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隆福寺还在吗(精选5篇)

浏览

2043

文章

5

篇1:秦城隆福寺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秦城隆福寺为忻府区文物保护单位。

隆福寺,位于忻府区秦城乡秦城村中。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脊檩题记载,明天顺六年(1462)重建,清康熙十七年(1678)、道光二十三年(1843)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大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无廊式构架,斗栱五踩双昂,前檐明间设门板,次间为直棂窗;西配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部出廊。寺内存石经幢1幢,石碑1通。1985年4月10日,原忻州市人民政府(县级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

旭来街街道:忻州市辖乡。1958年属卫星公社,1961年析置秦城公社,1984年建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60.3平方公里,人口2万。大运公路和同蒲铁路过境。辖后秦、前秦、河拱、顿村、泡池、部落、部落庄、尹村、泉子沟、胡家脑1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高粱、谷子为主。乡镇企业有焦化厂、织布厂、砖厂。境内有温泉度假村。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出生于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隆福寺长明灯楼

全文共 509 字

+ 加入清单

隆福长明灯楼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廊坊隆福寺长明灯楼是已知最早带纪年刻铭的唐代石灯,形体巨大,内容丰富,史料价值极高,在唐代石灯中绝无仅有。

隆福寺长明灯楼原位于廊坊市安次区北史家务乡古县村西南,为唐代隆福寺内遗物。

灯楼为汉白玉石质,由壶门方形座、覆莲圆座、等八角形石柱、仰莲托盘组成,通高3.4米。石柱雕刻可分为三部分:下部各面尖拱龛,龛内浮雕会乐,其中七面或跪或坐于式莲花座上,演奏笛、琵琶、排箫等乐器,一面为手持长练的舞姿伎乐。石柱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序、颂词等为楷书体,间以行草书,由安次县尉张煊撰文,安次县员外主薄、通直朗、护军张去泰书,另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石柱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佛像发式有高肉髻、螺髻两种,均有莲瓣头光。服饰可分通肩袈裟、右袈裟等数种。佛座为八角形弥或圆形弥座,坐姿多为跏跌坐、也有善跏跌座、足踏莲花者,佛像手印各异有说法、无畏、禅定印等。仰莲托盘上刻有卯槽两圈,中心为圆形浅洞。

与同一时期的石灯相比,隆福寺石灯雕刻技法精细严谨,风格庄严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北京隆福寺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隆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京韵:食遍京城名吃

年岁:550岁

前世:隆福寺坐落在东四北大街西,始建于明代宗景泰三年(1425年),清雍正九年(1731年)重修。因位于东城,与护国寺相对,俗称“东庙”。从明朝中叶开始,隆福寺庙会一直是京城著名的“烧钱”场所。清末时每逢庙会人流如潮,附近王府居住的贵族、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外国人、贫苦市民和近郊农民都来赶庙会。辛亥革命后,四城居民的商品交换活动更加频繁,这里的庙会可称为北京第一大庙会。在这里可以买到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品,可以吃到多种北京地方风味小吃,可以看到北京的民间戏曲。《北京竹枝词》中说,当年庙会全盛时期“一日能消百万钱”。

今生:现在的隆福寺街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街基本上以服装小店为主,而西街则是小吃与服装并存。百年老店清真白魁老号,老字号馄饨侯,老店丰年灌肠距离就是这么的近。记得不要在一个地方吃饱,要留着肚子把这三家一家挨一家地吃个遍才好。北京小吃的特点之一就是每种小吃都要有不同的配料,喝豆汁必须配辣咸菜丝;吃炸灌肠必须要配蒜汁;吃爆肚要配芝麻酱和辣椒油……其实,吃道地的北京小吃是对老北京文化的一种怀念。在这里,怀念老北京文化的同时也感受着潮流文化的冲击……

觅踪:五四大街与美术馆东街交口向北100米路东

点睛:隆福寺小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海山隆福寺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海山隆福寺为文化旅游景点。

饶平县海山镇石头村之东、上港村之西南,海山镇(岛)烟楼山麓的隆福寺,创自1千多年前的晋朝(265—420),为志书所载潮汕最早创建之寺庵。历经多次兴废。已于1986年至1994年由释光辉法师主持重修,规模宏伟,庄严壮观,1988年10月21日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登记开放。

