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094

文章

18

篇1:星座月份表是按照阳历还是阴历 星座是按照阳历还是按照农历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星座月份表是按阳历日期划分的,即出生那一年公历(阳历、国历、新历)日期算,两个相邻星座分界日期和时刻每年都略有不同,处于两个星座交界日期的要根据出生年份和出生时刻确定。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

1、星座按“星座日期”标准划分

白羊座03月21日~04月20日;

金牛座04月21日~05月20日;

双子座05月21日~06月21日;

巨蟹座06月22日~07月22日;

狮子座07月23日~08月22日;

处女座08月23日~09月22日;

天秤座09月23日~10月23日;

天蝎座10月24日~11月22日;

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摩羯座12月22日~01月19日;

水瓶座01月20日~02月18日;

双鱼座02月19日~03月20日。

2、星座按“四分法”标准划分

火相星座:白羊座、狮子座、射手座

地相星座:金牛座、处女座、摩羯座

风相星座:双子座、天秤座、水瓶座

水相星座:巨蟹座、天蝎座、双鱼座

3、星座按“三分法”标准划分

本位型:白羊座、巨蟹座、天秤座、魔羯座,这类星座属于领导者型。

固定型:金牛座、狮子座、天蝎座、水瓶座,这类星座属于组织者型。

变通型:双子座、处女座、射手座、双鱼座,这类星座属于传授者型。

4、星座按“二分法”标准划分

阳性:白羊座、双子座、狮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

阴性:金牛座、巨蟹座、处女座、天蝎座、魔羯座、双鱼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农历就是阴历吗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又名干支历、华历、夏历,是阴阳历的一种,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历法分为三种,分别是阴历、阳历、阴阳历。阴阳历的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不是阴历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但是,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全文共 1637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小编整理了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希望能帮助到您。

生日应该按阴历还是阳历

为何生日叫做生辰?

十二地支本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个轮回十二数次,相当于一个圆圈,把圆圈分成十二等份的格子,古人把每一份称为“辰”,每一格子都是一个地支,那么辰之名也就是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也即是“十二辰”。

在一天当中,我们说现在的时辰,就是当下的时刻处在哪个格子,比如说现在是半夜十二点,对应地支中的子时,也就是说现在的时辰对应的是地支中的“子”。不但有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日、月、年岁,我想还可以延伸出:日辰、月辰、岁辰。比如2019地支为“亥”,也就是说2019之“辰”为“亥”,只是在干支历里,把辰名前面加上了天干而已,2019年加上天干,便是“己亥”。天地间的每一辰都有相对应的天地景象,良辰自然对应美景。每一物,每一人,都对应有其“辰”,皆是天地的景象而已。

生日,便是说出生的时候处在的时辰、日辰、月辰、岁辰,有四个干支表示,也即是八个字。

所以,生日为生辰,我们总说生辰八字,生辰用八字表示,本就涵盖年、月、日、时,生辰即是八字,八字即是生辰,讲生辰必要看八字。

若是按照真正的八字来说,等下一个八字对应上出生时的生辰八字时,才是对应了出生时的天地气机,但年份的干支六十年才轮回一次。所以严格按照干支来说,岁在甲子出生的人,在八字的层面要过下一个生日,那就60年后了。

我们平时过生日,只需要在一年中对应的出生的“月与日”过生日即可,那么阳历的生日既有纪念生日的意义,还可以更大程度地与出生那天的气机对应,肯定是更加合理。

若只是把生日作为一个纯粹的纪念日,那么阴历阳历皆可以。

一般中国的传统文化节日,都是阴历节日,比如春节、端午、重阳节、中秋节等,若是出生日期正好是当年的阴历传统节日,那么每年就按照阴历过生日挺好的。比如出生的时候是阴历八月十五,月亮是圆的,那么于每年阴历八月十五月圆之时过生日,与节日同庆,也挺有意义。

综上,窃以为,生辰八字表示的是每个人出生时天地气机,宇宙的干扰,自身所带的信息,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命数。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农历,阳历,阴历的区别

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

1912年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其实都不算。

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

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

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

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

但是,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

如今,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

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

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在农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日月相合的农历,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

