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信息安全审计市场分析(汇总十篇)

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下面问学吧小编为大家带来饮食安全知识,欢迎阅读。

浏览

2609

文章

10

篇1:信息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全文共 4326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交叉学科领域,它要综合利用数学、物理、生物、通信和计算机诸多学科的长期知识积累和最新发展成果,进行自主创新研究,研制相关的应用产品,加强顶层设计,提出系统的、完整的、协同的解决方案。具体来说,包括的主要技术有:密码技术、高可信计算机技术、网络隔离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网络监管技术、容灾与应急处理等技术。一、密码技术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1、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基于数学的密码技术分为经典密码学技术、对称密码学技术、非对称密码学技术。经典密码技术出现比较早,比较简单而且容易破译。对称密码体制(SyUneirtoKeyCrtytograhy)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所以需要通信的双方必须选择和保存他们共同的密钥,各方必须信任对方不会将密钥泄密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称密码算法的优点是计算开销小,加解密速度快,是目前用于信息加密的主要算法。它的局限性在于它存在着通信的贸易双方之间确保密钥安全交换的问题。此外,在电子商务中,当某一贸易方有几个贸易关系,就需要维护几个专用密钥。它也没法鉴别贸易发起方或贸易最终方,因为贸易的双方的密钥相同。另外,由于对称加密系统仅能用于对数据进行加解密处理,提供数据的机密性,不能用于数字签名。非对称密码体制(AsymmetricKeyCrytography)也叫公钥加密技术(PubicKeyCrytography),该技术就是针对对称密码体制的缺陷被提出来的。在公钥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会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加密密钥(公开密钥)向公众公开,解密密钥(秘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故称为公钥密码体制。如果一个人选择并公布了他的公钥,另外任何人都可以用这一公钥来加密传送给那个人的消息。私钥是秘密保存的,只有私钥的所有者才能利用私钥对密文进行解密。公钥密码体制的算法中最著名的代表是RSA系统,此外还有背包密码、McEliece密码、Diffe-Hellman、Rabin、椭圆曲线、EIGalnal算法等。公钥密钥的密钥管理比较简单,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数字签名和验证。但缺点是算法复杂,运算量大,加密数据的速率较低。因此,常用来对少量关键数据(例如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进行加密,或者用于数字签名。目前,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实用密码技术是公钥基础设施(PKI)技术。国外的PKI应用已经开始,如Baltimo比,Entluat等推出了可以应用的PKI产品,有些公司如verisign等已经开始提供PKI服务。网络许多应用正在使用PKI技术来保证网络的认证、不可否认、加解密和密钥管理等。2、量子密码技术及其他非数学的密码技术我国在密码技术领域具有长期的积累,在认证码、椭圆曲线密码系统、序列密码的设计与生成以及分析方面都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与国外差距较大,首要的问题是缺乏自己的标准和规范。由于我国采取专用算法的做法,针对每个或每一类安全产品需要开发所用的算法,算法和源代码都不允许公开。受限制密码算法不可育目进行质量控制或标准化。其次是密码实现技术方面比较落后,密码芯片处理速度与国外差距非常明显。二、安全操作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安全操作系统技术主要包括可信技术、虚拟操作系统环境、网络安全技术、公用数据安全架构、加密文件系统、程序分析技术等。安全操作系统产品主要包括安全操作系统(为SMP、刀片服务器和巨型计算机等高端计算机配备的安全操作系统)和桌面安全操作系统(在现有桌面操作系统上进行安全增强,使其具备部分安全特征)。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加人可信计算组织(TCG),可信计算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最近几年来,可信操作系统已经不仅仅是政府、国防和安全敏感领域的专用产品,在主流操作系统供应商将密码技术和操作系统更加紧密的结合,纷纷向可信操作系统靠拢。近年来,主流操作系统SUN公司的Solaris10以及如微软的WindowsServer2003都采用新的安全机制,提高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能。在微软名为“Windowsvista”(最初代号为“longhorn”)的下一代操作系统中将采用基于TCG定义的可信平台计算规范的NGSCB技术,使“WindowsVista"成为可信操作系统。由于国外安全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成熟的、占据相当市场分额的操作系统进行的,而我国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起步晚,研究水平滞后,原创成果匾乏;我国政府对安全操作系统投入有限并且比较分散,产学研的体系尚未成熟。总起来说,我国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与国外相比差距比较大。三、网络隔离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隔离技术从整体上可以分为逻辑隔离和物理隔离两大类。根据公安部制定的《GA370-2001端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的定义,逻辑隔离的含义是公共网络和专网在物理上是有连线的,通过技术手段保证在逻辑上是隔离的。物理隔离的含义是公共网络和专网在网络物理连线上是完全隔离的,且没有任何公用的存储信息。四、网络行为安全监管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网络行为监控是网络安全的重要方面,研究的范围包括网络事件分析、网络流量分析、网络内容分析以及相应的响应策略与响应方式。