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庄寨古文化遗址最新20篇

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半坡遗址1953年春被发现,遗址面积约50000平方米。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达10000平方米。该遗址揭示了距今大约6000多年前的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的社会组织、生产生活、经济形态、婚姻状况、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浏览

3736

文章

52

篇1:霸王台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905 字

+ 加入清单

霸王古文化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台古文化遗址位于潢川县城东南25公里的张集乡霸王台村,它与龙王台古文化遗址隔水相望,距东南角的三河岔(出土石斧、石凿等地)1.5公里,距裴东岗类型文化的石磨盘出土地约2公里。遗址高出地面3-5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约560米,东西宽约470米。

据传,西楚霸王项羽路过此处,命士兵以衣服包土堆台,一夜间堆成此台,霸王于此处扎营安帐,遂有霸王台之名。

霸王台高4米多,南北长310米,东西宽300米,台之西北方有一狭长的坡道,是上下高台的道路,台上及四周出土了大量文物,有石磨盘两件、残石磨棒一件,还有石斧、石凿、鬲、鼎、盆、罐、壶等。埋藏着石磨盘的文化层呈灰黄色,土质坚硬,厚0.6~0.8米,距地表深约1.5米。石磨盘呈长方鞋底形,前宽22厘米,顶部稍尖,后宽17.8厘米,尾部圆钝,腰部内收,下有4个圆柱足,通长49.7厘米,通高7.5厘米。通体磨光,制作精细,正面腰部稍有下凹,具有明显的使用痕迹。石磨盘周围文化层内出土有不少陶片,但较破碎,不能看出器形。

人文历史

从石磨盘和出土的陶片的性质特征来看,应属裴李岗文化类型的遗物,距今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这是信阳地区最早的历史见证,也是信阳农业最早的见证。据考证属裴李岗文化分布的最南缘,为研究潢川县悠久的历史和探讨裴李岗文化向南分布的范围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霸王台遗址虽经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仍保存完整。址内实物标本丰富。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已划定保护范围。

潢川县人民委员会(61)会文字第3号文件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1986)111号文件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台村:霸王台村位于张集乡政府北部2.5公里处,交通便利,北邻312国道,桃双公路贯穿霸王台村。辖17个村民组,全村耕地总面积2800亩,人口2300人,480余户。霸王台村现有小学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一个,村部建有标准化文化广场,全村已实现“水通、电通、网络通”三通,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同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推广“虾稻共作”模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犁岗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犁岗古文化遗址为睢县文物保护单位。

犁岗古文化遗址。该文化遗址原为高3米的土阜,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位于平岗镇岗下坡村和犁岗村之间,一部分压在犁岗村下。村民在此处取土时发现汉代砖室墓和石棺墓,出土的陪葬品有陶壶、陶罐、陶仓、陶鼎、陶钫、铜镜、五铢钱等。遗址存留的文化层大部分为殷商文化层,有灰坑数处,随处可采集到瓦、鬲、罐等器物碎片,并发现鹿角铜锛一枚。遗址内涵丰富,对研究豫东地区殷商文化有一定价值。1981年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昭通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322 字

+ 加入清单

昭通古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昭通古文化遗址位于昭通市城北北闸镇塘房二社过山洞村。洞长40多米,洞宽10米有余,最高处约5米。1982年,市文物普查队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和1枚人牙化石。首次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定名为“昭通人”。这一发现填补了猿人阶段到晚期智人阶段的空白。继发现过山洞后洞内旧石器遗址后,又在前洞口左侧倒塌的岩脚下发现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洞穴前高后低,遗址向内形成斜坡,地表面暴露的是多块陶碎片。初步探测,文化层深1米余,分布面积10平方米左右。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锛,磨制较粗糙。陶器以夹沙红陶居多,夹沙灰陶次之,均为索面。器形有长颈尖底罐、单耳圈足罐、环底钵、平底小杯、折沿罐、釜形器等。

景点位置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塘房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窨子山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窨子山古文化遗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窨子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大明路与窨子山路交叉口,面积80×90平方米,高8~12米,为平顶大土墩。距今近三、四千年,为一处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属湖熟文化类型。

