距今已有540多年的历史。现在居住着400多户人家,1820多侗族同胞。该村青竹环绕,松杉护卫,景观独特且拥有多姿多彩的侗民俗文化。

景点位置

柳州市三江县境内的东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瑶白侗寨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瑶白村地处贵州省锦屏县彦洞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距县城38公里,三板溪湖区8公里。

村内群山叠翠,古木参天,山峦峡谷形态各异,溪流、村舍、田畴别有洞天,古老的瑶白至今住有龙、滚、杨、范、龚、耿、宋、万、胡、彭等10个姓氏。

瑶白的民风古朴而浓郁,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是一个典型的北侗民族文化村寨。其最为典型的是瑶白摆古文化节、瑶白大戏、民族服饰和侗族大歌。其摆古内容丰富多彩,歌调婉转悠扬,服饰精美,瑶白侗族风情容纳了北侗之精华,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底蕴。

地址:锦屏县彦洞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

门票:免费

信息来源:锦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野椒园张氏侗寨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野椒园张氏侗寨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野椒园张氏侗寨

位于宣恩县晓关侗族乡野椒园村,清代建筑。坐西南朝东北。里面是天井屋,外面是吊脚楼,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天井屋有上下两层地基,后部建正屋、天井,前部倒座吊脚,设为过道。右侧天井长13.6米、宽10米,中间天井长12米、4.5米,左侧天井长10.4米、宽9米。房屋两到三层,屋内建侗家特色建筑“半边火炉”,窗户、柱头、磉礅均精雕细刻,天井岩石铺面。该侗寨既保留侗族民居传统建筑手法,又吸收北方四合院建筑特点,为研究恩施地区侗族民风民俗和传统民居提拱了实物资料。

保护范围:以野椒园张氏侗寨张家院子四合天井院为核心向外延伸,东至张冬平房屋90米,南至水塘70米,西至乡村公路30米,北至张友德房屋50米。

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向外延伸,东至输电杆50米,南至停车场50米,西至青山梁山山脊100米,北至公路里坎50米。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野椒园村:野椒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皇都古侗寨

全文共 2150 字

+ 加入清单

【寨门】寨门,是侗族建筑代表之一,它是侗族勤劳智慧的结晶,显示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它与鼓楼、花桥、凉亭一样,不用一钉一铁,全是卯榫嵌合,别具建筑风格。侗乡山寨,有寨必有门。它是侗族人民迎来送往,交亲结友的必经通道,也是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相见离别的窗口。

皇都侗寨现有三座寨门,分别为皇都侗寨寨门、盘寨寨门、新寨寨门。皇都侗寨寨门位于普修桥以北坪坦公路上,盘寨、新寨寨门位于各寨入口处。

【鼓楼】鼓楼,侗语叫它“堂瓦”,是公共场所的意思,是重要活动场所,如团寨议事、排解纠纷,判断是非,集体休息和娱乐,都在这里进行。它是侗寨独特的标志,皇都的鼓楼属于歇山宝塔式,这种结构形式,不仅扩大了底层的空间,还大大增强了鼓楼框架的强度,数百年不朽不斜。皇都侗寨现有两座鼓楼,分别为头寨鼓楼和尾寨鼓楼,位于现戏台两侧。

头寨鼓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多次维修,1987年复修保留至今。占地60平米,高10米,底层呈正方形,系五重檐,属“歇山宝塔式”,全系杉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鼓楼外部每层封檐板上都绘有各种花卉、鸟虫、人物,线条明快,色彩绚丽。一至五层翼角上,分别塑有龙、凤、鱼、喜鹊等象征吉祥和幸福的泥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鼓楼内安放这一面大鼓叫“齐心鼓”,有急事就擂鼓召集众人前往救助,为提高信号的传递,鼓楼的修建少则三五层,多则十几层,侗寨鼓楼一般都有“齐心鼓”,但皇都文化村有两座鼓楼,仅仅这座鼓楼有“齐心鼓”,原因在于皇都侗文化村分为四寨,为了和睦互助,统一政事,便推头寨为盟主,所以“齐心鼓”就放在头寨鼓楼。

尾寨鼓楼:尾寨鼓楼占地70平米,楼高12米,底呈正方形。共七重檐,翼角塑有吉祥物“凤”在上,集中体现了侗族尊重妇女的优良传统。一至四层屋檐为四角,五至七层屋檐为八角,属“攒尖宝塔式”,全系木质结构,柱子、排枋、穿枋、瓜配枋全通过栓连接,不用一钉一铆,多柱型,既内排五根主承柱,其中楼正中一根主承柱登顶,外列十二跟衬柱,分别表示“一年”、“四季”和“十二个月”,寓意“日久天长”。