该领域涉及的主要产品包括:人侵检测系统、网络内容审计、垃圾邮件过滤、计算机取证。从02世纪0年代到现在,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于简单攻击行为模式匹配检测;第二阶段,基于异常模型检测;第三阶段,基于人侵报警的分析检测;第四阶段,基于攻击意图检测;第五阶段,基于安全态势检测。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品。国产的人侵检测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算法先进性和系统性能方面还有明显差距,但是让人欣慰的是已经形成了全系列的产品线,并占有了一定的市场分额。随着大量高速网络技术在近年里得到广泛应用,人侵检测将向宽带高速实时和大规模分布式两个方向发展,IDS需要进行海量计算,高性能检测算法、新的人侵检测体系、高性能并行计算技术在人侵检测系统的应用,高速模式匹配算法及基于纯硬件的IDS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此外,嵌入式人侵检测以及多种安全技术的集成(如集成IDS、Scanner、Firewal等功能)的入侵阻断系统(IntrusionPreventionSystem)成为IDs的发展方向。五、容灾与应急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容灾与应急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安全技术领域,涉及到众多网络安全关键技术,需要多个技术产品的支持。其主要技术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应急响应体系的整体架构;应急响应体系的标准制定;应急响应的工具开发。总体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部分应急响应工具以及小规模(如LAN)的一些应急响应技术,而像容灾与应急响应整体架构、标准、大规模网络的应用服务、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以及系统联动技术,大规模网络的协同预警定位与隔离技术,安全时间综合管理平台等方面的工具和产品的研发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容灾技术而言,国外的系统级容灾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推出了成熟的产品。国内在系统级容灾产品方面还不成熟,应用级的容灾系统也只处于探索阶段。未来的应急响应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标准制定和体系结构的设计问题。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以及系统联动技术、安全时间综合管理平台等高端产品和技术将是未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联动和主动防御技术也将是容灾与应急处理的主流思想。六、身份认证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身份认证技术作为其他安全机制的基础,因而在信息安全地位非常重要,只有有效的身份认证,才能保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人侵防范等安全机制的有效实施。通常身份认证技术有以下几类: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给予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1智能密码钥匙(USBKEY)的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专家预测,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将呈现以下态势:首先,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必将成为未来身份认证技术的主导技术,特别是与其他认证技术互相融合后,如生物信息技术与数字水印技术相结合,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应用都非常引人注目。其次,口令认证系统逐渐向动态口令认证的过渡;此外,作为数字证书载体的智能密码钥匙(USB陇Y)将快速发展并形成统一的标准。七、可信计算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计算机系统就其规模和互连程度而言,可分为单独计算平台和计算网络系统,高可信计算的实现可分为高可信计算平台以及高可信网络。为了解决PC机结构上的不安全,从基础上提高其可信性。199年10月由国际几大IT巨头Compaq、HP、IBM、Intel和Microsoft牵头组织了可信计算平台联盟TCPA(TrustedComPutingPlatformAlliance),成员达10家,遍布全球各大洲主力厂商。TCPA以定义了具有安全存储和加密功能的可信平台模块(TPM),并于2001年1月发布了基于硬件系统的“可信计算平台规范(v1.0)”。2003年3月TCPA改组为TCG(TrustedComputingGroup),同年10月发布了TPM规范(v1.2)。其目的是在计算和通信系统中广泛使用基于硬件安全模块支持下的可信计算平台,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可信计算的概念由TCG提出,但并没有明确定义,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增强现有的PC终端体系结构的安全性来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意义就是在计算机网络中搭建一个诚信体系,每个终端都具有合法的网络身份,并能够被认可;而且终端具有对恶意代码,如病毒、木马等有免疫能力。在这样的可信计算环境中,任何终端出现问题,都能保证合理取证,方便监控和管理。对于可信计算平台的实现来说,可靠性包括硬件可靠性研究和软件可靠性研究。硬件可靠性主要是通过硬件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具体的手段是通过增加系统故障诊断部件和冗余部件,这个领域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5、60年代,目前在技术和实现上都比较成熟。软件可靠性研究主要包括设计技术和平测技术两方面内容。其中软件可靠性设计又可以氛围高可靠性设计、鲁棒性设计和可测试设计等研究领域,即利用软件的技术手段使得软件少发生故障以及在软件发生故障时能够自我检测和修复的技术。软件可信评测技术是可信性研究的重点,目前国内已经对此开展了研究,但是还没有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信息安全审计系统

