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瓦尔盖罗方尖碑合集7篇

浏览

2701

文章

7

篇1:阿尔勒方尖碑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阿尔勒尖碑矗立于阿尔勒共和国广场中心,阿尔勒市政厅前,为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建筑之一。这个高高矗立的方尖碑是一座4世纪罗马方尖碑,历史久远,作为阿尔勒城古罗马建筑的一部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最原始阿尔勒方尖碑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二世所立,在6世纪的时候被遗弃,荒废的方尖碑倒塌并裂为两半。目前的方尖塔高约20米,基座宽1.7米,建造于17世纪,用小亚细亚红色花岗岩(来自于阿斯旺)建造,总高约20米,在原来的位置上高高矗立,于1840年被列为法国历史古迹加以保护。在方尖碑基座的四面刻有雕像,水从雕像的嘴中流出,流进下面的水池中,设计非常的巧妙。

Obélisque dArles

必去理由:阿尔勒最知名的方尖碑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法国[France]

景点所在省、州: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 [Provence-Alpes-Côte dAzur Region]

景点所在城市:阿尔勒 [Arles]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埃及方尖碑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介绍:方尖碑是古埃及的另一件杰作,也是除金字塔以外,古埃及文明最富有特色的象征。方尖碑外形呈尖顶方柱状,由下而上逐渐缩小,顶端形似金字塔尖。以金、铜或金银合金包裹,当旭日东升照到碑尖时,它象耀眼的太阳一样闪闪发光。

方尖碑一般以整快的花岗岩雕成,重达几百吨,它的四面均刻有象形文字,说明这种石碑的三种不同目的:宗教性(常用以奉献太阳神阿蒙)、纪念性(常用以纪念法老在位若干年)和装饰性。同时,方尖碑也是埃及帝国权威的强有力的象征。从中王国时代(约公元前2133~前1786年)起,法老们在大赦之年或炫耀胜利之时竖立方尖碑,而且通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塔门前的两旁。现虽已知早在古埃及第四王朝即有方尖碑,但当时遗物无存,仅知道碑不超过3米,也不优美。现存最古老完整的方尖碑属于古埃及第十二王朝(约前1991~前1786年)法老辛努塞尔特一世(约前1971~前1928年)在位时所建,竖立在开罗东北郊原希利奥坡里太阳城神庙遗址前。这块方尖碑高20.7米,重121吨,是辛努塞尔特一世为庆祝国王加冕而建的。

开凿和竖立方尖碑是一项艰巨工程。据记录,在石矿开凿出这种独块石料,从阿斯旺运到底比斯,费时7个月。在阿斯旺的海特西朴苏女皇陵中就有描绘从尼罗河上用驳船运送方尖碑的图画,到达目的地后,人们将方尖碑抬上一个用土堆成的斜坡,然后将它竖直立于基座上。

由于近代的文物掠夺,如今方尖碑的故乡——埃及只剩下5块方尖碑了,其他的方尖碑都散布在世界各地。

埃及开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古采石场和方尖碑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介 绍

距阿斯旺市区两公里处有一个古埃及的采石场遗址。采石场沿尼罗河而建,约有6公里长。这里专门出产一种粉红色花岗岩,据说古埃及的石料都是从这里开采后通过水路运输到各地的,在几乎所有的埃及古代遗址中者曾发现过这种花岗岩。 采石场遗址中有一块著名的方尖碑,制作于新王国时期。这是一块没有完成的碑,由于在石头顶部发现裂缝,就停止碑刻,将它遗弃在采石场里。其实只要将其竖立起来,它将是全埃及最大的方尖碑,长41米,超过了十层楼的高度,重达1267吨。 碑身上设有阶梯供游人登高远眺。

埃及阿斯旺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阿克苏姆方尖碑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阿克苏姆方尖碑由花岗岩构成,高24米、重200吨,据称已有1700年历史,是埃塞俄比亚文明的象征。保存着阿克苏姆皇帝时代的古老历史,当时已与遥远的印度和中国有贸易联系。在这里游客将目睹这些整体巨石方尖碑和与它们的历史有关的更多景观,特别是传说中的示巴女王的浴池以及描绘阿克苏姆时期生活方式的考古文物。 1937年,意大利法西斯-者墨索里尼下令将这块方尖碑运到意大利,并把它竖立在罗马城内,作为意大利战胜埃塞俄比亚的象征。1947年,意大利向联合国承诺将归还所有劫掠的埃塞俄比亚文物,但直到去年11月,两国才就归还方尖碑一事达成协议。

由于受到污染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这座在意大利矗立70年的方尖碑已经断成几截。根据埃意两国达成的协议,阿克苏姆方尖碑将被分成3部分分期运回埃塞俄比亚,原定本月13日将回到阿克苏姆城的是其中第一部分,方尖碑剩余的2部分将于4月底归还。