【普修桥】皇都侗寨的普修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毁于洪水,清嘉庆八年(1812年)重修,1984年复修,2007年3月村民对桥体进行维修。桥全长57.7米,宽4.2米,是一座集桥、亭、廊为一体的纯木架构廊桥,是百里侗文化长廊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一座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三宝”之一。全桥共有21廊间,桥廊两侧设置通长直棂窗,四柱三间排架,桥身为重檐长廊,分设三座桥亭,桥两端各设一敲门,桥门为重檐歇山顶。两边桥亭为三重檐,方形平面歇山顶式,中间桥亭有七重密檐,下三层为方形平面,上四层为八角攒尖葫芦顶,桥间设三个神殿,头殿为侗族始祖祠,供奉姜良、姜妹,中间为关圣殿,右设文昌阁。普修桥既是人们过河的桥梁,又是人们躲风避雨、休闲纳凉的场所。1988年,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行文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公布法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9年被市政府批准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阳楼】重阳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此楼高6米,占地30平方米,共两层,底层呈正方形,顶部为二重檐,四角歇山式,造型为厅堂式,是侗族群众为老年人修建的休息、聊天、娱乐的场所,体现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夕阳无限好,侗寨多寿星”。黄土乡所在地的周边四寨里,七十岁以上的寿星有三百余人,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漫漫长夜,侗族老人都会结伴到重阳楼,无忧无虑地唱侗歌,侃故事,道家常。重阳楼体现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美德,也是每村每寨的必修之楼。

【凉亭】关于凉亭的形成,有一则美丽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久病不愈的老汉夜得一梦,说近期内的有一仙人要路经此地,要老汉用草鞋去换仙药,孝顺的儿子连夜编织了十余双草鞋到路边等候,一连几天不见过路人,这天他感到很累,在路边睡着了,等他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时,草鞋不见了,但又不见什么药,只是头顶多了一个遮雨的草棚,他回到家时,老父的病已不医而愈。第二天,父子俩便到原处建了一个亭子,柱上挂了数双草鞋。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各地有病有灾的人家纷纷仿效,流传至今。现在随着侗乡经济的发展,穿草鞋的人不多了,但凉亭挂草鞋的习俗依然如故。

皇都侗寨的凉亭为一层木结构瓦屋顶,中间设有火塘,是盘寨村民日常生活中休息、聊天的场所。

【石板路】在美丽的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求神一世,不如修桥一座,铺路一条”。石板路全是青板石铺砌而成,被称为“侗乡的水泥路”。象这样的石板路,在侗乡随处可见,关于这石板路还有一段有趣的事故:这一带侗乡,历来就有“走寨坐夜”的习俗,每当夜幕降临,年青小伙子独来独往或三五结伴,吹着悠悠的侗笛,到寨子里找姑娘对歌找情侣,而这寨子只有一个时进出口,老人们又常喜欢在这里谈天说地。小伙子的进进出出,既干扰了老人们的情趣,又给小伙子们带来许多不方便。于是,善良的老人们一起到十里以外的山冲里采来青石板,为年轻人修了这条石板路。并在寨背开了这小后门,给小伙们进出寨子提供了方便。常来走寨的小伙子非常感动,便决定为老人们修一个漂亮的寨门。从第二天起,凡是走寨的小伙子,人人都带来木料、瓦片,并于六月六日这天请来木匠,下料建寨门。从此,老人们有了一个舒适的休闲场所,小伙子们有了一条方便的进出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

全文共 1040 字

+ 加入清单

芋头侗寨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始建寨,明嘉靖三年(1524年),户增人旺,建筑规模扩大,形成村寨。明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修驿道,清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遭火灾,复建后形成以芋头溪流为轴线向两边分叉布置的七个聚居群。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寨脚桥及龙氏鼓楼、牙上鼓楼;清嘉庆五年(1800年)建塘头桥。清光绪七年(1881年)建塘坪桥。

芋头侗寨古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侗族楼屋及青石板驿道等一应俱全,其中古楼4座,风雨桥3座,门楼1座,古井2口,萨岁坛2个,吊脚楼居室78栋,古驿道1.6公里。寨内民居采用“杆栏式”建筑为多。有的采用架立的吊脚楼式,以适应南方山区气候湿润,多蚊虫的特点。屋顶悬山式,施小青瓦或覆盖杉皮,使得建筑物色彩朴实,质感宜人。村寨现有鼓楼4个:寨中鼓楼简朴地立于田中;龙氏鼓楼昂然立于山上最高处;芦笙鼓楼雕梁画栋最漂亮,为九层密檐攒尖芦笙顶木楼,下五层为四角,上四层为八角,翘檐上下都塑有龙凤花鸟图案,金光闪亮;牙上鼓楼最为奇险,一半搭在山坡上,一半悬于山坡下,由17根梨木柱子支撑,最长的一根有9.1米高。

