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485

文章

417

篇1: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吉木乃高山冰缘区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总面积4965公顷。

吉木乃县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木乃县西南部,萨吾尔山北麓,四至范围为东部、北部以海拔2500米线为界(海拔2500米以上为高山带),南至海拔3200米以下的湿地分布区(海拔3200米为冰川雪线,以上为冰雪作用带),西至国境线,地理坐标为北纬47°6′4″~47°10′30″,东经85°33′58″~85°42′28″。湿地公园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13公里,总面积4965公顷,其中湿地总面积243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9.1%。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中山市翠亨新区境内,珠江口横门水道的咸淡交汇处,总面积625.6公顷,湿地率63.09%,是珠江流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湿地公园的建设,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珠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红树林群落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翠亨新区南朗镇横门西水道,规划面积625.6公顷,其中陆地面积243.9公顷,湿地面积395.44公顷,湿地率达63.21%。该区域现有成片的红树林、滩涂地、桑基鱼塘,还有多条小河流横穿其中,有无数的白鹭等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生物丰富、多样,被称为中山最后的一块、也是最美丽的处女地。

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包括河口水域、红树林、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等多种湿地类型,独具岭南风格的生态系统,50公顷独特的红树林景观为湿地公园增加了宝贵的研究价值。据介绍,公园将以保护红树林湿地资源为重点,以保护和恢复横门西水道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为宗旨,改善和恢复红树林湿地资源、水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为核心,以厚重的中山文化、丰富的湿地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内涵,实现恢复珠江流域生态系统的目标。建设以沼泽、河流和水上森林构成的独特入海口湿地景观,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湿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1

翠亨村:翠亨村是中山市南朗镇辖村,位于中山市境东南部,也是在南朗镇东南部。东临珠江口伶仃洋,与珠海市淇澳岛隔海相望,南连珠海市金鼎镇,西靠五桂山,东北与崖口村相邻。京珠高速公路经村东穿过。中拱公路纵贯村内。翠山路东连中拱公路,西接城桂公路,经逸仙水库边穿过。是中山市东南部水陆交通要塞之地。2002年4月,由翠亨、下沙、石门三个村民委员会合并为翠。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06 字

+ 加入清单

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连南瑶排梯田,坐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这里位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的南岭区,是广东省主体功能区划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环形生态屏障、山地生态农业区,生态重要性极高。该湿地公园综合确定规划总面积为354.6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56.98公顷,包含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

该湿地公园规划范围内有大大小小的梯田500多级、2000多亩,是连南乃至南岭最具代表和集中连片最大的梯田湿地;拥有森林——库塘——河流——梯田复合型生态系统,有动植物资源;水系水质良好,总体上达到Ⅰ类水质标准,水系最终汇入西江、珠江三角洲,是西江上游生态保护屏障。

区内有6个植被型、7个植被类型和12个植被群系,其中野生维管植物115科277属364种。湿地植被包括灌丛、草丛和浅水植物湿地植被三大类,湿地植物94种,有水稻、灯心草、莎草等。

据调查和记录,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内有鸟类14目35科11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鸢、凤头鹰等9种,湿地栖息涉禽有白鹭、牛背鹭、白胸苦恶鸟等;兽类6目15科24种;爬行类3目9科19种,两栖动物2目7科14种;鱼类3目5科7种。

连南瑶排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对保护梯田复合湿地生态系统,传承连南瑶族特色民俗和梯田农耕文化,发挥梯田湿地生态和经济效益,推进连南和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青河县乌伦古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538 字

+ 加入清单

青河县乌伦古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新疆青河县乌伦古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河县,总面积13590.3公顷。

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利用,导致了湿地的严重萎缩和生态退化,湿地的消失与退化导致其生态屏障功能的不断地降低,带来绿洲消失、草地和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引起了青河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地理位置

乌伦古河湿地公园位于新疆自治区青河县,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为主。乌伦古河湿地地处干旱区,属于干旱区绿洲复合生态系统,乌伦古河流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蒙新河狸唯一分布区,湿地公园内是该物种种群数量最多的区域。