全文共 650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即需保证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那么,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定义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是评判一个信息系统是否真正安全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安全审计收集、分析、评估安全信息、掌握安全状态,制定安全策略,确保整个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和适用性,才能将系统调整到“最安全”和“最低风险”的状态。安全审计已成为企业内控、信息系统安全风险控制等不可或缺的关键手段,也是威慑、打击内部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通用的CC准则(即ISO/IEC15408-2:1999《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中对信息系统安全审计(ISSA,InformationSystemSecurityAudit)给出了明确定义: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主要指对与安全有关的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识别、记录、存储和分析;审计记录的结果用于检查网络上发生了哪些与安全有关的活动,谁(哪个用户)对这个活动负责;主要功能包括:安全审计自动响应、安全审计数据生成、安全审计分析、安全审计浏览、安全审计事件选择、安全审计事件存储等。

这是国际CC准则给出的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俗来讲,信息安全审计就是信息网络中的“监控摄像头”,通过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洞察网络信息系统中的活动,全面监测信息系统中的各种会话和事件,记录分析各种网络可疑行为、违规操作、敏感信息,帮助定位安全事件源头和追查取证,防范和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活动,为信息系统安全策略制定、风险内控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信息安全审计内容有哪些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技术作为传统的信息安全防护手段一种补充,是信息安全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措施之一,是收集、评估证据用以决定网络与信息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合理地保护资产、维护信息的完整性和可用性,防止有意或无意的人为错误,防范和发现计算机网络犯罪活动,什么是网络安全审计呢?国际互联网络安全审计(网络备案),是为了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信息安全审计内容有哪些吧?

信息安全审计是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IT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IT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IT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不单纯是对数据的处理,更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而是对组织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是一项通过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现、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以确定信息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有效,信息系统得出的数据是否可靠、准确,以及数据是否能有效存储的过程。

IT审计的任务在于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收集审计信息,生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报告促成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活动和成果物的改善。实施IT审计能够强化IT投资效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客观评价信息系统及信息系统开发,从社会经济和企业、国家信息化投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信息安全审计内容有哪些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本网信息安全栏目内容,更好的保证信息不外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IT审计属于信息安全吗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那么,IT审计属于信息安全吗?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IT审计就是信息系统审计。IT审计属于信息安全的范畴。简单来讲,就是审查IT信息系统,甚至整个IT体系在技术以及管理方面是否有足够的措施确保其所处理的数据信息安全可靠。比如,系统在用户权限方面的控制,能不能确保只有被授权人其本人才能登录,登录后只能行使其被授予的权限。系统中的数据是否有必要的备份,对数据的修改有无必要的跟踪。发生紧急情况,如停电,灾害时,是否有相应措施确保系统及其数据安全,等等。凡是对信息安全有影响的方面,都可能成为审计的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信息安全审计市场

全文共 170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全球社会经济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或许不久的将来,大数据时代会悄悄过去,人工智能时代将缓缓到来。那么,信息安全审计市场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近年来,国内外IT管理水平不断提升,IT法规趋向完善,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单位、上市公司,对于IT法规遵从的要求都越来越高,IT法规遵从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处理来自内部的IT运维管理风险的日益增加,规避内部IT操作风险。IT治理、内控和风险管理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安全运维审计的发展。