芋头侗寨,从建寨选址,布置建筑物,到规划村寨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人们衣食住行、祭祀,都是传统堪舆学说在侗民族地区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寨内各类建筑因地制宜,依山势,顺风水分别布置建筑物,将自然风光与人为创造结成天、地、人三位一体,充分展示了侗民族的古朴憨厚和聪明才智。芋头侗寨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山地沟谷侗寨山脊型和山谷型建筑模式。寨内所保存的建筑,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布局到工艺,都融汇了侗族工艺的传统和山里人的朴实风格,全面反映了侗族的民族史和民俗史。

2001年6月,芋头侗寨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

门票35人民币

景点位置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芋头村

芋头村:芋头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位于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9000米处。全寨182户,该建筑群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其中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民居木楼及青石板驿道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建筑沿山谷布局,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芋头村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双。

展开阅读全文

月也侗寨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月也侗寨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月也侗寨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侗乡大道23号,占地面积80亩,总投资约3亿元。侗寨内集美食、住宿、购物、娱乐、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设有哆协、飞梭、牛王、灵鹤、进堂、雁鹅等巷道;建有敬牛广场、月亮广场和月也鼓楼等主要活动场地,以及坐妹三江侗乡鸟巢、坐客三江盛宴堂、三江斗牛场等月也体验区。

“月也”是侗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意为集体游乡做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所以侗寨取名为:“月也侗寨”

为推广侗族“月也”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旅游发展集团三江县志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月也”为文化主题,聘请侗族民间巧匠,精心设计并建造了侗乡鸟巢、“月也”鼓楼、吊脚楼群、斗牛场、盛宴堂等侗族标志性建筑物;提炼“月也”活动精华,精心准备坐妹三江中国首部侗族风情大型实景演出、坐客三江百家宴、牛战三江牛王争霸赛等文化精品,全方位诠释侗族“月也”的文化内涵,让每一位到侗乡的客人沉浸在侗族的月也文化盛宴之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侗族在三江,三江风情在月也!

展开阅读全文

广南侗寨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广南侗寨占地面积约0.3平方公里,含甲江一、二、三、四组,广南一、二、三、四、六共九个村民小组,人口约两千多人,90%以上为侗族,是典型的侗族聚居区。广南侗寨地处亚热带,属季风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17.5℃,平均无霜期312天,年降雨量1500-2400毫米。广南侗寨是传承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特色产业的佼佼者,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是平等下半乡的经济、文化中心。境内交通、水利、村寨防火、农村电网等各项基础建设都走在全乡甚至是全县的前列。至2013年全寨完成自来水入户100%、改厕率96%,用电户100%,有线电视入户100%,通信及网络光纤均铺设到位,电话、手机已经普及,互联网也开始进入普通家庭。为更好地保护家园,弘杨民族文化,广南侗寨还制定了一系列村规民约,使这个古老村寨更加宜居宜业。

信息来源:龙胜旅游网

广南村:广南村。

展开阅读全文

银水侗寨

全文共 998 字

+ 加入清单

在桂林市龙胜县城西1.5公里的勒黄小三峡之中,与6400千瓦的勒黄水电站库区铧嘴相连,总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是个集桥、亭、廊三位一体的独具风格的风雨桥,四方层檐飞角瓦顶塔形鼓楼的侗族少数民族民俗村寨,其沟迭岩有致瀑布飞流直下,远望似银链,故称为“银水侗寨”。

银水侗寨所处的貌为沟谷,伸展的山麓笔直陡峭,曲径幽洞,山势峻拨,其沟迭岩有致瀑布飞流直下,远望似银链,故称为“银水侗寨”,寨上林木葱郁,风景迷人。此地曾是个古老的侗寨,早在唐宋年间,侗人吴氏家族迁入龙胜,首次在此开山落寨,经过几代人的建设,成为一个错落有致重联的侗寨,人们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寨子顶端有庵堂,香火不断,远近闻名。在清乾隆三年(1737),侗族首领(银水寨八十二代寨主)吴金银领导侗民起义,得到龙胜的壮、苗、瑶等民族人民的响应,义军烈烈,声之浩大,广西桂林府胆寒,于乾隆四年云集湘、黔、桂三省清兵围剿,吴金银义军于乾隆六年被清兵镇压,银水寨同遭劫难,吴氏家族行者他乡,从此,一个生机勃勃的侗寨变得冷冷清清,草木杂生,一派凄凉景象。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1993年,县人民政府筹资100多万元,重新修复银水侗寨。依山傍水、幽雅环境和鲜明的侗族建筑风格,浓郁的侗族风情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游客。

此地曾是个古老的侗寨,早在唐宋年间,侗人吴氏家族迁入龙胜,首次在此开山落寨,经过几代人的建设,成为一个错落有致重联的侗寨,人们安居乐业,人丁兴旺,寨子顶端有庵堂,香火不断,远近闻名。寨上依山傍水,林木葱郁,风景迷人。