自然资源

公园内还分布有黑鹳、蓑羽鹤和大天鹅等中国重点保护水鸟及多种隼形目等迁徙性鸟类,是我国西部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总体干旱环境中的绿洲,极具保护价值。

为了保护乌伦古河湿地,保护蒙新河狸种群及栖息地,满足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国家湿地公园是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建设,建立规范的湿地保护、宣教、科研监测等体系,加强湿地保护管理能力,保护及改善蒙新河狸及其他动物种群栖息地,逐步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显著提高,保障乌伦古河生态安全,促进青河县生态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靖州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靖州龙潭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靖州五龙潭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城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湿地公园范围南起靖州县与通道县交界处,北至水酿塘电站大坝的靖州县境内渠水上游、新江库区及其两岸的部分林地,总面积为1.5万亩,其中湿地面积564.6公顷。

良好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公园内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45科,324属,704种。包括桢楠、樟树、中华结缕草等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26目71科179种。其中鱼类42种,两栖动物11种,爬行动物19种,鸟类93种,哺乳动物14种。包括黑耳鸢、小鸦鹃、虎纹蛙等12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名录的有21种,有包括斑鳢、镇海林蛙、池鹭在内的湖南省重点保护物种88种。湿地公园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公园两岸森林茂密,峰峦竞秀,古树青藤繁生于岩间。河水碧绿而清澈,在蓝天白云之下,山立水旁,水映山影,景色迷人。湿地公园现有月亮湾、百里湾、福寿泉、虎跳峡、五龙潭、新江、金沙滩等20多处自然景观。周边还有千古传奇的神话传说,如姜子牙点化鲤鱼精,南极寿星云游路过龟灵山,寿星赞赏的"福寿山泉"等。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建设工作,湿地公园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通过保护和建设,致力于将湿地公园建设成为生物多样性明显、整体形象突出、基础设施完备、湿地景观独特,集湿地保护、科学研究、文化展示、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功能为一体,科普教育与游览观光兼备,具有浓郁湘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696 字

+ 加入清单

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上中游,黄河“几”字湾北岸,地处河套平原南麓,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境内,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7°21′26″至107°32′29″,北纬40°40′27″至40°41′54″之间,规划总面积4637.6公顷。是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黄河河滩芦苇沼泽湿地类型,是我国中温带候鸟迁徙、繁衍生息的理想场所。临河黄河湿地是维护黄河流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和祖国北方重要防沙、治沙绿色生态的天然屏障。

黄河流经临河全长约50公里,年均径流量为367.2亿立方米,在黄河上游水文作用下形成了大面积河滩芦苇沼泽湿地。临河黄河湿地公园内植物类型多样,包含林地、灌丛、草甸、沼泽、水生植物等多种植被群落类型。规划片区内动物资源丰富,有鸟类14目25科81种,浮游动物3门62种,鱼类4目7科20种,两栖类1目1科2种。有维管束植物1门15科29种,浮游植物6门72种。据统计,规划区内鸟类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3种,包括、白尾海雕、大鸨、遗鸥;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14种,包括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玉带海雕、苍鹰、雀鹰等。

匈奴的崛起,两汉的兴衰,宋元辽金的战迹,无不与富饶的河套平原相关联。各民族在此和睦聚居,形成了多种文化有机交融的特殊的河套文化体系,蕴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按照自治区提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防沙、治沙的绿色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以及巴彦淖尔市委、政府“融入呼包鄂经济圈、打造沿黄经济带”的战略部署,临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

黄河湿地公园旅游景区位于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南端,双河新区北侧,总占地面积196万㎡。公园以生态保护、文化传播、休闲游览和自然野趣为主要内容,共分为蒙元文化展示区、都市文化休闲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农耕文明观赏区、生态渔业体验区、生态休闲娱乐区、水上活动娱乐区等7个功能区。规划总面积为209.8万平方米,其中总干渠河道面积63.6万平方米。

