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眼镜蛇王是国家保护动物吗(20篇)

浏览

3090

文章

152

篇1:虎斑地鸫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14 字

+ 加入清单

虎斑地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虎斑地鸫是鸫类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上体金橄榄褐色满布黑色鳞片状斑。下体浅棕白色,除颏、喉和腹中部外,亦具黑色鳞状斑。光背地鸫和长尾地鸫外形和羽色与本种很相似,但体型较本种显著为小,上体无暗色斑纹,亦缺少金色。

虎斑地鸫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溪谷、河流两岸和地势低洼的密林中较常见,春秋迁徙季节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灌木丛中活动和觅食。、

虎斑地鸫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据在长白山通过成鸟胃的解剖和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所吃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和嫩叶等植物性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鸬鹚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鸬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鸬鹚是指普通鸬鹚,一种大型水鸟,体长为七十二到八十七厘米,体重大于两千克,全身毛色呈黑色,头颈具有紫绿色的光泽,翅以及两肩具有青铜色的光泽,喉囊、嘴角呈黄绿色,眼后下方呈白色;当它在繁殖期间,脸部会有红色斑,头颈有白色丝状的羽毛。

鸬鹚是群居性水鸟,一般是栖息在水中或者是水边的岩石上,呈垂直站立姿势,在水中游泳的时候,身体进入水中部分会比较多,颈部向上伸直,头微微向上仰。它的分布区域也是比较广泛的,分布在亚洲、澳洲、欧洲、北美以及非洲。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猫头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食物以鼠类为主,也吃昆虫、小鸟、蜥蜴、鱼等动物。目鸟类头宽大,嘴短而粗壮前端成钩状,头部正面的羽毛排列成面盘,部分种类具有耳状羽毛。双目的分布,面盘和耳羽使本目鸟类的头部与猫极其相似,故俗称猫头鹰。

拓展知识:

猫头鹰的视觉敏锐。在漆黑的夜晚,能见度比人高出一百倍以上。猫头鹰瞳孔很大,使光线易于入眼,视网膜能辨明暗的能力非常丰富,对弱光也有良好的敏感性,适合夜间活动。

猫头鹰是色盲,也是唯一不能分辨颜色的鸟类,除了某些过惯了夜生活的鸟类,如猫头鹰等,因为视网膜中没有锥状细胞,无法辨认色彩以外,许多飞禽都有色彩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犰狳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犰狳是国家保护动物,但是并没有划分等级。犰狳是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一种濒危物种,主要栖息在草原、树林和沙漠地带,它是一种哺乳动物,体重可以达到50千克以上,和一个成年女性的重量差不多,属于夜行性动物,经常昼伏夜出,也是杂食性动物,食用甲虫、坚果、蛇类以及腐烂的动物尸体。

犰狳和其他动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铠甲,它的铠甲呈鳞状,因为这副盔甲,它有了“披甲猪”的称号,犰狳和树懒、食蚁兽有近亲关系,它们都用盔甲似的骨质甲保护自己,头的前半部和后半部的骨质甲是分开的,身体中间的骨质甲呈带状,可以灵活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金钱鳘是保护动物吗?金钱鳘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1273 字

+ 加入清单

金钱鳘是中国特有鱼种,近期卖出的天价有些人质疑其买卖有违法。那么,金钱鳘是保护动物吗?金钱鳘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金钱鳘是保护动物吗

金钱鳘一般指黄唇鱼。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2]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

金钱鳘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和广东省受保护物种以及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在中国买卖黄唇鱼是违法行为。2005年于珠江河口的东莞市设立一个东起威远岛西岸,南至太平水道南河口,西起广州交界,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积达686公顷的黄唇鱼国家保护中心(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其繁殖地。

黄唇鱼亦于200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

黄唇鱼至今仍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中。

在香港,只有占全港水域2%的沙洲及龙鼓洲海岸公园作禁捕区提供保护,但仍没有管制禁捕黄唇鱼,在本港水域捕杀黄唇鱼并非违法。

金钱鳘外形特征

黄唇鱼成年后体长一至一点五米,重十五至三十公斤。最大可达五十余公斤。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色。胸鳍基部腋下有一个黑斑,背鳍鳍棘和鳍条部边缘黑色,尾鳍灰黑色,腹鳍和臀鳍浅色