住在寨中的侗家人能歌善舞,在生活习俗、饮食习惯上都保持着本民族的独特风格,村寨中不用一钉一铆木结构楼房、风雨桥(花桥)、宝塔式的鼓楼,都是侗家风格的标志性建筑。

寨子的风雨桥跨卧于寨口,从风雨桥走过,就进入了寨中。按照侗族习俗,鼓楼是寨中必有建筑,寨中有多少个姓氏,便会建几座鼓楼,但银水侗寨只有一个“吴”姓,因此寨中也就只有一座鼓楼。“龙胜”县名的由来

银水侗寨的第82代寨主吴金银于乾隆三年(1737年)因不堪官府的压榨起义,虽得到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但还是被镇压而失败。起义失败后,官府将县名改为“龙胜”,以宣扬镇压的功劳,这也是“龙胜”县名的由来。门票·开放时间

门票:50元。

开放时间:8:30-16:30(全游程需1—2小时)。

交通

桂林汽车站乘坐到龙胜的客车然后龙胜县城可以乘坐公交车到达。

展开阅读全文

地扪侗寨

全文共 469 字

+ 加入清单

地扪侗寨位于黎平县茅贡乡北部,是有着居民1300多户,被称为“千三地扪”。地扪寨名字的起源,据老人们祖辈相传,是侗族祖先落寨定居这里后,人丁发达,不久发展到了1300户,后分到茅贡700户,腊洞200户,罗大100户。地扪是“千三”总根,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发源地,故侗语取名“地扪”,汉语的意思是说这个地方象泉水一样,源源不断,源远流长,是个值得缅怀和怀念的地方。在2008年5月刊的上,地扪有着长达24页篇幅的介绍,这里的村民也曾跟随国家领导人出访美国,在白宫得到了奥巴马夫人的接待。地扪侗寨虽历经多次旅游开发,但均已失败告终,这里平日几乎没有游客,异常宁静,非常适合喜爱安静的游客。

用时参考

1天

交通

(1)从黎平县乘至茅贡乡或榕江县的班车,在地扪路口下,徒步4km,约1小时进入地扪

(2)从黎平包车到达地扪,推荐地扪吴师傅,13595544815,他熟悉地形,车开得稳当,一路上盘山路较多,有些颠簸。到地扪之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去周边的登岑(1.3km),或者搭车去腊洞(8km)。

门票

免费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茅贡乡地扪村

展开阅读全文

小黄侗寨

全文共 586 字

+ 加入清单

•小黄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歌自成体系,魅力独特。

景点介绍

小黄侗寨距离县城20多千米,是小黄、高黄、新黔三个行政村的统称,共662户,3000多人。小黄四周青山环抱,一条小溪从寨中缓缓流过,吊脚木楼依山傍水。

小黄是侗族地区远近闻名的“侗歌窝”。小黄侗歌在侗语中被称为“嘎小黄”,意思是“小黄的歌”,足见其自成体系,魅力独特。当地人又一句口头语“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的历史、祖辈的艰辛均靠歌传给下一代。侗歌形式多样,生活、恋爱、劳作等均有歌,而侗族大歌则是所有形式中最高级的一种。侗族大歌是一种多声部无伴奏的合唱曲目,在小黄几乎任何人都可以拉起队伍唱大歌,歌队也不用指定谁唱高音谁唱低音,但演唱时他们都可以配合得天衣无缝。全村居然有歌队26支。小黄侗歌曾到过法国表演。小黄侗歌平常的时候只有独唱、对唱,几个人的合唱也可以听到,真正的侗族大歌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能听到。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高增乡小黄村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4小时,可住一晚

交通

小黄侗寨位于高增后坡的山顶上,距高增乡约15公里,距从江县城20多公里。

从江至小黄27公里,柏油路面,车程约一个小时。每天两班从江至双江客车途经小黄,从江至小黄的车票约为10元/人,面的和的士包车费面议(100-150元/辆)。

门票

平时12元/人,节假日30元/人,侗族大歌400元/场。

展开阅读全文

银潭侗寨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银潭侗寨是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侗寨。该村距从江县城20公里,从江-谷坪公路从寨边经过。全村共323户,1669人,寨子周围青山环抱,古树参天,栉次鳞比的民居,杉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傍水,13层鼓楼鹤立寨中,一条清澈的小溪穿寨而过,婉延奔流,村寨周围座落有序的稻田和溪流,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银光,故名银潭。这里民族风情原始古朴、独特,有金道抬官人、"腊汉""腊面"(侗语称男女青年)在红豆杉树下荡秋千传情等习俗。民族节日众多,主要有侗年、六月六月、牯藏节等节日。

用时参考

半天

交通

银潭侗寨距从江县城20公里

没有直达班车,从从江县包车前往,往返约1.5小时。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谷坪乡