1、蒙元文化展示区

蒙古部落文化园位于公园南岸中段,建筑面积约1600㎡,占地面积约4500㎡。该文化园以部落文化为主题,展示12个蒙古部落的民俗历史由来。生产生活方式、用具、婚俗,尤其服饰等,生动再现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相互交融与融合,这一变迁的展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尤其北方少数民族的繁荣昌盛再添新彩。

2、都市文化休闲区

都市文化休闲区位于临策铁路(东)桥以西,金川大桥以东,建设有音乐广场、八角亭、假山、亲水平台等。音乐广场是我市目前最大的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休闲广场。无处不在的背景音响,使游人不论身居广场何处,都可以欣赏到效果极佳的。

3、黄河文化展示区

黄河文化展示区主要是以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为主,博物馆坐南朝北,东西长230米,南北宽10米。寓意“总干”精神的载体,总干渠全长230公里,我们将“十分”努力践行“总干“精神。展馆中部由序厅和多功能报告厅组成,占地近3000平方米。其整体造型像一只展翅起飞的鸿雁。

黄河水利文化博物馆主要体现新型文化理念,坚持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融合和谐的新文化理念,以黄河流域和河套灌区水利建设衍生的文化界定展览的内容。突出展示“三大主题”即:黄河水利文化是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河套水利文化是河套文化的核心,“总干”精神是河套人民精神家园的核心。按历史顺序编排布设三大板块,即“辉煌灿烂的黄河水利文化”板块,从黄河形成至清朝末期;“开拓进取的河套灌区”板块,从秦汉至建国初期;“薪火传承的‘总干’精神”板块,从建国初期至今。共展出文物450件,古籍文献120套,图表259幅,不可移动文物影像资料120处。

4、农耕文明观赏区

公园南岸西段有采摘园和农耕文化园,其中占地约180亩,采摘园设有根雕大门、丰收果篮以及百米绿廊,种植有早熟梨、海棠、山楂、大苹果、红枣、桃、杏、李子、杜梨、葡萄等树种;农耕文化园占地约120亩,有微地形、人工湖及湖心岛、石亭景观、农耕雕塑小品群等。

5、生态渔业体验区

黄河湿地公园旅游景区北岸建设有景区的公共餐厅——黄河渔村。在南北岸都建有曲径通幽的水榭长廊。气势雄伟、古色古香既包含了巴盟的民间特色,又具备南方园林环境和人文优势。在自然田园风光之中拥有安静的去处,建设东西长220米的游走长廊,长廊采用南方竹木建成。廊下设立休息座椅,廊上种植各类绿色长藤。让人一眼望去满园绿色,果香叶绿。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让人们流连忘返,不想离去,在自然生机的天地中,从建筑设计到景观设计都力求线条般的极简和适合休闲的尺度。黄河渔村南侧与水榭长廊中环抱着垂钓区,四个鱼塘总占地面积18572.4㎡,黄河鱼种类齐全。闲暇之余,相约三五好友,至此享受垂钓的惬意和乐趣或席地于此聊天谈心,阴霾一扫而过,心情立刻愉快,工作的压力统统抛之脑后。

6、生态休闲娱乐区

生态休闲娱乐区主要建设有篮球场,排球场,老年门球场、竹柳迷宫、儿童广场等活动设施,并设有三处张拉膜乘凉休息区,这里是运动爱好者的天堂。

7、水上活动娱乐区

主要以码头和游船为主,将总干渠打造成纵览整个巴彦淖尔的黄金旅游水道,游客可乘船巡游巴彦淖尔,了解水利文化和民族风情,零距离感受河套地区的独特魅力。

经过2013年的建设,完成了蒙元文化展示区、都市文化休闲区、黄河文化展示区、农耕文明观赏区、生态渔业体验区、生态休闲娱乐区、水上活动娱乐区7个功能区域的建设,景区已基本建设成型。

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为巴彦淖尔境内乃至黄河流域滩涂湿地保护、恢复、利用起到示范作用,为日后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供了参考。