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农历和阴历的区别

全文共 591 字

+ 加入清单

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制定的,即朔望月。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度根据天象即月相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阴历又称农历、夏历。它是中国的一种历法,是一种阴阳历,一般称为阴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差11天左右,所以在19年内设置了7个闰月,每年有383天或384天。根据太阳的位置,将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有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年龄与天干地支搭配,60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于夏代,因此又称夏历。也叫旧历。

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制定的,即朔望月。阴历的主要特点是:历月的长度根据天象即月相确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

公历=阳历是世界上常见的日期,也就是我们平时的日期

农历=阴历是中国古代农耕的日期,即日历下的小字所示的日期

阴历是农历,但农历不仅仅是阴历。自古以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农历就是阴阳合历,包括以月亮周期记录的阴历,如8月15日月圆。它还包括清明节,按节气表达,总是在每年的4月5日。

因此,我们经常在日历上看到农历七月初七,大暑第九天这样的说法。前七月初七是农历中的阴历,大暑第九天是农历中的阳历。

例如,我们通常称之为8月15日中秋节、清明节、七夕节、春节,是根据农历计算的。元旦和西方情人节(2).14)和圣诞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都是按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阳历是什么 农历是阴历吗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主要就是以地球围绕着太阳,然后展开的公转运动。太阳历的历年就等同于回归年,一年大概是12个月左右,这一个月其实和朔望月无关。根据阳历的日期,在这一年中就可以看到一年四季时候出现的变化。

阳历的起源

阳历,也被称为格里高利历或公历,这就是世界上很早就开始使用的日历系统,可以直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现在所使用的阳历系统是在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所使用。阳历就是由三个不同的部分组合而成分别就是日、月和年,日所代表的就是一种基本的单位,一天可以直接分成24个小时,每一个小时大概6分钟,每一分钟大概60秒。月就是一个计算时间的第2级单位,一年就可以直接分成12个月,有一些月份的天数并不同。

阳历的特点

阳历主要的特点就是所有的时间计算都会与地球围绕着太阳的公转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阳历的日子和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显然是明显一样的,这就可以把一年4个季节的变化,全部都体现在大家的眼前,一年大概就会直接被大家定义为365天。阳历中的闰年主要是指每年的2月份就会变成29天,这就是农历中的额外月份,基本都是出现在农历的闰年中。阳历一中大概每相隔4年全部都会遇到闰年,在农历中基本上每相隔两年全部都会有闰月。

阳历的应用

这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历系统,在全世界各个地方都会使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其实人们会发现,除了作用于日常的生活中,在工业生产还有科学研究,这一方面也拥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航天任务,农业规划,还有气象预报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基本上都需要使用到阳历,阳历的出现,真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捷之处,可有效满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阴历是农历吗

全文共 83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阴历不是农历,阴历也被称作是农历、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阴历和农历的计算方法还是有所区别的。

历法是用来计算日子的,我国自己有一套传统的历法,而是由于称谓上的多样化,让很多人都容易产生了误解,他们就想知道,阴历究竟是不是农历,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1

农历在农村虽然称为“阴历”,但它却不是纯“阴历”,它是“阴历”与“干支历”(24节气)的混合历法,也就是我们说的“阴阳合历”,农历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的关系制度的历法!因此,来看阴历不是“纯农历”,24节气是干支历,阳历是阴阳合历,公历是一种太阳历,公元是以耶稣诞生为开始的历法。

2

阴历主要是根据地球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制定的历法,也就是说是根据塑望月来确定的,阴历也被称为“殷力”!随着历法的不断发展,直到24节气的出现,也就形成了农历也就是“汉历”!而我国目前使用的是“阴阳历”。

3

在我国,古代使用的基本是阴历,原因是相对应“回归年”塑望月更容易观测!众所周知,根据太阳历法,地球围绕太阳一圈是365日,而根据塑望月来定一年大致是354天,因此,也就有了闰月之说。

4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5

我国的传统历法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它是阴阳历。现被叫做“农历”,这是文革期间所谓除四旧的结果,其实这个叫法也很不妥,它在季节上的日期游移可达一个月,并不是很适宜农业生产。准确说应该叫做“汉历”。此称呼,是根据此历是汉武帝时议造的这《汉历》规则,以及清康熙御制《汉历大全》对此历的称呼,而得出的此历自古就称为“汉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全文共 1121 字