展开阅读全文

龙图侗寨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龙图侗寨位于贵州省从江县东北部,因其北面有座高耸的山峰,其山势形壮象传说中龙的头部,龙头因此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龙图。龙图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典型的侗族山村,村中大小道路全是水泥路,新式的钢筋混凝土楼房和古老的叠檐鼓楼凌空呼应。人们既保守着古老文化的习俗,但又不拒绝现代文明的融入。

错落有致的龙图侗寨,200多栋气势雄壮的“碰柑洋楼”(种碰柑致富后修建的)散落在各处,象一局美丽的棋局尽收眼底。远远望去,那曲折的画卷,挺拔的院墙,水墨的砖瓦,宛如神雕仙塑,把美丽的龙图侗寨装点得秀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大利侗寨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大利侗寨

大利侗寨位于榕江县城东面,距县城23公里。主要景观有建于清乾隆58年的石板古道、五座侗族风雨桥、气派雄奇的侗族四合院以及独特的晾禾谷仓。村寨四周古木葱茏,古楠木树达400多株。

县城有往黎平或栽麻的中巴车或面包车直达大利路口,票价5元,再步行3公里油路可达。同时也可从县城或栽麻包车去宰荡,分别为50元和30元之间。

用时参考

1天

交通

在榕江大桥桥头(南)拦到栽麻或着九潮方向的小面包车,那边是始发站。坐公交车3路进城到终点站下车或者小面包车过去,车站名字"道路运输局",在桥头边的亭子边上等就好。10元到大利路口。下车后再步行5km,约2小时,路上可以搭去往大利的面包车。车资50元/车。当地人建议,也可以不在大利路口下,坐面包车到前面一点的丰登下,那边有很多面的或摩的去大利,20元/人

门票

免费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

展开阅读全文

报京侗寨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报京侗寨古称"京档洞",位于贵州镇远县城东南部37公里,是报京乡的中心寨,周围有松柏、极有、白岩、龙奔等十几个侗族村寨。报京东邻三穗县,南连剑河县,海拔800米。年平均气温15.2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宜人。由于自古交通闭塞,保留了较为古老的生活方式:有独特的侗语,独特的服饰和独特的侗族习俗。

报京寨坐北朝南,四面青山环抱。整个大寨从北到南,由高到低,形若撮箕口。青一色的木结构房屋,依顺地势,鳞次栉比,疏密相间,十分协调地布局在两侧之间的狭谷中。群众习惯把报京分为上、中、下三寨,上寨有水塔,中、下寨有两眼水井和水塘,生活用水比较方便。中寨有棵白果树,树脚路坎边有石碑一块。碑文阴刻,碑额横刻"千古不朽"四字。碑右竖书"大小募化相贵成斯美保留古树一枝此世代不朽矣"。碑左竖书"大清咸丰四年六月旦"。上寨与中寨之间东侧,有一隆起小山,山头奇形怪状的石头,形若盆景。农闲晴朗之天,姑娘们便三五成群到此绣花、唱歌、幽会。寨的东、北、西三面,古枫、翠柏成荫,南是白岩寨。在白岩与报京之间,有一长满松树的山,群众称"火焰包"上栽满松树,四季常青,现已成为报京侗寨风景优美的景点。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2-3小时

交通:

从镇远乘至报京的班车,车程约2小时

门票:

免费

展开阅读全文

肇兴侗寨

全文共 2462 字

+ 加入清单

黎平肇兴侗寨(贵州凯里):

黔桂湘三省交界地区为侗族主要分布区域,黎平县位于贵州东南角,与广西桂林市和湖南怀化接壤。距黎平县城30多公里的肇兴除了具有中心地理条件,加之侗族民俗文化、建筑风格在当地得以集中表现,使其成为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在西方的游客心目中,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两处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特征异常凸显的旅游资源,那就是云南丽江地区和贵州凯里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当发现神奇的肇兴侗族风情可与丽江媲美时,肇兴一定成为广东居民又一首选旅游目的地。黔东南作为中国苗、侗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汇集地区,它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和别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而作为我国侗族大规模集居中心,非肇兴莫属;其次,国内规模最大的侗寨鼓楼建筑群落坐落于该地,侗族建筑布局巧妙,花桥、鼓楼、溪流、吊脚楼相间,只要置身其中,必驻足长留。黎平县地区以山地为主,肇兴侗寨则处于一狭长谷地,侗族建筑密集,形成罕见的布局风格。当地耕种的梯田多沿山势分布,常为云雾缭绕。到了春天,油菜花开时节,景-人。

侗寨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中的一处狭长地带,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称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今天的肇兴侗寨,在历经千年历史长河的荡涤后依旧保留着它特有原始的风貌。