1952年曾经试掘,文化层厚3.2~3.3米,出土陶器以夹砂红陶最多,橙黄细陶较少。还有器壁很薄的轮制黑皮陶以及石箭头、石刀、兽骨等。在2~3米深处,尚发现铜箭头。198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窨子山古文化遗址原属雨花台红花乡东风村,区划调整后划归秦淮区。遗址一侧为马路,另一侧为菜地。南金线、84路公交车可达。

春天家园社区:春天家园社区:于2004年8月成立。座落在大明路与宁溧路交界处,南至宁溧路、北至永乐路、西面与龙翔雅苑社区相邻,占地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由春天家园、映山箐华、迎春苑三个小区和405库、江苏无线电厂宿舍、石婆庙、前江沿、东瓜匙、窨子山六个散区组成。居民住宅楼34幢,总户数3696户,总人数7585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寺前村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930 字

+ 加入清单

寺前村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寺前村古文化遗址(SiqiancunGuwenhuaYizhi)位于大盈乡天一村东北侧,遗址面积大约2万平方米。1966年发掘53平方米,1991年发掘139.5平方米。遗址所在,地势高爽,最高处比周围地面高约1.5米,寺溪河环绕遗址东、西、北三面。遗址的地层堆积中心区分为6层,自上而下第一层为宋代以后堆积,第二层唐宋时期,第三层春秋战国戚家墩文化层,第四层为西周亭林类型文化层,第五层良渚文化层,第六层崧泽文化层。两次发掘发现崧泽文化墓葬1座、窖穴1个,良渚文化墓葬4座、水井2口,战国时期墓葬1座,唐墓2座,宋代水井5口。

崧泽文化墓葬人骨架保存完好,无随葬品。窖穴1个,口近正方形,边长约1.2米,内埋鱼骨、兽骨等,是当时储藏食物之处。良渚文化墓葬均为单人葬小墓,仰身直肢,头向南,面向东,有随葬陶器2~7件不等,一般放在下肢旁。其中,3号墓墓主为老年女性,除随葬鼎、双鼻壶、盆、豆、罐6件陶器外,口内还含小玉管1件。4号墓随葬的1件双鼻壶,壶颈上刻划云雷纹、曲折纹和圆涡纹,非常精致。水井2座,井身均为直筒形,深约2米,井壁有竹斡和芦苇痕迹,是用竹、芦苇编成的井圈残迹。战国时期墓葬1座,人骨已朽蚀不存,随葬品呈南北向排列,种类有印纹硬陶坛、黑陶盆、原始青瓷碗等。硬陶坛饰方格纹,瓷碗施黄绿色釉,深直腹,内有旋纹,是这个时期硬陶与原始瓷的典型风格。小型唐墓2座,各有唐乾符四年(877年)和永泰二年(766年)砖刻墓志铭1方。有青釉罐、赭釉四系执壶、青釉双系执壶等随葬品。宋代水井中1、2号井结构保存较好,井深380厘米、直径90厘米,共有11层砖砌井圈,每层由7块井砖错缝侧砌而成,井底平铺一层大砖。4号井的下半部出土了4件龙泉窑粉青釉瓷器,有1件鬲炉、2件长颈瓶和1件瓜棱腹注子,这批青瓷造形优美、釉色晶莹,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

从遗址地层中采样所作的孢粉分析,遗址各个时期的植被环境和气候:崧泽文化时期,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气候暖湿。良渚文化时期,植被为以落叶树为主的针叶落叶混交林,气候温干。西周春秋时期,气候偏凉干或温干偏凉、唐宋及以后,转为温湿和暖湿气候。

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老鼠墩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老鼠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鼠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湖熟镇曹家边,时代为新石器。