由于内蒙古临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公园建设对河套地区防沙固沙、降低黄河汛期水位,防止河滩水土流失,缓解或消除黄河防洪大堤险情,快速恢复黄河湿地功能以及储备水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内蒙古临河黄河湿地的保护,不仅关系到流域自身的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也对国家实现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造福各族人民,巩固西北边疆和打造“建设祖国北方重要防沙、治沙的绿色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建设和保护好内蒙古临河黄河湿地,必将丰富黄河文化和草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蒙古临河黄河湿地,将会成为黄河岸边人与自然和谐的家园,建设内蒙古临河黄河湿地,将是巴彦淖尔人改造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和谐社会的又一个里程碑。

信息来源:临河区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20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涪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潼南涪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潼南区涪江流域,以涪江河流湿地为主要保护对象,规划总面积1011.81公顷,湿地面积728.54公顷。湿地公园以涪江、三块石运河、库塘、稻田、自然河流等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为主体,以城市湿地资源群为景观特色,以保护以修复潼南城市湿地资源为重点,充分融入当地佛教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是集湿地保护与修复、海绵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优化、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生态体验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86 字

+ 加入清单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汨罗市境内,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幕阜山与洞庭湖之间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8″~113°10′6″,北纬28°47′19″~29°3′59″。成立于2009年12月,规划面积2954.1公顷,湿地面积2812.24公顷。湿地公园共区划为5个功能区:湿地生态保护保育区1259.64公顷、湿地生态恢复重建区398.64公顷、湿地科普宣教展示区14.35公顷、湿地休闲游览区1278.15公顷、综合管理服务区3.32公顷。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紧邻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生态地理区位十分重要,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河流形态自然、岸线优美、植被景观秀丽、观赏性强,是我国中亚热带江河冲积平原向低山丘陵区过渡区域河流湿地的典型代表,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以自然的汨罗江以及溪流、沼泽、洲滩等湿地为主体景观,观赏性强,并以其特有的屈原文化、龙舟文化、端午文化等多种文化风格已成为汨罗市生态旅游的一个“亮点”、“金字招牌”,在汨罗市旅游中具有战略地位。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紧靠汨罗城区,按照我市城市规划,不久的将来,汨罗江将成为汨罗城市的内河,且汨罗交通便利,南北紧依长沙岳阳,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是一个理想的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城市目的地。 汨罗江国家湿地公园对汨罗江河道行洪,保障两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汨罗江水质,保障全市饮水安全;保护湘楚文化,保护汨罗人民精神文化家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汨罗江优良的水质和充足的水量对保证洞庭湖流域的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内丘鹊山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内丘鹊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鹊山湖因湖绕鹊山而得名,相传先秦名医扁鹊死后就葬于此地,“鹊山”由此得名。内丘鹊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丘县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区。

湿地面积158.61公顷

该湿地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平原与丘陵交接地区的柳林镇境内。湿地以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马河上游的一座中型水利枢纽工程马河水库(鹊山湖)为主体,以上游河道、河滩为延伸。东起马河水库东侧泄洪道,西至柳林镇申家洞村红门桥,南北两侧以河道为界,最宽处1500米,最窄处50米,东西全长9.3公里,总面积300.16公顷,湿地面积158.61公顷,湿地率52.8%。

公园的建设期共5年,为2016—2020年,分为两期建设,近期建设3年(2016—2018),远期建设2年(2019—2020)。经估算,该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502.34万元。

该湿地公园具有太行山脉独特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重要的生态保护价值,在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湿地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因地制宜的生境实地;具有高度的社会价值,科普宣教的示范基地;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诗意栖居的浪漫诗地;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历史深厚的人文史地,燕赵儿女构筑一道生态屏障和防洪屏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柴河固里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13 字

+ 加入清单

柴河固里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内蒙古柴河固里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总面积3397公顷。

固里国家湿地公园湿地面积5万余亩,由永久性河流湿地和草本沼泽组成,湿地与相邻的多座天池位于我国3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中线通道上。

由于该辖区湿地生态环境保持完整,每年春季都有大批候鸟要在此片水域进行停歇、栖息、繁殖,主要分布在固里河大岭北侧、百灵河及同心天池等区域。特别是近几年,柴河地区已成为候鸟迁徙重要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莲花莲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莲花莲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莲花莲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为755.07公顷,湿地面积622.34公顷,湿地率为82.42%.