为了领略侗寨的恢宏,必须找到制高点。两侧山上均有,但最佳拍摄点在中学。

中学坐落在不太高的小山头上。在操场边缘,我架起了相机,拍到了侗寨全景,其中的五大鼓楼清晰可辨。听门卫师傅说,这里拍出的全景照包含了百分之九十的民居,这里又比其它拍摄点都好找、好走。怪不得我在门口值班室登记时,看到登记簿上来客一栏填的几乎全部是摄影人。

鼓楼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群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鼓楼的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或六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像一座宝塔,非常醒目。鼓楼是侗家人-和娱乐的场所,也是侗寨的标志。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肇兴侗寨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对应于五团而分别取名,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五大鼓楼的平面均为六边形。智寨、信寨、义寨鼓楼都是十一层,仁寨鼓楼七层,礼寨鼓楼十三层。顶部均为八角攒尖顶。顶端置葫芦形塔刹。鼓楼内雕梁画栋,多书有楹联。

那天不是节日,也没有-,鼓楼发挥的功能只是供人休息。只见鼓楼内的长凳上,坐满了飞针走线的女子、侃侃而谈的老妪和下山棋(棋子就地取材、棋盘随手画成)的老汉。智寨鼓楼里两个人下山棋,围观者有五六人。

侗衣

为了了解侗人的民俗和日常生活,我从西到东、从东到西往返许多趟。中间一条横穿肇兴的街道兼公路,是黎平、三江之间的必经之路,也是肇兴的商业大街。而我来往较多的却是与之平行的小河两岸民居旁。这里挂遍了侗布,到处可看到妇女在捶布。

做侗族服装的侗布,是用棉花纺成线后用土织布机手工制成。然后浸染成青色或深紫色,晾干后叠在一起,放在一块光滑的石块上用木槌反复捶打,把棉花里面的油脂捶击到布的表面,使之增加硬度和亮度。捶的时间越长,表面越亮,侗布也越贵。在一户人家门外,我看那妇女捶布足足看了十分钟。

侗布在侗族老人们手里做成一件一件的侗衣是很费功夫的,尤其是女孩子穿的侗裙。用手工叠成数十个细细的褶,在长时间的挤压下定型后,成为短小的百褶侗裙。一件侗裙,从布料开始,差不多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制成。因此价格不菲。即使当地人买,也要数百元一套。

太过复杂的工艺和太过消耗时间,使现在的侗家姑娘很少自己做侗衣,甚至很多女孩已经不会这门手艺了。她们平时喜欢穿城里买的休闲服,只有在过节的时候才把母亲做的侗衣穿在身上。当下,那些既便宜又轻柔的仿侗衣,正在占领年轻人的衣柜。有人担心:这样下去,侗布工艺是否会失传?

侗人

当这里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寨子里人们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旅游者不仅带走了这里的宁静,也带来了外面的花哨。我离开小河两岸,在街上溜达时,仿佛回到了家乡的集镇。肉摊、菜摊、鱼摊,应有尽有。超市、旅行社也看到好几家。当然,最多的还是旅店和饭店。靠近街面的侗人,都在自己家的一楼开了商铺或饭馆;很多人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旅馆。我下榻的“吴家可归”旅馆,两人标准间虽然面积很小,却也“五脏俱全”,且只有50元一间。对于遍地开花的小旅馆来说,能揽到生意也很开心,因为街上不乏全新的中档宾馆。据说好多原来在外打工的青年,这几年纷纷回家经商发展。

一天多的经历,我已深切感受到侗人对变化的期盼。但如果真有一天,这里的钢筋水泥超过了杉木青瓦,大厦高过了鼓楼,流行歌曲淹没了侗族大歌,侗布不见了踪影,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会存在吗?人们还会路远迢迢趋之若鹜吗?但愿我这是杞人忧天。

地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

电话:0855-6130720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用时参考

1-2天

交通

(1)从江——肇兴

a、高铁从江站离肇兴侗寨约3公里,乘肇兴公交直达侗寨门票处,票价2元

b、在从江汽车站乘7:50、13:00至肇兴的班车,19元/人,约3小时。也可先从从江乘至洛香的班车,7:00-17:30间平均40分-2小时1班,16元/人,车程约2小时,再从洛香乘三轮车至肇兴,4元/人,约20分钟。洛香步行前往肇兴约半小时。两广地区的游客可直达位于洛香镇的从江火车站后再转往肇兴

(2)黎平——肇兴

黎平汽车站有直达肇兴的客车,每天9班,7:20-16:45,票价21元。间隔约1-1.5小时,自驾车在黎平南站上高速,向南行驶,在从江东站(洛香)下高速,然后左转沿纵一线(洛香岔路口至肇兴主干道)直行至肇兴。行程约45分钟。

门票

老年人50元,1.2米以下的小孩免票;