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的湖熟镇内有梁台、船墩、神墩、老鼠墩、前岗等10多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古文化遗址,即“湖熟文化”遗址的中心区域。“湖熟文化”遗址的分布极广,约有400平方千米,其周围山脉绵亘,当中为秦淮平原的圩田区。“湖熟文化”遗址出土了很多遗物,有石器、陶器、青铜器。遗物的发现表明:大约在3、4000年以前,湖熟这块地方,就已经有人类活动。从出土器物特征及演变,考古学者认为:“湖熟文化”的主人是一群使用青铜器的部落,他们在新石器时代村庄的废墟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老鼠墩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熟街道:素有“小南京”美誉的湖熟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地处江、句、溧三区(市、县)交界处,经行政区划调整,新湖熟由原湖熟、龙都、周岗三地合并而成,总面积145平方公里,管辖12个行政村,10个社区,人口8.02万人。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服务方便群众为宗旨,以加速镇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实现跨越。2006年上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金山坟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金山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山坟古文化遗址位于青浦县蒸淀乡东团村,探明遗址分布在大蒸港的南北两岸,于60年代初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中心为一东西向长65米、宽15~20米、高约2米的不规则长条形土墩。相传为宋丞相何执中墓。1985年12月10日~23日试掘,开探方11个,计121平方米,共约4万平方米,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座、历代古井4座、灰坑18座,文物57件。遗址文化层堆积大致有三层:上层是距今3000多年的商代马桥文化遗存,中层是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下层是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崧泽文化遗存。

主要出土物有:1号、4号宋代水井出土的葫芦籽、芜荽籽(香菜)、甜瓜籽及稻谷壳、木挂钩、陶球等,对宋代上海的农业栽培史及民俗风情,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号战国水井出土姜黄釉泥质红胎双系陶罐1件。5号商代灰坑出土双系方格纹凹底黑釉硬陶罐1件,是中国南方商代印纹陶器施黑釉的重要实例。

1号良渚文化小墓,人骨架明显有经火烧的迹象,出土1件方柱形兽面纹玉锥形器。2号崧泽文化墓,出土器物型式与良渚文化接近,为研究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演变提供了实物依据。

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

练塘镇:练塘地处上海西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同志的故乡。东邻上海市松江区,与松江工业园区、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相连,西南紧挨浙江嘉兴、嘉善。2001年初,撤销原小蒸、蒸淀、练塘三镇建制,设立新练塘镇。全镇总面积93.66平方公里,常住户籍人口5.47万人,流动人口近万人,下辖4个居委会、25个行政村,有4个经济开发小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梅溪岗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梅溪岗古文化遗址为武夷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梅溪岗古文化遗址位于武夷山市武夷街道角亭村,时代为商周。

梅溪岗古文化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角亭村:角亭村 地处武夷街道东南部,东面与下梅村交接,北与大布村交接,南公馆村交接,西与天心村交接,全村面积 7.8平方千米;545户;,2340人,有八个自然村,21个村民小组。距武夷街道8千米、武夷山市区15千米。耕地面积1180 亩,林地10371亩。主要经济作物以水稻、蔬菜 、烟叶为主。2011年村经济总收入为6040.2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785.6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荆台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58 字

+ 加入清单

荆台古文化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荆台古文化遗址 ,位于县城东南21公里东明集镇荆台集村东北隅,南300米临紫荆河。遗址高出地面约1米,南北长56米、东西宽20米,计1120平方米。文化堆积层约6米,地形南高北低,北部由于群众多年取土,形成一个391平方米的长方形土坑。曾采集标本64件,有属于龙山文化的泥质方格灰陶片;泥质蓝纹灰陶罐残片、泥质绳纹陶片、泥质磨光弦纹灰陶片;有属于商代文化的泥质加细(砂)陶鬲口沿、泥质, 灰陶大口尊口沿、泥质加细砂红陶鬲片(通体饰绳足尖呈黑色)、泥质夹细砂陶鼎(通体饰绳纹足尖呈黑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王庄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王庄古文化遗址为阜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王庄古文化遗址位于界首市顾集镇王庄行政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