它处于古称“蓬莱”之海山,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传至附近隔海(现已陆路相通)的古称“瀛州”之汫洲镇永福寺,故两寺被称为“瀛蓬双福寺”。隆福寺,在信宁都汫洲堡黄芒山,晋时建,宋时废圮,近有耆民陈萃吾同住持僧开一募缘重建,以为讲经之所。于其地掘和铜像三尊,今在寺中,高2尺余,是北帝像也。为饶平县最早之寺,在潮汕也属最早寺庵之一。据遗存石碑记载,宋淳佑年间(1241—1252)由僧释开一倡仪,黄隆村刘氏始祖致政公捐地,在已圮寺址上扩建。在清基挖土时掘出晋时山门石匾“隆福寺”三大字,苍劲雄浑,据传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笔迹。同时出土者,还有石刻门柱上联“海山名胜今犹古”,但寻掘不到下联石柱,只好请当地秀才撰写“隆福寺门旧转新”,配对工整。清乾隆庚午年(1750)季春,释净辉募化重修,筑三厅六院九天井,中有三殿,两旁各有三厅六房,外筑围墙,总占地约3亩,成为全县规模最大的寺院。从1987年至1994年,由住持释光辉师发动重修,得十方善信、侨胞鼎助,共100多万元,全面修建,并新建山门牌坊,重建藏经楼,大殿改建为宫殿式,富丽堂皇,瓦甍琉璃。所有大佛、菩萨、十八罗汉皆重塑金身,妙相庄严。寺坐西向东,总建筑面积1千多平方米。

该寺环境优美。旁有两株枝干长满根须的古榕,下有奇形巨石,被人称为“仙人骑鹤”。

前厅。即是天王殿,进内山门就可见之,两旁有高大的四尊金刚。与中厅之间的天井正中央,有双叠四垂式盖顶,似倒复之舟,因而俗称“倒盖船”。

中厅。分二部分,前部奉玄天上帝塑像及香案、南海观世间菩萨,后部奉韦陀菩塑像及香案。

后厅。也就是大雄宝殿,系宫殿式建筑,精工雕饰,翘角飞檐,气势壮观。脊顶嵌瓷“双龙朝火宝”,是饶平县老工艺师蔡佳余妙作。殿前走廊,置一长方形香案。正殿与走廊间,有彩色雕栏,校址有精美的窗扇。

藏经楼。位于最后,地势较高,可瞰全寺之殿垂叠,花木婆娑,清幽雅致。

清代《潮州府志》载:“隆福寺在信宁都黄芒山,晋时建”,宋、明两次重修,后废。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季春又重建,1986年由释光辉、释定因法师等募捐近百万元,全面进行修建。宫殿式结构,主寺三厅大院九天井;后座为两层大厅八房藏经楼。硬山顶建筑,穿斗式梁架结构,整座寺院雕梁画栋,凌角飞檐,为饶平第一大寺院。寺内佛像均塑金身;观音堂古铜匾铸浮雕“玄武飞来”,重140余公斤;还有泰国僧王赠送铜佛;藏经楼藏经数百卷,仅台湾星云法师馈赠(大藏经)100卷,寺正门匾额有“隆福寺”三个大字,苍劲雄浑,相传是晋代王羲之手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广东省政协主席吴南生、省书法家秦萼生等为专题写寺名、匾额、门联、楹联等。1988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潮州政府网

海山镇:海山镇古称蓬莱,地处饶平南部前沿,是潮州市唯一海岛镇。明代属信宁都汫洲堡,民国十七年(1928)建立海山区,1950年1月建立海山区,1957年撤区设乡,划分为海南乡和海北乡,1958年5月,海南乡和海北乡合并为海山乡,同年9月18日改为海山人民公社,1983年11月5日撤社改区,1986年11月改为行政镇,隶属于汕头市 ,1992年至今为潮州市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南政隆福寺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南政隆福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福寺

隆福寺(第四批省保)

时代:明

地址: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

南政隆福寺位于平遥县南政乡南政村北。坐北向南,三进院落布局,清光绪《平遥县志》载,创建于元大德二年(1298年),明代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占地面积2954平方米。

南政隆福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建有影壁、山门、-殿、大佛殿台基及大雄宝殿,东西两侧建有钟鼓楼、禅房、配殿、耳殿等。山门面宽五间,进深四椽,悬山顶,明间为门道,次、梢间纵向有隔墙,墙前塑像,墙上绘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檐施五踩双昂斗栱,昂头雕龙首或卷云,明、次间平身科各施斜栱各一攒,两稍间平身科各两攒。前檐柱大小额枋间垂柱花牙,透雕挂落。殿内梁架上有清嘉庆五年(1800年)补修正殿题记。

南政隆福寺布局规整,清代格局保存完好,存有多幅清代精美壁画,正殿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

2013年5月,南政隆福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