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北京的别称都有【经典5篇】

浏览

2526

文章

5

篇1:北京的别称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别称有幽州、燕都、北平、京兆、大都等。

幽州:幽州是远古时期的九州之一,两汉、魏晋时期、唐代都曾设北京一带为幽州;

燕都:燕都是因燕国都城而得名,指的是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后来在古籍中人们常将北京称为燕都;

北平: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灭元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战绩,便将元大都改为北平;

京兆:民国时期设顺天府为京兆,直属中央,其范围包括了北京的大部分地区,直到民国十七年废除京兆,并改名为北平;

大都:大都是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是元代的京城,后被人们改为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北京的别称

全文共 347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北京拥有300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明朝皇帝朱棣迁都北京,正式命名北京。正式命名北京有600多年的历史,其实北京在不同的朝代当中会有不同的名称,要说北京,曾经也是六朝古都。在众人的印象中,北京经常被大家称之为北平。

1

其实在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之后,正式命名为北京,叫燕都,在战国七雄中,也被称之为燕国。

2

在远古时代,北京其实又是九州之一,直接被称之为幽州。蓟县其实是秦代设置的。

3

在古时候北京被称之为南京,当年辽太宗会同元年将原来的幽州建好为南京,所以大家在观看历史书的时候千万要注意,毕竟北京曾经又被称之为南靖。

4

元世祖改,北京为大都俗称元大都。其实朱元璋灭掉元朝之后,直接将北京命名为北平之后朱棣迁都北京之后,正式才命名北京。当然北京又被称之为金师是明成祖,于永乐18年迁都北京之后改为京师。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北京的别称有哪些

全文共 88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有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宫建筑群,例如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等等。北京还有八达岭长城,一层接一层的台阶蜿蜒无尽,像是通往白云的云梯。那么,饱含历史的北京有哪些别称呢?让北京文化告诉你。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中的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日下,始见于《晋书》,颍川距晋国都洛阳极近,故称日下。后来唐朝诗人王勃作《滕王阁序》时有“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之句,即运用于此典故,此后便以“日下”为国都的代称。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以前,称首都长安为京城,以后京城就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你可能也喜欢:

如何融入首都北京?带你领略最全面的北京文化

小清新的“朝圣”地:北京最文艺的地方

北京最恐怖的鬼屋推荐!胆小鬼勿入!

北京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京西的“珠穆朗玛”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北京的别称是什么城

全文共 208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建号南京,又称燕京。

大都,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

北平,朱元璋灭掉元朝后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建北京城。

后又有京师,京兆的称呼。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不看不知道,原来北京有这么多名称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北京的别称有哪些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别称有蓟城、日下、汗八里、燕京、大都等。

蓟城:蓟城曾经是周朝燕国的都城,位于今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因此蓟城也是北京的一种别称;

日下:日下一词始见于《晋书》,指的是离晋国都城很近的洛阳,后来唐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出现了“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一句,于是,人们便把“日下”作为了国都的代称;

汗八里:元朝时,蒙古人习惯将大都称为汗八里,在蒙语中是“汉城”的意思,即可汗居住的地方,因此元朝定都北京后也被称作汗八里;

燕京:唐肃宗时期,史思明曾自称燕帝,将范阳称为燕京,且“燕京”是北京最常用的一个别称;

幽都:唐朝曾设立幽都县,辽时也曾设立过幽都府,其所治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