以美国为例,在SOX法案颁布之前,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市场根本没有纳入Gartner、IDC的专项分析范畴,随着针对上市公司内控和信息披露的SOX法案的实施,对组织治理、财务会计、监管审计制定了新的准则,以及像专门针对医疗行业的旨在保护医患隐私的HIPAA法案、针对联邦政府机构的FISMA法案、针对金融机构支付卡行业的PCI-DSS规范等的执行,美国的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纵观我国,21世纪初期,大大小小的企业纷纷加入IT建设的大潮。在长期的IT建设历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IT系统,企业IT系统所支持的业务也越来越纷繁复杂。并且由于信息系统的脆弱、技术的复杂性、操作的人为因素等,如何提高IT运维管理水平,降低IT运营的风险,保障企业业务正常、稳定、高效运行,逐渐成为各企业单位领导和相关信息服务部门越来越关注的焦点。另外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及证券、金融、保险等行业颁布的各项风险和内控指引、要求等,都在努力构建一个从严的企业管控外部环境。作为这种外部压力的传导,企业的IT内控和审计自然摆到了各大企业信息部门的桌面上。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安全运维管理需求的迅猛增长,相比IT基础建设等领域从高速增长到增速减缓,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市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可以肯定,未来政府和各企业用户,尤其是大型企业用户,会不断加强IT内控,并催生对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的技术、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的需求,从而不断带动国内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市场的迅速增长。

目前在我国竞争激烈的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市场中,涌现了许多诸如InforCube运维管理审计系统、HAC运维审计系统、SAS运维审计系统等安全运维审计产品。其中发展迅速去年跻身为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非上市公司排行榜前20强的上讯信息(www.sxis.com//weibo.com/2651491964)自主研发的“InforCube运维审计系统”,已成功服务于金融、政府、教育等众多行业,以优异的产品品质、全面的解决方案、良好的服务质量获得用户们的极力好评。

InforCube运维管理审计系统着眼于解决关键IT基础设施运维安全问题。它能对Unix主机、Windows主机、FTP服务器、网络设备上的操作数据访问进行安全、有效的操作管理以及操作审计,系统支持实时监控和事后审计回放。系统可涵盖多种运维协议(RDP、SSH、TELNET、FTP、SCP等)并提供操作回放检索、输入记录、标题抓取等功能,从明确人、主机、帐户各个角度,提供丰富的统计分析,帮助用户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协助优化网络资源的使用。它能够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粒度的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并支持事后操作过程回放功能,实现运维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在简化运维操作的同时,全面解决各种复杂环境下的运维安全问题,提升企业IT运维管理水平。并且InforCube运维管理审计系统针对传统审计系统仅仅通过对各种日志来做审计的不足,将运维设计由事件审计提升为内容审计,集用户身份认证、操作授权、行为审计为一体,有效地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审计。同时InforCube运维审计系统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可以充分满足不同网络对审计系统的需求。支持Active-Active双机模式,避免产生单点故障而影响正常的维护通道。

未来,信息安全运维审计将会是一个强大的持续不断蓬勃发展但同样充满激烈竞争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就需要各家企业看准形势、抓住机遇、把握技术、丰富产品,在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开拓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信息安全审计制度

全文共 1561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系统安全审计是信息系统审计全过程的组成部分,主要依据标准包括COBIT、CC、ITIL等信息安全管理标准。那么,信息安全审计制度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信息安全审核制度一、

严格审核系统所发布消息:

1、根据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监视本系统的信息,对本系统的信息实行24小时审核巡查,防止有人通过本系统发布有害信息。如发现传输有害信息,应当立即停止传输,防止信息扩散,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公安机关网监部门报告;同时应配合公安机关追查有害信息的来源,协助做好取证工作。