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瓦尔特真实身份的人是谁?解密瓦尔特原形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相信很多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是当时70年代风靡大江南北的电影,如今多少60、70后的童年。故事清洁跌宕起伏,惊险刺激,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影片围绕着两条线展开:一条是德军千方百计要找到化名瓦尔特的这个人,一条是游击队费尽心思要弄清楚“劳菲尔行动”的内容,最终,德国人没有找到瓦尔特,而瓦尔特成功的破坏了“劳菲尔行动”。

从影片的序幕里借德军维兰特中校之口说出瓦尔特的神通,又借着比绍夫之口说出瓦尔特隐藏之深。随后故事一步步展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萨拉热窝人民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斗争的宏大场面。直到最后谜底才揭开:苏里向吉斯介绍说,瓦尔特的真实身份就是彼劳特。那么当时究竟有几个人知道瓦尔特的真实身份呢?我们不妨探讨一番。

序幕中,在萨拉热窝一处高炮阵地上,比绍夫面对冯.迪特里施的询问时说:“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审问过100多个犯人,可是一无所获,没有人知道他是谁,没有,我可以发誓。瓦尔特简直是个幽灵,我开始怀疑他是不是真的存在。”从以上这段话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被俘的这100多人绝大多数甚至是全部都不知道谁是瓦尔特。因为对于被俘者德军会使用极端手段让其开口,这一点从后来米尔娜向彼劳特和吉斯的坦白中我们可以知道。这100多人不见得都是硬骨头,即便出现了几个软骨头,那么由于他(她)确实不知道瓦尔特的真实身份,所以瓦尔特也不会暴露。

冯.迪特里施一直到被撤职查办离开萨拉热窝也不知道谁是瓦尔特。

比绍夫比冯.迪特里施幸运一点,他在被炸死之前应该知道开火车的三个司机里有一个就是瓦尔特。

游击队炸毁铁路桥后,20名铁路工人被吊死,彼劳特和苏里去车站追查这起事件,调度员看见苏里,就问彼劳特:“这个人是谁?”彼劳特说:“他是苏里。”调度员对彼劳特说:“听说苏里常和瓦尔特在一起,他(瓦尔特)会来吗?”,彼劳特说:“可能。”调度员说:“我非常想见瓦尔特!”从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调度员也不知道彼劳特就是瓦尔特。

养路工奥伯伦是调度员的下线,他甚至不是一名游击队员,尽管得到了瓦尔特的营救,但他也不知道谁是瓦尔特。

非常委员会的5名成员——吉斯、布尔吉,帕佛尔、米尔娜、布兰克,都不认识瓦尔特,他们以为康德尔就是瓦尔特。

米尔娜一年前叛变,一年后在吉斯的介绍下才认识了彼劳特,因此她根本不知道瓦尔特是谁,否则,瓦尔特早就会被她出卖的。

马利施是一名活跃的游击队员,但他不是核心成员,因此也不会知道瓦尔特究竟是谁。

斯特利见彼劳特前需要和医生对暗号,去谢德钟表店也需要说联络暗号,从这个细节来看,他也不是核心成员,因此他也不会知道瓦尔特是谁。

苏里、医生、伊万,这几个人经常在医生家里和彼劳特在一起开会,因此可以断定他们几个人是游击队的核心成员,他们应该知道瓦尔特的真实身份。

还有就是谢德,他在游击队里是个重量级人物,没有紧急情况警察局的斯特利也不能跟他联络。电影显示他家里的客人共有三个:苏里、马利施、彼劳特。影片中他和彼劳特同时出现总共有两次,一次是在谢德的家里,一次是夜袭军车次日德军通知家属认领尸体,彼劳特、苏里就站在谢德身后。谢德很可能是游击队里仅次于彼劳特的二号人物,他肯定知道瓦尔特的真实身份。

当然,尽管曾经受到蒙蔽,后来经受了战斗考验的吉斯也最终知道了瓦尔特是谁。

以上是我的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不一定正确,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踊跃发表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瓦尔都窗前的一瞥

全文共 1573 字

+ 加入清单

(注:瓦尔都(Vartou)是哥本哈根的一个收留孤寡人的养老院,建筑于170

0年。)

面对着围着哥本哈根的、生满了绿草的城堡,是一幢高大的红房子。它的窗子很多,窗

子上种着许多凤仙花和青蒿一类的植物。房子内部是一副穷相;里边住的也全是一些穷苦的

老人。这就是“瓦尔都养老院”。

看吧!一位老小姐倚着窗槛站着,她摘下凤仙花的一起枯叶,同时望着城堡上的绿草。

许多小孩子就在那上面玩耍。这位老小姐有什么感想呢?这时一出人生的戏剧就在她的心里

展开了。

“这些贫苦的孩子们,他们玩得多么快乐啊!多么红润的小脸蛋!多么幸福的眼睛!但

是他们没有鞋子,也没有袜子穿。他们在这青翠的城堡上跳舞。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多少