黄唇鱼是中国的特有鱼种,体长、侧扁,尾柄细长、吻突出,头部被圆鳞、体被银元般栉鳞,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胸鳍腋下有一黑斑;眼似铜铃,上侧位;口端位,斜裂;牙细小,上额外行牙和下额内行牙扩大;背鳍连续;臀鳍第二鳍棘粗长,尾鳍楔形。为名贵珍稀鱼类。

黄唇鱼体型呈长的纺锤型,背部隆起,腹部从胸鳍至肛门较平直,臀鳍至尾柄急速向上收窄;鱼头背部呈八字型,中等大,侧扁;吻稍尖,吻长大于眼径,眼径大于眼间距;口前位,口裂从吻端向下侧倾斜,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有齿,尖细;体长为体高的3.4倍,为头长的4倍,为尾柄长的3.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3.4倍;头长为眼径的5.75倍,为眼间距的7.2倍,为吻长的3.8倍,为口裂长的2.9倍。

鳍式:背鳍VII,I-24,胸鳍15,腹鳍I-5,臀鳍II-7,尾鳍18。背鳍起点在体长的三分之一处,第三棘最长,为头长的52%;胸鳍尖长;腹鳍胸位,在胸鳍的下方,第一鳍条延伸突出,呈线状;尾鳍呈标枪头状。

鳞片形状:椭圆型0.8:1.0,细栉鳞,头、躯干、尾部都被鳞。

侧线鳞:侧线完整,前半部呈向上的弧型,后半部较平直,至尾柄末端为62个,尾鳍处另有18个不明显的侧线鳞,直至尾鳍末端。

头至肛门为体长的60%,鳃瓢4,鳃耙11。胃呈T字型,长为眼径的4倍,宽为眼径的2倍。肠长为体长的63%,较粗大,有两次盘弯。膘中等大,一室,膘重为体重的1.78%,膘的前端有两条气管,直通至头部的耳石处。

黄唇鱼体背棕黄色,腹侧灰黄色,各鳍色素较深,呈灰黑色。胸鳍腋下有一园型黑斑。

品种分类

按鱼体外型区分,黄唇鱼有两种:

一种头钝,叫大鸥,又称排口或大头黄唇鱼,栖息在10米以上的深水处,纯海水区域较多;

另一种头较尖,叫白花,又称尖头白花,常栖息于咸淡水河口海域的中上层。东莞海域两种黄唇鱼都有,大头黄唇鱼较少见,尖头白花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鹿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鹿是国家保护动物。鹿的种类有很多,不是所有的都是保护动物。只有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马鹿、水鹿、驼鹿这十种鹿在我国是保护动物。而狍、驯鹿等就不是保护动物。

拓展知识:

鹿科是哺乳纲偶蹄目的一科动物。体型大小不等,为有角的反刍类,分布于欧亚大陆、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北美洲、南美洲的南纬40°以北地区及西南非洲,全世界约有34种,共16属约52种。

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

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不是

麻雀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麻雀也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三有”保护动物,捕杀超过20只就属刑事案件。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麻雀被列入其中。

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等级分为一级与二级,主要针对于濒危物种,另外还有一个三有保护动物(包括麻雀),主要针对一些有益的、高价值的物种,三有保护动物可以算是对一二级名单的补充。麻雀不是二级保护动物,而只是三有保护动物。国家林业局2000年发布《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麻雀被列入其中。

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世界共27种,其中5种分布在中国境内。分布相当广泛。除极寒冷的南北极和高山荒漠,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猴子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类的猴子保护级别不同。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蜂猴,、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长臂猿。二级保护动物:短尾猴、猕猴、藏酋猴。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简介

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是一些数量较少或已濒临灭绝的动物,共分为三个级别。没有特级保护动物,只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九条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划分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两种,并对其保护措施作出相关规定。