1.2米-1.4米的小孩半票,学生凭学生证可享受半价。

景区内电瓶车每人10元。

展开阅读全文

车江三宝侗寨

全文共 781 字

+ 加入清单

车江,是一个有2400多户,有1300多侗族人口的三宝侗寨,这里是中国侗族最大的村落,原全国人大民族工作委员会主任王朝文,为三宝题写“天下第一侗寨”,

1958年国家民委还将这里定为侗文标准语音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古榕群的中心地带就三宝侗旁的寨蒿河畔。这里的古榕之古、之大、之多堪称世界之最。近百株千年古榕,拔地参天,成如一只巨龙,随江呼啸下去。古老而巨大的榕树,在三宝侗寨创造了“古榕吞庙”、“古榕抱碑”、“美女开裙”、“九龙入海”等十大古榕奇观。三宝侗寨是郎美的故乡,清代三宝的侗家美女娘美和朱郎从这里开始结下深厚情缘,她们从这里开始演绎了侗乡一段悲壮的爱情故事。

车寨鼓楼,是侗乡的古老的鼓楼之一,清代大学问家诗人郑珍曾在车寨,为这鼓楼写下一首《饮车寨0》,这首诗是历史上诗人最早咏侗寨鼓楼的诗。创世界吉尼斯纪录高38.6米共21层的三宝鼓楼就在侗寨中央。

三宝“萨玛节”是南部侗族遗存母系氏族的古老文化。每年正月和八月,全寨都要进行盛大的祭萨活动,以祭念他们的先祖女神。三宝是歌的海洋,车江的行歌坐夜、琵琶歌、多耶等歌舞风情让你流连忘返。

地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308省道西50米

电话:0855-6623471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交通

1、火车:贵广高铁榕江站下,沿着S308行驶约3公里后即可到达车江三侗寨

2、汽车:凯里凯运司(洗马河)车站有至榕江的班车,40分钟一班,车程约3小时,抵达榕江客运站后,出来可乘坐5路公交(运营时间7:00-21:20,票价2元)在古榕群站下,直接抵达车江三宝侗寨。也可在桥头(北),即出车站左手大路向上直走到底左拐,到加油站的对面的站牌处等3路公交(7:00-19:00,票价3元)在同一站下,也可以坐面包车5元/人,当地人多部知道车江三宝侗寨这个名字,要跟司机说到“古榕群”

门票

10元/人,乘当地人的船游江10元/人

展开阅读全文

三门塘侗寨

全文共 1453 字

+ 加入清单

三门塘是清水江边的一个古老而又秀美的侗寨,属贵州省天柱县坌处镇管辖。位于天柱县东南面,距天柱县城40公里,清水江穿境而过,上可达锦屏、剑河、凯里,下可c通洞庭湖、长江,南面与湖南会同、靖州两县接壤,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三门塘依山傍水,总三江九溪之门户,扼内江外埠之咽喉,历史上是外三江的主要木材商埠。全村以古建筑、石文化、树文化、水文化、侗族风情著称于世,是北侗文化的代表村寨。

三门塘是清水江上最重要的一个物资集散地,大量的木材、药材、桐油等特产从这里运往湖南常德,并将那里的陶瓷、棉纱、铁器等生活用品运回来。可以这么说,没有清水江便没有三门塘。三门塘有5座古码头,分别为三门溪码头、刘家码头、王家码头、吴家码头、谢家码头。明清时期及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码头上挤满了木船,江面上漂满了木排。

三门塘90%的村民是侗族,10%的村民是苗族(嫁到三门塘的),讲侗语,也讲汉语,部分村民还讲苗语。全村有16个村民组362户1559人,有王、吴、刘、谢、蒋、李、彭、袁、印等19个姓氏,数百年来和睦相处,亲如一家。

三门塘村有三门塘、三门溪、喇赖、乌岩溪4个自然寨。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木材、种植、养殖、外出打工等,人均收入1200元,森林覆盖率达75%。

历史沿革

据史书记载,三门塘侗族属古“骆越”一支,为“五溪蛮”,称“五溪蛮夷”之地,被认为是化外顽民之所,清水江被称为“苗河”。明朝嘉靖年间,改土归流,三门塘属湖广道靖州营归化一图。万历25年(1597年)把归化二图到八图的地盘设置天柱县时,三门塘属归化二图。

三门塘是天柱、锦屏、靖州、会同四县接壤的大片地区上的四十八寨之一(即土司形式的寨,每寨都管辖着周边若干村寨)。宋元以后,清水江流域的杉木成为商品,长江中下游各省木商进入尚未设郡县的苗疆采购,三门塘以其地方势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接纳外地客商,代客采购,运到三门塘水坞进行商品整修,按此地的检尺规则交付客商(在计量上,上浮17%左右)。这种买办式的营运方式,列入长江流域十几省共遵的《江规》,铁定了三门塘的商业利益,千年不变,解放后才取消。

