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什么叫郡县制(经典6篇)

浏览

6033

文章

6

篇1: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 郡县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的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郡县制起源于秦朝,秦始皇灭六国后,采纳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掌监察事宜。秦始皇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尉掌握军事,县丞掌管司法。

县以下设乡,主要职能有摊派徭役、征收田赋、查证本乡被告案情、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以下设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此外每十里设有亭,亭设亭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掌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历史上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全文共 1140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历史上有分封制,这个分封制是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可是这个分封制的作用其实还是非常大的。不过后来秦始皇统一全国了之后普遍推行了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那么这个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呢?分封制和秦始皇的这个郡县制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历史上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1、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3、通过分封制,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4、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5、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及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2、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首先,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照地域划分的行政制度。

其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最后,分封的诸侯王拥有世袭统治权,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地方割据势力。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

3、郡县制的作用

郡县制的作用: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1.郡守、县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2.郡的长官称“守”,县的长官称“令”,均由国君任免。郡县制使各诸侯国形成了中央、郡、乡一套比较系统的行政机构,对地主阶级实行集权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郡县制虽然形成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各国分立,执行情况不尽相同。直到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才健全了郡县制,进而在全国推广。

3.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4.郡县制废除了分封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分封割据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什么叫郡县制,它的开创者是谁?

全文共 420 字

+ 加入清单

郡县制是中国古代继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是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有研究者认为,县制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在楚武王时期;郡制起源于秦国,在秦穆公时期;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按照郡县制的规定,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不仅如此,郡县制还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割据的状况,中央通过考课和监察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总的来说,郡县制既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汉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也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000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到了东汉末年,原监察区性质的州转变为郡以上的行政区,地方行政制度始成州郡县三级。到了唐乾元元年(758),郡名完全废弃,再有郡,那就成为文人墨客拟古的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李斯为什么要推行郡县制?郡县制是一种怎样的制度?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李斯,原本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但是因为不甘于现状,希望能够拥有一番事业,于是辞去原本的官职,找到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即辅佐君主的才能。学成之后来到秦国,帮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完成统一后,李斯与众臣在实行怎样的管理制度上面产生了分歧,其他很多官员认为,分封制应该沿袭下来,说白了,就是想要自己分得一块土地,但是当时是廷尉的李斯坚持认为,分封制坚决不能推行,应该改为郡县制。那么,为什么李斯要这样坚持呢?

先来看看,很多大臣们坚持的分封制。分封制度的起源已经模糊了,但是很著名的应该就是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事情。周天子把整个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以及先代的贵族们,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小国家,但是必须要向周天子贡献财物,出兵的时候要随同征战。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分封出去的国家该怎样管理,那都是诸侯的事情,周天子不用操心,也就相当于是权力下放。但是坏处也同样很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时刻保持对周天子的敬畏之心,时间一长,难免跑出来几个不忠的人,毕竟自己也拥有自己的国家,吞并一些小国家,扩大疆域增加人口提高势力,谁不想这样做。

于是,西周的分封带来的结果就是东周列国你争我打,分封制面临崩溃,诸侯争霸,全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因此,很多人在提到东周的时候,都是有些懵的,完全不知道东周有什么,但是一说起春秋战国,马上就不一样了,最不济也知道战国七雄秦国统一的历史。由此可见,分封制给周王朝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在这里就说两个历史事件。一个是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楚庄王北伐,向周天子周定王的使者王孙满询问制作九鼎需要的尺寸和大小九鼎象征着国家权力,楚庄王这一举动,丝毫不掩饰自己取代周天子的心。尽管王孙满说,没有德行,有鼎也没用,前代夏禹、商朝、周朝,哪一个不是因为有德而前朝失德,鼎才会转移,天下易主。这话虽然让楚庄王对不出来,但是他的野心和这个故事,却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另一个,就是秦国了。秦国从何而来?就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国啊。如果没有周王室分封,就没有最开始的秦国,更不会有后来一统天下的秦国,取代周朝建立秦朝。这样的分封制,弊端可想而知。

再来看看郡县制,也就是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通过郡、县两级政权对地方进行统治。

县制被认为是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是先楚熊坎的次子,夺得兄长熊旬的王位后自立为楚王。三年之后,楚王渡江攻打西周在汉中布置的重镇,第一次失败后回国养精蓄锐,吞并了周围的国力衰弱但物资丰富的权国,改权国为权县。熊通命权王做了县尹,权王哪里愿意接受这种从王变成县尹的落差,于是私下召集兵马发动叛乱。楚王熊通知道后马上发兵平乱,将权王带回楚国看管,又在权县选拔人才做县伊。这就是县制的起源。

郡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被《史记》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九年(前651),晋公子夷吾即晋惠公,对秦国使者谈到“君实有郡县”,为秦国设郡的最早记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郡制的记载。

到了秦始皇时期,他当然知道,分封制究竟有什么样的弊端,如果真的要用分封制,保不齐什么时候秦朝就被另一个“秦国”取代了。因此,当大臣们都建议实行分封制的时候,秦始皇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尽管所有人都对分封制没有异议,他还是在朝堂上让大家讨论,也能看得出来,秦始皇其实根本不希望实行分封制。

这个时候,还是廷尉的李斯就站出来了,陈数分封制的弊端,再用事实说话,郡县制已经在一些地方试行,并且很成功,完全可以推而广之。

秦始皇自然明白其中的差别,他非常赞成李斯的观点,郡县制也就这样实行了。事实证明,郡县制的确更优于分封制,对于中央集权优势更加明显。尽管后世唐朝废除了郡县制,改为州县制,但是从方法上来看,依旧属于郡县制度变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的?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郡县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秦朝,盛行于秦汉时期,在出现郡县制之前都是实行分封制。郡县制的核心是皇权专制。郡县制从秦朝正式实行后,影响了中国的整个封建皇朝。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郡制起源于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标志。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郡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管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封建地主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西汉王朝继续推行郡县制。汉初曾分封诸侯王而形成“郡”、“国”并存的局面,后逐步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郡县制什么时候开始

全文共 288 字

+ 加入清单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出现过应否置郡的争论。当时不少大臣,认为原楚国、燕国、齐国等地的领土都远离秦国,主张实行分封,但李斯认为分封制是周朝诸侯混战的根源,他力排众议,建议实行郡县制,并得到秦始皇的采纳。

郡县制起源于秦朝。郡和县在春秋时期,分别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秦始皇统一天下前,县大于郡,千里百县,县有四郡,因此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县郡制”。

在郡县制底下,秦朝共设三十六郡,郡下辖县;郡与县,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代至此成为为中国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至汉代仍承袭这个制度,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自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