扩展资料

猴子是极喜欢坐的动物,所以屁股常在地上蹭来蹭去,毛被磨掉后皮肤就露出来了。屁股上的皮肤有一部分叫做性皮,有许多血管穿过这里。平时不太显眼,但一到发情期,由于雄性激素增多,血液循环加快,全身皮肤上的血管。

特别是性皮上的血管和脸上的血管便清楚地显露出来,屁股呈红色。在这一时期,不但屁股发红,而且脸也发红。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多在白天活动,夜间活动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干热季节夏眠数日至数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亚洲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470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亚洲象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在我国,亚洲象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所以亚洲象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的数量非常地稀少,仅分布在与缅甸和老挝相邻的云南地区。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

亚洲象是亚洲哺乳动物中体积最大的,亚洲象全身深灰色或棕色,体表散生有毛发。成年雄性亚洲象,身长为5~7米,肩高约⒉4~⒊1米,尾长为⒈2~⒈5米,重约⒉7~5吨,雌象体形稍小。象的耳朵很大,有丰富的血管以便散热,顶端有毛刷。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蝙蝠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蝙蝠不是保护动物。蝙蝠是脊索动物门、哺乳纲下的一类动物,是唯一能够真正飞翔的哺乳动物,除一般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的形态特征。最小的是混合蝠,体重仅有1.9克,翼展16厘米,一些狐蝠的体重可以超过1.3千克,翼展可达1.7米。

蝙蝠具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

蝙蝠前肢特化,尤其是骨骼有较大的变化。肱骨显著短于桡骨,尺骨退化;除第一指不特别延长,末端有爪,其余掌骨和指骨均特别延长,各掌、指骨间生有皮膜,向后一直与后肢和尾部相连。连接各指间的皮膜称翼膜,前肢肱骨和后肢间皮膜称侧膜,前肢肱骨和前臂骨前的皮膜称前翼膜,连接左右后肢和尾部的称股间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羚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羚牛长相奇特,体型又比较怪,四肢发达,尾巴较短,是国家独有的动物种类,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是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目录的动物。

羚牛体形粗大,肩高110-120厘米,雄性体重可达400千克,最大者肩高可达2米,重达1吨。雌雄均具短角。是一种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麓密林地区的大型牛科食草动物。由于产地不同,毛色由南向北逐渐变浅。分为4个亚种:高黎贡羚牛、不丹羚牛、四川羚牛、秦岭羚牛,中国均产。

栖息于2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喜群居,每群约20-30头,多至50头。体型雄健,性情凶悍。数量稀少,中国仅存数千头,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中国西南、西北及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羚牛是不丹的国兽,在不丹被叫做“塔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黄鹂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黄鹂鸟属于国际以及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私人饲养的。野生黄鹂鸟是一级保护动物。它属于中型雀类,嘴巴头部的长度相同,长的粗壮,嘴缘平滑,嘴须短,翅膀尖长,它对园林有很大益处,主要取食各种昆虫,也会吃浆果。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唐·杜甫《蜀相》,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

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金昌绪《春怨》

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宋·欧阳修《啼鸟》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宋·晏殊《破阵子》

生活习性

大多数为留鸟,少数种类有迁徙行为,迁徙时不集群。树栖性,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

取食昆虫,也吃浆果。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羽色艳丽,鸣声悦耳动听。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主要见于温暖地区,于林地、花园觅食昆虫,某些种亦食果实。栖树时体姿水平,羽色艳丽,鸣声悦耳而多变。飞行姿态呈直线型。

国家一级保护鸟有几种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尾信天翁、白腹军舰鸟、白鹳、黑鹳、朱鹩、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虎头海雕、拟兀鹫、胡兀鹫、细嘴松鸡、斑尾榛鸡、雉鹑、四川山鹧鸪、海南山鹧鸪、头角雉、红胸角雉、黄腹角雉、 灰腹角雉、 虹雉(所有种)、褐马鸡、蓝鹇、黑颈长尾雉、白颈长尾雉、黑长尾雉、孔雀雉绿孔雀、黑颈鹤、白头鹤、丹顶鹤、白鹤、赤颈鹤、鸨(所有种)、遗鸥。