+ 加入清单

阴历

农历指的是阴历,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依历岁、历年、历月,分为星辰历、太阳历、太阴历、阴阳合历。总体历法分四种:阴历(月亮历)、阳历(太阳历)、星辰历(北斗历)、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星辰历。农历,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农历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其实它是属于阴阳合历。

农历是月亮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农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农历只管朔望月,不管回归年,所以和一年四季无关。由于阴历(华历)是以月相变化为依据,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不能反映季节转换用以准确指导农事。农历虽不能反映季节准确指导农事,但其有一大作用是可以反映潮汐,潮汐现象是月亮起主导作用,以月相变化为依据的阴历是古时指导海事活动指南。远洋航海、海上捕鱼、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及沿岸各类生产活动等都受潮汐的影响。潮汐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中国古代称白天的潮汐为“潮”,晚上的称为“汐”,合称为“潮汐”,它的发生和太阳、月球的引力都有关系,也和农历(阴历)对应。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即朔点时刻处太阳和月球在地球的一侧,所以就有了最大的引潮力,所以会引起“大潮”,在农历每月的十五或十六附近,太阳和月亮在地球的两侧,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你推我拉也会引起“大潮”;在月相为上弦和下弦时,即农历的初八和二十三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互相抵消了一部分所以就发生了“小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星座是阴历还是阳历 星座划分是按农历还是阳历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中国的风俗习惯很多都是以阴历计算的,那么星座作为一个外来文化,是按照阴历还是阳历呢?

星座起源于古巴比伦,古巴比伦人将天空分为许多的区域,并且将这些区域称为“星座”,经过长期的预测,古巴比伦人又定出了黄道,然后又把黄道分成12等分,成了“黄道十二宫”。这十二宫分别以12个星座为名,从春分点起,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为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而西方人通常所说的生日都是阳历,所以星座是按阳历来计算的。此外,星座的计算方法也必须是出生那年的阳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全文共 134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阴历也叫农历,但是农历却不一定是阴历,也有可能是阳历,因为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是为阴阳合历,而阳历是公历,所以可以说阴历是农历,而非公历。

在我们生活当中总会听到老一辈讲关于农历的日期,作为从未接触过此类事物的我们经常会疑惑农历究竟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阴历还是阳历。所以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农历究竟是什么意思!

详细内容

1

农历是以阴历(夏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在阴历(夏历)基础上融合了阳历的成分,吸收了干支历(阳历)二十四节气作为补充,并通过“置闰法”调整来符合回归年。由于吸收了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可以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业等事。

所以,农历既有阴历又有阳历的成分。农历是阴阳合历,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不能反映季节。与阳历年固定在365天或366天不同的是,阴历年相比阳历年在天数上有时会相差一个月。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朔望月之间的天数,于是产生了阴阳历,即农历。

方法是在历法中加入二十四节气以及“19年7闰”法(即在19个农历年中加上7个闰年。农历闰年多一个闰月,因此一年平均有383.8978天,而农历平年平均有354.3672天。)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既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

2

阴历

阴历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

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阴历”又名“太阴历”,系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月,再配合地球绕日一周之时数为一年,我国在民国元年前采用此历,为与现行之历相对称,故名之曰“旧历”。

阴历定月的依据是月亮的运动规律:月球运行的轨道,名曰白道,白道与黄道同为天体上之两大圆,以五度九分而斜交,月球绕地球一周,出没于黄道者两次,历二十七日七小时四十三分十一秒半,为月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谓之“恒星月”。

唯当月球绕地球之时,地球因公转而位置亦有变动,计前进二十七度余,而月球每日行十三度十五分,故月球自合朔,全绕地球一周,复至合朔,实需二十九日十二时四十四分二秒八,谓之“朔望月”,习俗所谓一个月,即指朔望月而言。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行,因此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3

公历也就是指得公元纪年,这个历法是源于西方的一种纪年历法,它的起源来自与耶稣的诞生,在这之前的被称为“公元前”,在这之后正常的纪年,而我国采用这种通用的纪年方式是在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政协中通过!