王庄古文化遗址为阜阳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顾集镇:顾集镇位于界首市最南边陲,与临泉相隔泉河,东西分别接壤本市的舒庄镇和砖集镇。全镇38176人,总面积24.2平方公里,耕地4.21万亩。该镇交通便利,气候温暖,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2000年,人均收入2041元,财政收入达894万元。 农业是该镇的主导产业。农产品以小麦、玉米、红芋、大豆、芝麻等为特色,在刘湖、大程村建立了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代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薛家岗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1027 字

+ 加入清单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潜山县王河镇,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自1979年开始,安徽省考古研究所和广州中山大学古人类学系先后6次对潜山薛家岗遗址进行发掘,出土文物3000多件。在这些出土文物中,尤以石铲和奇数多孔石刀等石器最具特色,其孔眼周围绘有花果形图案,极为罕见;其中一把13孔石刀,不仅在国内首次发现,在世界考古史上也绝无仅有。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

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层,第三层为殷商文化层,第四、五层为新石器文化层。从四、五层叠压关系和随葬品的组合变化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潜山人,已经脱离了原始人群的流浪生活,逐渐走向定居,并且创造了相当进步的生活、生产用具。

这里三面临水、一面靠山,在此定居,既便于饮水、耕作、养殖,也便于上山避灾。这一具有独特环境的定居点,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命名为“薛家岗文化”,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为我国研究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活和生产活动之状况,也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据潜山县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薛家岗遗址保护项目总投资达3400万元,将分三期进行实施。目前进行的一期工程总投资340万元,主要对遗址进行本体保护,治理湖泊、修筑护坡、护栏、步行便道以及管理工作用房等。一期工程将在明年上半年结束,二、三期工程则将结合遗址公园建设和天柱山天然景观开发旅游项目,如模拟原始社会人类生存、生活实景等。据悉,整个工程耗时15年,届时,沉寂5000年的薛家岗遗址将重现原貌。

经测定,薛家岗遗址距今5000多年,因其延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和文化内涵深邃,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远古文化--薛家岗文化的典型代表,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文化也是安徽唯一自成系统的部族文化,在长江流域新石器时-古研究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薛家岗村:薛家岗村于2005年由原利华、永岗两个行政村合并,因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座落我村境内而得名,我村位于王河镇东北部,东抵潜河与本县油坝乡相望,西南与新发、河镇两村交界,西北与程家井村交界。村内有两条镇级公路主干道桂岗路和桂袁路,桂岗路已经竣工,桂袁路正在启动实施中。全村下辖28个村民组,910户居民,3786人,其中具有劳动力2300人,劳务输出达1700人,区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汤庙村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汤庙村古文化遗址(TangmiaocunGuwenhuaYizhi)位于县城西约11公里、小昆山西南汤村庙及其周围地区。1962年,市文管会组织考古调查时,在华田泾两岸发现许多古代遗物。1980年12月,市文管会组织对遗址试掘。遗址面积约6.4万平方米,有早、晚两期文化遗存。

晚期遗存位于深1.34~2.20米的黑土层,出土遗物有属于早期印纹陶文化、马桥类型的三角形石刀,半月形石刀和篮纹、叶脉纹的圜凹底印纹陶罐,有晚期印纹陶文化、戚家墩类型的米筛纹、米字纹的硬陶坛残器,也有汉代的绳纹瓦和窗格纹的印纹陶片。早期遗存,位于深2.20米左右的黄色锈斑土层,堆积极薄,主要清理了墓葬4座。出土遗物有长方形穿孔石斧、三角形穿孔石犁、扁凿足陶鼎、腰鼓形花瓣足杯、假腹盘、豆等,属崧泽文化,距今近6000年。