莲江是莲花县境内的主要河流,被誉为莲花人的“母亲河”。它发源于高天岩,经县城东南至龙山口流入永新禾川。莲江由六条主要支流汇合而成,全程总长69.43公里,流域面积901.47平方公里,占全县共流域面积的89%。莲江发源地海拔高1230米,河道平均坡度0.0156,县城以上河床坡降逐渐变陡,河面宽度也逐渐缩小,因而水流喘急,属山区性河流,县城至砻山口段水深一般在1-1.5米之间,洪水期间可达7米以上,河床宽度在80-120米左右。

近年来,莲花县切实履行“河长制”,加大了对莲江湿地的保护,保障了莲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84 字

+ 加入清单

(摄影:张文华)

界首两湾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安徽界首两湾湿地公园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界首市境内,主要由淮河二级支流的泉河部分河段和马湾、南季湾、蒋杨沟、九龙口五部分组成,面积504.34公顷,湿地面积319.76公顷,湿地率63.4%。

两湾湿地公园的主河道泉河河面宽达100至150米,水深达8-12米,水资源充沛,III类水质,是当地重要的淡水水源。泉河及两侧的沟汊河湾婉转迂回,保持着自然的河流形态,沿岸芦苇绵延数千米,发育有多样的湿地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据调查统计,有浮游动物33种;浮游植物97种;野生动物109种,高等植物112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莲、野大豆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额雁、鸳鸯等9种。

两湾湿地人文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曾是南宋名将刘琦抗击金兀术的主战场,明朝田御史故居地,刘邓大军挥军南下、纵横中原的安营地,众多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

界首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两湾湿地的保护建设,2012年10月设立了“界首市湿地公园管理局”,正科级建制,编制5人。经过不懈的努力,两湾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教体系已初具规模,已经建设了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和宣教展示馆。两湾湿地公园2014年6月被安徽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2015年12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单位。

随着两湾湿地公园建设的推进,一个生态自然、钟灵毓秀、天人合一的两湾湿地公园已成为皖西北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湿地科普宣教的基地,传播界首历史文化的平台,正逐步发展成为黄淮平原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信息来源:安徽省界首市人民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2369 字

+ 加入清单

湖南绥宁花园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南绥宁花园阁国家湿地公园地处"三湘林业第一县"的绥宁,有"神奇生态绿洲"之称,属湖南省重点生态功能区。

湿地公园主要以流经绥宁县关峡苗族乡至长铺苗族乡溶岩苗寨的巫水为主体,包括石脉河、兰溪等支流河段和沿岸部分林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2′1″~110°17′15″,北纬26°29′51″~26°35′31″。规划总面积780.1公顷。

湿地公园集永久性河流、库塘湿地、洪泛平原湿地、水产养殖场等多个湿地型,形态自然婉转,是沅江水系上重要的生态廊道,是我国候鸟迁徙路线中的重要节点,其表现出来的自然水生态过程、优良的水质、丰富的水量和多样的生境以及沿岸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亦不多见。同时受地质构造与岩性的影响,沟谷深切、变化多姿,形成高峡-平湖-河谷为一体的独特的湿地景观,营造并组合而成具有不同景观风貌及丰富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

