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精品5篇

浏览

3314

文章

5

篇1:海啸的减灾防灾措施

全文共 2063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那么,你知道海啸的减灾防灾措施有哪些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海啸的减灾防灾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预防海啸

一种能预防海啸方法缓解海啸冲力的方法,它是在已有的海岸边用水坭修建大堤来予防的基础上,其特征是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水袋墙,放在离海滩50-80米外海水中,用孔布网组成一面防海啸墙,用合成材料制造成一个大的水气袋,上小半是气袋在水面上,下大半水,浮在海水上的部分可以设计成各种,动物、植物、人物、艺术等景观,牵引绳弹簧减缓冲力,以上装置用金属倒叉固定在海底下,留出船通行的距离,用一种测试海底地震震动装置,用外套隔离海水装置腐蚀,将有线网信号传送给地面装置进行分析,快速传送海滩警报器,警报信号分三种,提前预报海啸,让游人有安全感。

1、地面强烈震动。可能由海洋地震引起,不久可能发生海啸,因为地震波先于海啸到达近海岸,人们有时间及时避险。

2、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有巨浪袭来时,必须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发生海啸时急救措施

海啸传播到海岸时,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是滨海、岛屿或海湾的海水出现反常退潮或河流没水现象,然后海水又突然席卷而来,冲向陆地。

第二种是海水陡涨,突然形成几十米高的水墙,伴随隆隆巨响向滨海陆地涌来,然后海水又骤然退去。

海啸前

1、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着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并且有大量的水泡冒出,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2、通过氢气球可以听到次声波的“隆、隆”声。

3、海啸前海水异常退去时往往会把鱼虾等许多海生动物留在浅滩,场面蔚为壮观。此时千万不要前去捡鱼或看热闹,应当迅速离开海岸,向内陆高处转移。

4、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地震是海啸的“排头兵”,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就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做好防海啸的准备,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公里远的地方。

发生海啸时

1、海啸登陆时海水往往明显升高或降低,如果看到海面后退速度异常快,立刻撤离到内陆地势较高的地方。

2、因为海啸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险,船主应该在海啸到来前把船开到开阔海面。如果没有时间开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离停泊在海港里的船只。

3、发生海啸时,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不可以回港或靠岸,应该马上驶向深海区,深海区相对于海岸更为安全。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海啸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海啸是由于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当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发生时,地壳运动造成海底板块变形,板块之间出现滑移,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并引发海水开始大规模的运动形成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全文共 2501 字

+ 加入清单

公众在日常所说的“台风”,术语称“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那么,大家知道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措施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介绍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措施。

1、防灾减灾的措施

一、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二、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三、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如新一代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移动气象台,以及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探测手段,提高了对台风的最新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的能力。

四、防灾意识,全民普及

社会公众是防灾的主体。增强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防灾减灾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广泛增强防灾意识、了解与掌握避灾知识。在自然灾害发生时,普通群众能够知道如何处置,全国最大的高考资源网 end#灾害情况,如何保护自己,帮助他人。政府与社会团体应组织和宣传灾害知识,培训灾害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有关部门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应急机制,快速响应

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快速响应、协同应对”是应急机制的核心。

六、分类防灾,针对行动

不同灾种对人类生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差异很大,防灾减灾的重点、措施也不同。

对台风灾害,重点是防御强风、暴雨、高潮位对沿海船只、沿海居民的影响,强雾、雪灾则对航空、交通运输形成很大影响,沙尘暴灾害主要影响空气质量。根据不同灾种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特征,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七、人工影响,力助减灾

人工影响天气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减灾科技手段。在合适的天气形势下,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人工消雨、人工防雹、人工消雾等作业,可以有效抵御和减轻干旱、洪涝、雹灾、雾灾等气象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八、风险评估,未雨绸缪

自然灾害风险指未来若干年内可能达到的灾害程度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开展灾害风险调查、分析与评估,了解特定地区、不同灾种的发生规律,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对自然、社会、经济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影响的短期和长期变化方式,并在此基础上采取行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减少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2、关于台风知识

台风的形成原因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那里温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发到了空中,形成一个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的空气漩涡,这就是热带气旋。只要气温不下降,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了台风。

台风的利弊

台风好处:

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因此而遭受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不小。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可以说,提起台风,没有人会对它表示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是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假如没有台风,人类将更加遭殃。科学研究发现,台风对人类起码有如下几大好处:

其一,台风为人们带来了丰沛的淡水。台风给中国沿海、日本海沿岸、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的雨水。

其二,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干热难忍,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些地区的热量,那里将会更热,地表沙荒将更加严重。同时寒带将会更冷,温带将会消失。我国将没有昆明这样的春城,也没有四季长青的广州,“北大仓”、内蒙古草原亦将不复存在。

其三,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公里以上,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的能量可以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但也全凭着这巨大的能量流动使地球保持着热平衡,使人类安居乐业,生生不息。

其四,台风还能增加捕鱼产量。每当台风吹袭时翻江倒海,将江海底部的营养物质卷上来,鱼饵增多,吸引鱼群在水面附近聚集,渔获量自然提高。

台风除了给登陆地区带来暴风雨等严重灾害外,也有一定的好处。

据统计,包括我国在内的东南亚各国和美国,台风降雨量约占这些地区总降雨量的1/4以上,因此如果没有台风这些国家的农业困境不堪想象;此外台风对于调剂地球热量、维持热平衡更是功不可没,众所周知热带地区由于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而寒带地区正好相反。由于台风的活动,热带地区的热量被驱散到高纬度地区,从而使寒带地区的热量得到补偿,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而寒带地区越来越寒冷,自然地球上温带也就不复存在了,众多的植物和动物也会因难以适应而将出现灭绝,那将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情景。