1977年市文管局立汤庙村古文化遗址为市级古文化遗址保护地点。

小昆山镇: 小昆山镇位于松江中心城区的西北部,距上海人民广场38公里。1978年3月建立。2001年1月大港镇并入后重建小昆山镇。2002年6月撤销小昆山镇建立"上海松江科技园区"。2007年7月,撤销"科技园区"恢复小昆山镇行政建制。现有8个村民委员会和6个居民委员会,6660户,19050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29人,全镇疆域总面积为48.7平方公里。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马桥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马桥古文化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古文化遗址(MaqiaoGuwenhuaYizhi)位于闵行区马桥镇北竹港和俞塘汇合处西北侧。面积约5000平方米。1959年发现,1960年、1966年两次发掘。出土石、玉、陶、骨、铜器等文物500余件,是太湖地区早期印纹陶文化的典型遗存。1982年定名为“马桥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4000多年前这里已有先民生息,为研究上海史和中国东南地区古文化、南北文化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提供了实物材料和科学依据。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马桥遗址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含马桥文化内涵的遗址,1993-1997年的发掘获得了丰富的资料。本项研究系统、完整地整理、发表了这批资料,其中包括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存、夏商时期马桥文化遗存和春秋战国至宋元时期遗存,以马桥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出土了各时期的陶瓷器、石器、骨角器、青铜器等,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遗骸,并且通过采样分析获取了其他的自然遗存。对发掘出土的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从不同角度作了深入细致的考古学、微体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硅酸盐等多学科研究,另外还对良渚文化和马桥文化墓葬人骨作了DNA分析。对马桥遗址和马桥文化全面深入的研究,其成果是迄今为止最翔实的马桥文化遗址发掘和研究报告,完整地公布了所发现的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马桥发掘报告不仅能使学术界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马桥文化,推动环太湖地区古代文化研究的深入,而且还有利于夏商时期中原与周边地区文化比较研究工作的开展,对探讨长江流域文明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薛山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36 字

+ 加入清单

薛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薛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六合区程桥镇,时代为商周。

薛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程桥街道: 程桥,1970年设为程桥公社,1983年设为程桥乡,1992年撤乡建镇,2000年3月与原竹程乡合并设立新的程桥街道。程桥街道地处南京市北郊,六合西邻。镇域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社区)。程桥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距六合城8公里,距南京市区和南京港25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45公里。从南京长江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窦堌堆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441 字

+ 加入清单

窦堌堆古文化遗址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窦堌堆是新石器时代至商代的文化遗存。位于东明县陆圈镇杨楼行政村东北。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代其上曾建有小庙,故又称窦庄祖坟地。该遗址1963年被发现,1976年菏泽地区文物工作队组织试掘。经铲探得知:遗址南北95.2米,东西85米,面积8092平方米。现存堌堆南北76米,东西52米。堌堆平面呈椭圆形,略高于四周地表,保存基本完好。出土的新石期时代的遗物以灰陶占优势,红陶、黑陶有一定数量,器表有绳纹、篮纹纹饰,器型有陶罐、凿形鼎足、石镰、器盖、釜、罍、陶纺轮;商代有夹砂粗绳纹袋状鬲足、夹砂细砂红陶罐、夹砂细砂灰陶缶、甗、罐、盆、尊,泥质灰陶缸;汉代有泥质细绳纹陶片。

东明位于河南、山东交界地带,试掘出土器物的器形、纹饰、风格受到两省龙山文化的影响,既有河南安阳小屯商代遗存的绳纹、方格纹等纹饰,又有梁山青堌堆遗址出土的折肩直腹器物的器形,具有地方独特的风格,为研究鲁、豫两省龙山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船墩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船墩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船墩古文化遗址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赵家边,时代为新石器。

船墩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湖熟街道:素有“小南京”美誉的湖熟镇位于南京市江宁区东南部,地处江、句、溧三区(市、县)交界处,经行政区划调整,新湖熟由原湖熟、龙都、周岗三地合并而成,总面积145平方公里,管辖12个行政村,10个社区,人口8.02万人。近年来,该镇坚持以服务方便群众为宗旨,以加速镇域经济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实现跨越。2006年上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福泉山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996 字

+ 加入清单

福泉古文化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镇中心地段。福泉山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94米,南北宽84米,高7.5米。考古发现证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区在沼泽地带中的一种典型的高台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来各个时期的文化叠压遗存,内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时代的遗存,考古界一致誉其为“东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历史年表”、“上海的发祥地”等。

福泉山曾进行多次发掘,共发现崧泽文化居址——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战国墓4座、西汉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类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玉琮。现福泉山遗址发掘资料和出土文物陈列于上海博物馆、青浦博物馆,部分珍品还远赴海外展出。