2、建立关键词库,实施信息建立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内部设计有需要过滤的词组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关键词语包括以上的所有内容,同时还要根据政府和移动的要求及时更新数据库。过滤内容如下:煽动抗拒、破坏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捏造或者歪曲事实,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宣扬封建迷信、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教唆犯罪的;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攻击的;损害国家机关信誉的;其他违反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关键词过滤程序:建立关键词语的过滤程序,每一条下行的信息首先进行内容的过滤,在过滤完成以后,再发送出去。对于每一条上行的信息也要进行信息过滤,发现存在关键词语的内容,及时记入特殊数据库,及时和上级部门配合进行内容的定时检查。设立专门负责人:负责人会定期查看特殊数据库中的短信内容,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对短信内容进行存档保留,已备查看。

3、权限的设置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修改有关的信息。发挥最大限度的安全特性。对于系统而言按照最高权限用户,一般权限用户来进行权限的划分审核。系统最高权限可以拥有系统的一切权限,如读取,修改,添加,删除等,以对系统的各类文件等进行最完全的操作掌控。对于一般权限用户而言,进行严格的权限设置,使其对一些较为敏感的文件不能进行修改和删除,只赋予其读取的权限。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进行加密措施,设置一定的较强的口令密码,密码要求结合数字,字母,符号,以防止口令被暴力破解。同时做到定期进行密码的修改。每个密码的使用期限不要超过一个月。

4、有害信息的上报由有害信息的发现人将其上报给公司的有关负责人员,负责人员经过核实与查对,确认有害信息确实存在,确定有害信息的内容之后,及时上报,平且提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以及下一步的措施。在上报的过程中,对几个方面进行上报,如:有害信息的内容,有害内容发现的的时间,以及其发现的来源。且认真细致的进行相关的分析,争取杜绝此类问题的频繁发生。对于有关的分析文档,应该做到存档保存,由专人负责保管。

5、建立60天信息保存制度

1)、在短信的正是运行以后,所有的上行和下行的信息在进行业务处理以前首先记录到数据库中,记录下手机号码、发送内容、发送时间。

2)、并对数据库进行定期的备份和保存。实行每天进行增量备份,每周实行一次全备份。并且每月把备份的内容刻录成光盘进行存储。

3)、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定期清理,每季度清理一次,数据库中至少保存一个季度的信息。从而保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速度。

6、日志审计措施:在服务器和防火墙上建立完备的日志审计记录。日志保存的时间至少为60日志审计技术指标主要需要包括:帐户管理审核、帐户登陆事件审核、登陆事件审核、特权使用审核、目录服务访问审核、过程追踪审核、对象访问审核、系统事件审核、策略更改审核。每天要定时查看审核日志,如果发现有用户连续攻击的记录,第一时间内修改管理员密码;安全人员在审核检测完成后,应编写检测报告,需详细记叙检测的对象、手段、结果、建议和实施的补救措施与安全策略。检测报告存入系统档案。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策略

全文共 4277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审计,顾名思义,为保障信息安全而诞生的审计形式,通过对信息系统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来达到保障系统无漏洞、信息无泄露的目标。那么,信息系统安全审计策略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及其对策措施

一、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应把握的重点

1、信息系统审计的目标和内容

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信息系统审计不仅要对系统信息的合法性、公允性进行审计,还要对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计,指出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内部管理和控制上的薄弱环节,提高其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效地防止利用信息技术随意篡改系统信息或破坏磁介质上的数据等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仅仅在于应用计算机进行审计(即传统EDI审计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更重要的是要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其实现组织目标的有效性进行实时的检查、评价和改造。

信息系统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审计、一般控制审计和应用控制审计三个方面。

2、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能和方式

为了实现审计目标,保证和咨询应成为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保证”即“系统可靠性保证”,就是通过对信息系统运行过程、商业连续性能力、维护状况进行评价,合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稳定、有效,它是信息系统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是指审计人员能够向信息系统的高层管理者以及使用者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改善经营和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信息系统审计组织方式:一种是将信息系统审计作为常规项目审计的一部分,是为整个审计项目的总体目标服务的。检查信息系统本身及其内部控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数据审计服务,最终通过审计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即数据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和系统内控审计“三位一体”的结合方式。另一种是独立立项的信息系统审计,直接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计,将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现阶段开展的信息系统审计以第一种方式为主。