阳历是一种“太阳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公历”,它是根据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为一年制定的历法。根据阳历的日期可以很清楚的区分四季冷暖的变化,但是,根据阳历制定的“月份”却无关与月亮的盈缺,朔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公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公历阳历,也是我们现在主要使用的国际上公用的历法。它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作为一年,然后分为十二个月,也称之为太阳历。

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阴历是根据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以月亮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十二个阴历月为一年。通过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阴历以正月初一春节作为新年伊始。在阴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历是阴历吗

全文共 293 字

+ 加入清单

阳历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位置的不同而确定日期的历法,阴历是依据月球围绕地球的运动来确定日期的历法,太阳影响农业,月球影响潮汐,历法对农业渔业有重要意义。

公历就是典型的阳历,伊斯兰历则是典型的阴历。中国传统立法结合了二者的特点:用阳历来确定年,再用月相的变化来确定月和日,因此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中国古人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就是依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位置确定的。而初一、十五等说法,又是太阴历的产物。

由于阳历一年365天,阴历按12个月算一年354天,为了弥合太阳历年和阴历月之间的差别,中国古人智慧的提出了闰月的概念。二十四节气和闰月都是中国古人的伟大发明,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阴历是农历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大众口中的阴历指的是农历,但其实农历不是纯粹的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世界上的历法有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

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动周期为基础的,因此叫做太阳历,简称为阳历,它的每一个历年都近似于回归年,每一个历年中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阳历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公历其实只是阳历的一种。

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又有太阴历之称,阴历把月亮圆缺循环一次的时间算做一个月,12个月算做一年,阴历把月份分成大月和小月两种,逢单的月是大月30天,逢双的月是小月29天,一年共是354天,阴历每30年就要安插11年闰年,每逢闰年就在12个月多加一天,成为355天。

阴阳合历:同时考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把回归年和朔望月并列作为制定历法的周期。

而我国的农历,是把朔望月的时间作为历月的平均时间,这一点上和纯粹的阴历相同,但农历运用了设置闰月和二十四节气的办法,其中的二十四节气就是把太阳的运动轨道等分为24份,使得历年的平均长度等于回归年,这样它就又具有了阳历的成分,所以,我国的农历是既与太阳运动有关,又与月亮运动有关的阴阳合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和阳历怎么区分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阴历,公历才是指阳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

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农历其实指的是阴历,我们平常说的公历是指阳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阴历、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因为农历并不是纯阴历,农历是以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

农历和阳历怎么区分

农历和阳历是两种不同的历法计算,他们的参照物选取的不一样。农历是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而阳历是以太阳作为参照设立,根据太阳的周期变化而制定的历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农历是阴历还是阳历

全文共 160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阴历、夏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农历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农历的十一月和十二月分别称为冬月和腊月,意思即为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农历是阴历吗?

全文共 2307 字

+ 加入清单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又称华历、夏历、中历、国历、俗称阴历。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朔所在日为初一。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

