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临泉

临泉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临泉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临泉问题。

分享

浏览

3404

文章

7

临泉芥菜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临泉地处淮北平原中部地区,盛产一种长象难看,外形似萝卜的蔬菜,书名芥菜,临泉人叫辣瘩菜(长满疙瘩而味道辛辣)。有很好的清肺润肺降火降压的中药功能,2000年里,临泉人民手工腌制,味道独特。临泉书华果蔬有限公司以腌制手切芥菜丝维为主,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研制开发出梭鱼芥菜丝、杏仁芥菜丝、虾仁芥菜丝等系列产品,产品均选用农家无公害产品作为原辅材料,采用祖传秘方和现代工艺精制而成,并参加了安徽省三届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博览会及上海农展会,书华牌手切芥菜丝深受与会者的青睐。

展开阅读全文

临泉魔幻动物园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临泉魔幻动物园位于临泉县,占地555亩,园内汇集世界各地珍稀动物近5000只,涵盖猛兽区、食草区、萌宠区、凤鸣园、灵猴馆等十五大展区,融合三场大型动物实景演出。

蜿蜒于山谷之中、游走于猛兽之上的玻璃栈道,和自然全方位接触、与动物近距离交流,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动物野性。

乘坐特别增设投喂窗口,全新升级版观览车,近距离观赏动物的同时直接进行喂食,体验猛兽近在咫尺的惊心动魄,开启有惊无险的探险旅程。

这里汇集全球珍稀动物与各类萌宠,如孔雀、犀鸟、鸵鸟、麋鹿、天鹅、羊驼、袋鼠、斑马、湾鳄、黄金蟒、金钱豹、东北虎、非洲狮、亚洲象、凤冠鸠、节尾狐猴、黑帽悬猴、非洲大羚羊等。

展开阅读全文

临泉山陕会馆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临泉山陕会馆为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临泉山陕会馆位于临泉县长官镇胜利街,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

临泉山陕会馆为阜阳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长官镇:长官镇位于皖西北临泉县中部,北距S102省道10公里,崐界临淮跨省公路穿境而过,临艾河、涎河纵横交汇境内,崐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闻名遐迩。辖区面积74.2平方公里。崐辖30个村委会,4个居委会,7.4万人,7.4万亩耕地,是崐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镇。长官镇原名长官店。有史-载在元朝时期,长官店崐是一个来往行人歇脚的小店,到明洪武年间,姓夏。

展开阅读全文

阿尔卡迪亚御临泉温泉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廊坊,是津京走廊的一颗明珠,而阿尔卡迪亚国际酒店则是这颗明珠上最璀璨的光芒。酒店位于会展中心东100米,五星级品质,22层高度,毗邻京津。234间光线、视野俱佳的豪华客房,从标准间到总统套,多层次满足不同的下榻需求。酒店现代的艺术气息,时尚的国际风情,4.7万平米超大空间,高档齐备的设施与产品,为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各界精英呈献细致优雅的五星级商务服务。

门票

门票48人民币

景点位置

河北省廊坊市开发区祥云道83号

展开阅读全文

临泉毛笔

全文共 1086 字

+ 加入清单

临泉毛笔名闻遐迩,深受广大书画家喜爱。自明代,截至2009年,约有五百年历史。中国是诗书画之国,毛笔是其重要工具,是被誉为“文房四宝”中之一宝。

最为驰名的有“临谭笔庄”和“文德堂笔庄”两家。临谭笔庄生产的谭笔,以工艺先进、毛纯耐用、刚柔共济等特点誉驰书画界,先后多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临泉素称“毛笔圣地”,“北国笔乡”。临潭毛笔因产于临泉临潭而得名,古称蒙笔,相传为秦朝将军蒙恬所制,昔日有蒙恬将军祠盖为供奉笔祖之所,今祭祀之俗尚不衰。临潭毛笔,起于明永乐年间,迄今五百余年。清光绪年间,以其制作技艺之精湛,独步京师,被奉为御用,光绪帝曾为之立碑表彰。

国家主席1同志为临泉提名“笔乡”。著名书法家、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肖劳先生为临潭笔庄写了“梦笔生花”四个大字;著名书法家、105岁高龄的孙墨佛,为该厂提了“神工鬼斧”四个字;名书法家范曾,夸耀其笔为“文房瑰宝”。还有许多名人分别题字、赋诗、作画盛赞侯店毛笔。

临潭毛笔,蜚声异域,远销日本、东南亚、西欧等11个国家和地区,荣获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天津出口免检证书。

临泉毛笔工艺最初起源年代,虽无确实的文学记载,但清代中期制笔大师李万钟是制笔世家。由于李万钟经常肩挑、背驮,到各地赶集市卖笔。他在湿地撒上青灰,捕上油布把笔摆上卖,由于地上撒有青灰,从此人称 “ 吊毛灰 ” 笔, “ 吊毛灰 ” 笔因毛笔质量好,而扬名中原大地。

制笔大师曹如章,14岁时家里当了二亩地,作 “ 压跪礼 ” (学费),拜李万中为师,学艺五年,得其真传后出师。在家制笔卖笔,60年代成立杨桥毛笔厂任厂长。70年代,制笔得到发展,从一家发展到四家,分别是明道堂(李万钟后辈),因种种原因离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成立了文德堂贡笔厂、张麟德创办临谭笔庄、杨桥毛笔社。

曹如章大师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又博采众长,改进创新,使文德堂毛笔选料更加广泛,工艺更加考究。由文德堂首创的《八柱擎天》毛笔,可以一分为八,一笔多用。其它以黄尾、山羊毫、山兔毫、石獾毫、鸡距毫等为材料的毛笔达百余种。其成品毛笔,尖圆齐健,独具特色,被称为 “ 书坛一宝 ” 。

临泉毛笔享誉大江南北,声名远扬海外。赵朴初、吴作人、韩美林、范曾、启功、刘子善、1忠、穆孝天、顾美琴、吴天月等当代书画家对临泉毛笔均给予高度评价。

临泉毛笔在十四大期间,被安徽省代表团做为安徽省珍贵礼品敬献给1同志,现存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务院办公厅并写来感情信。香港回归时,有关领导又以文德堂特制的龙笔为礼物赠送给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受到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特别赞誉,并特此写来感谢信。

展开阅读全文

临泉面塑

全文共 268 字

+ 加入清单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汉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一,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面塑为临泉白庙镇邵营村传统手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临泉贡柿

全文共 227 字

+ 加入清单

安徽著名特产。主产于临泉县。相传明代该柿制柿饼曾被人作为贡品献给皇帝品尝并获得嘉奖,因而声名远播,人皆称之为“贡柿”。柿树生长旺盛,耐风寒,抗病虫害,适应范围广。栽后4年挂果,12年进入盛果期,一般株产500公斤,可加工成柿饼175公斤。果实圆形,橙黄色,皮薄而略披白粉,果肉粘质状,味极甜。平均单果重155克,大的可达200余克。据测定,每百克果肉含可溶性糖14.7克,维生素C 22.72克。贡柿树毁于明末以后的战事,其中包括仅存的明代古贡柿树2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