湿地公园内湿地面积为513.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5.87%,广阔的湿地面积和复合的生态系统,孕育了湿地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维管束野生植物158科,324属,804种,占湖南省已知种数的18.61%,其中蕨类植物35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762种。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Glycinesoja、金荞麦Fagopyrumdibotrys、中华结缕草Zoysiasinica等6种;同时还有绞股蓝Fiveleaf Gynostemma Herb、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 Curt等稀有植物。有脊椎动物5纲26目67科196种,占湖南省已知种类的22.82%;其中鱼类46种,占湖南省已知鱼类种类的25.27%;两栖类11种,占湖南省已知两栖类种类的17.74%;爬行类23种,占湖南省已知爬行类种类的25.84%;鸟类103种,占湖南省已知鸟类种类的23.57%;哺乳类13种,占湖南省已知哺乳类种类的14.61%;有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虎纹蛙Rana tigrina、红隼Falco tinnunculus 、草鸮Tyto capensis 等11种,被IUCN评级收录的共20种;有中日候鸟保护物种32种;有中澳候鸟保护物种10种;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99种;有世界贸易公约收录物种17种;有国家林业局相关文件规定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国家保护物种117种。彰显了湿地公园内生物的丰富性、多样性和重要的珍稀保护价值,在湖南省内具有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巫水作为绥宁县的母亲河、是苗家圣河,民族文化风情浓郁,形成了以库塘湿地、自然河流湿地景观为主体,森林景观为补充,聚落和古建筑为点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八"姑娘节、"逗春牛"等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景观风貌,彰显了巫水作为苗家圣河的人文元素和民族符号,体现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赋予了湿地公园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拓展了湿地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

湿地公园秉承"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被区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保护保育区包括溶岩苗寨至小湾、李家团经江口塘电站大坝至梅口,以及石脉河、兰溪和沿岸的部分林地。规划面积为517.5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6.34%。规划对现有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进行严格保护的基础上,加强外源污染防治,控制内源污染,开展适度的水禽栖息地恢复和营建项目,建立结构完善、功能完备的湿地-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水禽栖息地,打造水禽自然乐园。

恢复重建区指田心苗寨区域的巫水河段,规划面积73.3公顷。为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规划通过湿地生态滤场的建设,解决沿岸村寨、农耕生产等造成的局部水质富营养化问题;并在水域与农田之间合理营造水禽栖息地,形成水域-水禽栖息地-农田-苗寨的结构布局,打造优美的水岸植被景观、扩大野生动物栖息环境,丰富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并保证区域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宣教展示区指以现有水岸公路为轴线的区域,规划面积16.8公顷。规划依托湿地公园沿岸道路系统进行湿地文化载体的建设,形成良好的河流-森林-文化复合系统,让文化在传承中促进河流的保护。主要通过合理布设宣教馆、宣教点、宣传牌,将湿地文化、民俗文化、人文山水景观、湿地生态产业、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等内容,通过室内、室外等多样化的场景和设施营造湿地宣教展示的空间,调节游客情感,使其成为大众了解绥宁、认识湿地、欣赏湿地公园人文山水的窗口、湿地文化展示的平台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基地。

合理利用区指梅口至石脉河区域,规划面积170.2公顷。规划合理利用区域内现有的湿地产业、民俗文化等资源,通过开展生态养殖、设置游憩休闲、水上娱乐等项目,以及提升水岸植被景观,建立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合理的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产业链,提高湿地公园的自养能力,并带动周边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使社区群众受益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管理服务区主要指湿地公园管理局、湿地管理站、游客服务中心等。根据保护和管理的需要,合理布局,建立完善的保护、管理及游客服务体系,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实现良好的管理、保护和服务功能。

通过"一轴"、"两带"、"一廊"、"两区"、"多点"的总体规划布局建设,湿地公园将被打造成为"高峡-平湖-河谷"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合理利用的典范;沅江流域重要的绿色生态廊道;苗家文化的保护、复兴和传承的文化河流;"神奇生态绿洲"上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科普宣教设施完善、休闲娱乐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沂南汶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76 字

+ 加入清单

沂南汶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汶河湿地公园位于沂南县,是从汶河砖埠镇黄埠拦河坝至界湖镇南寨汶河段,涉及张庄镇、依汶镇、界湖街道办事处三个镇。

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充分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沂南县特邀请国家林业局监测规划设计院专家到汶河湿地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计划建设成生态保护培育区、湿地生态封育区和滨河湿地景观带,力争年内审批为省级湿地公园、2013年审批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7月3日,国家林业局监测规划设计院吴琼一行到达我县进行湿地公园规划设计。4日,吴琼处长一行专家组在沂南县林业局局长等的陪同下,实地勘察了汶河湿地公园的生态、自然山势、水势、地势、人文景观以及两岸现有湿地的植被、陆栖动物、水生生物及周边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利用现状等,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汶河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工作在高效、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地理环境