历法详情

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定月的方法是以朔望月周期确定,朔所在日为初一。由于朔望月平均长度29.530588天,所以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农历平年有十二个月,全年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353天);闰年为十三个月,其中某一月为闰月,月名依前一月名而定,如前月是八月,闰月则为闰八月。闰年全年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385天)。设置闰月的方法是:农历月份中无“中气”的月份则是闰月。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反映寒冷暑热的气候变化,以便家事活动,所以农历实为阴阳历。 每年包含内容: ①二十四节气交节日时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分在12个月里。 ②七十二候 五天一候,一年365天(平年)为73候,为与24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一年为72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72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农历,又称夏历、汉历、华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主要规则经历多个朝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二个普通月另加一个闰月,总共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一年中固定单月小,双月大,每三十年为一个闰周,增加十一个闰日,规定在每周的2、5、7、10、13、16、18、21、24、26、29等年的12月末置闰日,即闰腊月大。平年全年353~355天,闰年全年383~385天。为了协调朔望月和回归年之间的关系,所以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置闰规则为使用冬至作为计算回归年的起点,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到乙年冬至所在历月(不含)之间,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立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使用第一个不含二十四节气中任意一个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此外,农历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季节的变化特征,有助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民间俗称农历为“阴历”,其实是广为流传的谬称。因为农历实际上属于阴阳历,所以错误的俗称“阴历”应该弃用。真正纯阴历的特征是:只考虑月相的周期性变化,而不考虑回归年长度。月份与季节无关,不设置闰月,新年可以出现在阳历的任何一天。比如伊斯兰历才是一种真正的纯阴历。 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中国天文年历的实体书与官方网络版(15)中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以后历法不断发展,到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时已经有了相当完善的历法规则,之后又经历过多次修改,只是优化计算精度,而规则相对保持稳定。现行农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负责计算,属于官方历书《中国天文年历》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历法属于阴阳历(不属于阴历);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自轩辕黄帝时期就开始广泛应用到当时的生活生产中。 《晋书·历志》中有一段文字,可以很好的概括农历的起源:“炎帝分八节而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创律吕,大挠造甲子,隶首作算数。容成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余,述而著之,谓之《调历》。是故历法之作由来尚矣。” 所谓轩辕黄帝时期创制的《调历》便已经属于阴阳合历了。从出土的甲骨文和中国典籍的记载来看,现时阴阳合历的规则不会晚于殷商时期。 殷商时期的历法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夏朝虽然没有出土实物但我国典籍正史的记载是可信并值得参考的。从上古六历到至今,中国历史多次修订历法,提升计算的精准度。这些历法对中国文化与文明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殷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皇极历、唐大衍历等。 汉朝以前的中国历法以365.25日为一岁实(回归年),计算月亮圆缺为一个历月,使用闰月来协调两者的关系;已经有日、月、旬和时的时间单位,具备了阴阳历的技术;观察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和日月的运动规律;历法实施成为重要大事,主要内容之一是“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和“正闰余”。由此来确定年岁的终结和开始。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周朝王室衰落,诸侯各行其是,因此出现多轨制历法,亦即各诸侯和各地部落还有自己的地方历法; 汉朝初期开始中国历法出现了大转折,全国统一历法,历法也成为了一门较为独立的科学技术。汉武帝责成邓平、唐都、落下闳等人议造《汉历》,汉武帝元封七年历成。是年五月改年号为太初(即为太初元年),并颁布实施这套《汉历》,后人以此称呼此历为《太初历》。这部历法的显著特点是确立使用夏正建寅,确立使用无中气置闰之法则,自此之后中国历朝历代所颁布的历法版本,均为在此基础之上的算法修订,规则改动甚少,只有从平气平朔到定气定朔的改动,为了更符合天体运行,提升精确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农历和阴历的区别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我们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那么这两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可能很多人都有些蒙圈,如果简单通俗讲农历就是阴历,阳历就是公历,但是农历与阴历还是有区别的,具体体现在年不同、使用地区不同、作用不同上。

农历的简介

农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夏历、华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夏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农历和阴历的区别如下:

1、年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

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11日的差异。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2、使用地区不同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阴历的使用地区主要限于伊斯兰国家,而且只在欢度宗教节日时才使用。

3、作用不同

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

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农历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这就是农历和阴历的区别,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人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阴历、阳历、农历?傻傻分不清!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身边有朋友过生日时,许多人都会问一句:“这是阳历生日还是阴历的?”

除了这两种对日期的说法,我们还常听到一种叫做“农历”的日期,那么这三种说法到底有什么区别?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1949年后则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而阴历也叫太阴历,是以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制定的。

阴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所谓“月有阴晴圆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那么,旧有的历法是阴历还是阳历呢?其实都不算。中国自古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一般称为“农历”。很多人认为农历就是阴历,其实二者还是有差别的。阴历的时间和阳历相比,每年大约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阴历来,可能不出五年,我们就要在夏天过春节了。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因为中国的历法中有一项伟大的发明叫“置闰法”。每19年中设置7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称为闰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闰年。

陆游的诗《蜗舍》中有:“麦因多雨损,蚕遇闰年迟”。

农历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便于安排农业生产。所以二十四节气来自农历,而非阴历。但是,除了清明节之外,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都是根据阴历设置的。

如今,属于汉文化圈的人们每年仍要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所以说,中国传统的历法是结合了阳历和阴历的一种阴阳历。它用置闰法填补了阴、阳历的时间差,又用阳历的规律制定了安排农事的二十四节气。

在农历的时序中,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条不紊的规划。日月相合的农历,其实用价值远远超过了其他历法。它不仅仅是一种历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黄子孙们,千百年来生活经验与智慧的化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