台风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但有时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大风。热带气旋达台风级别的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12级以上。

②暴雨。台风是带来暴雨的天气系统之一,在台风经过的地区,可能产生150~300mm降雨,少数台风能直接或间接产生1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如(间接)1975年第3号热带气旋登陆后倒槽在河南南部产生的特大暴雨,打破了部分地区的降雨记录(河南75.8事件)。

③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增水,江苏省沿海最大增水可达3m。“9608”和“9711”号台风增水,使江苏省沿江沿海出现超历史的高潮位。

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台风登陆后带来的风暴增水可能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台风防灾减灾措施

全文共 829 字

+ 加入清单

台风是产生在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它是一个旋转极快的空气大漩涡,一边绕自己的中心急速旋转,一边随周围大气向前移动,移动的台风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陀螺”。而台风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危害,那么,台风防灾减灾措施有哪些呢?

台风主要有三大危害:

1、强风:吹毁房屋、建筑及高空设施,压死压伤人员。刮断电力和通讯线路。吹翻车辆、船只、行人,吹毁农作物,吹倒甚至拔起大树。

2、暴雨:造成平原洪涝,使城镇、村庄、农田受淹,城市内涝积水。引发山洪、地质灾害,冲毁房屋、建筑、道路、桥梁,甚至吞噬整个村庄。导致水库垮坝,防堤决口或漫顶。

3、风暴潮:掀翻海上船只,冲垮码头、养殖场以及各类设施,冲走海边人员。造成海堤溃决,海水倒灌,冲毁房屋、建筑,淹没村镇、农田等。

台风防灾减灾措施

台风到来时,经常伴随着雷雨。为防止雷击,要迅速切断各类电器的电源。关紧门窗,以免被强风吹开,检查并缚紧容易被风吹到的物件,如窗户等。如遇玻璃松动或有裂缝,请在玻璃上贴上胶条,以免吹碎后,碎片四散。不要在玻璃门、玻璃窗附近逗留。

突遇台风时,速往小屋或洞穴躲避,若无此种场所时即选择没有土崩或洪水袭击危险的安全之处,如高地、岩石下或森林中均是较安全的避难场所。必须继续前进时,也要弯下身体且不可贸然淋雨,受潮的衣服会夺走体温,造成体力失衡。遇强风时,尽量趴在地面往林木丛生处逃生,不可躲在枯树下。

关紧门窗少出门。台风来临之际,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家庭对此应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比如关紧门窗防雨,搬移窗台或阳台上的花盆以防砸落等等。同时,台风来临时,容易发生一些大型广告牌掉落、树木被刮倒、电线杆倒地的事情……因此,市民在台风来临时最好不要出门,以防发生被砸、被压、触电等不测。

台风、大风过后,若有玻璃破损,请及时更换。台风、大风可能造成停水停电等现象,要及时做好日常生活的准备工作。

从事航海作业的市民要注意收听邻近地区气象台的气象预报,及时了解海风、海浪情况。保持与陆地指挥系统的联络,及时避开台风的突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台风知识与防灾减灾措施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公众在日常所说的“台风”,术语称“热带气旋”,通常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涡旋。常常伴随着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和龙卷风等。

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热带气旋按其中心附近的2分钟平均最大风力等级区分为不同强度,由弱到强依次为:热带低压(风力6—7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和台风(风力12级及以上)。

(2)离开?

·“北风冷,台风循”

当北风南下时,台风常发生转向,不再影响本地。

2.台风警报级别标准

? ·消息——台风远离或沿海尚未开始出现8级风或暴雨时,预报责任区根据需要可发布消息,报道台风的情况;警报解除时也可以消息方式发布。

? ·警报——预计未来48小时内影响沿海地区或者台风登临时,发布警报。

? ·紧急警报——预计未来24小时内影响沿海地区或者台风登临时,发布紧急警报。

台风来临怎么办相关

(1)来临?

·“无风起长浪,不久狂风降”

长浪也称涌浪,其传播速度比台风移动速度快2~3倍,在台风到来之前即可观测到,因而可提醒沿海居民做好抵御台风侵袭的准备。

? ·“跑马云,台风临”

跑马云学名“碎积云”,高度为1~2公里,属低云,由形状近似馒头的积云破碎而成。碎积云从东南沿海方向移向本地天顶,速度快,势如跑马。这种云发生在热带气旋的外围,其出现预示着本地将受台风侵袭。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飓风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们对飓风都不是特别陌生,这种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之后,我当然会对沿海地区的环境,以及建筑物造成非常大的破坏,甚至还会威胁人们的生命,飓风的防灾减灾措施有哪些?下面小编为您详细解析相关内容。

加强飓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的措施。对台风的探测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在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见台风的存在和大小。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对防止和减轻台风灾害起着关键作用。当台风到达近海时,还可用雷达监测台风动向。

建立城市的预警系统,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还有气象台的预报员,根据所得到的各种资料,分析台风的动向,登陆的地点和时间,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台风紧报或紧急警报,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为公众服务,让沿海渔船及时避风回港,同时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发布台风预报或紧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飓风的威力,以及有关飓风防灾减灾的相关措施,风灾有哪些常见风型?这就需要大家平时多掌握一些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才会对这个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