规划区总面积2844.47公顷,东西跨度 29.2千米,南北跨度28.6千米,河道长70千米,湿地类型包含永久性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和库塘湿地,湿地面积1729.9公顷,湿地率60.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咸宁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咸宁向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湖北咸宁向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于2014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为试点建设单位。公园位于咸安区北部,涉及到向阳湖镇、官埠桥镇、向阳湖奶牛场部分村组。

湿地公园范围包括向阳湖、向阳湖奶牛场部分区域。地理坐标范围为北纬29°54'50"~29°59'45",东经114°6'46"~114°13'45"。

湿地公园东至京珠高速、南至五七路、西至三八河西堤、北至咸安区行政边界。湿地公园四至边界清晰、便于管理。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有利于提升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价值。湿地公园的规划范围以向阳湖为中心,在周围划入了一定区域,作为向阳湖的生态缓冲区。

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5952hm2,其中湿地面积5064hm2,湿地率为85.08%。其中湖泊湿地面积3047 hm2,占总面积的51.19%;沼泽湿地面积552 hm2,占总面积的9.27%;河流湿地面积61hm2,占总面积的1.02%;库塘湿地面积983hm2,占总面积的16.53%;水产养殖面积421hm2,占总面积的7.07%。

湿地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功能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重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重庆市荣昌区,范围涉及万灵古镇、昌元街道、古昌镇、荣隆镇等多个镇街,总面积914.5公顷,湿地面积386.6公顷,湿地率为42.28%。公园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五个部分。自2009年12月试点建设以来,荣昌区共整合、筹措资金3.62亿元,在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实施了濑溪河两岸绿化、荣路路生态景观长廊、濑溪河水质保护等工程,建设了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宣教中心和宣教长廊,探索发展了具有濑溪河特色的森林-湿地产业模式“林野湿地”,对湿地公园内动植物、水质进行了长期的监测和保护。

濑溪河是荣昌区的母亲河,是荣昌区人民的饮用水源地。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249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50公顷,具有以河流湿地为主的多种湿地类型。濑溪河蜿蜒的河道和两岸的生境造就了“百里画廊”的生态景观,阡陌纵横的水田及池塘展示着鱼米之乡的村野风情,以水兴市的古镇人家和历史遗迹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

2009年12月,濑溪河湿地公园被批准纳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经过建设打造,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独特性、多样性的特征,生态功能表现良好的特点。濑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资源中,包含着丰富的湿地植物资源,有湿地维管束植物150种,占中国湿地维管束植物总种数的10.28%;有脊椎动物227种,隶属3目77科188属。

2016年8月28日,通过国家林业局专家组评审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赣州章江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湿地公园)是2012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试点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由赣州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湿地公园集保护章江水源、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文化资源和市民休闲娱乐、城市生态旅游于一体,是赣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

湿地公园位于赣州中心城区的章江及其两岸,从西河大桥沿章江上至南康三江口(含城市中央公园、杨梅渡公园和黄金广场市民公园),东西水平长约13.9公里,总面积1054.8公顷,各类湿地总面积788.2公顷,湿地率74.7%。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9′02"~114°57′18",北纬25°47′40"~25°52′06"。湿地公园规划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

经过五年的试点建设,湿地公园得到有效恢复,湿地功能日益完善,主体水域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以上,水质良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湿地植物共有131科326属473种(比初建时维管植物增加了60科177属277种),有一定数量的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园内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樟树;湿地动物有30目64科192种(与2012年相比,鸟类增加了1目1科2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鸟类23种;被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评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共有57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45 字