3、信息系统审计的依据和原则

审计人员执行信息系统审计时,主要以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条例和法规、ISO9000、信息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等为主要依据。目前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一套成形的专业规范,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可遵照ISAC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发布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执行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审计信息系统审计原则:一是应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开”的原则,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审计项目进行试点和探索。二是应坚持“先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原则,因为越往上,人才技术具备,且信息系统往往是自上而是下部署运用的,通过上级审计,就可以减少重复审计,降低审计成本,使审计成果利用最大化;三是应坚持财务与信息系统结合型审计和信息系统独立型审计相结合的原则。在年度审计计划确立上,要逐步安排结合型或者独立型的项目;在审计的组织方式上,要使传统的审计项目与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结果能够应用于整个审计工作中,做好信息系统审计与整个审计工作的衔接。

4、信息系统审计的技术和方法

对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既包括一般方法即手工方法,也包括应用计算机审计的方法。信息系统审计的一般方法主要用于对信息系统的了解和描述,包括:面谈法、系统文档审阅法、观察法、计算机系统文字描述法、表格描述法、图形描述法等。应用计算机的方法一般用于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测试,包括:测试数据法、平行模拟法、在线连续审计技术(通过嵌入审计模块实现)、综合测试法、受控处理法和受控再处理法等。

5、信息系统审计的流程和步骤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研判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有效以及提供真实、完整的系统信息的动态循环流程。在审计的计划阶段,要对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解,初步确定在后续的审计步骤中是否打算领带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并针对了解的内容制定实施阶段的审计步骤中是否打算领带被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并针对了解的内容制定实施阶段的审计计划;在实施阶段,按照制定的测试计划,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进行测试。

信息系统审计的步骤:

(1)审计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主要是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基本状况,拟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定审计范围、确立审计重点、分析审计风险、制定审计计划,审计人员必须提前进入被审单位,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与单位的有关人员面谈,查阅其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资料。了解被审单位信息系统开发和使用情况、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情况、业务量大小以及数据完整程度,判断在被审单位开展计算机审计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风险有多大。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作出初步及深入审查之后,审计人员应获取被审单位有关会计数据。详细调查计算机环境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结构、业务处理流程、所采用的数据库类型及数据结构。确定数据采集、转换、定义以及分析中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硬件设备,合理配置审计资源,编制审计计划。

(2)审计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重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是计算机审计工作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要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执行符合性测试。然后,根据符合性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计划水平,对被审单位业务数据的实质性进行审查。

(3)审计报告阶段

审计报告阶段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一致性发表意见,做出审计结论;并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处理功能、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主要工作包括: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分类归纳核实材料、编写审计报告、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等。这一步骤借助于审计软件的帮助,可以高效、准确地完成。

(4)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做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计单位会计信息化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对计算机内部数据处理的详细过程直接进行审查。

6、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环节和内容

(1)内部控制环节

在计算机系统中,应检查以下方面来证明内控制度的有效性:一是控制系统资源的存取。二是控制系统资源的使用。三是建立按用户职能分配资源的制度。四是记录系统的使用情况。五是确认处理过程的准确性。六是管理人员对财务信息系统的修改。七是保护财务信息系统免遭计算机病毒的袭击。

(2)数据环节

在审计中,审计人员选择一些交易对其进行详细检查,确认交易记录是否符合一般的审计目标。一是检查会计事项信息,要检查它的完整性、时效性、合规性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与本会计年度有关的交易是否全部记录在册;所有记录的交易是否都是合理发生的并与本会计年度有关;记录的交易是否数据准确,计算无误;记录的交易是否符合基本的和辅助的法律规定,符合特定权威机构的要求;对记录的交易是否进行正确的分类,并符合信息对外披露的要求等。二是检查财务报表信息,要检查完整性、存在性、会计计量、所有权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检查内容包括是否记录了所有的资产和负债,所有记录的资产和负债是否都是存在的;对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否精确,计算方法是否符合按合理性、一致的标准制定的会计政策的要求;确认资产是被审主体所有的、负债是被审主体应该承担的,并且资产和负债是否由合法的经济活动产生的;资产、负债、资本和存货是否都得到正确的披露。同时对信息系统提供的业务信息也要进行分析,并一直追踪到信息源。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可以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按照特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汇总、分类、排序、比较和选择,并进行各种运算。