三门塘,作为外江码头,各色买办人员、商品包装人员,都要接触外地客商,使三门塘人学会了汉语和汉文。同时也在待人接物、饮食、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吸收了汉文化思想。

由于三门塘地处古道要津,且河道平缓,明代被开辟为水上运输码头,专事木材营销,商贾云集,经济十分繁华,于清乾隆年间达到顶峰。碑上描绘三门塘:“诸峰来朝,势若星拱,清河环下,碧浪排空,昼则舟楫上下,夜则渔火辉煌,天地之灵秀,无处不钟矣!”。

靠水上运输富裕起来的三门塘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大兴“义学”、“义渡”之风,教化乡民,兴修庵院宗祠,民居亭榭,修路架桥,开创渡口。明朝末年,便捐资创建义学,普及汉语汉文,历代增益,土改时,义学田可产稻谷2.5万斤。碑云:“舆梁已成,行人常颂利济;迷津可渡,过客不患崎岖。”并开场期赶集,设有木行、肉摊布店、米铺百货、饭馆旅店,人来人往,十分繁华。至今窨子屋和百年民房里,仍留有木商“斧印”,清晰可辨。

三门塘村:三门塘村是一个具有浓郁北侗风情的民族村寨,又属贵州省优先发展旅游民族村寨,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丽。三门塘村以宗祠文化、水文化、村文化、石文化著称,村周几百年以上的古树120余株,文物古迹众多,独具风格的“刘氏宗祠”(已被贵州省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盛名远扬,古石碑沿村里的“花街路”林立,吸引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日本、新西兰等中外游客及国内著名专。

展开阅读全文

高增侗寨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高增侗寨高增离从江县城虽然只有5千米,但交通不太方便。村中依旧保持原始的民风,一座高大的鼓楼矗立在寨子的正中央,寨边则有一座精美的风雨桥。在寨中游走的时候偶尔会有妇女拉你到她们家中看她们的手工布匹或工艺品(其实就是生活用品),不妨跟她们去看看,价格很公道,也不会强买强卖,而且讲价空间比较大,还能拍到很好的图片。

特别提醒:离高增1~2千米的地方是银良村和平桥村两个小侗寨,有鼓楼,平桥村景致蛮好,溜达着就能去看了。餐饮/住宿/购物高增村口有吃饭和住宿的地方,5元/床。但因为离从江比较近,食宿均可以在从江解决。交通在从江客运站坐三轮摩托到青云桥(2元),再转到高增的二轮或三轮摩托车皆可(3元)。如果住在老城可从渡轮到青云桥转车。从江县有长途出租车去高增,来回要30元。

用时参考

2-4小时

交通

高增距离从江县城有大约8公里路。在从江县城的青砭河大桥搭乘农用车,2元每人,乘摩托车,3元。包乘三轮摩托前往比较贵,需要15元。

门票

到高增参观鼓楼等,需要购门票6元。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

高增乡:在从江县东部。面积149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侗、苗等民族占99.2%。辖15村委会。1932年置高增、小黄、岜扒、弄尚等乡,属永从县。1941年划入从江,置高增乡。1953年析设高增、小黄、和平等乡。1958年撤乡并入丙梅公社。1961年析建高增、小黄、和平等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1992年合并置高增乡。境内多林木。产香糯米。有小学17所。乡人。

展开阅读全文

寨沙侗寨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寨沙侗寨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村

寨沙侗寨

寨沙侗寨为梵净山山脚的侗族村寨,位于梵净山山脚的太平河畔,寨前太平河流过,河畔有古树参天,寨后绿树青山。经过横跨太平河的风雨桥进入侗寨景观大门,宛如进入古朴原始的江南小镇,这个隐于绿树浓荫之中的侗家天地便如幻影般展现在你眼前。沿着青石板路曲折徜徉,百步之余,豁然开朗,一个圆形的广场如孔雀开屏,广场一角矗立着一座侗寨的标志性建筑——鼓楼。到了夜晚,鼓楼上流光溢彩,寨内的红灯笼亮起来,煞是漂亮。

寨沙侗寨位于梵净山脚的太平河畔,距县城26公里,是江口县侗族聚居的一个自然寨。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侗家民族风情,特别是侗家民居建筑所独显的民族韵味,使之成为梵净山下令人称奇的亮丽风景。“六月六”是他们的重要节日。每逢此日清晨,他们就会抬着祭品到寨子旁边的深山祭祀天地,并高声呼喊,俗称“喊山”,以求消灾避难,而后回寨庆贺,共进晚餐,而后高唱山歌,尽情舞蹈。寨沙侗寨作为梵净山下的少数民族村寨,已纳入梵净山旅游文化发展的范围,它与梵净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水0融,正在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中透射出它独特的诱人魅力。

地址: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梵净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