+ 加入清单

滕州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山东滕州微山湖湿地红荷旅游风景区位于微山湖东北部的滕州市滨湖镇境内,东依蒙沂山脉,西濒烟波浩渺的微山湖,南连苏北富庶之地,北邻孔孟圣贤之乡,千年不息的古运河流经此处,总面积90平方公里,是我国北方地区面积最大、自然生态最原始、景观最美的湖区湿地之一。这里有55公里的湖岸线、丰富的物种资源、十万多亩的野生红荷、数十平方公里的芦苇荡及国内罕见的水上森林,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区内山水辉映、碧水白帆、红荷绿苇、鸥骛翔集,一年四季,如诗如画。春赏微湖碧水、清风梳柳,夏游万顷红荷、苇浪翻波,秋看绿减红瘦、芦荡飞雪,冬观雪映微湖、万鸟翱翔,不仅是体验水乡风韵、感受湿地风情、尽览生态胜景的胜地,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山东微山湖湿地红荷景区现已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湿地红荷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全国垂钓协会比赛基地、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山东省服务名牌企业,影响力辐射国内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宁夏镇朔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宁夏镇朔湖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镇朔湖西依巍巍贺兰山,是由古老的小西河和贺兰山山洪汇集而成的永久性淡水湖,地势西高东低,属于西大滩碟形洼地地貌,是银川平原北部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随着经济社会与现代水利的发展,这片自然湖泊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承担起自己的第一个“社会角色”——拦洪库,主要承接贺兰山东麓中段大西伏沟以北、汝箕沟以南区域的山洪。初建时,主库面积仅4.7平方千米,总库容940万立方米,库底高程1097米,堤顶高程1100米。因受三二支沟水位顶托,拦洪库内高程在1098米以下的水无法排出,实际蓄水能力只有584万立方米。1998年5月20日至6月11日,受两次较大暴雨山洪的袭击,镇朔湖拦洪库局部堤坝决口,造成大面积农田受淹,损失严重。为此,当地水务部门于1999年分别在水库泄洪沟道南、北两侧扩建起了库容为100万立方米和500万立方米的Ⅰ、Ⅱ号库区,新建开敞式分洪闸2座、退水库1座。随后,又在2009年完成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主库及3个分洪库总库容达到了1985万立方米。

相较于沙湖的繁华,在前进农场另一隅的镇朔湖,多少年来只是默默地守护着110国道、包兰铁路、姚汝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平罗县崇岗镇6个行政村以及前进农场6个队的2万多名群众与8万多亩农田、1000亩鱼池的安全。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作为银川平原北部重要的湖泊湿地之一,为了充分发挥镇朔湖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2014年,镇朔湖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社会角色”——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按照规划,宁夏镇朔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分为两期,近期为2014~2017年,远期为2018~2020年。湿地公园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3.6千米,总面积2.4万亩,共划分为五大功能区,其中保育区1.23万亩、恢复区9776亩、合理利用区910亩、科普宣教区512亩、管理服务区496亩,分别占规划总面积的51.30%、40.72%、3.79%、2.13%和2.07%。高达92%的保育区与恢复区比例,昭示了镇朔湖湿地公园“还湖以本真、还湿地以本真”的理念与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荆门仙居河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荆门仙居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仙居河,发源于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栗溪镇插旗村境内的上干沟。上游有南河、北河、鸡公河三条支流,于仙居街附近汇合,故称仙居河。

仙居河沿东南流经石桥驿镇的许家集、新集,在新集村的夏湾,与黑峪冲支流汇合,于余家棚进入钟祥市境。向东南流经双河口,在双河口汇入汉江。

仙居以下河段干流长36·5公里。仙居附近河床高程为110米,洪水面宽40——60米。由于承雨面积大,溪涧性强,该河水量变幅大,一般正常流量1——2立方米/秒;枯水流量0·5立方米/秒左右。

仙居河流域居住约6万人口,86200亩耕地。解放前,这里的河流水利资源开发利用极少,大雨洪灾,无雨旱灾,两岸农田多种旱粮,收成很不稳定。解放后,流域区广大人民先后兴建了南河水库一座,小(一)型水库3座。沿河干流上,还建有雷公闸、赵家闸、丁家闸、黄鲍闸、新集闸等5处拦河滚水坝工程。不仅控制了山洪危害,而且调节和扩大了农田灌溉。还修建水电站3处,装机119千瓦,年发电量269000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