黄鹂形态特征

黄鹂目前共有2属29种。中国就已有6种。它们的羽色呈金黄色,并有光泽,体型中等大小,比较特别之处就是嘴与头较长且粗壮。成年后的黄鹂鸟全身体长约在25cm左右。

黄鹂的嘴峰略呈弧形、稍向下曲,嘴缘平滑,上嘴尖端微具缺刻;嘴须细短;鼻孔裸出,上盖以薄膜。翅尖长,具12枚初级飞羽,第1枚长于第2枚之半;尾短圆,尾羽10枚。跗短而弱,适于树栖,前缘具盾状鳞,爪细而钩曲。雌雄羽色相似但雌羽较暗淡。幼鸟具纵纹。

黄鹂鸟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黄鹂鸟是保护动物,共有31种,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

黄鹂属(学名:Oriolus):是雀形目、黄鹂科的1属。共有31种。中型鸣禽。喙长而粗壮,约等于头长,先端稍下曲,上喙端有缺刻;鼻孔裸露,盖以薄膜;翅尖长;尾短圆,跗跖短而弱。

体羽鲜丽,多为黄、红、黑等色的组合,雌鸟与幼鸟多具条纹。树栖性,以昆虫、浆果为主食,鸣声洪亮悦耳。在水平枝杈间编织碗状巢,产卵3-5枚,主要由雌鸟孵化,孵化期13-15天,雏期约等于孵化期。

分布于欧、亚非、澳洲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中国有1属6种。常见如黑枕黄鹂,俗称黄莺,在中国为夏候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松鼠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松鼠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鼠,隶属啮齿目松鼠科,泛指一大类尾巴上披有蓬松长毛的啮齿类动物,现存约有58属285种,分布遍及南极以外的各大洲(在大洋洲为引入种)。

与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生活在树上、有毛茸茸的大尾巴、会抱着松果啃的松鼠,其实只是松鼠科物种中的一个小分支。从海拔6000余米的雪山到太平洋中的热带岛屿,从西半球到东半球,除了接近极地或者最干旱的沙漠中气候极端恶劣、植被极其简单乃至没有的区域,松鼠科的物种活跃在各种陆地生境下,有的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在寒冷的北方,有些松鼠会和田鼠、熊一样躲进窝里冬眠;而在比较暖和的南方,松鼠一般不会冬眠,而是储存食物过冬,人们仍然能在冬天看到松鼠在野外活动。松鼠每日开始活动时间与日出时间有关,而结束活动时间与日落时间无明显关联。松鼠的日活动节律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大风、暴雨和严寒酷暑都会减少松鼠的活动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亚洲象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405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长达1米多的象牙,是雄象上颌突出口外的门齿,也是强有力的防卫武器。象的眼小耳大,耳朵向后可遮盖颈部两侧。四肢粗大强壮,前肢5趾,后肢4趾。尾短而细,皮厚多褶皱,全身被稀疏短毛。头顶为最高点,体长5到6米,身高2.1到3.6米,体重达3到5吨。

亚洲象栖于亚洲南部热带雨林、季雨林及林间的沟谷、山坡、稀树草原、竹林及宽阔地带。常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沟谷、河边、竹林、阔叶混交林中游荡。喜群居,每群数头、数十头不等,在林中游走后常形成明显的象路。

亚洲象喜群居生活,每群数头或数十头不等,由一头成年雌象作为群体的首领带着活动,没有固定的住所,活动范围很广。象由于毛少,容易生皮肤病,所以需要经常洗澡或做泥浴,象皮厚,有皱折,有的皱折纹路深达十几厘米,皮肤浅灰色,由于洗泥浴有时看起来好像是泥土的红棕色,褐色眼睛长眼毛,有一种罕见的白化象,白象眼睛一般是蓝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林麝是什么动物,属于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362 字

+ 加入清单

有一种动物像鹿而不是鹿,它是目前的保护动物-林麝,很多人对于林麝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它是几级保护动物,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1998年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软黄金”之称。它们主要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也适于在针叶林和郁闭度较差的阔叶林的环境生活。栖息高度可达海拔2000米到3800米,同时低海拔环境也能生存。国内林麝分布在东至安徽境内大别山区,西达四川、陕西,其中四川是其主要分布区。