年以前,这儿的土老是在崩塌,直到一个天真的小宝宝,带着她的花儿和玩具被诱到这个敞

着的坟墓里去才停止;当她正在玩和吃着东西的时候,城堡就筑起来了(注:丹麦诗人蒂勒

(J.M.Thiele)编的《丹麦民间传说》(DanskeEolkesagn)

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哥本哈根周围建立了一个城堡。城堡一直在不

停地崩颓,后来简直无法使它巩固下来,最后大家把一个天真的女孩子放在一张椅子上,在

她面前放一个桌子,上面摆着许多玩具和糖果。当她正在玩耍的时候,12个石匠在她上面

建起一座拱门。大家在音乐和喊声中把土堆到这拱门上,筑起一个城堡,从此以后城堡再也

不崩塌了。”)。从那一忽儿起,这座城堡就一直是坚固的;很快它上面就盖满了美丽的绿

草。小孩子们一点也不知道这个故事,否则他们就会听到那个孩子还在地底下哭,就会觉得

草上的露珠是热烘烘的眼泪。他们也不知道那个丹麦国王的故事:当敌人在外边围城的时候

,他骑着马走过这儿,作了一个誓言,说他要死在他的岗位上(注:指丹麦国王佛列得里克

三世(ErederickⅡ,1609—1670)。这儿是指1659年2月11日

,瑞典军队围攻哥本哈根,但没有夺下该城。)。那时许多男人和女人齐集拢来,对那些穿

着白衣服,在雪地里爬城的敌人泼下滚烫的开水。

“这些贫穷的孩子玩得非常快乐。

“玩吧,你这位小小的姑娘!岁月不久就要到来——是的,那些幸福的岁月:那些准备

去受坚信礼的青年男女手挽着手漫步着。你穿着一件白色的长衣——这对你的妈妈说来真是

费了不少的气力,虽然它是一件宽大的旧衣服改出来的。你还披着一条红披肩;它拖得太长

了,所以人们一看就知道它是太宽大,太宽大了!你在想着你的打扮,想着善良的上帝。在

城堡上漫步是多么痛快啊!

“岁月带着许多阴暗的日子——但也带着青春的心情——走过去了。你有了一个男朋友

,你不知道是怎样认识他的。你们常常会面。你们在早春的日子里到城堡上去散步,那时教

堂的钟为伟大的祈祷日发出悠扬的声音。紫罗兰花还没有开,但是罗森堡宫外有一株树已经

发出新的绿芽。你们就在这儿停下步来。这株树每年生出绿枝,心在人类的胸中可不是这样

!一层层阴暗的云块在它上面浮过去,比在北国上空所见到的还要多。

“可怜的孩子,你的未婚夫的新房变成了一具棺材,而你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老小姐。在

瓦尔都,你从凤仙花的后面看见了这些玩耍着的孩子,也看见了你一生的历史的重演。”

这就是当这位老小姐望着城堡的时候,在她眼前所展开的一出人生的戏剧。太阳光在城

堡上照着,红脸蛋的、没有袜子和鞋子穿的孩子们像天空的飞鸟一样,在那上面发出欢乐的

叫声。

(1847年)

这篇散文发表于1847年一个名为《加埃亚》的杂志上。瓦尔都是哥本哈根的一个收

留孤寡人的养老院,建于1700年。文中的女主人公可能曾经也有过快乐的童年,甚至有

一个很快乐的青年期。但这个快乐的青年期很短,以悲剧告终,最后她只好在这个孤寡人的

养老院结束她的老年。人生就是如此。但活着究竟还是幸福的,因为还有一些美好的回忆不

时涌上心来。这值得称诵。这篇散文实际上是一首颂歌——但是一首充满了惆怅的颂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布宜诺斯艾利斯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标,位于科连特斯大道和七月九日大道交汇处的共和国广场,为了庆祝布宜诺斯艾利斯建城400年,于1936年设计建造,碑高67.5米,其基座面积为49平方米。

由于起初人们反对这个工程,1939年几乎被全部拆毁,现在它已成为布市不可替代的标志性建筑。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醒目地矗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作参考标志。布宜诺斯艾利斯方尖碑原为白色,2005年11月1日完成修复,涂上了“巴黎石”色调的涂料。2005年12月1日,方尖碑覆盖了一个巨大的粉红色“-”,以纪念世界艾滋病日。为了纪念铅笔之夜30周年,方尖碑变成一个巨大的铅笔。

Obelisk of Buenos Aires

必去理由:阿根廷最有看头的方尖碑

景点所在大洲: 南美洲【Sou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阿根廷[Argentina]

景点所在省、州: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景点所在城市: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