(3)数据传输转移环节

在信息系统中,有些数据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或财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相互转移,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在需要手工重新录入时。因此在审计时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在转移过程中数据可能会发生变化;新的科目代码表与老的可能不一样,需要在两个财务信息系统之间建立复杂的对应关系;中心数据库可能被一些地理上分散的服务器取代;当前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质量不佳;当用一个总的信息系统取代一个预定财务信息系统时,需要补充许多新的数据。在检查这一环节时,一定要保证输出的消息是经过批准、完整和精确的,保证输出的消息在约定时间内准确地发送给指定的接收者,保证流入的消息是完整、准确和真实可靠的。

二、开展信息系统审计的对策措施

1、要大力增强全体审计人员信息系统审计的意识

“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资格”这一观点基本得到了全体审计人员的认同。因此,为保证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真实完整,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和有效,重大的审计项目,只要被审计单位应用的是信息系统,我们就必须审计信息系统,检查系统内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假账真审。

2、要加快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培养

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除了需要审计人员具备相应的审计技能外,还要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对此,一是审计机关在配备人员时就要将计算机技能作为一个必要条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培养其审计技能;二是对现有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并要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后续教育,以增强其信息技术审计能力。三是要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实务和理论研究,大力推进审计人员在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不断提炼总结,加强信息系统审计方法体系研究。

3、要加快制订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保障信息系统审计快速健康发展

审计准则是规范化的管理框架,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审计署应尽早出台适合我国国家审计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以解决当前信息系统审计目标不明,内容不清的现状,以便于审计人员统一规范操作。

4、要上下联动重点攻关搞好实践

在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难以全面推进信息系统审计的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采取省市县三级或者市县二级联手,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进行联合审计,这样既可以让基层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增长信息系统审计技能;又可以有步骤、有重点地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审计,扩大审计成果,节约审计成本,减少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各级基层审计机关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开展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不等不靠,抽调计算机专业人员和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的业务骨干组成的课题组,选择重点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坚持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信息安全审计目的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信息安全审计目的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信息安全审计目的,顾名思义,为保障信息安全而诞生的审计形式,通过对信息系统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来达到保障系统无漏洞、信息无泄露的目标。

信息安全审计的具体内容包括:

(1)信息安全审计的重点应是根据系统提供的运行统计日志,及时发现系统运行的异常,排除非法访问、数据库以及数据平台被入侵的潜在风险,以保障硬件、软件和数据存储的安全性。

(2)信息安全审计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对数据进行测试和检查,为信息系统管理员定期提供有价值的系统使用日志,以帮助管理员尽可能早地发现系统漏洞。

(3)通过审计跟踪,建立适配的责任追究机制,对内网人员以及外部入侵者的恶意行为进行警告和追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信息安全审计内容

全文共 484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审计,揭示信息安全风险的最佳手段,改进信息安全现状的有效途径,满足信息安全合规要求的有力武器。那么,信息安全审计内容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信息安全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信息系统审计(又称IT审计)是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与有效,由独立于审计对象的IT审计师,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的检查与评价,向IT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层,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的活动。IT审计所关注的内容不单纯是对数据的处理,更不仅仅是财务信息,而是对组织整个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解和评价,是一项通过审查与评价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现、运行和维护等一系列活动,以确定信息系统运行是否安全、可靠、有效,信息系统得出的数据是否可靠、准确,以及数据是否能有效存储的过程。

IT审计的任务在于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上,收集审计信息,生成审计报告,通过审计报告促成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活动和成果物的改善。实施IT审计能够强化IT投资效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够客观评价信息系统及信息系统开发,从社会经济和企业、国家信息化投资、安全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信息安全审计标准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信息安全审计,揭示信息安全风险的最佳手段,改进信息安全现状的有效途径,满足信息安全合规要求的有力武器。那么,信息安全审计标准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吧!

信息安全标准是有关信息安全状况的标准,在TCSEC中,美国国防部按信息的等级和应用采用的响应措施,将计算机安全从高到低分为:A、B、C、D四类八个级别。

中国的信息安全标准

我国的信息安全标准由以下系列:

GB/T15843.x--y(x表示部分系数,y表示年份)

GB15851--1995

GB15852--1995

标准众多,格式基本差不多,更多可访问国家互联网中心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