福泉山遗址是上海早期历史的缩影,是上海进入早期文明社会的代表,进一步论证了四千年前的上海中心正是在青浦福泉山一带,对研究长江流域的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遗址经过改造,现有陈列馆,139号墓葬,远古人生活场景,朝真道院和福泉禅寺遗迹,抗日英雄纪念塔,任仁发、陆机、薛道人塑像,福泉古井,碑廊等景点。

福泉山遗址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唯一一家古文化遗址类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2006年12月被命名为青浦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2010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地址:青浦区重固镇福泉山路658号

电话:56163295、59785520、59785012

开放时间:为了进一步提高福泉山遗址基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的参观需求,经研究决定,自2011年8月15日(周一)起开放时间及要求作如下调整:

1、开放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年无休)8:30—16:00;

2、团队参观需提前预约,电话:021-5978501259780912。

重固镇:重固镇位于上海西郊,青浦城东北隔七公里,是典型的江南古镇。目前全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5公顷。截止2004年底,全镇总户数5618户,常住人口24996人,其中户籍人口16262人,外来人口873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79‰ 重固镇人民政府驻地为重固镇福泉路628号。现重固镇是2001年1月8日由原重固镇和原香花桥镇两镇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柘林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柘林古文化遗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柘林古文化遗址(Zhelin Guwenhua Yizhi)位于奉贤县柘林镇冯桥村小学西的新开河两岸,沪杭公路以南约300处。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70米。出土遗物有黑衣陶残器、夹沙陶丁字形鼎足、长方形穿孔石斧、有段石、柳叶形石镞等。为良渚文化遗存,对研究上海地区古海岸和成陆年代有重要意义。1977年被列为市级保护地点。

柘林镇:奉贤县辖镇。1984年建柘林乡,1994年建镇。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10公里。面积26.4平方公里,人口1.5万。辖冯桥、营房、夹路、奉海、东海、船浜、郊南、柘林、渔业9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蔬菜。是上海“东方对虾”的主要养殖基地。乡镇企业有电器开关、机械设备、化纤、服装、塑料化工、铝合金轮圈等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郭冢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郭冢古文化遗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曲家岭文化遗址。文物散落地,该冢呈圆形,文化层较厚,高9米,占地4万平方米。遗址地表分布物较密,有凿状素面陶质鼎腿,细绳纹矮足低裆鬲腿,有细绳纹陶壶。红彩陶喇叭形高足杯,旋纹平底黑陶罐,黑陶纹金口翁口沿等;还有穿孔半月形石刀、石镰,素面陶纺轮、锯齿形蚌镰、石锛、残磨石器、骨锥以及大量蚌壳、蛤蜊、兽骨、鹿角、陶片等。北部多为红烧土、陶片灰陶多红陶少,成品器物少,遗址未探,一九八一年,经地区文物普查队鉴定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距今有6000年。

该冢位于新蔡县城西南4公里汝河北岸河坞大闸公路南边的关津乡郭冢村东北250米处,东距106国道4公里,北距明临路4公里,距驻新路5公里。距驻马店市106公里。距嵖岈山风景区130多公里,距薄山湖风景区120多公里,距铜山风景区160多公里。

一九八一年经地区文物普查工作队鉴定,为新石器家岭文化。一九八二年经新蔡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八八年经报批,被核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平顶山古文化遗址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平顶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平顶山古文化遗址位于六合区葛塘街道,时代为商周。

平顶山古文化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葛塘街道:葛塘街道是南京市六合区的涉农街道,紧邻扬子石化公司、南化(集团)公司、南钢(集团)公司、南京热电厂、华能电厂等一批国家特大型企业。东有万吨级泊位13座,西有扬子铁路专用线与沪宁、津浦铁路相接,宁扬、宁连一级公路穿镇而过,南京长江二桥的北端在境内落脚,缩短了与禄口国际机场的距离。一个进出畅道、便捷的水陆立体大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具有得天独厚的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