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土

乐土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乐土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乐土问题。

分享

浏览

5491

文章

4

旅游攻略之天堂般的乐土:大理花甸坝

全文共 1328 字

+ 加入清单

人人都知道大理的风花雪月,但知道大理喜洲有个花甸坝的人就不多了。花甸坝位于苍山沧浪峰和云弄峰之间,海拔2900米,是在第4世纪大理冰期由冰川的作用堆积而成的断层带高山盆地。南北走向长约20多公里,宽1~2公里,面积约40平方公里。

从大理城起步,北行十五公里左右,便可到达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万花溪,绿树成荫,花吐芬芳,顺溪而上,清心爽人。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日,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使人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明朝有名的文学家李元阳在《游花甸记》中描述道: “入万花溪,异卉奇葩,名不可辨……。”对它赞赏备至。许多游者,进入花甸立刻就忘记了疲劳,高兴得又歌又舞。

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静谧而秀丽,坝子北面,春来鲜花盛开,满山红遍。整个花甸坝,从春到秋都怒放着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山茶花、杜鹃花、映山红、野菊花、豺子花、龙爪花等,把整个坝子都点缀得五彩缤纷。尤其是四五月间,花甸坝真是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植物学家,一次次来到花甸坝进行科学考察。

据南诏野史记载,远在晋朝以前,花匈坝便有人居住了。比较大的村子有“黄熊窝”,“狼香”、“杉树”、“乳牛墩”等。后来, 因战乱和其它原因,这里的土著居民,才逐步迁到大理坝子里。天长日久,花甸便渐渐被置弃,许多花树,就是那时留下来的,有的已经有千年树龄了。

花甸坝,是植物的王国,花的王国。英国皇家植物园里的杜鹃,就是从花甸坝移植去,经过培植逐渐发展起来的,这种花甸杜鹃,已经传遍了欧洲。

从喜洲进花甸坝的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周城出发,西行至沧浪峰山麓,顺旗鼓山盘山路至小花坝,然后到达花甸坝中心,约6小时;另一条则从喜洲镇出发,西行到五台峰的宏圭山,继续攀登至山顶,然后往北行至山口,平路达花甸坝中心,同样约6小时

花甸坝属高山草甸,长满了花色鲜艳的矮小草类

花甸坝白语称“活赕”,即“花的坝子”。它位于云弄峰和沧浪峰的西背

这里水源充足、土壤湿润、土质肥沃

山上遍布杜鹃花树和野竹丛,其中以“映日烧林”的马缨花和优雅华贵的黄杜鹃著名。

广甸之中,水竹区别,游人来往,度竹穿花,既过一区,复见一奥;既度一奥,又见广原

在花甸坝的东面云弄峰西背还有一块海拔3250米的台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很有高原牧场的风光

从高山看大理,远处为洱海

花甸坝又是土匪盘踞的地方

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绕的盆地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绕的盆地

春来鲜花盛开,满山红遍。整个花甸坝,从春到秋都怒放着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这是两个女驴友

是大理市唯一放牧牦牛的地方。

我的驴友

我的女驴友

从大理城起步,北行十五公里左右,便可到达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万花溪,绿树成荫,花吐芬芳,顺溪而上,清心爽人。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日,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

从大理城起步,北行十五公里左右,便可到达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万花溪,绿树成荫,花吐芬芳,顺溪而上,清心爽人。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日,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

人与天地

小品

入万花溪,异卉奇葩,名不可辨

漫漫长路

展开阅读全文

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西双版纳有哪些少数民族?