林麝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目前在国内主要分布在东至安徽境内大别山区,西达四川、陕西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麻雀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麻雀不是国家保护动物。麻雀,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初级飞羽9枚,外侧飞羽的淡色羽缘在羽基和近端处,形稍扩大,互相骈缀,略成两道横斑状,在飞翔时尤见明显。嘴短粗而强壮,呈圆锥状,嘴峰稍曲。除树麻雀外,雌雄均异色。

麻雀多活动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性极活泼,胆大易近人,但警惕性却非常高,好奇心较强。多营巢于人类的房屋处,如屋檐、墙洞,有时会占领家燕的窝巢,在野外,多筑巢于树洞中。有时可以发现它们在个别的树上筑巢,然而麻雀在一年的四个季节中都是成群的,具有很多洞的老树群,通常是它们最喜爱的筑巢地点。

麻雀为杂食性鸟类,夏、秋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种子为食,育雏则主要以为害禾本科植物的昆虫为主,其中多为鳞翅目害虫。由于亲鸟对幼鸟的保护较成功,加上繁殖力极强,因此麻雀在数量上较许多种鸟要多,这样在庄稼收获季节容易形成雀害。冬季和早春,麻雀以杂草种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食,也吃人类扔弃的各种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穿山甲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穿山甲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穿山甲科的哺乳动物。头体长42到92厘米,尾长28到35厘米,体重2到7千克,鳞片与体轴平行,共15到18列。尾巴上另有纵向鳞片9到10片。鳞片棕褐色,老年兽的鳞片边缘橙褐或灰褐色,幼兽尚未角化的鳞片呈黄色。

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具有一双小眼睛,形体狭长,全身有鳞甲,四肢粗短,尾扁平而长,背面略隆起。不同个体体重和身长差异极大。舌长,无齿。耳不发达。足具5趾,并有强爪,前足爪长,尤以中间第3爪特长,后足爪较短小。全身鳞甲如瓦状。

习性

穿山甲长长的爪子挖掘出一个白天睡觉的洞穴,在傍晚则四处去寻找食物。中华穿山甲视力不佳,但不依赖于视觉,而是依靠气味来寻找猎物。它们利用其强大的前爪打破白蚁或蚂蚁巢,然后用它长而粘的舌头将昆虫舀进嘴里。在进食时,穿山甲可以闭合其鼻孔和耳朵,以防止叮咬昆虫蜂拥而生,而厚厚的眼睑可以遮挡眼睛。因为它们缺乏牙齿,所以它们的膳食是在肌肉胃中被磨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麋鹿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麋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一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麋鹿好合群,喜欢游泳,主要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可持续6周左右。

麋鹿曾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及人为因素等,在汉朝末年几乎绝种。在元朝时,为了提供皇家贵族进行游猎,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的一群麋鹿。后来被西方发现后不久,都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匿迹。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有麋鹿255头,后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也回归家乡,生物组织也将有部分麋鹿放生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黑熊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黑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黑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属于易危,也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Ⅰ级保护动物。因为黑熊的数量非常的稀少,已经接近濒危状态,所以黑熊在我国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大多数国家,黑熊都被列为受保护的物种。

黑熊一般指的是亚洲黑熊,亚洲黑熊有7个亚种。雌性黑熊的体长为110~150厘米,雄性体长为120~189厘米,雌性体重为40~140千克,雄性为60~200千克。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之中,一般在夜间活动,白天在树洞或者岩洞中睡觉。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中国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有哪些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保护动物,你我的职责。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那么,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国家“三有”野生保护动物有哪些?

三有保护动物,就是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为了加强对我国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以外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于2000年5月制定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简称“三有名录”),于2000年8月1日以国家林业局令第7号发布实施。

有1700多种“三有动物”进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其中,兽类88种;鸟类707种;两栖类291种;爬行类395种;昆虫类120属所有种和另外110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