全文共 1055 字

+ 加入清单

云南少数民族是我国最多的一个省,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是我国的热点旅游城市之一。在西双版纳中,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那么,和小编一起到西双版纳这片理想而神奇的乐土中去看看到底有哪些少数民族吧。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州辖区内居住着44种少数民族,共有人口70.4万人,占总人口的70.90%。这44种少数民族按人口多少排列是:傣族、哈尼族、彝族、拉祜族、布朗族、基诺族、瑶族、苗族、白族、回族、佤族、壮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僳僳族、侗族、纳西族、满族、景颇族、藏族、土族、水族、普米族、朝鲜族、仡佬族、黎族、维吾尔族、畲族、仫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高山族、京族、怒族、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独龙族、东乡族、塔塔尔族、赫哲族、毛南族、塔吉克族。

西双版纳少数民族人口前五简介:

(一)傣族

西双版纳傣族总人口296930人,其中景洪市128415人,勐海县114593人,勐腊县53922人。主要分布在景洪市的景讷乡、勐旺乡、勐养镇、普文镇、嘎洒镇、勐龙镇、勐罕镇;勐海县的勐往乡、勐宋乡、勐遮镇、勐海镇、勐混镇、打洛镇;勐腊县的勐腊镇、尚勇镇、勐仑镇、勐满镇、勐伴镇、勐捧镇等乡镇。另有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景哈乡、勐海县的勐满镇等乡(镇)。

西双版纳境内的傣族以傣泐(汉族称水傣)支系为主,兼有傣讷(旱傣)、傣雅(汉族称花腰傣)两个支系。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据傣族书籍记载,公元前8世纪前后,部分境外傣族先民不断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并与原先居民逐步融合,成为至今傣族的主体部分。

(二)哈尼族

西双版纳哈尼族人口186067人,其中景洪市71492人,勐海县61232人,勐腊县53343人。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比较集中地聚居在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景洪市景哈乡、勐龙镇;勐腊县勐润乡、关累镇。散居于部分乡(镇)、农场。

哈尼族自称“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白宏”、“碧约”、“布都”等。西双版纳哈尼族内部分为吉围、吉坐、木达、阿克、补过(角)等支系,以吉围、吉坐人口较多。

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西北羌人。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经元江、江城等地进入西双版纳至澜沧江东岸,而后渡过澜沧江,逐渐分布于全州山区半山区。

你可能也喜欢:

令人赞叹不绝的武汉大学有哪些美景

揭晓:中国农业大学最好就业的专业排名

仲夏节是什么时候,2016年仲夏节时间

上海迪士尼是世界最大的吗: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西双版纳陨石坠落 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提到西双版纳,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傣族热闹的泼水节,而近日西双版纳再度成为人们茶语饭后议论的热点,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没错,那就是有陨石坠落在西双版纳。除了这些你对西双版纳还了解多少呢?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走进理想神奇乐土——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别名“勐巴拉娜西”,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西双版纳境内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共有植物2万多种,鸟兽种类之多,更是国内其他地方无法相比的,其中不乏有世界性保护动物。著名景点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泐大佛寺、野象谷、傣族园以及每年的4月13-15日都会举行有着“东方狂欢节”之称的傣族泼水节,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民前来旅游观光。

而在近日,天外来客“陨石”的到来,更是为西双版纳增添了迷人的色彩。6月1日,云南西双版纳景洪市上空,突然出现一个带着巨大光亮的坠落物,疑似陨石。目击者称,此后还听到了类似雷鸣的声音,似乎是什么物体与地面发生碰撞。这次的天外来客还引来了不少“陨石猎人”,有国内科研人员、民间收藏爱好者,也有一些外国人。陨石专家随后对在当地居民家发现的陨石进行初步判断它应该为普通球粒陨石,属于L型定向陨石,因此它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乐土龙湖祠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乐土龙湖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乐土龙湖祠位于南靖县和溪镇乐土村,年代为清。

简介: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扩建。坐北朝南,由前后两进带两厢组成。前设天院,以围墙围合,西南向设门楼,前有月牙形泮池。主堂面阔五间,进深二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宗祠后方保留有72公顷亚热带雨林。

2013年,乐土龙湖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泮池向南外延30米,东、西、北与乐土雨林自然保护区保护范围线重叠。

乐土村:乐土村位于闽西南交界处,距319国道3公里,漳龙高速公路、龙厦铁路穿境而过,乐土村拥有一片保护完好的亚热带原始雨林,其森林面积0.22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唯一的低海拔原始植物群落,也是我国迄今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座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的黄氏祠堂——龙湖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